今天,我打算从科技股的角度来谈谈隆基股份这几年的发展。巴菲特说自己不碰科技股的最大原因之一是技术路线变化太快,难以把握,一旦判断错误就会有永久损失本金的风险。但是……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判断未来的技术路线呢?或者说,如果一个人押宝完全押对了未来的技术路线呢?毫无疑问,这将会带来巨额的收益。高毅资产的合伙人邱国鹭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一个故事:他有一个华尔街的私募朋友,原本是巴菲特的信徒,坚守能力圈,深耕消费白马,对科技股向来是敬而远之,直到他遇到一个TMT的天才研究员,他才发现如果能够准确判断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收益之高让人惊叹。起源于欧美的光伏行业是新能源的代表,这一行业诞生过的省市首富甚至全国首富数量,恐怕只有房地产和互联网可以与之媲美。新能源发电空间之大,没有人会怀疑。借用巴菲特的话来说,“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正是光伏发电最好的总结。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0增长至2019年的3%,一些知名机构预测2050年光伏发电占比会达到60%。算上每年的发电总量稳定增长,光伏未来30年将增长近30倍,当之无愧的绝对成长行业。但回顾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的跌宕起伏,技术路线的变迁与行业的洗牌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话题。光伏最近几年最大的技术路线变迁就是单晶硅对多晶硅的替代,虽然目前光伏产业单晶硅的技术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2015年之前的行业中多晶硅才是主流,甚至在2017年举办的一场光伏专家论坛中,多晶硅与单晶硅的争议依然是讨论热点话题。而在单晶硅胜出之路上,隆基股份成为最大赢家。自2006年以来,晶体硅电池占据了光伏电池中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绝对的市场主流。但是在晶体硅中,单晶硅和多晶硅的争议却一直存在。2015年之前,多晶硅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的主流趋势,但是2015年之后,单晶硅市场份额迅速提升。隆基股份作为单晶硅的龙头企业,对单晶硅市场份额的提升功不可没,不过这还要从一种工艺说起——金刚线切割技术。2012年,李振国和隆基董事长钟宝申经过考察和研究决定,隆基开始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昂贵且不成熟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当时金刚线切割技术掌握在日本等国家的少数厂商中,国内整个金刚线切割产业链处于空白状态,这导致此技术成本高昂且不确定性巨大,隆基股份在2013年的年报中也说道,“由于金刚线的供应链目前还比较脆弱,高品质金刚线的供应多来自海外且供应厂家较少,若金刚线的供应不能满足公司切片向金刚线方向转移的进度要求,将影响公司通过金刚线降低切片成本的效果”。既然金刚线切割技术短期看来难度如此之大,那为何隆基高层还要力排众议推进此技术呢?原因在于此技术一旦成熟运用,长远来看将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与其它厂商不同的是,隆基选择用短期的亏损阵痛换取中长期的利益。而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成为隆基发展关键的一步。亏损并没有持续多久,而隆基期待的成本降低速度却远远超出预期,投资者在此后每年的年报中都看到了公司的进步。2014年报,隆基表示,“多次拉晶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细线化和薄片化等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的非硅成本同比降低12.79%,形成了明显的成本优势。”2015年报,隆基惊喜地谈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行金刚线切割工艺、PERC 技术等行业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深入挖掘成本下降潜力,2015 年全年硅片产品非硅成本同比降低20.78%。通过推动拉晶和切片成本的快速下降,高效单晶组件和常规多晶组件成本已基本持平。”2016年报,隆基继续报喜,“公司通过金刚线切割工艺、PERC电池技术等行业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使得2016年硅片产品非硅成本已较2012年下降67%,60片P型PERC单晶电池组件最高功率已达到316.6W。目前,公司已在单晶生长技术、单晶硅材料薄片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储备。”2017年报中,隆基自豪地表示,“在硅片切割技术方面,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金刚线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砂浆切割技术,并推动了切割设备与金刚石切割线的国产化替代,使得切片环节成本快速下降,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这一年,随着隆基的崛起,金刚线切割技术开始大量普及,一些多晶硅企业也开始大量运用金刚线切割技术。隆基对金刚线切割技术的付出不仅收获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为光伏行业每年降低了几百亿的成本。光伏发电要想普及,最为重要的就是降低成本,要知道太阳能发电之所以从很早之前发明以来一直没有商业化推广,最大的阻力就是成本太高。毕竟商业化必须要有盈利预期,成本高不赚钱,如何和传统火力发电竞争。因此,降低成本一直都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主线,所有的技术路线、原材料选择都在比拼,谁的成本低、效率高,谁就能成为市场主流。隆基所拥有的优秀的深耕产业管理层,准确把握住了行业发展的本质,并且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眼光看得长远,这不仅是隆基的胜利,也是长期主义的胜利。隆基这些年的发展让我想起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一书中的一些观点:“有些公司不必关注短期的报表,只要疯狂的持续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营收、利润这些迟早会跟上的,完全不必担心;企业要坚持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我想,投资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企业经营亦如此。风险提示:本文仅为公司案例探讨,所提到个股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风险自担~
隆基机械2020年半年报派发大红包:向全体股东每10股现金分红4元(含税),合计派现金额1.66亿元。8月18日,隆基机械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显示,上述分配方案已获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8月21日为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8月24日将进行除权除息。 “推出本次分红方案,是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公司为更好地回报股东,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的举措。”隆基机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发展情况还不错,国内市场开拓也取得较好进展,具备回报投资者的良好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机械是国内汽车制动部件主要供应商,主要从事汽车制动盘、制动毂等制动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严峻形势,公司按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齐头并进、抓大放小奔高端的市场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与国外客户的沟通联络,做好在手订单的按期交付及新订单的争取;另一方面抓住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开发国内配套市场和高端自主品牌客户。 “随着公司近年来业务重心向国内转移,公司国内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公司前述人士表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收入3.76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49.1%,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汽车相关零部件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记者了解到,目前隆基机械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隆基机械还计划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展开投资布局。今年4月份,公司曾公告称,公司拟出资参与设立一只以新能源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
近期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一骑绝尘,让下游光伏企业压力山大。 作为行业龙头,隆基股份(601012)果断“保本”,签订大额采购单稳价保供。 签近95亿采购大单 8月18日晚间隆基股份公告称,为保证多晶硅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全资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于当日在西安签订了关于多晶硅料的长期采购协议。 根据测算,预估本次合同总金额约94.98亿元(不含税),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成本的约40.61%(测算不构成价格承诺)。 亚洲硅业为隆基股份的多晶硅料重要供应商之一,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 根据公告披露,双方合同约定对多晶硅料供应量提出保障要求。合同称,2020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隆基股份将合计采购多晶硅料数量为12.48万吨,协议期间如遇亚洲硅业生产设备检修,亚洲硅业需提前备货,检修月不影响交付量。同时,亚洲硅业逾期交货或拒绝交货,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协议约定的,应根据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而隆基股份不按协议约定支付货款,拒绝付款或拒绝接收货物的,也应按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不过,本次合同下多晶硅价格仍将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变化。据约定,双方将本着友好共赢的原则按月协商多晶硅料的采购价格。隆基股份将根据合同约定向亚洲硅业支付部分预付款(可用于抵扣合同价款),合同结算方式为电汇或银行承兑汇票,具体结算方式以订单为准。 隆基股份在公告中补充说明,合同采购价格由双方根据市场行情按月议价,采购量占公司对应年度预计总采购量的比例合理,因合同标的价格波动及公司采购需求波动导致的履约风险较小。 近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局势稳定,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也节节攀升。在此番签立大额多晶硅料采购合同前,隆基股份还锁定了光伏玻璃的供应。 8月3日隆基股份曾公告,为保障光伏玻璃的稳定供应,公司旗下12家全资子公司与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下称“吴江南玻”)、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南玻”)于2020年7月31日在西安签订了关于光伏玻璃的采购协议。 据披露,吴江南玻、东莞南玻为南玻A子公司,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此长单合同定价方式为按月议价,预估合同总金额约57亿元(不含税),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成本的约24%。 多晶硅半月涨近40% 隆基股份近期频繁签立大额采购合同,是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的背景下。 据生意社监测,进入8月份以来,受供应紧张以及下游硅片厂家采购量放大等因素影响,多晶硅价格持续上行。截至8月17日,多晶硅涨幅达38.85%。目前,多晶硅太阳能级一级料国内市场报价已经达到60000元/吨~65000元/吨的价格区间,进口料价格也达到65000元/吨~70000元/吨区间。 在生意社分析师薛金磊看来,供应紧张是支撑多晶硅价格大涨的重要原因。 据悉,多晶硅市场从7月份以来供应紧缩的现状就已经逐渐凸显,进入8月份后,国内多晶硅不少装置仍在检修期。据相关统计,7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环比下降15%~20%。截至8月17日,目前国内11家多晶硅企业中有4家装置在检修中。 “7月份以来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就一直检修,目前也没有恢复,8月份又加了一家亚洲硅业,目前检修量仍属于相对高峰,供应更显紧张。”薛金磊表示。目前厂家检修装置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预计8月份国内供应量环比仍只减不增。据了解,目前新疆地区交通仍实施管制,多晶硅的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人力成本激增,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需求方面,下游硅片产能集中释放也助长了多晶硅的高涨行情。由于多数硅片厂商新产能于下半年持续释放,对多晶硅需求有所放量,叠加上游多晶硅厂商供应量只减不增,供不应求的现状导致硅料价格持续上行。但光伏中上游成本的迅速抬升对终端电池影响也比较严重,此前据业内反映,多晶电池片价格并没有明显提升,成本压力较大,价格已然逼近厂家的现金成本。 不过,目前多晶硅市场多依靠国内刚性投资需求的拉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6月,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5吉瓦,同比增长0.88%。受海外疫情,以及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影响,光伏组件出口量持续走低,2020年1~5月光伏主要产品出口额合计76.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 薛金磊认为,国内新增装机规模稳中上涨,但增幅并不太明显,需求仍没有质的飞跃。加之出口情况同样不乐观。接下来三季度多晶硅仍处于供应紧张的态势下,价格可能会继续冲高,但随着装置检修期尾声临近,海外装置的逐渐恢复,中期来看多晶硅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缓解,价格也会逐渐回归理性。
隆基股份的市值还能上涨多少? 当这家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生产商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后,人们对于隆基股份似乎有了更高的期待。 8月7日,隆基股份股价逆势大涨,总市值已经超过2100亿元。 上一次完成这一成就的光伏公司是汉能薄膜发电。这家昔日光伏薄膜巨头从港股退市后,人们没能等来李河君重现汉能往日辉煌,每隔一段时间却能听到“汉能系”旗下公司传来欠薪、破产审查等负面传言。 汉能的困境并不能代表薄膜技术的失败,而隆基股份的成功也只能表明晶硅技术更适合当下市场。在技术路线快速更迭的光伏产业中,未来的技术场景是百花齐放,抑或是一枝独秀,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市值表现还是市场份额,隆基股份眼下之于光伏产业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 “从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股份在市值上创造了光伏行业的奇迹。”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二级市场对于隆基股份股价的热炒并非脱离于基本面,在目前一众A股光伏公司中,隆基股份在财务指标、业务布局等方面相对出众,资本市场也愿意给予该公司更高的估值。 “但未来估值能否继续上行,仍取决于光伏行业以及该公司本身能否有新‘亮点’。”根据该分析人士的观察,掌握单晶硅片这一光伏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后,推动“垂直一体化”,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成为隆基股份接下来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的必经之路。 转折点已至 在光伏产业链上,除了硅料外,硅片环节可谓是该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之一。 2006年,隆基股份确立了单晶硅片生产商的战略定位,在硅片环节押注单晶技术路线,成为业内首个“吃螃蟹”的光伏制造公司。 彼时,业内对单晶技术的前景处于观望状态:一方面,多晶技术的成熟使得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多晶牢牢掌握着光伏晶硅技术领域的天下;另一方面,单多晶产品之间因成本所导致的价格差异,决定短时间一大批多晶的需求很难被替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数据发现,即便是在隆基股份确定单晶技术路线的十年后,整个光伏市场多晶产品的占比仍然是单晶产品的数倍。 简单来讲,单晶片与多晶片的区别相当明显。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的达到24%,这是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但由于制作成本高,没有广泛使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约12%左右,使用寿命也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但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少30%左右,因为制造便宜的优势得到大量发展。 拐点出现在2019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单晶产品去年占比快速提升,并首次超越多晶占比达65%。 然而,与多晶产品的竞争,使得隆基股份充分享受到了不同技术代差所带来的利润红利。 作为单晶“双雄”之一,隆基股份手握“降本”和“扩产”两把利剑,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迅速奠定了全球单晶产品制造商的龙头老大地位。 成本的快速下降,是单晶能够成功挤压多晶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 研发费用显示,自2012年上市以来,隆基股份的研发支出增长快速——从上市初期的0.84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16.77亿元,增幅近19倍。相对应地,隆基股份硅片成本下降也十分显著。 根据开源证券的预测分析,隆基股份2012年的单晶硅片非硅成本约为5.12元/片,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降至0.74元/片,降幅达85.6%。开源证券认为,该公司实现降本的主要途径包括:推广细线化应用、薄片化切割等先进工艺;提高生产环节的成品率和良品率;整合生产供应链,提升计划与物控能力;提高辅材国产化替代率。 光伏硅片细线、薄片切割,指的是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引入。在这一技术推广中,隆基股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刚线切割可降低单位硅片对硅料需求,使得硅片切得更薄更快,从而减少硅片单位投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隆基股份硅片业务毛利率提升的重要推力。 “隆基股份硅片非硅成本之所以能够大幅下降,得益于金刚线切片的引入和规模化。”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结合过去资料发现,在2013年隆基股份刚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时,由于进口金刚线的成本较高,该公司金刚线切割硅片初期处于亏损状态。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称,为了应对外企技术垄断,隆基股份打算自己扶持国内金刚线企业,并做好“一年亏4000万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打算。 2014年一季度,隆基股份金刚线切硅片项目开始盈亏持平。随着切片机的大规模更替,隆基股份切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快速下降,硅片业务整体毛利率迅速提升。 2013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1.97%,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攀升至32.18%。 成本实现下降,产能也需跟进。 近些年来,隆基股份在产能扩张上的节奏甚至让同行“侧目”,“激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组件产能分别达到42GW、14GW。而根据扩产规划,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单晶硅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超过75GW、30GW。 从结果上看,“激进”的扩产让隆基股份短时间内获取了庞大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的单晶硅片、组件业务也成为“现金奶牛”。2019年,隆基股份单晶组件、硅片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5.70亿元、129.1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4.29%、39.25%,两者合计贡献了公司八成以上的收入。 但随着多晶市场份额的萎缩,单晶产能的扩张,当市场演变为单晶产品的充分竞争时,隆基股份过去的红利还能延续吗? 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单晶产品过去高额利润的时代必然会成为过去式,产品充分竞争引发的价格博弈、行业成熟后整体毛利率的下行是不可避免的。 王英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隆基股份如今所面临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同于过去。 “过去隆基股份赚的是‘领先行业’的钱,无论是PERC技术的应用,还是双面技术的导入,隆基股份希望能领先行业一步,从而保持一定的议价能力。”王英歌认为,但随着单晶产品差距缩小、行业信息充分共享,整个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归成熟的利润水平。 风口浪尖? 8月7日,隆基股份发布首款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产品“隆顶”,宣告正式进军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并打开了全新的产品线。 眼下,隆基股份正在不断褪去“单晶硅片生产商”的标签,而向一个更综合化的定位“太阳能科技公司”所转型。这背后,该公司正在经历业务上的“垂直一体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隆基股份的“垂直一体化”始于2014年——这一年,该公司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进军电池组件环节;同年,该公司成立了西安隆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涉足光伏电站业务。 不同于过去光伏巨头企业趋利式的“垂直一体化”,隆基股份向下游延伸的步伐紧扣自身技术优势。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强调,公司未来不会大规模持有光伏电站。 王英歌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隆基股份的“垂直一体化”是基于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 “目前,硅片和组件的制造业务仍是隆基股份的核心主业,电站解决方案和BIPV等新能源产品目前还是补充性业务。”王英歌谈及新发布的“隆顶”时表示,尽管以BIPV为代表的光伏产品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隆基股份会将其作为一种战略,并且在公司未来的业务收入中占有一定的规模。 “过往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财务实力,使得隆基股份不会走上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重金投入的道路。”前述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既“费钱”也“费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上市以来隆基股份绝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仍围绕单晶硅棒、硅片以及组件等中上游环节,这巩固和提升了该公司在硅片、组件等环节的议价话语权。 今年7月份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因上游硅料供需关系的转变而出现跳涨。隆基股份也因在7月中下旬的两次调价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硅片是隆基股份最能体现价值的业务环节,因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该公司在这一环节享有一定的定价权。 兴业证券分析认为,单晶硅片作为产业链中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之一,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主形成了龙头格局,两家企业市占率超过60%,前五家占比超过80%。而硅片与电池的格局分化,导致硅片的议价能力更强,本轮持续将原材料硅料涨价压力传导给下游。 不过,王英歌强调,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波动是市场供需博弈的最终结果,隆基股份“垂直一体化”模式下并非对每个环节都能形成议价能力。 实际上,当遭遇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时,“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随着硅料、硅片的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垂直一体化企业在组件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有研究分析,与外购电池片的组件厂相比,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件成本降低约10%。 而“垂直一体化”的优势还在于产业链的整合。华泰证券认为,首先,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垂直一体化企业优势更加明显;其次,垂直一体化优势所带来的上下游协同效应,有望让隆基股份在组件端的业务做大做强,提升集中度。 王英歌表示,隆基股份组件业务的发展速度是出乎意料的,2020年将会是公司实现“垂直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之年。 数据显示,2019年,隆基股份组件出货量达8.4GW,跃居全球第四位。根据业内预测,2020年,该公司组件出货量有望跻身全球首位。 然而,“垂直一体化”之路并非一条坦途。一方面,融资能力是隆基股份未来不可避免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硅片、组件等环节所扩张的产能最终能否顺利消纳也将影响着公司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来看,隆基股份并不“缺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为181.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05%,较2019年末降低0.24个百分点。
南玻A公告,全资子公司吴江南玻、东莞南玻与隆基股份(601012)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于7月31日签订了关于光伏玻璃的销售协议。预估合同金总额约65亿元,合同期5年,年均销售金额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约12.41%。
南玻A公告,全资子公司吴江南玻、东莞南玻与隆基股份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于7月31日签订了关于光伏玻璃的销售协议。预估合同金总额约65亿元,合同期5年,年均销售金额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约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