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本钢集团自主研发的非调质超高强结构用钢BG960热轧卷板,不仅实物抗拉强度达1200MPa,成为国内热轧产线生产强度级别最高的冷成型用钢产品,而且在轻量化、安全性上备受用户青睐。该钢种的成功开发,填补了本钢集团高强结构用钢产品空白,标志着本钢集团高强结构用钢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本钢集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在做精优质产能上下功夫,积极推进钢铁主导产品向高附加值供给端迈进。在实际工作中,本钢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研发为抓手,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板材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在多个领域精准布子,瞄准下游产业链发展趋势超前研发,从战略储备、同行业先进、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出发,大力做好新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与稳定攻关工作。非调质超高强结构用钢BG960热轧卷板就是本钢集团瞄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做精优质产能、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具体体现。 “该钢种研发之初,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开发先进钢铁材料在未来必然会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先进的超高强结构用钢材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汽车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很大。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收集客户的产品需求和未来应用信息,围绕工程机械大型化、轻量化及重载荷的发展要求,确定了该钢种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并在板型控制、成形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优化。”板材技术研究院工程结构用钢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刘志璞在采访中介绍。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板材技术研究院工程结构用钢研发团队眼睛向内、目光向外,以抢占行业制高点为目标,利用近3年的时间,紧密围绕本钢集团现有高强结构用钢实际,收集大量客户应用信息,针对钢种使用的特殊特性,制订了详细的成分和工艺设计研发方案。经过夜以继日的大量数据研究、上百次的实验模拟、2000多个试样的检验分析,最终完成了实验室的开发和工业化试制的各工艺参数的确定。同时,在板材热连轧厂2300生产线一次性成功轧制非调质超高强结构用钢BG960,其屈服强度达1100MPa,抗拉强度达1200MPa,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及冷弯成形性能。同时,本钢BG960非调质超高强结构用钢采用低成本的成分设计,免调质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本钢集团生产的4.5mm和6.5mm两个厚度规格BG960钢板已分别由不同汽车厂商进行试制,效果良好。其中,某汽车厂应用本钢BG960钢板制作挂车底梁,替代其原使用的700MPa级高强钢,整车减重达300公斤;某厂商应用本钢BG960制造自卸车车厢整体减重约40%,在实现了轻量化的同时,增加了该车型的载重量,延长了整车使用寿命。 此外,在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中,以此钢种为基础申报的《商用车用1200MPa级非调质高强结构钢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为本钢集团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赢得市场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前,本钢集团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产业与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合作机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构,是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 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以企业及市场需求为牵引,着力解决制约本钢集团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根本性实际问题;聚集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钢铁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重点,共同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以项目为载体,建立“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和共享机制。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工艺技术进步、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确立以新材料开发、信息化与智能制造技术、冶金工艺技术及装备、产品应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绿色节能环保、检测分析等为主的研究方向。
什么情况!中一签亏23元?年内首现可转债上市即破发…个例还是信号? 胡华雄 年内首次!有可转债上市首日盘中就破发,这便是本钢转债。 年内首只上市第一天盘中就破发的可转债出现 行情数据显示,本钢转债今天开盘报101.80元,随后很快就下行,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便跌破100元面值,盘中一度低至97.70元,如果选择此时卖出,中一签本钢转债不仅不能赚钱,还要亏23元。不过,其后本钢转债价格有所拉起,截至收盘,本钢转债勉强收在面值之上,报100.066元。本钢转债全天成交49.4亿元。 这是在股票市场仍旧相对火热的情况下,年内首只上市首日盘中就破发的可转债! 尽管历史上也曾有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可转债,但年内上市的可转债中,此前暂无此现象发生。此前,凌钢转债、天创转债、起步转债、纵横转债等不少可转债上市首日涨幅均不大,但首日始终均在100元的面值以上。 本钢转债之所以会盘中破发,源于该可转债较低的转换价值。持有该可转债的投资者,如以目前转股价进行转股,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会产生较大幅度亏损(注:可转债转换价值是指如果可债券转化为普通股票时,这些可转换债券所能够取得的价值。可转债转换价值=可转债面值/转股价*正股最新股价)。资料显示,本钢转债转股价为5.03元,其正股本钢板材仅有3.53元,按此计算的转换价值仅70.18元,这一转换价值在当前正常交易的可转债中属于较低的水平。 事实上,不仅是本钢转债,当前转换价值较低的可转债,在二级市场价格普遍较低,多只此种情形的可转债也处于破发状态,比如当前转换价值最低的亚药转债二级市场价格仅有79.588元,较面值破发幅度仍超过20%。 本钢转债首日破发或是个例 年内可转债市场总体火爆 从近几年可转债市场的情况来看,首日即破发的可转债并不多见,今年更是如此。 可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其二级市场价格与股票市场表现密切相关。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较好,特别是最近两个月,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更是涨势如虹,推动可转债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而且由于可转债交易机制较为灵活,受到不少投机资金追捧,不少可转债遭遇爆炒。 据Wind数据,截至8月4日收盘,总共280余只公募可转债中,仅有8只可转债破发。价格在120元的可转债就有163只,占比超过一半,价格超过200元的可转债也有16只,其中英科转债价格仍超过1000元,这得益于正股英科医疗股价的连续暴涨,英科转债在不到1年的时间二级市场价格翻了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