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澳大利亚正在经历近30年来的首次也是最大的经济衰退。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经济下滑了7%,创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跌幅,比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还要糟糕。此外,澳大利亚统计局2日公布的数据也确认,该国经济第一季度跌幅为0.3%。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倒退,符合经济上对衰退的普遍定义。据报道,这是澳大利亚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并且,此次7%的季度GDP降幅,也比之前的最大跌幅,也就是1974年6月2%的降幅,高出3倍以上。报道称,此轮经济创纪录的下跌是受到私营企业的影响。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大规模传播,许多私营企业被迫关闭或者在经营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过十余年的急速狂飙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来到了一个阶段性拐点。 从增量市场逐渐过渡到存量市场,消费金融不再是蓝海已成为市场共识。 本就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再叠加疫情影响的黑天鹅,消费金融的发展看起来好像更难了。 在应对经济和疫情的影响上,一部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开始采取防守策略。然而,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不可能一直繁荣,经济的衰退和危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一定会有。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必修课。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经济的下行或危机中,将会损失惨重。因此要采取降低额度、加大催收等方式。 但是,从历史来看,或许未必如此。 经济衰退期,消金的八大走势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自2009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十余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消费金融业务一直稳步快速增长。但也正因为此,消费金融业务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因此,我们以美国为例,探索经济周期变化中,消费金融业务逻辑的变化。 失业率是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体现。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失业率超过了10%,在1982年的衰退中,则超过了9%。相反,在经济良好时期,失业率会低至4%(世纪之交的失业率)。出于对失业和失去收入的恐惧,消费者会收缩自己的支出和借贷,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整体来看,在危机或衰退期间,消费金融会出现以下一些趋势: 第一,消费者信用卡刷卡量和余额增长放缓。例如,在“大萧条”期间,基本所有银行都减少了信用产品的发放,并对申请批准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甚至关停部分用户,这些措施使得消费金融业务显著减少。 第二,房贷、车贷以及各类基于个人零售商品销售的贷款数量会大幅度下降。以房贷为例,在较早的1990年至1992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二抵房贷和房屋净值贷款比较稳定,但随着房价的急剧下跌,房屋净值贷款失去了用于抵押的房产净值(即资不抵债,抵押资产不足以覆盖负债),因此,在认识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后,银行大幅缩减了此类贷款的发放。 第三,催收难度加大。危机前后相比,同等条件的客户,需要更多次的催收才能收回贷款。 第四,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申请的减少导致发放的信用卡总数的下降,不良率通常也会增加,特别是在受到衰退严重影响的地区。而由于时滞的影响,不良核销率将在随后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并进而影响利润。然而,由于地区性的差异,经济衰退的影响可能和人们理解的不一致,也不一定那么普遍。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次级借贷随着失业水平的上升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第五,央行会下调基准利率,使资金成本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利率应对经济的衰退。基准利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浮动利率的贷款,并使相关金融机构受益。 第六,消费金融机构的逾期费用和其他杂项费用收入可能增加。 第七,良好的评分和精细化的风控识别系统能继续发掘优质客户。但总体来看,整体逾期水平会显著提高。 第八,在收入方面,利息收入、刷卡收入、罚息等收入,在经济周期的各阶段都能保持稳定。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价格限制的取消使信用卡收益显著提高,随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在过去10年,收益基本保持在应收账款的17%~20%之间。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消费金融业务的收入会随着经济衰退期间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如果利率是浮动的),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费用和刷卡增加的收入却抵消了利息减少的收入,使其总体收入保持不变。下图1显示了自1980年以来的信用卡平均收入与短期资金成本。 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的其他产品(如车贷和房贷),由于利息成本占比较大,收益会随着资金成本变动而变动。 特别是房贷,随着利率下降,总会出现诸如“央行降低利率应对经济衰退,房贷利率创新低……”等这样的公告。 当然,在利率上升期间,情况则相反。 经济衰退会影响不良贷款率吗? 由于监管机构会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有一定上限的约束,不良贷款率的提升与坏账核销率基本呈正向的相关性。因此,在以下的数据中,以核销率的变化趋势代替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 以1980-2012年间美国信用卡业务的数据来看,信用卡的实际核销率并不总是与经济周期直接相关。在经济繁荣期间,消费金融核销率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期间,核销率会显著上升。 但是坏账的发生与核销需要时间,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即从在贷余额增长,到坏账被实际核销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衰退与坏账核销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显著。 如图2,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核销率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经济的衰退期,但又非完全的相关。 与中国相比,美国信用卡业务核销率的变化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即个人破产制度。 如图3所示,2005年《个人破产法》的修订,预期会使得个人破产门槛提升,通过破产来免除债务会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在2005年的前一两年内,个人破产金额急剧提升。2006年,在《个人破产法》修订通过后,个人破产金额仅为前一年的30%左右。其中2009年至2012年的高破产率,则反映了2008年以后经济衰退和不良贷款的影响。 究其原因,信用卡的消费会因为机构的过度营销而快速累积扩大,又很容易通过个人破产法来免除债务,所以破产对信用卡账户核销有严重影响。 而对于其他消费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产品(汽车和住房抵押)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同样的核销率激增,因为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回收抵押物来减少破产对贷款的影响。 综合来看,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和核销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实时同步,且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消金的发展不取决于经济周期 既然消费金融的核销率并不仅仅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那就说明,至少还有更多的因素影响到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些因素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获客审批的准确和完善性。即如何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控能力等,匹配相应的目标客户。 第二,如何保证用户的黏性。这其中又至少包含了产品设计、用户留存、运营和服务管理等。 第三,金融机构的平均账户年龄。新老账户在同一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这种风险特特征不仅会影响风控策略,更会影响相应的盈利水平。 第四,用户的地区分布特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地大物博的特性使得其区域发展十分不均衡,因此风险特性也会不同。 第五,用户额度的审批标准。宽标准代表着宽信用,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更高的不良,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是消费金融风控的艺术。 当然,这些仅仅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用户端,消费者一般也会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经济衰退时,出于对未来的担心,消费者会减少开支来偿还欠款。这是整个信贷系统的基础,如果借款人都不负责任,催收将没有效果,整个系统也将瘫痪。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周期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 消费金融如何跨越周期? 如果经济周期仅仅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那么很显然,消费金融是可以跨越周期的,即并不会完全受到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影响。而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跨越周期的关键。 不同消费金融机构在客群定位、比较优势等方面都有异同。策略当然也不尽相同,但在管理方面有共通之处,以征信的评分为例: 经济衰退期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征信系统的评分是否如经济繁荣时一样有效。对此,FICO的一项研究表明,征信评分仍然能够对用户进行分级,但每个评分级别的用户质量都在下降?(见图4)。 从用户端看,经济衰退时,用户预期变差会进行消费的自我约束,减少消费贷款的申请,从而导致获批人数的减少,最终不良贷款率也会低于预期。 从机构端看,宏观环境的变化,会让消费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并在审批额度和审批通过率方面更加严格。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机构如果大幅度提高审批阈值,有可能会拒绝太多潜在的好账户,而仅仅减少了很少的坏账户,即风险收益不匹配。 当然,历史并不必然代表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过去百年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衰退并不代表着消费金融的衰退,甚至也许还代表着某种机会。 而当政府决定刺激经济复苏时,对消费金融机构也许就是一个可以快速获客、增加市场份额的机会,而他们也有更大的可能获取长期的回报。 毕竟对于用户而言,相比于经济繁荣时的“锦上添花”,衰退时的“雪中送炭”更加可贵。
经过十余年的急速狂飙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来到了一个阶段性拐点。 从增量市场逐渐过渡到存量市场,消费金融不再是蓝海已成为市场共识。 本就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再叠加疫情影响的黑天鹅,消费金融的发展看起来好像更难了。 在应对经济和疫情的影响上,一部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开始采取防守策略。然而,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不可能一直繁荣,经济的衰退和危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一定会有。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必修课。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经济的下行或危机中,将会损失惨重。因此要采取降低额度、加大催收等方式。 但是,从历史来看,或许未必如此。 经济衰退期,消金的八大走势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自2009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十余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消费金融业务一直稳步快速增长。但也正因为此,消费金融业务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因此,我们以美国为例,探索经济周期变化中,消费金融业务逻辑的变化。 失业率是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体现。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失业率超过了10%,在1982年的衰退中,则超过了9%。相反,在经济良好时期,失业率会低至4%(世纪之交的失业率)。出于对失业和失去收入的恐惧,消费者会收缩自己的支出和借贷,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整体来看,在危机或衰退期间,消费金融会出现以下一些趋势: 第一,消费者信用卡刷卡量和余额增长放缓。例如,在“大萧条”期间,基本所有银行都减少了信用产品的发放,并对申请批准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甚至关停部分用户,这些措施使得消费金融业务显著减少。 第二,房贷、车贷以及各类基于个人零售商品销售的贷款数量会大幅度下降。以房贷为例,在较早的1990年至1992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二抵房贷和房屋净值贷款比较稳定,但随着房价的急剧下跌,房屋净值贷款失去了用于抵押的房产净值(即资不抵债,抵押资产不足以覆盖负债),因此,在认识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后,银行大幅缩减了此类贷款的发放。 第三,催收难度加大。危机前后相比,同等条件的客户,需要更多次的催收才能收回贷款。 第四,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申请的减少导致发放的信用卡总数的下降,不良率通常也会增加,特别是在受到衰退严重影响的地区。而由于时滞的影响,不良核销率将在随后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并进而影响利润。然而,由于地区性的差异,经济衰退的影响可能和人们理解的不一致,也不一定那么普遍。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次级借贷随着失业水平的上升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第五,央行会下调基准利率,使资金成本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利率应对经济的衰退。基准利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浮动利率的贷款,并使相关金融机构受益。 第六,消费金融机构的逾期费用和其他杂项费用收入可能增加。 第七,良好的评分和精细化的风控识别系统能继续发掘优质客户。但总体来看,整体逾期水平会显著提高。 第八,在收入方面,利息收入、刷卡收入、罚息等收入,在经济周期的各阶段都能保持稳定。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价格限制的取消使信用卡收益显著提高,随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在过去10年,收益基本保持在应收账款的17%~20%之间。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消费金融业务的收入会随着经济衰退期间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如果利率是浮动的),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费用和刷卡增加的收入却抵消了利息减少的收入,使其总体收入保持不变。下图1显示了自1980年以来的信用卡平均收入与短期资金成本。 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的其他产品(如车贷和房贷),由于利息成本占比较大,收益会随着资金成本变动而变动。 特别是房贷,随着利率下降,总会出现诸如“央行降低利率应对经济衰退,房贷利率创新低……”等这样的公告。 当然,在利率上升期间,情况则相反。 经济衰退会影响不良贷款率吗? 由于监管机构会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有一定上限的约束,不良贷款率的提升与坏账核销率基本呈正向的相关性。因此,在以下的数据中,以核销率的变化趋势代替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 以1980-2012年间美国信用卡业务的数据来看,信用卡的实际核销率并不总是与经济周期直接相关。在经济繁荣期间,消费金融核销率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期间,核销率会显著上升。 但是坏账的发生与核销需要时间,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即从在贷余额增长,到坏账被实际核销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衰退与坏账核销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显著。 如图2,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核销率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经济的衰退期,但又非完全的相关。 与中国相比,美国信用卡业务核销率的变化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即个人破产制度。 如图3所示,2005年《个人破产法》的修订,预期会使得个人破产门槛提升,通过破产来免除债务会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在2005年的前一两年内,个人破产金额急剧提升。2006年,在《个人破产法》修订通过后,个人破产金额仅为前一年的30%左右。其中2009年至2012年的高破产率,则反映了2008年以后经济衰退和不良贷款的影响。 究其原因,信用卡的消费会因为机构的过度营销而快速累积扩大,又很容易通过个人破产法来免除债务,所以破产对信用卡账户核销有严重影响。 而对于其他消费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产品(汽车和住房抵押)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同样的核销率激增,因为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回收抵押物来减少破产对贷款的影响。 综合来看,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和核销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实时同步,且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消金的发展不取决于经济周期 既然消费金融的核销率并不仅仅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那就说明,至少还有更多的因素影响到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些因素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获客审批的准确和完善性。即如何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控能力等,匹配相应的目标客户。 第二,如何保证用户的黏性。这其中又至少包含了产品设计、用户留存、运营和服务管理等。 第三,金融机构的平均账户年龄。新老账户在同一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这种风险特特征不仅会影响风控策略,更会影响相应的盈利水平。 第四,用户的地区分布特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地大物博的特性使得其区域发展十分不均衡,因此风险特性也会不同。 第五,用户额度的审批标准。宽标准代表着宽信用,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更高的不良,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是消费金融风控的艺术。 当然,这些仅仅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用户端,消费者一般也会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经济衰退时,出于对未来的担心,消费者会减少开支来偿还欠款。这是整个信贷系统的基础,如果借款人都不负责任,催收将没有效果,整个系统也将瘫痪。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周期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 消费金融如何跨越周期? 如果经济周期仅仅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那么很显然,消费金融是可以跨越周期的,即并不会完全受到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影响。而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跨越周期的关键。 不同消费金融机构在客群定位、比较优势等方面都有异同。策略当然也不尽相同,但在管理方面有共通之处,以征信的评分为例: 经济衰退期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征信系统的评分是否如经济繁荣时一样有效。对此,FICO的一项研究表明,征信评分仍然能够对用户进行分级,但每个评分级别的用户质量都在下降(见图4)。 从用户端看,经济衰退时,用户预期变差会进行消费的自我约束,减少消费贷款的申请,从而导致获批人数的减少,最终不良贷款率也会低于预期。 从机构端看,宏观环境的变化,会让消费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并在审批额度和审批通过率方面更加严格。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机构如果大幅度提高审批阈值,有可能会拒绝太多潜在的好账户,而仅仅减少了很少的坏账户,即风险收益不匹配。 当然,历史并不必然代表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过去百年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衰退并不代表着消费金融的衰退,甚至也许还代表着某种机会。 而当政府决定刺激经济复苏时,对消费金融机构也许就是一个可以快速获客、增加市场份额的机会,而他们也有更大的可能获取长期的回报。 毕竟对于用户而言,相比于经济繁荣时的“锦上添花”,衰退时的“雪中送炭”更加可贵。 参考资料: 1、戴维·劳伦斯等著,张宇译,《消费金融真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林轶超、林毓凯、郭梅,《一本书搞懂消费金融》,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池仁勇、朱毅达等,《消费金融:下一个金融风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经过十余年的急速狂飙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来到了一个阶段性拐点。从增量市场逐渐过渡到存量市场,消费金融不再是蓝海已成为市场共识。本就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再叠加疫情影响的黑天鹅,消费金融的发展看起来好像更难了。在应对经济和疫情的影响上,一部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开始采取防守策略。然而,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不可能一直繁荣,经济的衰退和危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一定会有。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必修课。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经济的下行或危机中,将会损失惨重。因此要采取降低额度、加大催收等方式。但是,从历史来看,或许未必如此。经济衰退期,消金的八大走势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自2009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十余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消费金融业务一直稳步快速增长。但也正因为此,消费金融业务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因此,我们以美国为例,探索经济周期变化中,消费金融业务逻辑的变化。失业率是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体现。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失业率超过了10%,在1982年的衰退中,则超过了9%。相反,在经济良好时期,失业率会低至4%(世纪之交的失业率)。出于对失业和失去收入的恐惧,消费者会收缩自己的支出和借贷,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整体来看,在危机或衰退期间,消费金融会出现以下一些趋势:第一,消费者信用卡刷卡量和余额增长放缓。例如,在“大萧条”期间,基本所有银行都减少了信用产品的发放,并对申请批准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甚至关停部分用户,这些措施使得消费金融业务显著减少。第二,房贷、车贷以及各类基于个人零售商品销售的贷款数量会大幅度下降。以房贷为例,在较早的1990年至1992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二抵房贷和房屋净值贷款比较稳定,但随着房价的急剧下跌,房屋净值贷款失去了用于抵押的房产净值(即资不抵债,抵押资产不足以覆盖负债),因此,在认识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后,银行大幅缩减了此类贷款的发放。第三,催收难度加大。危机前后相比,同等条件的客户,需要更多次的催收才能收回贷款。第四,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申请的减少导致发放的信用卡总数的下降,不良率通常也会增加,特别是在受到衰退严重影响的地区。而由于时滞的影响,不良核销率将在随后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并进而影响利润。然而,由于地区性的差异,经济衰退的影响可能和人们理解的不一致,也不一定那么普遍。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次级借贷随着失业水平的上升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第五,央行会下调基准利率,使资金成本下降,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利率应对经济的衰退。基准利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浮动利率的贷款,并使相关金融机构受益。第六,消费金融机构的逾期费用和其他杂项费用收入可能增加。第七,良好的评分和精细化的风控识别系统能继续发掘优质客户。但总体来看,整体逾期水平会显著提高。第八,在收入方面,利息收入、刷卡收入、罚息等收入,在经济周期的各阶段都能保持稳定。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价格限制的取消使信用卡收益显著提高,随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在过去10年,收益基本保持在应收账款的17%~20%之间。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消费金融业务的收入会随着经济衰退期间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如果利率是浮动的),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费用和刷卡增加的收入却抵消了利息减少的收入,使其总体收入保持不变。下图1显示了自1980年以来的信用卡平均收入与短期资金成本。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的其他产品(如车贷和房贷),由于利息成本占比较大,收益会随着资金成本变动而变动。特别是房贷,随着利率下降,总会出现诸如“央行降低利率应对经济衰退,房贷利率创新低……”等这样的公告。当然,在利率上升期间,情况则相反。经济衰退会影响不良贷款率吗?由于监管机构会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有一定上限的约束,不良贷款率的提升与坏账核销率基本呈正向的相关性。因此,在以下的数据中,以核销率的变化趋势代替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以1980-2012年间美国信用卡业务的数据来看,信用卡的实际核销率并不总是与经济周期直接相关。在经济繁荣期间,消费金融核销率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期间,核销率会显著上升。但是坏账的发生与核销需要时间,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即从在贷余额增长,到坏账被实际核销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衰退与坏账核销率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显著。如图2,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核销率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经济的衰退期,但又非完全的相关。与中国相比,美国信用卡业务核销率的变化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即个人破产制度。如图3所示,2005年《个人破产法》的修订,预期会使得个人破产门槛提升,通过破产来免除债务会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在2005年的前一两年内,个人破产金额急剧提升。2006年,在《个人破产法》修订通过后,个人破产金额仅为前一年的30%左右。其中2009年至2012年的高破产率,则反映了2008年以后经济衰退和不良贷款的影响。究其原因,信用卡的消费会因为机构的过度营销而快速累积扩大,又很容易通过个人破产法来免除债务,所以破产对信用卡账户核销有严重影响。而对于其他消费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产品(汽车和住房抵押)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同样的核销率激增,因为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回收抵押物来减少破产对贷款的影响。综合来看,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和核销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实时同步,且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消金的发展不取决于经济周期既然消费金融的核销率并不仅仅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那就说明,至少还有更多的因素影响到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些因素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获客审批的准确和完善性。即如何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控能力等,匹配相应的目标客户。第二,如何保证用户的黏性。这其中又至少包含了产品设计、用户留存、运营和服务管理等。第三,金融机构的平均账户年龄。新老账户在同一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这种风险特特征不仅会影响风控策略,更会影响相应的盈利水平。第四,用户的地区分布特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地大物博的特性使得其区域发展十分不均衡,因此风险特性也会不同。第五,用户额度的审批标准。宽标准代表着宽信用,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更高的不良,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是消费金融风控的艺术。当然,这些仅仅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用户端,消费者一般也会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经济衰退时,出于对未来的担心,消费者会减少开支来偿还欠款。这是整个信贷系统的基础,如果借款人都不负责任,催收将没有效果,整个系统也将瘫痪。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周期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金融如何跨越周期?如果经济周期仅仅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那么很显然,消费金融是可以跨越周期的,即并不会完全受到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影响。而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跨越周期的关键。不同消费金融机构在客群定位、比较优势等方面都有异同。策略当然也不尽相同,但在管理方面有共通之处,以征信的评分为例:经济衰退期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征信系统的评分是否如经济繁荣时一样有效。对此,FICO的一项研究表明,征信评分仍然能够对用户进行分级,但每个评分级别的用户质量都在下降(见图4)。从用户端看,经济衰退时,用户预期变差会进行消费的自我约束,减少消费贷款的申请,从而导致获批人数的减少,最终不良贷款率也会低于预期。从机构端看,宏观环境的变化,会让消费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并在审批额度和审批通过率方面更加严格。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机构如果大幅度提高审批阈值,有可能会拒绝太多潜在的好账户,而仅仅减少了很少的坏账户,即风险收益不匹配。当然,历史并不必然代表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过去百年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衰退并不代表着消费金融的衰退,甚至也许还代表着某种机会。而当政府决定刺激经济复苏时,对消费金融机构也许就是一个可以快速获客、增加市场份额的机会,而他们也有更大的可能获取长期的回报。毕竟对于用户而言,相比于经济繁荣时的“锦上添花”,衰退时的“雪中送炭”更加可贵。参考资料:1、戴维·劳伦斯等著,张宇译,《消费金融真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林轶超、林毓凯、郭梅,《一本书搞懂消费金融》,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3、池仁勇、朱毅达等,《消费金融:下一个金融风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多国经济面临衰退和动荡。继日本和新加坡之后,韩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进入了技术性衰退。疫情的持续反弹让美国经济处于二次衰退边缘,澳大利亚或将经历近30年来首次经济衰退。 美国经济处于二次衰退边缘 近日,美国疫情反弹形势严峻,多州死亡人数上升。疫情持续升级令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出现紧张,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医疗体系因病例激增承受着巨大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承认,美国疫情可能在好转前先变得更差。美国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22日警告称,卷土重来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经济本身——美国经济正处于二次衰退的边缘。 疫情反复令美国企业掀起破产潮,成千上万的零售商、能源公司和其他行业均遭受重创。根据法律服务公司Epiq Global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3600家美国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比去年同期激增26%。仅6月当月,随着美国各地疫情反弹,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美国企业破产申请比上年同期激增了43%。 企业大量破产让美国就业市场的反弹行情中止,最新统计数字透露出就业状况恶化的迹象。人口普查局22日公布的每周Household Pulse调查,从今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美国就业人数下降约670万,其中7月第一周和第二周骤降410万。目前,美国国会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3月批准的每周600美元的联邦失业补助将在7月底到期。 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地区,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迫使政府暂停或重新实施防疫限制,更多企业关门歇业。分析师预计7月就业增长会比6月明显放缓。 Evercore ISI经济学家埃尼·特德斯基表示:“7月就业报告不仅可能疲软,甚至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复苏并不稳固,实际上现在可能正在逆转。”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近日指出,高失业率将是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绊脚石,疫情拖累使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从长远角度来看,美国很可能面临更缓慢的增长、更疲软的美元以及为应对疫情而负担的巨额债务。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指出,要避免经济二次衰退,新刺激方案所需资金规模要比很多议员预期的还要多。根据计算,纾困资金必须至少达到1.5万亿美元。美盛旗下股票管理公司凯利投资董事暨投资策略师杰弗瑞·舒尔茨表示,如果到8月中旬,美国首次申领救济金的人数仍达90万至100万,将预示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恢复时间要较预期更长。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22日表示,自6月中旬以来,美国疫情的反弹对经济活动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达拉斯联储银行和谷歌公司的数据显示,人们出行活动在7月陷入停滞。消费者在航空旅行和外出就餐方面变得更加犹豫。目前,已经有22个州收回或停止了经济重启,28个州强制要求佩戴口罩,这些措施给稍有复苏迹象的美国经济又带来一轮重击。 韩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韩国央行发布数据显示,韩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3.3%,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这是韩国继一季度GDP环比下降1.3%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标志着韩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首次陷入技术性衰退。 与去年同期相比,韩国二季度GDP同比萎缩2.9%,超出市场预期,同样创下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同比萎缩纪录。全球疫情防控及封锁措施打击了经济活动和全球需求,韩国经济以出口为经济支柱,出口占到了其经济的近四成。数据显示,二季度出口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拖累,季环比下降16.6%,创196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差表现。 占GDP近半的私人消费二季度环比增长了1.4%,与一季度下跌6.5%相比有不小的反弹,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现金补贴。韩国政府此前采取了各种举措来刺激消费,包括向所有家庭派发现金,并鼓励零售商进行促销。迄今为止,韩国已承诺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达到了GDP的14%。“出口急剧萎缩抵消了韩国国内需求的初步复苏,并使经济陷入衰退。”星展银行经济学家马铁英表示。 韩国央行经济统计局人士指出:“韩国经济二季度大幅萎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蔓延导致出口急剧萎缩,此前对出口跌幅可能会放缓的预期,如今被证实是不正确的。”韩国财政部长洪楠基表示,韩国出口因严重的全球经济下滑而受到拖累,韩国GDP萎缩程度超出预期,但是经济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反弹。 澳大利亚财政赤字创纪录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3日,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一份特别声明中称,截至2020年6月的财年预算赤字高达858亿澳元,而此前预估为盈余。预计2020至2021财年的赤字将进一步扩大至1845亿澳元,这将使澳大利亚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财政赤字。 弗赖登伯格表示,为缓解疫情冲击,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2890亿澳元经济刺激计划,数额相当于本国GDP的14.6%。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水。“我们的支出措施,再加上税收大幅下滑,已经把我们逼至底线。” 经济学家预计,澳大利亚GDP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将分别环比增长1.3%,然而,考虑到二季度GDP高达7%的降幅,全年GDP料仍萎缩3.8%,澳大利亚或经历近30年来首次也是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6月失业率达7.4%,为20多年来最高水平,目前近100万人没有工作。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认为,失业率实际可能远高于这些数字。弗赖登伯格预计,四季度澳大利亚失业率会高达9.25%,并将保持高位。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副首席医疗官迈克尔·基德22日说,截至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澳大利亚过去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02例,是澳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一天。“我们在6月9日只报告了两例新增病例,这表明疫情暴发和传播的速度有多快。”基德说。
安本标准投资管理研究智库主管劳森(Jeremy Lawson)近期就全球经济前景发表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将经历相对短暂的衰退,解封后经济将会反弹。 报告称,2020年经济衰退幅度或许是9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但持续时间应相对短暂。在此次经济衰退过程中,各国所受的经济冲击规模、持续时间与持久性都有明显差异。长期看来,这极可能对全球经济产能与需求带来某些永久性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决策者都已尽其所能,但有些原本可以存续的公司却面临经营问题,宝贵的劳动市场就业机会随之减少,两者都将削弱全球未来几年的经济产能。 “由于疫情压抑了需求,企业为修复资产负债表,不得不举债提高企业杠杆。在超低利率环境下,较高的企业杠杆将造就更多‘僵尸’公司,从而进一步影响未来生产力的增长。”劳森表示。 展望全球经济,劳森认为,疫情似乎使得全球的经济与政策秩序更趋于分散,这些都意味着全球经济最有可能呈现“倒J 型”或甚至“Nike 弯勾型”的发展趋势。此外,疫情使得线上经济加速发展,更多资源流向卫生体系等。
美国经济或衰退,科技公司要遭殃? 当地时间8月11日,美国跨国投资银行与金融服务公司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在发放给客户的报告中写到,由于贸易紧张局势的发展影响大于预期,故将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20个基点至1.8%。 事实上,看衰美国经济的不止高盛。彭博社在此前对经济学家们的调查中也显示,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在接下来12个月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加,由此前的31%上调至35%。 美国的科技巨头开始慌了,因为它们或将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迎来又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 美国经济遭唱衰 “最近几周,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剩余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后,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升级。”CNBC在其8月11日的新闻中如是写到。 高盛报告指出,由于贸易摩擦频繁,估计将对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造成累计0.6%的拖累。高盛还称,2020大选之前,中美的关税问题很难达成一致。 彭博社在8月2日至7日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7月份GDP年率从2.5%下调到了2.3%。与此同时,经济学家还将美国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预期下调至1.8%,低于一季度的3.1%和二季度的2.1%。 美国新泽西州宏观经济分析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分析师、拉特格斯商学院教授帕鲁尔·贾因表示,由于美中双边在贸易上的紧张关系,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或将破坏经济稳定。而此前,美国政府在本月初拟加征新关税的举措也引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创下了今年最大单周跌幅。 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称,“我们已经增加了贸易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预估值”,由于贸易战,金融状况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对公司的商业信心和向外扩张的信心造成了打击。 互联网巨头或迎艰难时刻 不得不承认,美国此前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对科技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不论是否是FAANG(脸书、亚马逊、苹果、奈飞、谷歌)里的一员,不少科技企业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FAANG自2009年7月经济衰退结束以来都出现了“喜人”的涨势,苹果上涨了近900%,亚马逊上涨了逾2000%以及流媒体巨头奈飞的增长也超过了5000%。 除此之外,一度被视为无望脱离困境的微软也上涨了400%以上。利润较低但收入增长令人羡慕的小公司也表现不错,比如美国云服务供应商Salesforce,其增长超过了1400%。推特和Uber等公司,总市值也超过了1000亿美元。风投的资金更是源源不断地流入到科技初创企业。 但伴随着美国经济出现的衰退迹象,科技企业的挑战也即将到来。上周一,美国股市刚刚遭遇了2019年以来的重创,而美国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微软、苹果、亚马逊、Alphabet和Facebook市值总计蒸发1620亿美元。其他科技股的跌幅虽然没有这么惨痛,但也好不到哪去。 为此,CNBC作出了预测,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这些科技巨头或将面临如下“惨况”: 1. 科技公司或将出现现金流逆转、无法从外部融资的情况,资产负债表疲弱的公司将会耗尽资金,公司的股价或会因此出现暴跌。 2.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或将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进行重组、合并、分拆、收购。 3. 高管们将开启离巢模式,表现不佳的高管或将被辞退,而那些表现优异的高管则会借口离开以维持自己的声誉。 4. 大公司将放弃具有投机性或表现不佳的业务部门。有利的一面是,这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让它们找到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5. 广告支出通常与总体经济增长挂钩,美国经济衰退意味着随着企业收紧广告预算,主要依靠广告获得收入的互联网公司将陷入困境,例如谷歌、Facebook等。 6. 仇富心理将会越发严重,亿万富翁将成为社会的“敌人”,尤其是科技行业的亿万富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