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与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能清洁能源”)联合发布公告,京能集团拟就京能清洁能源所有H股独立股份提出有条件自愿现金全面要约。其后于12月31日,两者亦发布联合公告给股东寄发综合文件,以及宣布定于2021年2月19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表决该私有化提案。 近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告,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进程再次受到市场关注,不得不提的是,公司的私有化提议的条件在去年众多港股私有化案件中显得格外突出。相信该私有化的成功或将创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私有化要约价2.7港元,溢价率处于合理水平 根据公告所示,提请京能清洁能源私有化计划的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约81.74%的股权,其将以每股2.7港元作为要约价,待满足私有化条件后,用现金方式补偿给接纳要约的独立H股持股股东,目前共约有15.05亿股独立的H股股份总规模,约占总股本的18.26%,据此计算的私有化代价股份总规模约为40.64亿港元。 据公告,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2.7港元,较公告私有化意向停牌前1、5、30、90、18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的溢价率分别为70.9%、70.9%、67.7%、97.1%、100.0%。 经对比港股其他成功完成私有化项目的平均溢价水平后,不难发现,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要约价格的溢价率是处于合理水平。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摘自综合文件中的独立财务顾问信函) 综合来看,公司私有化计划要约人所提出的报价是较为合理的,从而使得私有化方案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上市公司难以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本,制约了业务发展,私有化计划可创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超20家港股公司先后公告提出私有化要约或潜在意向,项目数量远超过过去4年中任一年的规模,显然去年港股私有化速度有了明显加快,而在此大背景下,也为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计划提供了良机,实际上除京能集团外,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华电集团,同样在去年宣布了私有化旗下的港股新能源平台。 港股上市的国企新能源公司纷纷发起私有化退市计划,据业内人士分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公司的估值较低,基本上丧失了资本平台的融资能力,这会对开发新项目的融资支撑力不足。 回顾7月初,在京能清洁能源首次发布私有化意向之前,根据wind提供数据指出,其市净率(PB)仅约为0.5倍,远远低于账面价值,而根据国资委实施的相关规则,国有企业不能在低于市净率1倍以下进行股权融资及相关操作。这对控股母集团京能集团来说,或对京能清洁能源而言,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整合重组或者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资本运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同时,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以重资本运营模式为主的,并需要持续的长期投入的新兴产业,显然在当前制约下,京能清洁能源这一上市平台在缺失股权融资能力后,已进一步失去了支持公司进行业务拓展和进行产业投资的优势。 另外,由于近年电价持续下调,以及新能源发电补贴缺口尚未有效解决等问题,京能清洁能源的业绩和增长发展空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方案对利益攸关的各方都是一个不错的条件和正确的时机,有机会营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对于控股公司京能集团来说,京能清洁能源的私有化将有助提升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弹性和运转的效率,并促进公司与京能集团的其他相关的业务进行整合。 对上市公司本身,私有化退市可帮助其消除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障碍或限制,重新焕发生机。本次私有化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且有利于京能集团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公司H股独立股东来说,获得条件相对优厚的私有化要约,独立股东在得到现金补偿后,可重新选择其他前景更好的投资标的,或参与到去年较为火热的港股新股市场中去,这或许是一个好的且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京能清洁能源在此际进行私有化退市符合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具有合理性,且当其时。
临近岁末,西藏日喀则市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一排排光伏板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总投资4.5亿元的山东水发集团日喀则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即将投运。作为西藏最大的一个“光伏+储能”电站,这个项目2020年7月开工建设,短短4个多月后建设完工,见证了雪域高原发展清洁能源的速度。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西藏发电能力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01.8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板块增长迅速,同期水电、风电、地热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58万千瓦,清洁能源在发电装机容量中的占比达89.09%。 西藏境内大江大河密布,非常适合水力发电。同时,青藏高原又是全世界阳光最充足的区域之一,光伏发电潜力巨大。西藏的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能源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的步伐。“十三五”以来,随着昌都金河瓦托水电站、山南加查水电站等相继投运,以清洁能源发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加快推进。西藏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高晓东说,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已建和在建的电力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 电网设施也在不断升级。12月4日,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由此进入主电网覆盖全区7地市、74县(区)的统一电网时代。 过去10年,西藏相继建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3条电力大通道,并大力推进农网、城网等电网工程。四通八达的供电网络,让一处处清洁能源基地发出的电力,不仅点亮了“世界屋脊”的万家灯火,也得以走出高原,服务全国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
12月22日晚间,*ST劝业(600821)公告称,为顺应新能源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借助专业管理机构寻找并储备优质项目资源,*ST劝业全资子公司国开新能源(以下简称“国开新能源”)拟与天润启航共同以有限合伙人形式入伙三峡清洁能源基金,国开新能源认缴出资10亿元。三峡清洁能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45.035亿元。 根据公告内容显示,三峡清洁能源基金投资领域覆盖清洁能源行业多种技术和商业模式,具体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风能、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 “我国能源供给侧优化不断深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滑,清洁能源需求稳步增加。”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向记者表示,这几年清洁能源领域从政策、技术、环保等方面来看,受到财政金融大力支持,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能源行业大有可为。 从政策层面来看,清洁能源或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关键支柱。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2012年至2019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9月8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或将上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预计非化石能源将设定为2020年达到15%,2030年将达到20%。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对于各国经济的冲击,5月27日,欧盟率先推出5000亿欧元刺激经济的“绿色复苏”概念,新能源发电将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投资收益固定且明确,度电成本不断降低,未来全球各国或将效仿欧盟实行类绿色新政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清洁能源将成为各国投资热点领域,尤其是在中国更是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方向清晰,前景广阔。 公开资料显示,*ST劝业的主营业务定位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等。 *ST劝业对记者表示,公司入伙三峡清洁能源基金,与三峡资本、金风科技进行资本合作,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专业管理机构的投资经验,围绕主业上下游寻找并储备优质项目资源,并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2月23日,*ST劝业股价大涨,以4.8元/股的涨停价收盘,涨幅为5.03%。
*ST劝业公告,为顺应新能源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借助专业管理机构寻找并储备优质项目资源,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开新能源拟与关联方天润启航共同以有限合伙人形式入伙三峡清洁能源基金,国开新能源认缴出资人民币10亿元。三峡清洁能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为45.035亿元,公司入伙后,占认缴出资比例22.2050%。三峡清洁能源基金投资领域覆盖清洁能源行业多种技术和商业模式,具体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风能、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
“2020沪市公司质量行”活动日前走进广州发展,广州发展董事长伍竹林介绍,广州发展深耕能源市场,得益于近几年能源业务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燃气和新能源业务不断发展,以及能源金融业务的增加,公司业绩增速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广州发展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在“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70%。同时,公司将加强研发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天然气水合物、氢能及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及技术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新的核心竞争力。 业绩稳健增长 广州发展成立于1992年11月,1997年7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作为广州市属大型清洁能源供应商,广州发展深耕能源市场,致力于为社会提供经济、清洁、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和服务。随着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壮大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公司抓住机遇,通过扎实做好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等,不断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上市23年来,公司资产从72亿元增长到424亿元,营业收入从21亿元增长到296亿元,总股本从6.66亿股增长到27.26亿股,长期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几年,得益于公司能源业务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燃气和新能源业务不断发展,以及能源金融业务的增加,公司业绩增速不断提升。 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同比出现负增长,在建的重点项目也受到影响。伍竹林介绍,为减少疫情冲击,公司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大力进行市场开拓,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降本增效。随着疫情得到缓解,国内经济快速回暖,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二季度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回升,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 同时,公司在建重点项目于2月25日前全面复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各个项目建设步入正轨,已基本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下半年,公司各个项目正全力抓现场管理、抢进度。 加码清洁能源 “现在我们更加注重新发展理念,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广州发展今后会继续加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和资源投入。”伍竹林表示,广州发展一直着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在天然气、燃气发电、新能源等方面都进行了布局,新增投资侧重于清洁能源领域。 公司利用现有电源点选址,优先发展天然气发电项目,对现有煤电机组开展供热、污泥耦合发电等综合能源改造,提高竞争力。依托公司金融平台提供的融资优势,快速推进项目并购和项目建设,加速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近几年,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目前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为9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5%,“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70%。 在光伏发电方面,广州发展在光伏农业和光伏渔业方面自成特色,有效提高了光伏产业的附加值。公司下属企业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内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如江门、河源、湛江等地,投资建设了10余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包括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除此之外,新能源公司在珠三角区域推广“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投资建设了近30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洁能源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着力投资补贴强度小或平价的项目,新能源业务对补贴的依赖程度不高,整体现金流状况良好。 目前,广州发展储备项目较充足,未来将结合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推进平价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和并购工作,积极参与新能源竞价项目工作,立足华南,着手在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建立新能源基地,积极参与三北地区特高压配套基地项目,适时跟进海外大规模的新能源项目,推动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 “作为能源企业,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技术应用,现在我们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这几年,我们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力争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伍竹林指出,近年来,广州发展顺应发展形势,围绕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天然气推广利用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天然气水合物、氢能及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及技术转化。同时,公司在体系建设、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近几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17年为7555万元,2018年为2.93亿元,2019年为4.5亿元),2020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62亿元,同比增长45.92%。公司设立广州发展集团研究院,与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持续推进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已建成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研发机构,13家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节能环保、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等领域组织实施多项研发项目,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推动氢能开发利用、进口燃机技术消化吸收、天然气水合物储运等技术研发。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投入,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及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创新服务于发展,技术服务于质量的机制;优化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水平、促进节能降耗与安全环保,对于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广州发展现阶段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在园区工业综合能源与配用电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产业化、新能源电站集中远程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拓展,已逐步取得成效。未来,公司还将围绕主营业务和政府关于氢能、天然气水合物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探索,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9月15日晚间,熊猫绿能(00686.HK)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改名为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简称将更改为“北京能源国际”。这是自今年2月份京能集团入主后,公司加速转型、展现全新市场形象的进一步动作。 根据新的定位,北京能源国际将作为京能集团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投资重要载体、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和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落地的试验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 “我国能源供给侧优化不断深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滑,清洁能源需求稳步增加。”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向记者表示,这几年清洁能源领域从政策、技术、环保等方面来看,受到财政金融大力支持,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能源行业大有可为。 聚焦主业承担海外发展战略使命 今年2月18日,京能集团通过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京能香港,成功认购熊猫绿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增发的71.77亿股份,持股32%成为熊猫绿能第一大股东。 熊猫绿能董事会主席张平表示,京能集团入主公司是北京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举动,是京能集团获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是京能集团清洁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布局。 京能集团战略入股后,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清洁能源主业,以安全稳定生产为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按照“聚焦主业、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的战略定位,熊猫绿能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市场化机制和境外融资优势,加快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大力拓展境外清洁能源市场,探索氢能、储能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京能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的首都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提供有力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熊猫绿能更名后,多元化、国际化业务的目标和价值将更加清晰,有望进一步发挥原有核心优势,在清洁能源领域不断进阶。 布局多元化、国际化转型之路 根据熊猫绿能规划目标,到2025年底,在实现装机规模的同时,将同步构筑“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京能集团入主后,熊猫绿能转型提速,动作频频。该公司在河北、陕西、广东、湖北、新疆等地积极锁定开发资源,进一步强化自主开发能力,加快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在聚焦主业,加快规模化发展的同时,熊猫绿能也在探索尝试,寻求新的业务亮点,持续加快战略转型,以期打造清洁能源生态体系。据了解,熊猫绿能业务范围将涵盖光伏发电、风电、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等清洁能源全产业链。 熊猫绿能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其京能集团境外可再生能源平台的定位,根据规划,熊猫绿能还将充分发挥境外融资低成本优势,在既有海外项目开发基础上,于澳洲、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市场重点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抱团出海”合作模式,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大能源技术应用转化力度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9月8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或将上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预计非化石能源将设定为2020年达到15%,2030年将达到20%。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对于各国经济的冲击,5月27日,欧盟率先推出5000亿欧元刺激经济的“绿色复苏”概念,新能源发电将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投资收益固定且明确,度电成本不断降低,未来全球各国或将效仿欧盟实行类绿色新政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清洁能源将成为各国投资热点领域,尤其是在中国更是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方向清晰,前景广阔。 记者查询熊猫绿能官网资料发现,公司高管近几个月密集调研区域公司及基层电站,董事会主席张平多次表达了对行业及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对于未来发展,上述熊猫绿能有关人士还表示,公司近期正依据中长期规划纲要,细化编制“十四五”发展路线图,确保完成“十四五”各项既定目标。长远来看,公司将充分把握清洁能源行业进入平价时代、行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境外清洁能源市场拓展,优化资产结构,注重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另一方面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新型发电技术、大数据等先进能源技术应用转化力度,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确保中长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9月15日晚间,熊猫绿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改名为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简称将更改为“北京能源国际”。这是自今年2月份京能集团入主后,公司加速转型、展现全新市场形象的进一步动作。 根据新的定位,北京能源国际将作为京能集团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投资重要载体、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和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落地的试验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 “我国能源供给侧优化不断深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滑,清洁能源需求稳步增加。”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向记者表示,这几年清洁能源领域从政策、技术、环保等方面来看,受到财政金融大力支持,作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能源行业大有可为。 有望发挥核心优势 今年2月18日,京能集团通过境外投融资平台公司——京能香港,成功认购熊猫绿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增发的71.77亿股份,持股32%成为熊猫绿能第一大股东。 熊猫绿能董事会主席张平表示,京能集团入主公司是北京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举动,是京能集团获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之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是京能集团清洁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布局。 京能集团战略入股后,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清洁能源主业,以安全稳定生产为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按照“聚焦主业、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的战略定位,熊猫绿能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市场化机制和境外融资优势,加快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大力拓展境外清洁能源市场,探索氢能、储能和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京能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的首都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提供有力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熊猫绿能更名后,多元化、国际化业务的目标和价值将更加清晰,有望进一步发挥原有核心优势,在清洁能源领域不断进阶。 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根据熊猫绿能规划目标,到2025年底,在实现装机规模的同时,将同步构筑“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 熊猫绿能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其京能集团境外可再生能源平台的定位,根据规划,熊猫绿能还将充分发挥境外融资低成本优势,在既有海外项目开发基础上,于澳大利亚、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市场重点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抱团出海”合作模式,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9月8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或将上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预计非化石能源将设定为2020年达到15%,2030年将达到20%。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对于各国经济的冲击,5月27日,欧盟率先推出5000亿欧元刺激经济的“绿色复苏”概念,新能源发电将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投资收益固定且明确,度电成本不断降低,未来全球各国或将效仿欧盟实行类绿色新政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清洁能源将成为各国投资热点领域,尤其是在中国更是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方向清晰,前景广阔。 对于未来发展,上述熊猫绿能有关人士还表示,公司近期正依据中长期规划纲要,细化编制“十四五”发展路线图,确保完成“十四五”各项既定目标。长远来看,公司将充分把握清洁能源行业进入平价时代、行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境外清洁能源市场拓展,优化资产结构,注重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另一方面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新型发电技术、大数据等先进能源技术应用转化力度,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确保中长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