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等7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发言的每一位科学家都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问题。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请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吸收。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习近平强调,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坚持下去。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丁薛祥、刘鹤、孙春兰、陈希、黄坤明、万钢、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科学家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中国网9月6日讯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获奖名单。 张亭栋、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摘得“生命科学奖”;卢柯因其开创性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获得“物质科学奖”;彭实戈因其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当前,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数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治疗作用。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ATO和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了材料领域著名的长期未能解诀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以来一个重大科学难题。 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发现,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这个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倒置关系并开拓了纳米金属材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在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材料强化原理。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梯度纳米结构可有效抑制应变集中,实现应变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优于普通粗晶结构。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其强度较普通粗晶铜高一倍,同时拉伸塑性不变,也突破了传统强化机制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被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卢柯,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彭实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彭实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BSDE)的奠基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又有在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彭实戈在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彭实戈于1992年创建了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从而对一大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BSDE表示。 彭实戈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与传统的线性数学期望有本质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数学理论仍能够建立。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彭实戈于1947年出生于山东,1985年获法国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学位,1986年获普鲁旺斯大学(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高西庆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为一百万美元(人民币约700万元), 每项奖金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11月16-22日将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为期一周的议程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对具备前沿、交叉、应用特征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病毒与人类健康国际论坛、产学研论坛、青少年对话获奖人及颁奖典礼。
8月20日,由浙江大学与世纪华通旗下盛趣游戏共建的“浙江大学传奇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杭州举办。新成立的浙江大学传奇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传奇中心”)将在数字医药、数字器官、游戏中的人机融合智能、梦境研究等人工智能新方向实现前沿突破与产业应用,是国内游戏行业首个聚焦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心。 协议约定,传奇中心将由浙江大学与盛趣游戏共同建设,浙江大学将向传奇中心推荐、派遣研发人员,并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工作。传奇中心研究方向将聚焦在数字医药;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中的人机交互、融合智能;数字器官,记忆解析,脑机融合搜索,语言解码;梦境记忆与解析,游戏—梦境—睡眠等四个方向。 据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今年6 月批准了一款名为EndeavorRX的游戏成为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处方疗法。在20日的发布会上,世纪华通和浙江大学也展示了传奇中心的首个“数字医药”游戏(测试版)产品。双方团队预计,该产品有望于4年后问世。不过,该产品最终是否能够在国内以药品上市,还需我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核准。 盛趣游戏董事长王佶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外界颇为关注的。有关公司为何要进入脑科学的研究领域问题,他认为,游戏可能是人类认识和研究意识的一个很好的数字化工具,未来,人们对于虚拟场景的感知将与真实世界的认识趋同一致。盛趣游戏是国内第一家愿意布局前沿科技领域的游戏企业,也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新十年中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去创造下一个谷歌级别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学目前在脑机交互、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多个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与意识、下一代人工智能、脑机交叉融合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同年10月25日,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19年,浙江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
浙江大学将与盛趣游戏共同举行以“脑域无疆,趣寻未来”为主题的“传奇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仪式将于8月20日下午举行。双方将公布围绕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新方向的深入合作,包括共建“传奇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内容和研究目标设定等方面的具体事宜,以共同推动前沿脑科学发展与应用。 “脑—机—脑”融合技术是横跨信息与脑科学、有望产出变革性影响的前沿交叉方向,代表深耦合人机协作的脑机融合已成为下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斯坦福《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报告认为,人机智能协同是未来主要趋势之一。同时,面向解析脑认知功能神经原理的脑科学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美、欧、日等相继启动了脑计划。 据了解,脑机融合为脑认知提供窥探脑结构、发掘脑功能的手段,而后者为前者提供神经机制基础,因此,脑机融合技术是推进两者共进的双向引擎,对该领域的深度探索将有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医药等实现新的飞跃,助力人类智慧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游戏功能、人机融合等实现迭代升级。此次浙江大学与盛趣游戏的合作,就是致力于在前沿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研究的几大新方向上,实现前沿突破与产业应用。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学校多项科研创新指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2019年底,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正式成立,设立了国内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发展脑科学与脑医学成为浙江大学未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盛趣游戏董事长王佶此前在公司2020年会中表示,通过“脑机接口”,能够让人脑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通过游戏形式的“数字药物”,能够破译和调节脑神经信号的传输,从而造福患者。盛趣游戏在第三个十年的起点,将继续用行动兑现科技文化的企业定位,打造游戏之外的科技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