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举行。北京日报记者 戴冰 摄昨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举行。本次共表彰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148名,北京市模范集体186个,其中,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人选达到460名,模范集体达到83个。一线职工占76.31%在新当选的1148名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有劳动模范664人,先进工作者484人;一线职工876人(含部分科技人员),占76.31%;科技人员340人,占29.61%;妇女383人,占33.36%;少数民族71人,占6.18%;民主党派37人,占3.22%;无党派人士9人,占0.78%;农民123人(含农民工91人),占10.71%。他们是首都各行各业的精英,是首都职工群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首都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展现了首都劳动者的时代风貌。此次评选工作有三个方面特点据了解,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突出体现首都“高精尖”产业特点。当选人员包括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等科技领域优秀人才,所属行业涵盖了核工业、航空航天业、现代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科技创新关键方向,他们为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科技人员达到340名,模范集体达到27个。此外,还表彰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选33名、模范集体20个,反映我市营商环境改革的显著成效。二是聚焦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当选人员既有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联防联控人员,又有参与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活动的社区干部、志愿者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包括了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的工程师、设计师、一线职工和农民工。其中,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人选达到460名,模范集体达到83个。三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当选人员中,一线职工比例比2015年提高6.81个百分点,包括了社区工作者等社会治理领域的基层典型代表,包括了快递小哥、保安员、环卫工人、农民、医生、教师、记者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严格评选标准 严肃评选纪律据介绍,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工作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的原则,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提高“四个服务”水平,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好中选优的方式进行。推荐人选经所在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居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民主程序,并逐级经同级党组织审议通过。同时严格执行“一报告两审核三公示”程序,即推荐对象作事迹报告;区或产业初审,市级复审;在所在单位、区级(产业)和市级进行三级公示。在推荐审核所有工作环节中,严格评选标准,严肃评选纪律,认真处理举报事项,确保人选能够树得起、立得住,经得起检验。新京报记者 张璐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这段时间,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令国人倍感振奋。“硬核”“国之骄傲”“创新不止,梦想不息”,大家纷纷在网络上表达内心的自豪之情。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正如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所言:“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从“北斗”闪耀到如今的嫦娥五号探月、“九章”问世,一个个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标注着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扬着“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民族志气。 每一项科技创新的背后,都凝结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以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立足本职,将勇攀高峰的精气神融入日常,焕发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中国的未来将更精彩。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8日 01 版)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等7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发言的每一位科学家都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问题。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请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吸收。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习近平强调,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坚持下去。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丁薛祥、刘鹤、孙春兰、陈希、黄坤明、万钢、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科学家代表等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