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2月4日消息 人民日报评论称,给个差评,竟遭外卖员上门威胁,让不少人发出“还敢不敢打差评”的疑问。所谓评价机制,根本上说是“金碑银碑不如口碑”的朴素道理,本质上应该是“双赢”的结果。无论如何,不管是外卖餐饮,还是网购电商,好评还是差评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善意的对话”,而不是“恶意的对垒”。以劳动者的付出为理由,剥夺消费者打差评的权利并不可取;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借口,漠视劳动者的申诉也不应该。作为差评规则的设计者、使用者、监督者,相关平台不能在纠纷争议面前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既保护消费者差评的权利,也维护外卖员正当的权益,这是一道必答题。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这段时间,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令国人倍感振奋。“硬核”“国之骄傲”“创新不止,梦想不息”,大家纷纷在网络上表达内心的自豪之情。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正如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所言:“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从“北斗”闪耀到如今的嫦娥五号探月、“九章”问世,一个个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标注着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扬着“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民族志气。 每一项科技创新的背后,都凝结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以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立足本职,将勇攀高峰的精气神融入日常,焕发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中国的未来将更精彩。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8日 01 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综合报道 人民日报社官方网站“领导介绍”栏目近日进行更新,据最新名单显示,赵嘉鸣已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据中国经济网中直机构人物库资料显示,赵嘉鸣,1972年10月生,2016年11月起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 赵嘉鸣简历 赵嘉鸣,男,汉族,1972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1995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 1990.09-1995.10 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语言文学系公派留学 1995.10-1996.01 人民日报国际部亚太组助理编辑 1996.01-2000.02 人民日报驻朝鲜记者站助理记者、记者 2000.02-2001.06 人民日报国际部亚太组编辑 2001.06-2001.11 人民日报国际部亚太组副组长 2001.11-2004.05 人民日报驻朝鲜记者站记者(其间:2001.10 -2004.03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从事文学专业研究,并获该校语言学博士学位) 2004.05-2007.06 人民日报驻朝鲜记者站首席记者(正处级) 2007.06-2007.08 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编辑 2007.08-2007.12 人民日报社外事局正处级干部 2007.12-2009.09 人民日报社外事局副局长 2009.09-2010.08 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 2010.08-2016.11 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 2016.11-2017.11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 2017.11-2020.05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其间:2018.03 -2018.07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 2020.05-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