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近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终止对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导纳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公告显示,2020年12月15日,微导纳米和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微导纳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tomicLayerDeposition)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为光伏、集成电路、柔性电子等半导体与泛半导体行业提供高端装备与技术解决方案。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万海盈投资直接持有微导纳米2907.270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61.25%,为公司控股股东。 万海盈投资、聚海盈管理、德厚盈投资分别持有公司61.25%、9.95%、1.33%的股份。王磊系万海盈投资的普通合伙人,持有万海盈投资79%的财产份额;王磊系聚海盈管理的普通合伙人,持有聚海盈管理65.77%的财产份额;王燕清系德厚盈投资的普通合伙人,持有德厚盈投资21%的财产份额。同时,倪亚兰系万海盈投资的有限合伙人,持有万海盈投资20%的财产份额。 王燕清、倪亚兰系夫妻关系,王磊系王燕清、倪亚兰之子,王燕清、倪亚兰、王磊组成的家族通过万海盈投资、聚海盈管理、德厚盈投资间接控制公司72.54%的股份,同时王磊担任公司董事长、倪亚兰担任公司董事。王燕清、倪亚兰、王磊系微导纳米的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显示,微导纳米本次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拟发行股数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发行股数不超过1582.1053万股,发行不涉及老股转让。微导纳米拟募集资金5.00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20台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光伏、柔性电子及半导体设备扩建项目、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2月16日晚间,上交所向中芯国际发出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此前,中芯国际公告称,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拟辞任。在网上流传的一份辞职声明中,梁孟松则表示,公司聘任蒋尚义担任副董事长,他此前却对此事毫无所悉,故而“深深的(地)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并决定请辞。 台积电被称为晶圆代工界的“黄埔军校”,中芯国际原首席执行官邱慈云曾在台积电任职,蒋尚义、梁孟松更是在台积电共事超过十年。“台积电系”高管曾为中芯国际的技术突破助力颇多,但如今却让其陷入了人事动荡的局面。 此次请辞事件,还让中芯国际的研发进度受到了关注。梁孟松在辞职声明中称,目前,中芯国际的7纳米、5纳米及以下制程分别处于完成开发、展开关键技术研发的阶段,均未进入风险量产。 而据公开信息,今年三季度,台积电7纳米、5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已达43%,贡献的收入或可达到310亿元人民币。3纳米制程亦将于2021年实现风险量产,其中小芯片(Chiplet)封装技术起到了提升性能的作用。 随着芯片先进制程不断发展,包括小芯片在内的先进封装技术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蒋尚义也表示,此次加盟有助于实现其在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上的理想。目前,中芯国际仍以芯片晶圆代工为核心业务,2019年封装测试业务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为2.2%。 老上司加盟前未获告知,联合CEO因不被尊重请辞 12月16日早间,中芯国际A股公告称,执行董事及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拟辞任,并且已知悉梁孟松有条件辞任的意愿,目前正积极与梁孟松核实其真实辞任的意愿。 受此请辞事件影响,中芯国际当日低开4.16%,随后跌幅一度达到9.52%。截至收盘,中芯国际A股报55.2元,跌5.53%,市值蒸发62.64亿元人民币。 中芯国际港股则称因待发放内幕消息停牌。在发布了与A股相同的公告后,其于下午1时复牌。复牌后,中芯国际港股一度下挫8.29%。截至收盘,报20.2港元,跌4.94%,市值蒸发60.48亿港元。 两市市值相加,中芯国际在12月16日的市值共蒸发113.66亿元人民币。当日晚间,上交所也向中芯国际发出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据中芯国际12月15日公告,其董事会宣布蒋尚义委任为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蒋尚义有权根据聘用合约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约合438万元人民币)及年度激励。 公告显示,蒋尚义现年74岁。1997~2013年,他历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共同首席运营官,并牵头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关键节点的研发,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2016年,当时已从台积电退休的蒋尚义加盟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2020年,他还曾出任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然而,中芯国际聘请蒋尚义担任副董事长的行为,却让公司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执行董事及联合CEO梁孟松“萌生退意”。 中芯国际在12月15日晚间的公告中称,董事梁孟松对委任蒋尚义为副董事长的议案“无理由投弃权票”。与此同时,梁孟松撰写的一份辞职声明也开始在网上流传。 梁孟松在声明中表示,他在12月9日接到董事长周子学的电话,得知蒋尚义即将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对此,我感到十分错愕与不解,因为我事前对此事毫无所悉。我深深的(地)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我觉得,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 在声明中,梁孟松列举了他近年在中芯国际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他说,自从2017年11月,被董事会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至今已三年余。在这1000多个日子里,他几乎从未休假。 梁孟松称,这段期间,他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而这些成果是由他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日以继夜、卖命拼搏得来的。 公开资料显示,梁孟松现年68岁,拥有逾 450 项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 350 余篇。此外,他还是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 1992~2009年,梁孟松曾在台积电担任资深研发处长。2011年,他加入三星电子担任研发副总经理,并于2016年离职。2017年,梁孟松出任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 对比两人工作经历不难发现,蒋尚义与梁孟松曾在台积电、中芯国际共事。在台积电工作期间,梁孟松还曾长期担任蒋尚义的下属。因此,此次梁孟松的请辞事件,也有媒体将其描述为“师徒大战”。 三季度晶圆收入65亿,14纳米及28纳米制程占比15% 在辞职声明中,梁孟松提及了中芯国际的业务情况。他表示,目前,中芯国际的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4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 梁孟松还称,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中芯国际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蒋尚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我非常热衷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Chiplet),在中芯国际实现我的理想会比较容易”,“现在中芯的先进制程技术已经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实现我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的梦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 正如前文所述,蒋尚义与梁孟松均曾为台积电研发方面的核心人物。目前,中芯国际的技术实力与台积电的差距如何?蒋尚义提到的实现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理想又是什么? 根据此前的公告,中芯国际的核心业务为集成电路(即芯片)晶圆代工,它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um)至14纳米(nm)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其中,中芯国际将14纳米及以下的技术节点定位为先进制程,其主要应用于5G、人工智能、智能驾驶、高速运算等新兴领域。28纳米及以上的技术节点,则被定位为成熟制程。 在晶圆代工行业,中芯国际28纳米及以下制程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其14纳米、28纳米技术节点的量产时间,均晚于竞争对手2~4年。 2020年三季度,中芯国际实现晶圆收入65.23亿元;其中14纳米及28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为14.6%,贡献收入为9.52亿元。今年一季度及二季度,此类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7.8%及9.1%,呈持续攀升之势。 但中芯国际近期未单独披露14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其14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0.3%及1.3%。 同一时期,台积电实现总收入3564.26亿元新台币(约合835亿元人民币)。以2019年86.7%的晶圆收入占比估算,其2020年三季度的晶圆收入或可达到724亿元人民币。其中,5纳米至28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高达74%,贡献收入或达536亿元人民币。 台积电将16纳米及以下制程称为先进制程。其先进制程产品贡献的收入如今已过半,其中5纳米、7纳米、16纳米制程产品的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8%、35%、18%。 在梁孟松的声明中,中芯国际7纳米、5纳米制程目前分别处于完成开发、展开关键技术开发的阶段,与已实现规模量产的台积电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更为先进的3纳米制程上,台积电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年7月,台积电表示,其3纳米制程预计在2021年风险量产,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据梁孟松的声明,中芯国际的3纳米制程仍处于展开关键技术开发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进制程的开发中,先进封装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据广发证券研报,随着半导体先进制程不断往7nm/5nm,甚至以下迈进,晶片设计与制造工艺微缩的难度、成本与开发时间均呈现跳跃式的增长。面对此一难题,晶片业者试图透过先进封装来达到晶片间的高密度互联,以实现以更低成本提供同等级效能表现。在这样的思路下,Chiplet(小晶片)设计渐成主流。 而先进封装技术和Chiplet,正是蒋尚义所热衷的。他曾透露,他在2009年提议台积电做先进封装。“台积电2009年进入先进封装这条路时,并没有人看得出这条路,最后台积电走通了,很多人跟进,大家也同意这是后摩尔时代应该走的路。” 谈及蒋尚义加盟中芯国际一事,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也表示,认同蒋尚义关于Chiplet的想法,台积电的该技术已经发展十多年,有助于3nm工艺提升性能。 与先进制程形成协同效应之外,封装业务亦为台积电贡献了可观的收入。2019年,台积电包含封装测试服务、光罩制造、设计服务及权利金在内的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426.68亿元新台币(约合33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3%。 作为台积电先进封装技术的缔造者,蒋尚义曾表示,中芯国际已经具有先进封装基础,以及其做到的14nm、N+1、N+2的先进制程技术,是他吸引他加盟的重要原因。 但从财报来看,中芯国际现在的封装业务实力仍然较弱。2019年,其凸块加工及测试业务(凸块加工为一种先进封装技术)实现收入4.7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2%。近年来,中芯国际主要向A股公司长电科技及其子公司采购封装测试服务。
飞象网讯 (一飞/文)据报道,华为计划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三纳米芯片组,以推动其智能手机的雄心。 麒麟9010三纳米芯片组的细节是由业内知名泄密者@RODENT950在推特上宣布的,上周六GizmoChina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 @RODENT950表示,华为的新芯片应该在2021年发布,可能会出现在华为Mate 50系列智能手机上,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发布。 GizmoChina称,行业观察人士预计,三纳米移动芯片至少在两年内不会出现,因此如果华为真的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其他制造商可能会效仿。如果报道属实,高通技术公司也可能会改用三纳米制程,而据报道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决定跳过四纳米制程直接使用三纳米制程。预计苹果公司也将宣布由台积电生产的三纳米处理器,但预计要到2022年才会上市。 但业内对于华为实际生产芯片的能力仍存在很大疑问,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一直处于“实体名单”中。 美国新规定禁止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外国半导体制造商向华为发货,除非它们首先获得美国政府的特殊许可。去年,它迫使TMSC和其他芯片制造商停止接受海思的订单。 目前全球只有少数芯片制造商有能力制造三纳米处理器,因为较小的晶体管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和机器。由于美国的制裁,目前唯一能供应海思硅的芯片制造商是其他中国公司,如中芯国际和华宏半导体。但这两家公司目前都没有能力制造这种芯片。 现实情况是,即使海思真的在研发一款三纳米处理器,也很可能只存在于纸面上,而且只有在华为设法解除这些制裁的情况下才会成为现实。
中芯国际(港股00981)A股IPO被受理的消息,给调整多时的科技板块注入一剂强心针,特别是半导体芯片板块更是出现了久违的集体大涨。 中芯国际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制造企业,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即便我们不能委托台积电、和三星生产芯片,还有中芯国际这个“备胎”。目前,台积电和三星的技术水平是已经实现7纳米制程的产业化,所有华为高端麒麟芯片几乎全部由台积电代工生产。以单个芯片来看,7纳米制程的芯片大小是14纳米的一半,功效可以提高20%甚至更多,能耗却可以降低40%,而且芯片面积小了手机的空间就大了,其余配件的加盟就可以提升整体性能。 而中芯国际目前的技术水平是14纳米制程产业化,目前正在攻克10纳米技术。也就是说,即便中芯国际能为华为代工,也只能是14纳米技术的中低端芯片。如果只有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那华为的手机性能就会比苹果和使用高通芯片的国内竞争对手低几个档次。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芯国际虽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企业,但也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其所有的核心设备和原材料基本都来自欧美和日本,也就是说绕不过《瓦森纳协定》,这也是为什么中芯国际到现在都还拿不到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光刻)的原因,而所有7纳米的芯片必须使用EUV光刻机才能实现。即便不是极紫外光刻机,中芯国际其它ASML的光刻机,以及来自美国的一些核心设备和原材料,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目前,国内也有技术含量不高的光刻机,那就是上海微电子的90纳米光刻机,可以实现中低端芯片的生产。而国内最顶尖的光刻机曝光系统,是集成电路装备专项(02专项)的28纳米曝光系统,技术承担者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已经在两三年前完成,最近据传上海微电子即将量产22纳米光刻机,应该就是这个技术的产业化。而长光所唯一的上市公司奥普光电(行情002338,诊股)日前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目前大股东长光所已经在研发更高技术水平的光刻机曝光系统。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神话中芯国际,它要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前提必须是更高技术水平的上游设备和原材料的率先国产替代,否则要么用国际落后的技术,要么时时刻刻担心被制裁。在核心技术上要摆脱依赖的关键,是“解决有无”和“解决好坏”两手抓,突破半导体设备和原材料的高技术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这样才能实现高技术芯片制造不受制于人。
中国网9月6日讯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获奖名单。 张亭栋、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摘得“生命科学奖”;卢柯因其开创性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获得“物质科学奖”;彭实戈因其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当前,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数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治疗作用。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ATO和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了材料领域著名的长期未能解诀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以来一个重大科学难题。 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发现,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这个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倒置关系并开拓了纳米金属材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在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材料强化原理。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梯度纳米结构可有效抑制应变集中,实现应变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优于普通粗晶结构。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其强度较普通粗晶铜高一倍,同时拉伸塑性不变,也突破了传统强化机制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被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卢柯,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彭实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彭实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BSDE)的奠基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又有在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彭实戈在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彭实戈于1992年创建了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从而对一大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BSDE表示。 彭实戈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与传统的线性数学期望有本质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数学理论仍能够建立。这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彭实戈于1947年出生于山东,1985年获法国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学位,1986年获普鲁旺斯大学(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高西庆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为一百万美元(人民币约700万元), 每项奖金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11月16-22日将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为期一周的议程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对具备前沿、交叉、应用特征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病毒与人类健康国际论坛、产学研论坛、青少年对话获奖人及颁奖典礼。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高,道指收涨0.3%报28331.92点;纳指涨1.73%报11665.06点;标普500指数涨1.02%报3478.73点。纳指标普续创历史新高。全球央行年会即将召开,市场关注鲍威尔即将发表的讲话大型科技股普涨,Facebook涨超8%,特斯拉涨超6%,均创收盘新高,特斯拉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中概股延续上涨走势,理想汽车涨逾28%,蔚来汽车涨超14%,阿里巴巴涨2.08%。 商品收盘方面,COMEX 12月黄金期货收涨1.5%,报1952.50美元/盎司,创最近一周收盘新高。WTI 10月原油期货收涨0.04美元,涨幅0.09%,结算价报43.39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跌0.22美元,跌幅0.48%,结算价报每桶45.64美元。 1. 全球累计确诊逾2401万例 美国确诊逾581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27日5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4,011,502例,累计死亡病例821,909例。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812,700例,累计死亡179,344例。 2. 台积电披露芯片研制时间表:预计明后年先后大批量生产4纳米、3纳米芯片 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镇球在“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介绍,台积电在芯片研发上采取“小步快走”的模式,目前7纳米芯片已经有140个以上的产品实现批量生产,预计到今年年底之前这一数字会超过200个。同时,5纳米现在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明年会正式批量生产4纳米芯片。此外,他透露,明年就可以看到3纳米的芯片产品,在2022年,3纳米芯片将进入大批量生产,台积电的3纳米芯片在性能上可以再提升10%-15%,功耗可以再降低25-30%。 3. 蔚来汽车连涨四日创新高 今年累涨400% 蔚来大涨14.57%报20.44美元,市值达24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累涨近400%。8月20日,蔚来正式发布了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租用服务,这标志着蔚来迈出车电分离业务的重要一步。花旗表示,蔚来推出的电池租用服务模式和产量上升为其销量增长提供了更高的能见度,将蔚来的目标价从16美元上调至18.10美元。摩根士丹利亦将蔚来目标价由12美元上调至20.5美元,评级从“与大市持平”调高至“增持”。 4. 2020券商分类评级来了!AA增加50%到15家 证监会公布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15家券商为AA类,去年为10家,暂无AAA类券商,网信证券在98家券商中分类最低,为D类券商。 5. 超预期!小米Q2经调整净利润34亿元 环比增46.6% 2020年Q2财报显示,小米报告期内收入达到人民币535亿元,环比增长7.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34亿元,环比增长46.6%。业绩远超彭博一致性预期。据此前彭博预计,小米第二季度营收将为512.75亿元,净利润为26.95亿元。 6. 中国广电等47家公司共同组建广电股份 阿里巴巴持股9.8813% 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分别公告,47家发起人共同组建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电股份为第一大大股东,持股51%。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8813%。 7. 农业农村部:我国粮价稳中有涨 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表示,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短期需求变化不会对粮价产生持续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将全力以赴地夺取秋粮的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 天山生物连续三日20%涨停 天山生物(300313.SZ)成创业板首只连续3日涨20%个股,6个交易日股价涨逾120%,现报13.4元,最新总市值约42亿元。26日晚,天山生物收关注函,交易所要求说明全资子公司通辽天山牧业的盈利情况,从事的肉牛育肥业务预计对公司全年经营业绩的影响。交易所要求进一步核实公司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的原因,与公司经营业绩等基本面情况是否匹配。 9. 恒大健康:9月1日起股票简称正式更改为“恒大汽车” 恒大健康公告称,本公司之名称现已由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在联交所买卖之股份简称将于2020年9月1日上午九时正起更改。 10. 抖音直播间即将不支持第三方来源商品 抖音直播再出重磅新规:9月6日起,第三方链接需要通过星图下单可以进入直播间购物车。10月9日起,第三方来源的商品将不再支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抖音小店平台来源商品不受影响。 11. 蚂蚁集团股东公开 长实长和董建华家族都是股东 蚂蚁集团初步招股书交代更多盈收、业务和股权架构细节。阿里巴巴、阿里和蚂蚁员工合计持有上市前股权8成,除了一众内地金融企业持股,李嘉诚李泽鉅旗下长和、长实,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家族也是蚂蚁股东之一。长和、长实近年与蚂蚁集团在港合资AlipayHK,长和持股一半。若以市传蚂蚁集团争取估值2250亿美元,长和、长实的蚂蚁股权价值合计约10.4亿港元。 12. 深交所:全力推进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 深交所召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座谈会表示,将充分尊重市场各方意见,持续强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优化改进市场服务,使发行上市审核从制度制定到执行落实都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同,促进审核标准更完善、审核工作更透明、业务流程更流畅,更好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保障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 13. 盒马鲜生深圳首批10店恢复营业 据盒马APP官方消息,自8月27日起,深圳10家盒马鲜生门店首批恢复线上线下服务。深圳卫健委8月14日晚通告,盒马深圳水贝店出现某品牌方促销员和员工疫情感染个例。盒马随即宣布暂停深圳21家盒马门店营业,进行门店全面消杀,同时为所有深圳盒马员工和生鲜商品进行核酸检测。 1. 国常会:部署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支持受灾地区恢复生产保障民生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今明两年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60亿元对受灾地区予以倾斜,安排100亿元自然灾害防治补助资金支持有关省份恢复重建,安排100亿元车购税资金支持受灾严重省份公路等建设。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在每户现行2万元补助标准基础上再增加5000元。支持修复灾毁农田和大棚、圈舍等设施农业,做好种子等供应,抓紧改种补种。支持受灾商户复业经营。 2. 财政部:7月份国企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4.3% 据财政部,7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7%。1-7月,营业总收入330158.4亿元,同比下降3.5%,较1-6月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7月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4.3%。1-7月,税后净利润10316.0亿元,同比下降3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89.1亿元。 3.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向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致贺信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分别致信祝贺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习近平指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中俄两国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如期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充分体现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相信中俄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成功实践,必将转化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的强大动力。 4. 魏少军:个别半导体企业估值过高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表示,现在就谈中国半导体逆势而涨可能还太早。三、四季度以后,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半导体到底是增长还是放慢。中国半导体产业危中有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整体需求放缓,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的市场由于国际环境影响,本地化的过程在加速。目前个别半导体企业估值过高。我们希望对产业的投资应该是长期、持续、高强度,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那些短期利益的投资人早晚会被市场抛弃掉。 1. 产业增加值规模超3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将打开多大市场 据新华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测算,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3.41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78万亿元。 2. 乘联会:8月一至三周乘用车零售日均3.7万辆 同比增12% 乘联会表示,今年8月的一至三周的乘用车零售达到日均3.7万辆,同比去年8月增长12%。8月初的消费环境相对平稳,今年8月前两周厂商休假多,同比零售数据走势平稳也是很好的成绩。第三周的加速回暖进度超预期,说明市场零售平稳向好。 3. 交通运输部:做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谋划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会议强调,要做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抓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试点品牌,谋划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4. 华谊兄弟:上半年净亏损2.3亿元,目前《八佰》累计票房收入已超过11.55亿元 华谊兄弟公告,截至2020年8月25日24时,影片《八佰》累计票房收入已超过人民币11.55亿元。截至2020年8月25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2.05亿元至人民币2.45亿元。公司同日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79亿元。作为影视与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同样遭受到较大冲击。公司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陆续复工复产,各项业务有序恢复中。
8月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后首次发布财报,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增长,并且双双创下新高。 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中芯国际销售收入达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44.2%,创下单季新高;毛利2.4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4.5%,毛利率为26.5%。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指出,尽管宏观环境仍在变化,但芯片需求依然强劲。第二季度成熟技术应用平台需求旺盛,消费电子类收入增长显著,先进工艺业务稳步推进。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扩充产能将逐步释放,预计第三季度营收持续成长。 同时,中芯国际在加速产能的扩张,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43亿美元上调到了67亿美元。在8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的高管们就谈道,资金一方面用于先进工艺建设,另一方面是成熟工艺扩产,“现在设备采购都是按照需求正常采购,预计14纳米月产能将在年底达到1.5万片,8英寸晶圆每月增加3万片,12英寸晶圆每月增加2万片。” 此外,对于美国禁令的影响,梁孟松表示:“我们绝对遵守国际规章,会有很多其他的客户准备进入我们有限的产能的生产里面,所以影响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建厂扩产进行时 首先来拆解一下二季度收入构成,从应用看,通讯产品营收占比最高,为46.9%,其次为消费类产品,占比36.9%,这两个领域占据了83%以上的营收。细化到晶圆收入方面,收入占比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0.15/0.18微米(33%)、55/65纳米(30%)、40/45纳米(15.4%),最受关注的14/28纳米占比9.1%。 梁孟松指出,14纳米产品由4G移动通讯拓展到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等应用平台,居家办公普及也带动平台应用,中芯国际的下一代平台正处于客户产品验证阶段,“14纳米的机会很大,4G移动端开始,再延伸到射频芯片、WIFI6的手机芯片等,商机很大,我们有信心可以填满产能”。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也得到提升,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为98.6%,第一季度为98.5%,2019年第二季度为91.1%。 不过,相比台积电等大厂,中芯国际的产能并不算大。目前产能紧张,中芯国际还在继续扩大28纳米、14纳米等多种工艺的产能,近期就在北京投资28纳米及以上的工厂,上海的14纳米继续产能爬坡。 关于北京新工厂,中芯国际CFO高永岗介绍道:“北京计划建设新工厂,主要还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思考和分析。在成熟工艺上市场需求巨大,不止是28纳米,也包括40/45纳米、55/65纳米等很多工艺节点。北京已经有3个成熟的12英寸厂,拥有成熟的团队,坚实的客户,这是前提和基础。” 他还表示:“北京公司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路,通过多节点的产品运行,能够使得公司的运营良好,我们不会建立单节点的工厂,而是沿用原先成功的模式。集成电路实际上是历史积累的,北京老厂做了10多年才盈利,老厂带新厂,一家晶圆代工厂一般需要20年后才真正起飞。中芯国际刚好成立20周年,新厂不会像以前历史上那么困难了。” 高永岗也强调,各个方面的需求缺口都很大,不仅仅是28纳米有需求,也不是简单的逻辑电路有需求,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需求。 比如,0.15/0.18微米由于5G到来,应用需求特别大,指纹识别和照相机部分都需要0.18微米的部分,需求缺口很大。而这一方面中芯国际客户在市场上的盈利很高,也带动了中芯国际的收益上涨,接下来中芯国际还将积极做产品布局优化。 光大证券报告指出,中芯国际收入端有望快速增长,然而先进制程投入、产能扩张导致盈利短期内难以改善,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同比变化率分别为-16%、-41%、7%。 美国禁令和国产化 除了产能和先进制程,外界也十分关注美国新的管制措施对于中芯国际的影响。尤其是客户华为海思,由于美国的禁令,海思的芯片供应受到影响。而原先,比如在14纳米方面,华为这样的强大客户可以帮助中芯国际提升良率、提供需求,从而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若华为受限,中芯国际将如何应对? 按照梁孟松在业绩会问答环节的回答,中芯国际认为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先进制程的开发是需要一个伙伴客户,制程定义,量产学习曲线,未来需求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助力,这个方面如果有所改变,可以找替代方案。把完整技术开发要分成很多段,由很多不同客户担当不同任务,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对于先进工艺开发和需求都表示乐观。”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芯国际作为产业龙头,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科技圈,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产业链需要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承载着重大科技创新的希望。然而,现下受逆全球化冲击,中芯国际遇到了企业成长路上的大考。” 在他看来:“基于理性战略选择,市场不必期待中芯国际开启疯狂追赶模式,不必渴望在短期内突破7/5纳米以下工艺。中芯国际14纳米FinFET代工的移动芯片,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这个工艺可以支持5G芯片发展,除了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让产业维持一段时间。在没有7/5纳米等最先进工艺的8-10年内,国产芯片产业如何破局?就是集中资源办大事。” 近期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也是对进一步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软件信息在内的产业公司,利好中芯国际、华虹等龙头晶圆代工企业。 此外,谈及国产12英寸量产、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话题时,赵海军表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和亚洲半导体生态都越来越强,就近互相反应、快速支持是一个趋势。现在中国规模还是较小,但是主要的公司都上市了,有了很多财务支持,投入研发,后续我们是看好的,建立生态需要时间。” 他也强调,中芯国际是一个国际公司,没有倾向性地只用某一家设备,“我们要快速建立规模,对于在地的生产也欢迎,这样可以保证生产链不中断。但是产业的追随者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取代领导者的,中芯国际也欢迎国外的龙头企业来中国建厂,建立更加稳固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