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芯片巨头台积电,最近好事连连,不仅接到大订单,股价更是节节攀升。 在上周五美股的时候,英特尔遭遇重挫,暴跌16.24%,市值一夜蒸发415亿美元(约2911亿人民币),台积电却是另一番风光。台积电当晚大涨9.69%,市值飙升338亿美元(约2370亿人民币),总市值达3833亿美元。 而27日晚间,台积电再次迎来好消息,市值再增加近400亿美元,两个交易日下来市值更是增加了700多亿美元(约5000亿人民币),另外,台湾股市在台积电的带动下,创下了历史新高。 台积电两个交易日暴涨5000亿 获英特尔18万片6nm芯片订单 27日,台湾工商时报称,英特尔已与台积电达成协议,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纳米芯片产能。 AMD方面,为了在英特尔7nm芯片进展延迟的情况下更快占领处理器市场,将加大对台积电7/7+纳米制程下单量,预计明年全年7/7+纳米芯片的订单增加到20万片,与今年相比约增加一倍,有望明年成为台积电7纳米芯片的最大客户。 得益于英特尔和AMD的订单,2021年上半年台积电制造产能将维持满载,对此,二级市场也做出了积极回应,在亚洲市场早盘期间,台积电在台北一度涨9.5%。 而27日晚间,美股开盘后,台积电在上周五美股暴涨9.69%之后,美股股价再次攀升,暴涨超10%,两个交易日,市值增加了5000多亿人民币,市值高达4200多亿美元。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中芯国际的6倍,是贵州茅台(600519)的1.5倍。 这是英特尔公司继公布7nm芯片工艺进度延期和美股7月24日收盘暴跌16.24%,公司市值一日蒸发415亿美元后,再次传出的新消息。 当地时间7月24日晚间,英特尔在电话财报会议上宣布7nm制程延迟,或将委托第三方代工厂。该消息发出后,资本市场反应剧烈,英特尔股价次日重挫16.2%,被传为其代工方的台积电股价大涨,市值暴涨420亿美元,而英特尔竞争对手AMD股价涨幅达16.5%。 成立数十年来,英特尔一直是IDM模式(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的代表,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这也让英特尔在竞争对手面前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产能不足一直困扰着英特尔,其10nm工艺原计划2017年量产,但直到最近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芯片考虑外包的消息传出后,有分析师称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败,有可能终结英特尔在计算领域的主宰地位。 台湾股市创下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股市受台积电影响创30年新高 据报道,在权重股台积电的带动下,台股指数今日上涨2.3%,报12,588.3点,为收盘新高,此前台股最高为1990年2月创下的12,495.34点;上周五台股曾盘中短暂站上该点位后回落。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台股曾于3月中旬进入熊市,当前距离年内低点已经反弹45%。 占台股指数权重超过四分之一的台积电今日涨停,股价刷新1994年上市以来高点。台湾工商时报未说明消息来源报导称,英特尔与台积电达成协议,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纳米晶片;且得益于英特尔和AMD的订单,台积电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程产能将维持满载。此外,台湾经济日报也报导称,苹果在台积电龙潭厂区内成立专区,研发高阶显示技术。 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和苹果公司主要供应商,台积电股价已从3月的年内低位拉升逾70%。得益于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台湾上个月外销订单同比成长6.5%,创下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成长,也优于分析师预估的年增1.2%。 英特尔半导体霸主地位将不保? 在英特尔和台积电达成协议的三天前,英特尔在业绩电话会上曾透露“可能会将主要零部件生产外包”。消息公布后,市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英特尔放弃了其五十年来主要的IDM竞争优势,并猜测英特尔可能将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外包给台积电。 上周四,英特尔公布了该公司第二季度财报。虽然英特尔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超过市场预期,分别达到197.3亿美元和51亿美元,但是,英特尔在财报公告中透露,由于原本定于2021年底上市的7nm制程工艺中存在“缺陷”, 其7nm芯片生产时间较原计划推后约6个月,这意味着相关芯片将在2022年或2023年初上市。 当时,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称,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会准备好外包部分芯片制造,使用别家企业的晶圆代工厂。 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AMD基于7纳米架构的Ryzen 4000芯片已经上市数月时间,至少在时间上已领先于英特尔。 除了延期的工艺技术让英特尔焦虑之外,不同于AMD的业务模式让英特尔本身开始有了些动摇。 英特尔一直采用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有着自己的芯片工厂,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和销售都由自己把控,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芯片的自产自销。不过虽然这种模式可以自主把控技术工艺和产能,但是非常烧钱。 作为英特尔竞争对手的AMD,也曾是IDM模式的代表,2008年通过分拆卖掉了晶圆厂,以轻装上阵。业界认为它有向Fabless模式(无工厂模式)转型的倾向。自2018年开始,AMD就开始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去年到今年持续“蚕食”英特尔市场占有率。 媒体报道称,AMD希望在英特尔先进制程延迟的情况下,拿下更多X86处理器市场占有率,所以也将争夺台积电产能,其明年投片量相比今年约增加一倍,预计明年全年将拿下20万片7nm/7nm+产能,将成为后者明年7nm工艺的最大客户。 独享7纳米制程所有订单 台积电二季度净赚286亿 台积电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加工企业,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上占据了一半的份额,是行业领头羊。排名第二的是三星,但市场份额只有两成。目前中芯国际虽然也在努力追赶,其14纳米的芯片技术已经应用于华为手机。但是要赶上台积电和三星的5纳米工艺,仍然相当艰难。 当前,全球芯片制造行业中,拥有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的厂家寥寥无几,特别是拥有7纳米以下制程的代工厂,全球只有台积电和三星2家。 台积电披露的“按工艺制程划分的收入图表”可以明显看出,28纳米以下(28、16、7)的高端芯片带来的收入占据台积电总收入的比例接近80%。 而台积电的良率更高,生产周期更稳定,因此,台积电几乎独享了7纳米制程领域的所有订单,且定价权极高。同时,台积电透露,目前5纳米制程的需求十分强劲,且这种需求将会持续到2022年。 另外,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预计将于2021风险量产,2022下半年量产,3纳米相比5纳米工艺将带来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有了技术作保障,近年来台积电的业绩蒸蒸日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二季度台积电还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7月16日下午,台积电在2020年Q2法人说明会上,公布了本季度的财务情况。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果然不负众望,Q2营收达到3107亿台币(738亿人民币,105亿美元),同比上涨为29%。 但最让人惊奇的是台积电的Q2净利润,高达1208台币(约41亿美元,286亿人民币),同比飙升81%,不仅超过了分析师预期,也创下6年来最高水平。 此外,台积电Q2的毛利润率高达53%,超过此前分析师给出的50%~52%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业绩表现优异,台积电本次调整了2020年的整体收入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0%~15%上调至20%;同时,他们也调高资本支出额度至160亿~170亿美元;但在年初,他们曾因预计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而下调过2020年收入预期。 “断供”华为带来隐忧 台积电占据着芯片行业的半壁江山,其客户也不容小觑,华为也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美国颁布的禁令,台积电于7月16日宣布,若美国禁令不变,9月14日起要“断供”华为。 根据台积电2019年的财报显示,华为的订单占据台积电总业务比例达14%,是台积电最重要的高端芯片(14纳米以下)客户之一,仅次于苹果的23%。如果断供,那么台积电14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势必出现很大的订单缺口。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短期来看,不能向华为供货对台积电的影响不可避免,台积电正在积极与其他客户合作,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缺。
华为有望最快在9月份发布旗舰机Mate40系列,搭载麒麟1020芯片。运行鸿蒙OS2.0的Mate Watch智能手表或同时发布。华为Mate40系列最大的亮点是其很可能成为首个搭载海思最先进的麒麟1020芯片的手机,麒麟1020采用5纳米制程工艺制造,届时很可能与苹果一起成为全球首发5纳米芯片的厂商。虽然遭遇了一系列麻烦,但海思目前的芯片库存足够支持下半年Mate40系列的上市。(证券时报)
6月7日晚间,中芯国际回复了科创板上市审核问询函。此前,中芯国际披露了招股书。其拟募资200亿元,用于投向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为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并补充流动资金。12英寸芯片SN1项目,正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生产线。针对本次上交所提出的涉及股权结构、业务、核心技术、公司治理、财会信息、其他事项的6大问题、29个小问题,中芯国际均做出了回应。14及28纳米产品今年一季度收入占比7.8%中芯国际的核心业务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它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其中,主要技术节点为14纳米及以下的产线,中芯国际将其定位为先进工艺平台。主要技术节点为0.35微米至28纳米的产线,则定位为成熟工艺平台。上交所对于中芯国际业务的问询,就集中在更为先进的14纳米、28纳米产品上。问询函提到,其14纳米、28纳米产品收入占比不高,14纳米线宽技术晚于竞争对手的量产时间等情况,需要进行补充披露。(中芯国际可比公司技术节点的量产时间)招股书显示,中芯国际28纳米及以下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其14纳米、28纳米技术节点的量产时间均晚于竞争对手2~4年。在这两类产品的市场规模上,中芯国际也与同行有较大的差距。2019年,台积电16纳米及以下、28纳米至20纳米产品分别实现收入约1069.75亿元人民币、370.42亿元人民币,占晶圆代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6%、17.2%。同一时期,联华电子14纳米产品的收入为零;28纳米产品实现收入约37.95亿元人民币,占晶圆代工收入的比例为11%。而中芯国际14纳米、28纳米产品分别实现收入0.57亿元、8.07亿元,占晶圆代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3%、4%。(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业务各工艺制程产品的收入)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14纳米、28纳米产品的晶圆代工收入占比分别上升至1.3%、6.5%,两类产品合计实现收入约4.44亿元。其收入来源仍以55/65纳米、0.15/0.18微米产品为主。整体上看,今年一季度,台积电、联华电子28纳米及以下产品的晶圆代工收入占比分别为69.5%、9%。尽管中芯国际这两类产品的收入规模仍落后于同行,但在收入占比上已接近联华电子。在市场份额追赶竞争对手的同时,中芯国际28纳米及以下产品还将面临毛利率较低的问题。中芯国际称,2019年,其14纳米产品毛利率为正。但由于其14 纳米制程的主要承载主体中芯南方SN1产线仍处于开办期,尚未开始折旧,当期相关运营及财务数据参考度较低。至于近三年毛利率为负的28纳米产品,中芯国际称,这是因为2018年及2019年全球28纳米制程市场出现产能过剩,且新产线投产后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较高的折旧负担。对此,中芯国际表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设备的通常实际使用期长达十至二十年。晶圆代工企业首先通常随着产线的逐步达产,毛利率会逐渐有较大的改善;当设备结束折旧期后,产线的盈利水平将实现极大程度的提高。将旗下两民办非营利学校纳入合并报表问询函还注意到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拥有两所全资控股学校以及三所幼儿园,并要求其就学校出资来源、运营规模、将民办非营利学校并表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说明。中芯国际称,其成立之初存在部分外籍员工。为解决员工子女就学问题,其通过境内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分别举办两所民办非营利学校——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北京市中芯学校。目前,其职工子女占两所学校总招生人数的一定比重。民办中芯学校分为英文部、中文部,招生对象为满足一定条件的外籍学生、中国港澳台地区学生、中国大陆户籍学生。2017~2019年,两所学校的合计办学收入分别为2.33亿元、2.68亿元、3.03亿元,占中芯国际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1.2%、1.4%;学生总数分别为3589人、3777人、4063人。以此估算,两所学校2019年的人均学费约为7.46万元。(中芯国际旗下两所学校的运营规模)由于2018年中央出台规定,要求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2019年,中芯国际将对旗下三所幼儿园历史投入的出资作为对幼儿园的捐赠。之后,其对三所幼儿园的出资直接费用化,不再将幼儿园的资产、利润纳入合并报表。不过,中芯国际依然对旗下的两所民办非营利学校并表。中芯国际称,并表源于其主导推选产生的理事/董事占比为五分之四,对于两所学校的重大经营决策具有控制权力。此外,其通过主导参与两所学校的相关活动,可以为员工提供间接福利,从而通过留存人才享有可变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