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加快工作部署,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下一步,将聚焦政策和项目落地,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持续加强示范带动,促进形成投资合力,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评估,确保投资精准有效,不留后遗症。 孟玮表示,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是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从短期看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长期看,有利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她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加快工作部署,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今年5月底,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根据这个文件,近期又陆续印发关于推进县城产业平台、县城智慧化改造,以及流通设施、公共停车场和公路客运站补短板强弱项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各项具体任务的实施路径。 二是创新配套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会同6家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联合印发通知,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县城建设。研究制定《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发行指引》,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三是强化示范带头引领。按照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发债率较低这样的原则,选择120个县和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 四是统筹加强资金支持。截至7月底,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渠道,已投入资金超过1200亿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加大投入力度。 孟玮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政策和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各地区加快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各市县加强项目谋划设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持续加强示范带动。引导120个示范地区推进建设示范性项目,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营模式,尽快形成示范效应。三是促进形成投资合力。引导各地统筹利用各类财政性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政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加大中长期信贷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重点保障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各项任务落实。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评估。重点盯住五个“严防”,即严防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防“大水漫灌”,严防“半拉子工程”,严防“大拆大建”,严防“贪大求洋”,加大督查力度,引导各地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投资精准有效,不留后遗症。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 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呵护市场实打实 央行750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稳预期 人民银行昨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500亿元逆回购操作,给市场派送共计7500亿元的“大礼包”。 >>流动性不搞大水漫灌 结构性工具追求精准滴灌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8月多项高频数据向好 经济恢复步伐稳健 8月份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BDI指数连续两周上扬,钢厂高炉开工率持续攀升,水泥等建材价格上涨,种种迹象都表明经济稳步恢复的势头更加明显。 >>民间资本加速集结补短板重大项目 据经济参考报8月18日消息,加快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是加速经济复苏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和地方近日密集部署补短板扩投资,不少地方加紧谋划补短板重大项目库,涵盖公共卫生、水利、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而作为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加大力度吸引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领域被置于要位。业内指出,随着要素成本不断降低以及融资支持力度增强,民间资本将加速集结,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也将提速增效。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 加快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是加速经济复苏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和地方近日密集部署补短板扩投资,不少地方加紧谋划补短板重大项目库,涵盖公共卫生、水利、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而作为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加大力度吸引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领域被置于要位。业内指出,随着要素成本不断降低以及融资支持力度增强,民间资本将加速集结,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也将提速增效。 8月11日,湖北省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将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项目达4572个,估算总投资约2.3万亿元。 这只是一个缩影。从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到水利工程补短板,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到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再到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鼓励将回收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近段时间,我国不断发力补短板扩投资。 以REITs试点为例,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REITs试点项目重点聚焦两大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比如,仓储物流项目,收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项目,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吸引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领域被予以更多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明确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带动民间投资参与投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积极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应对疫情、公共卫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等短板领域的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参与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等当前需要投资的产业。 地方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河南等地提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积极通过PPP等多种方式参与补短板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10日公布了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专项202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项目12个,总投资额140.12亿元。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日前下达2020年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第二批中央预算内资金3100万元。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投融资(IGH)合伙人李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补短板重点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公共卫生、应急储备等。民间资本参与较多的领域具有投资体量较小、运营属性较强、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仓储物流等领域。 “总体来看,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较为明确的项目,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较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间资本是财政资金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此外,民间资本的盈利模式和资金体量更为灵活,也能够下沉到细分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与整个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增长仍然相对滞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民间投资迫在眉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可以增加多元化资金供给,而且更注重项目实际效益,有利于引领重大项目提质增效,扩大有效投资,使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更加充分。“但是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需要设计良好的激励相容机制,让民间投资能获取可预期的回报,并在产权上提供有效保护。”刘向东说。 此外,业内指出,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其劣势在于资金实力有限、融资能力较弱。加强民间资本融资支持,健全民营企业增信支持体系,正成为地方吸引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领域的“必选项”。 宁吉喆日前也强调,要改善民间投资融资条件。引导银行推出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 “要消除金融领域对于民间资本的各种隐性壁垒,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设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高瑞东说。 李炜建议,利用补短板专项资金,提升政府方出资能力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此外还要创新补短板项目融资渠道,进一步出台支持项目融资的具体政策。刘向东也表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包括投贷联动、债券股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