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三四五商誉“爆雷”变1元股 互联网金融业务调整业绩狂跌 作者:星期五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1月25日,二三四五(002195.SZ)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二三四五预计实现营收11.5亿-14亿元,与2019年同期24.41亿元相比减少近一半;预计实现净亏损为8.06亿-9.98亿元,同比降206.23%-231.53%,2019年实现净利润7.59亿元。 (来源:二三四五公告) 同时,二三四五发布了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公告,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2.41亿-13.93亿元,其中计提商誉资产减值金额达11.96亿-13.48亿元,主要是由于二三四五2014年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的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计提后,二三四五互联网业务商誉余额为10.52亿-12.04亿元。 剔除商誉减值因素影响,二三四五2020年净利润预计为 3.5亿-3.9亿元,同比下降 48.62%-53.89%。 (来源:二三四五公告) 公告显示,此次二三四五业绩下降主要受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市场环境变化及疫情影响,于2019年度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调整,互联网推广支出有所减少,互联网推广活动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业绩下滑。 2007年,二三四五上市,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近几年来,二三四五业绩持续保持上升趋势,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32亿元、37.74亿元、24.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8亿元、13.67亿元、7.59亿元。2019年,业绩开始下滑,2020年或将出现史上第一次业绩亏损状态。 2020年业绩预报披露后,二三四五的股价又迎来了连续两个交易日的跌停,截至1月26日收盘,二三四五收报1.76元/股,距离2015历史最高点14.31元/股(前复权价)已相差甚远。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月2日晚,二三四五发布回购债券公告。公告称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股份,回购股份数量为761.5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13%,最高成交价为1.7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69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1287.70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同日,二三四五在另一则公告中称,因公司资金充裕,为降低财务费用,公司拟提前兑付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品种一)(债券简称“18二三01”,债券代码:112699)的剩余本金、利息及相关补偿款,并授权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代表全权办理与本次提前兑付公司债券相关的所有事宜。授权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上述授权事项办理完毕之日止。 作为国内老牌互联网龙头企业,二三四五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此次打出了回购股份+提前兑付的“组合拳”,也表明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股价存在低估,彰显了二三四五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给其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高管辞职、业绩暴雷、股价闪崩,二三四五坐不住了,27日晚打出“回购牌”救急。 1月27日晚,二三四五公告称,拟使用2.5亿元至5亿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回购价格不超过3.28元/股,回购比例为1.33%至2.66%。 为何突然要回购股份?这或与公司2020年业绩暴雷、股价闪崩有关。1月24日晚,二三四五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亏损8.06亿元至9.98亿元。2019年公司尚盈利7.59亿元。该公告一出,二三四五股价便闪崩,1月25日开盘即跌停,报收1.95元/股;1月26日再次开盘跌停,报收1.76元/股;1月27日跌停开盘后有所反弹,收盘跌6.82%。三天累计跌幅为25%。 二三四五2020年度业绩由盈转亏,主要源于巨额资产减值。公司称,拟计提资产减值12.41亿元至13.93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1.96亿元至13.48亿元。这一巨额商誉减值源于公司7年前收购的资产,2014年公司作价26.5亿元收购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二三四五科技”),溢价率高达20倍,形成商誉24亿元。二三四五科技顺利完成“2014年至2016年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元、2亿元、2.5亿元”的业绩承诺,让二三四五的净利润也得以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1.18亿元增至2018年的13.67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二三四五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迹象,分别为24.41亿元、7.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33%、44.48%,不过公司在当年并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针对本次商誉减值,深交所迅速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2020年度计提大额减值的依据、是否合理,2019年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等。 业绩暴雷前夕,公司高管陆续辞职。2021年1月19日,公司收到公司董事房振武的辞职报告,辞职后,房振武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1月12日公司收到副总经理罗绘女士的书面辞职申请,罗绘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其所担任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将继续在公司任职。 更让投资者侧目的是,在业绩暴雷前,二三四五的股东已经减持套现。据公告,公司重要股东浙富控股于2020年8月21日至2020年10月29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6711.11万股,占公司目前最新总股本1.17%。
互联网贷款的新阶段,是行业巨头和持牌机构的舞台。 ——馨金融 最近,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6.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63.7%;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67.59%。这应该是二三四五近几年交出的来最差的一份「答卷」。 关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除了受上半年的疫情影响之外,主要还是在于金融科技业务的变化——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暂停新增消费金融业务,这也导致该业务上半年营收仅1亿元,同比下降83.25%。 所谓成也借贷、败也借贷。 这家从网址导航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踩上了互联网贷款兴起的风口,坐享了流量变现的红利——金融业务收入从0到20亿仅用了3年时间。然而,它也终究没能摆脱大潮退去后的无奈。 这也是互联网贷款「野蛮时代」终结的一个缩影。 当互联网贷款新规出台,为整个产业链厘清了合作关系之后,属于「野蛮时代」的低门槛、高利润,简单而粗暴的发展方式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严苛的持牌、合规、利率红线与杠杆约束。 互联网巨头也遵循了金融世界的规则,除了明晰边界、分工协作,加码布局金融牌照也成为了它们下一阶段继续在新金融行业驰骋的前提。就说借贷业务,网络小贷、消费金融、民营银行……基本成为头部巨头的标配。 继陆金所(借由中国平安)拿下消费金融牌照之后,最近,据新流财经报道,蚂蚁集团在重庆申请的消费金融牌照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而另一家巨头,腾讯筹谋消费金融牌照的传言也由来已久…… 互联网贷款的新阶段,是行业巨头和持牌机构的舞台。 1、乘风而起,随风而逝 长久以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规模-变现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发展公式。先快速跑马圈地,再进行流量变现、收割用户价值,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生存法则。 而前几年,正值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轨之际,互联网贷款的崛起为当时那些亟待变现并寻找出路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口。于是,一大批流量平台杀进了互联网贷款市场,凭借着新金融的东风乘势而起。 二三四五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样本。 2014年8月,二三四五首次试水金融业务,与中银消费金融推出了互联网贷款产品「随心贷」,面向个人用户提供额度在1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其中,二三四五公司主要提供流量支持,中银消费金融则主要提供资金。 在当时来看,这个选择也正好踩在了风口上。 2014年时,余额宝引领的互联网理财热潮不减,众筹和互联网保险迎来政策利好,P2P行业正值巅峰时期,消费金融公司再次开闸,互联网贷款业务处于爆发前夜,而金融业务高昂的利润和流量饥渴使得他们愿意为「获客成本」付费。 流量平台与金融机构一拍即合。 在尝到甜头之后,二三四五不断加码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包括募集互联网金融的专项基金,发起设立租赁公司、网络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等。当然,这些投入所带来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财报显示,从2015到2017年,二三四五在金融上的业务收入规模从900万攀升至21亿,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则从不足1%提升至超过65%,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在三年内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5亿元。 二三四五也一度被视为顺利转型的典范:从PC时代的导航网站变身为了A股里的新金融概念股。从股价来看,加码金融科技之后的二三四五一扫之前的阴霾,尤其在2015年大牛市的助推下,公司市值一度达到约600亿人民币。 这也是后来许多互联网公司涉足借贷业务的方式,直接将大把的流量批发出去。从滴滴、今日头条这样的互联网小巨头,到搜狗、美图秀秀等等长期找不到盈利点的「流量富矿」们,都一头扎进了这个风口。 不过,「逆风翻盘」的二三四五并没有风光太久,伴随着2017年底现金贷整治拉开序幕,二三四五的互联网贷款产品(无场景、无特定用途的贷款都被纳入了监管)也逐渐收缩。 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剧烈波动,资产风险也在加速暴露。从2017年到2019年,二三四五出现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1.98亿元、5.78亿元和8.54亿元,合计超过26亿元人民币,几乎吞掉了前几年全部盈利。 后来,二三四五试图通过新的产品——面向商户的贷款产品「2345商贷王」及汽车消费金融产品「2345车贷网」挽回颓势,但也未能如愿。 到2019年,二三四五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收入回落到10亿元,不及2017年的一半。并且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其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被按下暂停键。同时,市场上传出其车贷团队解散的消息。 根据其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作为股东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仍没有下文,目前小规模的金融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互联网小贷、融资租赁、保理和融资担保牌照,但再也难以复制以往的高速增长和高估值神话。 2、新规之下,技术向上 从二三四五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轮行业洗牌开始于2017年,从现金贷到P2P专项整治,再到更底层的对于大数据违规行为的清理、非法放贷的规范。 也是从2017年开始,助贷模式开始成为主流,以乐信和360数科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们都在加速转型。 在过去两年两家公司的机构资金占比大幅提升之后,他们又进一步将轻资产模式(无兜底,纯技术服务)的扩张提上日程。 与二三四五们相比,他们的转型优势不仅在于流量和用户,更重要的是核心的科技和风控能力,能够真正连接场景、资金、用户。不久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下简称「办法」),也成为了互联网贷款行业开启新一阶段的「里程碑」。 尽管在疫情之下,「办法」放宽了对于部分业务细节的限制,助贷模式下对于机构持牌身份、技术能力、利率红线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市场的大部分机构尽数归于持牌机构和新金融巨头。 而想要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主动权,只能向牌照靠拢。但消费金融牌照甚至民营银行牌照与过去几年抢手的互联网小贷牌照不同,他们的发起设立对于股东有着极高的要求,且需要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参与,换言之,他们的资本、技术、合规能力需要得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认可。 与此同时,在展业过程中,也要受到更加严格的合规限制。 这也新阶段区分于「野蛮时代」的最大区别,入局玩家的门槛越来越高,并非躬身入局者都有机会分享市场,而且在更严格的风险管控之下,超额的利润、超高速的增长都不可能一再上演。 至于其他玩家是不是还有机会,答案还是肯定的——围绕这个产业链的周围还有包括外呼、催收、数据、AI公司等服务商,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生态的必备要素,但在没有了超额利润的吸引和更高合规要求的门槛之下,第三方服务商们可能同样要经历一轮洗牌。
8月17日,二三四五发布2020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二三四五实现营业收入6.52亿元,同比下降63.76%;实现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67.59%,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报告显示,因2019年度公司对金融科技服务业务进行了调整及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业绩受到影响。而2020年二季度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以控制情况下,业绩稳健恢复,第二季度净利润较第一季度环比上升5%。 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基于战略调整考虑,二三四五主动停止其旗下互联网金融板块业务,出清风险,同时,启动并确立了“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自二三四五上市以来业绩每年均表现不俗,归根究底,离不开其互联网信息业务的持续发力、产品的升级创新能力、以及商业变现能力均为公司业绩带来的可持续性提升。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2020年上半年不少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 报告显示,为实现新的战略发展目标,二三四五在中台、智能算法和大数据中心三个方向进行重点投入。目前二三四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智能算法,积累了人脸识别、精准营销等30多种机器学习算法、10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微服务框架SpringCloud,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公司PC端及移动端产品中,以提升公司产品的用户体验,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二三四五积极进行对外战略投资,据公告,2020年3月,二三四五参与投资了上海国和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国和人工智能基金的投资方向为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领域。此前2019年6月,二三四五出资5000万元,战略投资了上海芯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定位于专业的政企人工智能服务企业,该公司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凭借在智慧城市领域产品研发和落地上的出色表现,荣膺AI+智慧城市最佳产品成长奖。 除大力投入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外,二三四五亦发力内容生态建设,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移动端产品的内容,提升用户留存,从而为集团产品体系注入新动能。从2019年度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二三四五在其移动端产品条线上进行了优化升级:依循多元化、多层次的“APP舰群”的产品体系,加固以2345加速手机浏览器、2345手机助手、2345天气王等为代表的老牌工具类产品的地位,辅以对玩赚星球等为代表的新产品进行内容生态的孵化等多种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