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业板在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等权重股跳水的影响下,大跌90.95点,跌幅逾3.3%。同时,创业板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创业板的9支千亿市值股今日全部收跌。其中,宁德时代尾盘一度跌近12%,后小幅回升,收跌8.74%,带动创业板指数下跌17.08点;迈瑞医疗收跌3.27%,带动创业板指数下跌5.48点。 (来源:同花顺) 同时,注册制次新股今日冲高回落,截至收盘,安克创新(-9.56%)、蒙泰高新(-4.54%)、康泰医学(-4.38%)等17支注册制次新股收跌。 目前,创业板内部严重分化,短线资金抱团热炒低价股,权重股受挫。今日涨停的创业板17支股票中,有6支在今日大单净量前十名排行榜中,而其中4支主力买入的个股在10元以内。截至今日收盘,创业板已没有股价低于4元的个股。 (来源:富途) “大妖股”天山生物今日震荡走高,尾盘再度涨停。但对于资金热炒的低价股,还是应该回归基本面理性看待。 创业板成交规模持续放大,部分原因是随着市场降温,场内存量博弈日渐激烈,注册制开放后,围绕创业板存量股的炒作较为明显。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注册制使得交易品种更加丰富,有助于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但短期内,市场成交量更大程度上受交易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7、8月份市场风格较上半年有些变化,所以创业板可能还需要观察。 另一方面,受美股剧烈震荡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北向资金已连续6天净卖出。上周内,北向资金大幅净卖出超过222亿元,创半年来最大单周净卖出。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3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88亿元。 其中,宁德时代及主板消费龙头海天味业均在上周遭北向资金减持过亿元;白酒龙头五粮液更是遭北向资金减持超过30亿元。 不过,虽然北向资金受国际市场影响,短期出逃A股,但外资长期仍看好中国市场。摩根士丹利认为,城市化、科技本土化、人民币资产国际化三个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循环的举措将成为外资看好A股的支撑力。 纵观整个创业板,依靠炒作低价股并不能获得主力资金的认可,因此短期内风险依然大于机会。
新股高价发行愈演愈烈,并非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而是对市场资源的糟蹋和浪费。这显然不是大家所想看到的,也无疑是有违注册制根本宗旨的。 利益推动新股发行价高企 创业板注册制条件下,首批18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9.3倍,不仅低于科创板首批25只新股49.21倍的平均市盈率,也低于今年前八个月沪深两市网上网下发行的243只新股46.33倍的平均市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板刚刚进入注册制之初的克制和谨慎,同时也是比较符合市场预期的。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创业板在发行定价上毫无攀高的欲望,首批发行的18只新股中,市盈率超过50倍的有3只,最高的为59.74倍,发行价最高的为138.02元,而发行价的高企使得14家公司实际募资超过了预期,超募比例最高达74.29%。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新股无论发行价还是超募资金,都有其足以傲视群雄的地方。 尽管每家申请发行新股的企业都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募资使用计划,但却没有一家企业的新股发行价是参照募集计划指定的。A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下,所谓市场化的IPO询价机制实际已经成为了高市盈率发行的代名词,注册制条件下,由于有资格参与询价的对象仅为机构投资者,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的个人投资者都被代表了,新股发行定价表面上似乎都有一套据称理性的估值方法,但却与价值发现并无关系。新股发行价格高企,除了有利于发行人圈钱,保荐机构与承销券商也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而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这种利益机制的存在,询价机制已俨然成为了新股高价发行愈演愈烈的推手。建立在发行价过高基础上的资金超募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弊大于利,A股二级市场本来就因资金入市意愿不强而一蹶不振,在新股越来越密集发行的情况下,超募的水涨船高无疑等于超预期抽血,不仅不利于二级市场缓解资金紧张的态势,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走势低迷的情形。 新股高价发行是对市场资源的糟蹋和浪费 注册制条件下新股变本加厉的高价发行不仅对疯狂的打新炒新起到了推波助澜,同时也极大地加剧了新股炒作的风险。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交易一周内,被称为18罗汉的新股大起大落,其中尤以康泰医学为甚。上市首日涨幅高达1061.42%,盘中二度临停,最高涨幅一度接近3000%,不仅创造了创业板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神话,即使在同样放开了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科创板也是闻所未闻。康泰医学的异常走势,固然与其2020年经营业绩预计将较上年有较大的增长不无关系,但如果这种增长明显不具备可持续性,一上市就过度炒作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康泰医学后来的走势之所以跌宕起伏,与其业绩表现缺乏稳定性也应该是有一定关系的。无独有偶,伴随着创业板新股康泰医学的一飞冲天,创业板一只濒临退市边缘的老股天山生物在注册制落地的首周居然也收获了连续涨停的非凡表现,直至被深交所停牌之后,又再次冲上涨停之巅。对于被套在康泰医学和天山生物股价顶部的投资者来说,未来他们能不能解套,显然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而与风口上的创业板类似,科创板自试点注册制以来的一年之中,也已经创造了数不清的新股高价发行纪录和新股资金超募纪录。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科创板却似乎失去了一开始那种势如破竹的猛劲,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均呈现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缩水态势。中芯国际上市之初,创造了比同期港股高出两倍多的市值纪录。然而,随着其股价从最高97元大幅下滑,人们不能不担心它会不会像当初的中石油那样一江春水向东流。科创板乃至创业板对高价新股炒作热情的冷却,与其说割的就是热情的韭菜,不如说是对一开始就倾向于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新股定价机制的反思来的更为贴切。建立在过高发行市盈率基础上的越来越高的新股发行价,即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的更大风险。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新股发行定价如果还是像此前那样满足于在为上市企业创造更大更多圈钱方便的同时营造对少数券商和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有利的财富效应的话,那么势必不可能离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目标更近而只会越来越远。新股发行机制反反复复改了好几遍,改来改去似乎却还是回到了违背注册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大肆糟蹋和浪费市场资源,极尽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之能事,制造和扩大价值泡沫,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都不是我们大家所愿意看到的。
今天,A股三大股指持续调整,两市早盘均小幅低开,短暂冲高后再度回落。截至午间收盘,上证综指报3350.03点,下跌0.16%;深证成指报13555.54点,下跌0.74%;创业板指报2700.63点,下跌1.15%。 详情请扫二维码↓
8月24日,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深圳举行,作为A股注册制改革的第二弹,首批18只新股正式启动上市、分布广泛,主要涉及设备制造、文化艺术、医药、纺织、汽车、环保等领域。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引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其包容性,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支持更多优秀企业打破资金瓶颈实现长远发展。同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仅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资本市场功能的重大举措,也是资本市场增量带动存量,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成熟化的关键一步。 我国资本市场承担着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板注册制的引入将使其承担新的使命责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业板市场的准入制度的放松并创新审批制度,使得市场主体能够根据“优胜劣汰”法则筛选公司,将使得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创业板也使得短期高收益策略难度提升,或使短线投机型资金逐渐退出市场,市场对于信息或预期的反应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高效、理性,这将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也将成为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另一重深层次价值。 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不断提升。创业板开始注册制改革试点,意味着注册制覆盖面地“扩容”,上市门槛会大幅度降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强化。这也将吸引市场资金向创业型企业集中,从而为实体经济输血,对稳定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经营业绩亮眼、成长性好、经营稳健的头部企业、新兴产业,在创业板注册制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会更胜一筹,迎来快速成长,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放大。然而部分盈利能力差、违约风险高、经营不稳健的劣质上市公司,由于投资交易风险高,可能会面临边缘化,在注册制更严苛的退市处理制度下,将会面临被驱逐出市的风险。不难看出,创业板改革背后的目标是培育创新、创意产业的创业企业群体成长。长期来看,未来创业板将更好地为初创科技公司服务,通过资本融资支持的方式,助力中国科技行业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首发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在19.1倍至59.7倍之间,平均值39.3倍,中位数37.9倍,总体符合市场预期。但由于注册制的包容性,使得亏损企业也具有了上市的可能。如此背景之下,股票的定价难度更大,同时也更加市场化、专业化,这将会倒逼投资者的专业能力提升,从而保留更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对于个人投资而言,面对的创业板当前的整体改革和变化,市场上总体股票涨跌幅的变化将逐步呈现正态分布,厚尾效应或逐步减弱,实际上将进一步加速创业板对于散户投资者的洗牌,投资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前的创业板很可能向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方向引进,那么散户投资者极有可能在创业板面临较大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股价稳定性而言,短期高收益策略难度提升,散户或将转向机构渠道入市,尽可能规避或降低因个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笔者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科创板制度创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借鉴参考的重要体现,将加快资本市场存量改革,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落地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守住风险底线,在合规管理上从严从重,保障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与此同时,要及时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统筹研究制定其他板块推行注册制的方案,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准备,提升企业上市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这也将是注册制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摘要 【曹中铭:创业板个股呈现出投机疯狂的一面 理性投资原则不能丢】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新股闪亮登场。从上周的情形看,18家新股前两个交易日出现冲高的走势,此后即开始分化。存量股票方面,多家上市公司有精彩表现。整体而言,上周创业板运行平稳。本周二,创业板注册制第二批3家新股挂牌,虽然均触发两次临停,但股价涨幅在市场的预期之内,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波澜。(金融投资报)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新股闪亮登场。从上周的情形看,18家新股前两个交易日出现冲高的走势,此后即开始分化。存量股票方面,多家上市公司有精彩表现。整体而言,上周创业板运行平稳。本周二,创业板注册制第二批3家新股挂牌,虽然均触发两次临停,但股价涨幅在市场的预期之内,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波澜。 由于创业板是A股市场第二个试点注册制,且同样实行差异化交易制度的板块,因而创业板新股挂牌首日的表现,往往会与科创板进行比较。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挂牌企业为18家,科创板为25家,两板块新股上市首日均全线飘红,但两板块还是存在区别。无论是平均涨幅还是中位数,创业板表现均优于科创板。而且,从个股最大涨幅看,创业板新股表现更加抢眼。比如挂牌首日,创业板新股康泰医学创造了新股上市盘中最大涨幅,科创板的安集科技与之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 由于从8月24日开始,创业板新股前5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存量股票开始实行20%涨跌幅限制,导致创业板交投更加活跃,市场人气高涨。体现在成交额方面,上周创业板日均成交明显放大,即使是剔除新股后的日均成交额,也大大高于此前一周的平均水平。 在股市波动方面,新交易制度实施后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剔除18家新股的因素,上周创业板存量股票日均振幅为创出近几周以来的高点。数据表明,在新交易制度实行前,创业板日均振幅较为平稳,新规实施后则放大明显。 无论是首批新股与科创板首批新股相比,还是存量股票与原来相比,创业板市场所发生的变化都是不容置疑的。个中原因,主要表现为科创板准入门槛较高,50万元的门槛,客观上将绝大多数投资者挡在了门外。参与人数相对有限,对于科创板新股的表现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创业板门槛较低,即使目前有10万元的门槛,但原来的老股民其实是不受这个限制的。而且,创业板自10年前开市之后,一直受到市场资金的重点关注。不仅在市场上制造了强烈的财富效应,而且,创业板的走势,往往会有市场风向标式的意义,像上一轮“疯牛”行情即是如此。创业板指数在2012年12月份即见底回升,而沪深大盘则明显滞后。较好的投资者基础,是创业板市场表现不俗的最根本性的原因。 注册制背景下,实行差异化交易制度的创业板首周运行平稳,并不意味着其中就没有任何的瑕疵。实行差异化交易制度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新股无涨跌幅限制,存量股票实行20%涨跌幅限制,既放大了收益,也放大了风险。与此同时,也导致市场投机行为猖獗。康泰医学超过29倍的涨幅,毫无疑问是市场投机疯狂的结果。而疯狂投机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不仅如此,创业板个股不仅呈现出投机疯狂的一面,个中也不无操纵股价的嫌疑。上周,深交所共对60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拉抬打压与虚假申报行为,本质上就是操纵市场的行为。而且,一周之内出现60起,仅仅从数量上看并不少,有必要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 此外,对于创业板股价高企的现象,也须保持一份谨慎。首批新股虽然普遍出现回调,但其涨幅并不低,股价也处于高位,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存量股票方面,像天山生物等个股出现飙涨,少数个股出现连续涨停的现象,都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个人以为,注册制背景下的创业板,理性投资的原则不能丢。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日显著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454.84点,收于29100.50点,涨幅为1.5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54.19点,收于3580.84点,涨幅为1.5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6.78点,收于12056.44点,涨幅为0.98%。 >>创业板IPO家数募资额同比翻番 创业板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8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62家企业通过IPO登陆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合计433.29亿元,无论是IPO家数还是募集资金总额,均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沪指险守3400点 创业板成交额逾3000亿元 周三,沪深两市早盘小幅高开后一度震荡走低,午后股指回升,沪指盘中翻红,创业板指最高上涨逾1%。近期创业板行情较为活跃,昨日创业板成交额进一步放大,突破3000亿元,约占两市总成交额的三成。 >>消费股会一直涨下去吗?最新的券商策略会这样说...... 近期,消费股节节攀升的涨势有目共睹,虽然不少机构依然认为消费股是投资必备的压舱石,但也出现了银河证券发布“预警”研报,表示“不为创纪录的消费股再唱赞歌”。 >>券商军工ETF量增价升 机构“买手”提前布局 今年以来,券商、军工、芯片、5G、新能源等板块多只ETF的份额出现大幅增长,基金半年报中披露了这些ETF规模大增的“幕后推手”。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增长较快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上出现了保险、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