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特殊时期,就业市场经历了短期明显波动和变化。一季度伴随着新冠疫情这一外部重大事件的冲击,国民生产总值(GDP)首次出现下降,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走低。二季度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恢复增长。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出台了各项应出尽出的稳企业和保就业政策之后,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始下降,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见底回升。从长期来看,有必要继续及时发布和深入解读劳动力调查等各类数据,提高对就业市场景气分析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在关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监测和分析,为落实“稳就业”长期战略提供支持。 一、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就业市场景气度明显下降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就业市场各项指标走势均不理想。其中,GDP下降6.8%,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月份的5.3%陡升至2月份的6.2%,创数据发布以来最大升幅,3月份仍维持在5.9%的高位水平。较之去年同期1月份5.1%,2月份5.3%,3月份5.2%上升明显。另外,反映就业充分程度,以及就业质量的一些指标也变差。比如,企业工时从1月份46.7小时,下降为2月份的40.2小时、3月份44.8小时;就业人员在职未上班比例,2月份急剧上升至49%,3月份有所下降,但仍在18.3%的高位。受疫情影响,6%的就业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总量下降。重点群体的就业状况也趋于恶化,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由2019年底的1.7亿降低到2020年2月底的1.2亿,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13%左右的高位。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利用智联招聘大数据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以下简称CIER指数)也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冲击,CIER指数从2019年四季度的2.18大幅下降至1.43,其中3月份更降至1.02的历史低位。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更大,大学生CIER指数呈现明显回落,由2019年四季度的2.17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的1.38。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则增加69.82%,导致CIER指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2.82水平。综合来看,在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下,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显著承压,大学生就业市场承压尤为明显。 二、“保就业”政策力度空前,二季度以来景气度见底回升 二季度以来,国家空前加大了“保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提出各项政策要应出尽出,这对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效果显著。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就业市场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出见底回升的态势。其中,二季度GDP恢复正增长,达到3.2%,城镇调查失业率4-8月份不断降低,分别为6.0%、5.9%、5.7%、5.7%和5.6%。企业周工作时间也从4月份的44.3小时,进一步增加到5月份的46.1小时,6-8月达到46.8小时,且已超过2019年6月的45.7小时。就业人员在职未上班比例,4月份大幅下降至3.5%,6月份以后继续下降至0.8%的低位,已恢复常态。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为1.78亿,已基本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至6月底就业人口持续增长,不仅达到,且已超过1月份的就业水平和规模。进城农民工的失业率也从7月份的5.7%降至8月份的5.4%。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求职申请人数下降,CIER指数逐月回升,4-6月分别为1.16、1.30和1.65 。同比变化方面,招聘需求人数减少,求职申请人数增加,二季度CIER指数1.35仍低于去年同期1.89水平,但下降幅度逐月收窄。进入三季度后,CIER指数仍持续上升,7月和8月CIER指数分别为1.82和1.87。由于疫情防控需求,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线下的校园招聘转为线上求职面试,导致二季度在线求职申请人数出现明显上升,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的CIER指数降至0.95,明显低于全国水平1.35。但从月度数据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持续向好、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应届生就业景气程度也在逐渐回升,由4月份的低于1,即0.81已上升至6月份的1.07。 三、加强就业市场科学监测和分析,为落实“稳就业”长期战略提供支持 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在国际竞争力的多次评价中,国内经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就业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国内外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我国就业市场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但影响我国就业市场的一些有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诸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就业压力总体减缓;服务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就业创造弹性增加;新经济和新业态不断发展,灵活就业潜力巨大等。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持久、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环境变化造成的挑战和暂时性困难,要看到影响我国就业市场的这些有利因素,坚定对“稳就业”和“保就业”的工作信心。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强就业市场科学监测和分析,为落实“稳就业”长期战略提供支持。 一是要继续及时发布和深入解读劳动力调查等各类数据,提高对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分析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调查失业率以来,总体而言,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在当前国家实施“六稳”和“六保”的政策大背景下,“稳就业”和“保就业”一直处于首要的地位。为此,需要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劳动力调查数据,以及辅助互联网招聘平台大数据等,及时向社会发布和科学解读就业和失业的相关数据,并据此开展我国就业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向市场,并基于存量和流量建立起来的就业-失业-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的劳动力市场管道循环理论,是国际公认的就业和失业分析框架,因具有一定学术专业性,并不易被普通民众所理解。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院系,长期以来未将劳动经济学纳入学习和训练范围,导致许多经济学者对就业和失业这些概念的技术定义并不知晓,一些著名的财经媒体报告和著名的专家访谈,一再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因此,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提供客观和及时的就业市场统计信息,为各级政府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完整和系统公开发布劳动力调查各项指标和数据,诸如,分年龄段的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缺乏等,造成一些人对就业和失业水平变动的无端琢磨、猜测,甚至曲解和错误解读。 二是加强对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监测和分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三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市场仍将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位于5%以上和就业总量问题不可忽视的挑战。但同时,应当清醒认识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就业状况不平衡、部分人群就业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仍是我国就业市场更应关注的重点。比如,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长期以来就业市场景气程度较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受城市功能疏解、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也持续走低;我国就业市场上16-24岁的青年人群失业率较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6月份主要是新毕业大学生的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群调查失业率达到19.3%,同比高3.9个百分点, 8月份同比进一步高5.4个百分点。尽管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潜力巨大,对我国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巨大,但要承认,这些领域社保覆盖、劳动合同以及法律保障等就业正规化程度仍不清晰,这些都是困扰我国就业市场分析的重大问题,也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难点。应当深刻认识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参考周工作1小时以上,基于这一就业衡量标准所发布的调查失业率,以及劳动参与率等指标,其实是很难反映我国就业市场中就业不充分、工作中的穷人,以及形形色色就业质量不高的表现和问题。因此,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地区的就业和失业问题重点关注,加强对就业结构矛盾和就业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借助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息发布,引导全社会予以关注,并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劳动者个人,乃至于经济学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着力研究并对此加以解决。 (作者:曾湘泉,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09/28/c_1126550429.htm)
受疫情影响,美国就业市场复苏速度正持续放缓。上周,纳指经历了3月美股暴跌以来最惨一周。业内预计,美国就业市场复苏动能将继续减弱,短期内美股或将维持震荡格局,且波动会加大。 美国劳工部上周发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当月美国新增就业人口137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140万人。不过,失业率降至8.4%,好于市场预期的9.8%。 尽管官方失业率连续4个月下降,但更广泛的失业率指标U6显示,8月份的“实际”失业率为14.2%,意味着美国实际失业率很可能更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数据显示8月美国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仍延续前两个月的放缓态势。 “美国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动能在减弱,这主要是受疫情持续及美国财政政策效果消退的影响。”周茂华分析说,一方面,美国疫情依然严峻,零售、酒店、旅游等服务业继续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美国财政救助政策效果消退,直接影响消费者支出能力与中小企业现金流,从而进一步打击内需。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服务业PMI指数从7月的58.1降至56.9,这是该指数4个月来的首次下降,疫情对多个服务细分行业造成更大挑战,包括零售、餐饮和旅游业。 周茂华也表示,目前美国仍有1000多万的失业人口,高失业水平和财政效果减弱,预示美国家庭消费支出动能随之趋缓,美就业市场复苏动能将继续减弱。 除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外,数据情报公司早间咨询(Morning Consult)的经济学家约翰·莱尔(John Leer)还担忧,失业工人找到工作所需时间越来越长,也让就业人数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 上周,受科技股回落影响,纳指累计下跌3.3%,创3月美股暴跌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标普500指数一周累计下跌2.3%,道指也累计下跌了1.8%。 大型科技股普遍回调。周线来看,微软股价上周累计下跌近6%,特斯拉股价跌逾5%,苹果、亚马逊累计跌幅近3%。投资者转向科技板块以外的领域。美金融股上周普遍上涨,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均小幅上涨,美国联合航空涨近2%。 美国投资机构CUNA Mutual Group的首席市场策略师斯科特纳普(Scott Knapp)说,科技板块近期估值过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修正,尤其是在苹果和特斯拉宣布拆股后,散户投资者看到了进场机会,几乎没有人关注这些股票近期的非理性上涨。 财信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分析称,近期美股出现大幅调整的原因包括:美股走势与基本面严重背离,如标普500市盈率已超过上一次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经济持续修复叠加通胀预期上升,导致美债利率大幅快速上行,引发市场调整;本轮美股反弹幅度过大,已面临巨大获利回吐压力。 “展望后市,当前美股市场整体市盈率居高不下,而美国大部分经济活动仍处于关闭状态,预计美股市场整固调整态势未完。”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资深指数分析师霍华德·西尔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