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共同发布的《黄河流域电力部门虚拟水转移及2030年电源结构优化研究》报告建议,黄河流域内各省需要积极推进可再生技术发展和储能技术改进,加快其电力行业转型,提高风能、太阳能等能够同时实现节水减碳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 同时,需要加快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权市场的建立、水资源费改税等革新举措的推进,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最严格的实施。 该报告运用虚拟水工具,对中国黄河流域电力部门虚拟水的转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国2030年电源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考虑到电力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于黄河流域2030年电力行业在面临“水-碳”约束下的电源结构发展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碳中和”和水资源约束的目标难以同时实现,技术革新势在必行。相较于“碳达峰”约束,黄河流域八省达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时,碳排放约束将会对黄河流域八省的电力结构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因此水资源约束和“碳中和”两大目标将难以在现行政策路线下被同时满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9日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韩正强调,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要围绕涵养水源,大力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聚焦提升水质,坚持上中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加强防洪防凌集中统一调度,增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要转变用水方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全面实施节水控水行动。要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何立峰出席会议,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当前,黄河流域各地区均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作为一家站在内蒙古辐射全中国的生态修复企业,蒙草生态始终将黄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宏观的有机整体看待。近年来,蒙草生态通过师法自然、人工为辅的理念,对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统筹治理,实现对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生态系统修复一体化保护,在黄河沿岸地区生态治理上合理布局,做出积极贡献,助力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技术以点带面 实现沿黄流域精准生态修复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河长830公里,流经全区6个盟市,流域生态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要合理统筹保护和发展问题,就需要系统、全面、准确了解流域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数据信息,包括这些数据的历史演变情况,从而找到符合生态规律的保护及修复措施,构建黄河流域生命共同体。 近年来,蒙草大数据公司利用大数据、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配合网格化人工采集、检化验的方法,构建起“天地空人网”五维一体的数据资源。通过追溯各类数据20年间的历史变化,能够更有效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演变规律,从而得出沿黄地区的治理缺什么、补多少、治哪里、如何利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提供科学的系统性支撑。 蒙草生态品牌负责人陈睿珏告诉记者:“蒙草生态在大数据平台的智能指挥下,已经参与黄河上游城市乌海市生态建设PPP项目,完善黄河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沿黄生态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生态绿化,先后在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打造昆河湿地公园与黄河湿地公园,通过近自然的种植模式及种植总量,考虑与场地用水的承载力的平衡,并选用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通过系统修复使项目区达到植被恢复、河流潺潺、草长莺飞的良好生态效果。” 运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建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彻底摸清黄河流域生态本底,完善从“监测—保护—修复—评价—补偿—发展”的完整生态数据管理,从而建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格局。 陈睿珏说道:“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修复过程中,不能大干、快干、一起抓,需要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在此过程中,蒙草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就能自动判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还可以在任意一点或任意区域生成标准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此外,通过生态监测数据的对比,可在任意验收阶段生成修复评价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撑,让生态修复更有针对性。” 种质资源举足轻重 筑起沿黄生态保护“防火墙” 蒙草生态集团执行总裁、大数据公司负责人高俊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好黄河流域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光是为生态保护、环境修复提供因地制宜的乡土草种,还是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物质源头基础,对治理黄河流域各地区生态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至关重要。” 中国是草原大国,却是草种的弱国,生态修复用种严重依赖进口。蒙草生态很早便意识到乡土植物的重要性,“一乡、一土、一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早已遍布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蒙草生态已经建立起1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科研机构和相应种质资源库,总库小草“诺亚方舟”收集种质资源7100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5.5万余份,各类土样近140万份。 庞大的资源,需要科学地运用,蒙草生态将种质资源和大数据技术紧密结合,建立起生态大数据平台。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界面上,随便选取任何一处地理位置,就能看到这里历史上气候、土壤、植物等资源情况。应用大数据平台,再结合种质资源库,就能为当地提供最接近原生状况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大数据平台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植入了‘智慧大脑’,种质资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筑起了生态‘防火墙’”高俊刚如是说。 目前,蒙草生态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已经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全域,数据可追溯到近50年间多个生态指标变化。借助这个平台,蒙草生态已经完成了内蒙古多处草原修复和众多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修复工作。乡土植物加上生态数据,蒙草生态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之路,而每一颗小小的种子,都将成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坚强卫士。 高俊刚说道:“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蒙草希望通过针对黄河沿线生态系统修复的多点布局来挖掘沿黄生态大数据,真正实现数据化管理的‘数字黄河’。同时加强从‘生态监测’‘生态预警’‘生态执法’再到‘生态评价’全产业链的生态规划能力。只有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点融入生态建设规划当中,才能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蒙草生态表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以生命共同体思维为理念,用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手法去实践,还要在黄河流域多个生态类型区,依托“大数据+种质资源”,构建智慧生态及绿色产业,助力母亲河青春永驻。蒙草生态也将继续为更多区域分享生态建设经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让黄河流域人民分享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硕果。
金融应该如何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9月10日,由开源证券主办、网易河南承办的“2020年黄河大保护暨金融同业合作与创新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依托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聚焦“黄河大保护”主旨,围绕当地产业、中国经济与当前金融市场形势深入探讨,分享政策导向、总结经验、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既是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开源证券服务黄河流域资本市场与民生建设的具体实践。 开源证券副总裁杨彬现场表示,黄河大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是关系到黄河流域民生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繁荣复兴发展的未来。开源证券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责任担当,担任黄河大保护的实践者和先行者,积极调动盘活全国的金融资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出金融业的重大贡献。 据了解,开源证券是具备全业务牌照的综合性、创新型券商。从2006年到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149倍,总资产增长137倍,净资产增长238倍。2019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95亿元、利润总额5.89亿元,净利润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959%及997%,业绩增速大幅超越行业平均值的35%、81%及80%。截至2019年末,公司投资银行整体跻身行业前15,财务顾问业务位居行业第7,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进入行业前20;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连续三年行业第一。公司在绿色债券、债转股专项债券、金融扶贫债券、疫情防控债等创新型业务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多种债券发行的业务品种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第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