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0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两大因素致CPI负增长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6%;从同比看,CPI下降0.5%。 在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两大因素致11月CPI同比负增长。一是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春节后才开始回落。二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成为带动CPI涨幅超预期回落主因。 对下阶段物价走势,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CPI涨幅仍面临下降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明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呈“U型”走势。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诸建芳表示,CPI负增长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走弱,短期货币政策料不会作出调整。 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 数据显示,11月,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5%,创年内最大环比涨幅。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PPI改善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带动。”温彬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利润改善信心增强,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于10月末见底回升,1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每桶价格同比上涨28.4%。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价格整体恢复。 诸建芳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他表示,12月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12月9日,中信建投证券2021年度资本市场峰会在深圳举行。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张玉龙团队预计,明年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将显著低于2019年和2020年。市场上行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经济复苏。全年市场走势将呈“一波三折”的特征。全年“最主要”行情将在2021年一季度,三季度可能还存在小反弹。 张玉龙团队建议投资者降低预期,防范风险,把握明年一季度行情。 具体而言,张玉龙团队认为,由于经济复苏和利率上行主导市场,从短期来看建议明年选择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板块,以及消费、保险等板块。从长期看,经济升级将主导结构型机会,科技和消费仍值得长期布局。 张玉龙团队称,自2015年以来,A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外资不断流入A股,公募和私募基金不断发展壮大,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更加明显。龙头公司的持股更加集中。这个趋势将在2021年持续。 从资本市场建设来看,2021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盈利能力强的行业龙头公司也会持续获得龙头溢价。因此,坚持各领域的“龙头策略”是张玉龙团队2021年首推的投资风格。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0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1月份,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因。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两大因素致CPI负增长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6%;从同比看,CPI下降0.5%。 在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两大因素致11月CPI同比负增长。一是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春节后才开始回落。二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成为带动CPI涨幅超预期回落主因。 对下阶段物价走势,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CPI涨幅仍面临下降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明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呈U型走势。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诸建芳表示,CPI负增长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走弱,短期货币政策料不会作出调整。 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 数据显示,11月,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5%,创年内最大环比涨幅。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PPI改善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带动。”温彬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利润改善信心增强,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于10月末见底回升,1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每桶价格同比上涨28.4%。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价格整体恢复。 诸建芳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他表示,12月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摘要: 美国大选结果和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进展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现阶段预测2021年的经济形势也比以往面临更大挑战。美国大选结果将影响美国财政刺激的规模,进而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同时,中美贸易相关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选结果如何。疫苗何时面市也事关国内外经济的复苏进程。我们在本报告中分析了不同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情景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目前的基准情形假设是中美关系基本维持现状,疫苗有望在明年面市,在此之前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基准情形下,预计明年经济增长7.5%、政策有所收紧 在目前的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明年实际GDP增速有望反弹至7.5%,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所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会放缓,但政策利率应保持不变。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会在明年年中转负,同时,明年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企稳(今年则跃升25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可能都会放缓,但随着企业收入和情绪的改善,制造业投资应会反弹。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在2021年明显反弹之后,在2022年会回到5.3%(接近长期潜在增速)。 明年CPI可能在2%以下,而人民币则可能保持相对强势 尽管内需可能大幅反弹,非食品价格可能温和上涨,但我们预计,随着猪价的进一步下跌,CPI增长将依然乏力,2021年可能仅平均增长1.8%。尽管整体通胀难有起色,但央行宽松政策的退出可能会使国债收益率在明年上半年有所上行,再加上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未来应会有更多境外证券投资流入。虽然明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可能会收窄,但我们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继续温和升值到6.5,之后区间波动。 在民主党大获全胜的情形下,中国经济的反弹可能最为强劲 如果民主党大获全胜,瑞银预计在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帮助下,美国2021-2022年GDP增长将超过5%。这应该有助于提振外需、拉动中国出口反弹。在此情形下,明后两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可能分别达到8.2%和6%。政府可能会更注重金融风险的防控,宽松政策也会更快退出。与之相对,如果特朗普连任、中美贸易摩擦升温,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美国进一步加征关税和收紧对华科技限制的拖累,部分供应链可能加速从中国转移。在此情形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底可能会贬到6.8,明年在7左右波动。 如果疫苗研发进度更快,服务贸易赤字或会扩大 在新冠肺炎疫苗更快面市的情形下,我们预计国内经济活动,尤其是服务业,将更快恢复常态;同时,全球经济的反弹也会更为明显。国际旅游业可能也会迎来更快的复苏,这意味着2021-2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将会扩大。虽然瑞银外汇策略团队认为美元在乐观疫苗研发情形下表现最为弱势,但尚不清楚人民币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因为其他币种资产相对吸引力的上升可能也会部分抑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正文 考虑到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进展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今年预测2021年的经济形势比以往面临更大挑战。我们在本文中分析了不同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情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会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更新我们的基准情形预测。本报告中,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进展的情景分析是相互独立的。 我们目前的基准情景假设是美国政治格局会继续维持现状。这并非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而是因为我们不想对美国大选结果作出预设判断。这意味着在我们的基准情形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中美贸易摩擦既不会明显升级也不会明显缓和(即假设目前额外加征的关税税率保持不变,美国对华科技限制逐步小幅收紧)。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研发,我们目前的基准情形假设是在2021年3月之前至少有一种疫苗获得批准,之后其他疫苗相继获批。 基准情形预测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目前的基准情形假设是:1)中美关系基本维持现状、仍会较为紧张,但不会进一步调升也不会调降已加征的关税税率,同时美国对华科技限制会逐步小幅收紧;2)到2021年3月至少有一种新冠肺炎疫苗获批, 到2021年底中国一半人口可以接种疫苗;3)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再次出现大规模暴发,经济活动限制也不会再次明显收紧。同时,中国会继续严格实施出入境管理,并持续通过对病例接触者的追踪和严格隔离措施防范疫情扩散。 2021年实际GDP增速有望反弹至7.5%。在我们目前的基准情形下,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将进一步恢复常态。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回暖,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随着全球经济从今年的衰退中复苏,明年出口有望延续近期的反弹势头,全年平均增长或近10%。另一方面,虽然最近几个季度消费的恢复滞后于投资和出口,但未来随着经济活动进一步反弹、劳动力市场和居民收入继续改善,消费增长也有望继续提速。此外,明年疫苗面市也应有助于提振消费,尤其是服务类消费。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们预计宽松政策逐步退出,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放缓,不过随着企业营收和市场信心改善,制造业投资应会反弹。2022年,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在经历2021年的大幅反弹后回到5.3%,接近长期潜在增速。 预计2021年CPI增长1.8%,依然较为疲弱。尽管内需可能大幅反弹,但猪价(这是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推高CPI的主要因素)可能在2021年进一步回落,因此食品价格增速可能放缓至1.5%-2%(预计2020年为11%左右),进而抑制整体CPI。随着全球需求的回暖,油价可能小幅上涨,但全球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可能会抑制其他非食品价格的上涨。综合考虑今年基数较低、明年内需反弹,我们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将从目前的0%回升至2021年下半年的2%-3%。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1年整体CPI平均增长1.8%,2022年小幅升至2%。另一方面,PPI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末转正,全年可能平均增长1.5%-2%。 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减弱,更加注重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考虑到2021年经济增长有望大幅反弹,我们预计国内政策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货币条件可能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放缓,而随着大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到期,国内财政政策应会正常化。今年中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跃升25个百分点左右,出于防控金融风险的考虑,房地产政策也可能被进一步收紧。具体而言,我们预计: 货币条件收紧,市场利率有所上行。近几个月来,央行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而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目前维持高位。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反弹,我们预计在年内及2021年央行可能不会再降准,亦不会下调回购利率或MLF利率。鉴于明年CPI增速可能较为乏力,低于2%,我们预计央行也不会加息。不过,鉴于明年上半年增长可能强劲反弹而央行流动性操作保持“中性”,短期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上行。明年下半年,随着增长势头放缓、通胀未见起色,市场利率可能有所走低,不过明年底的水平可能仍会略高于今年年底。 整体信贷增速或将放缓至11%,信贷脉冲可能转负。明年贷款增长可能放缓、政府债券发行量可能下降,受此影响,整体信贷增速(社融余额剔除股票融资)或会从今年底的13.8%左右放缓至明年底的11%左右。此外,影子信贷将持续面临监管压力,明年规模可能继续小幅下降。因此,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会在明年5月转负(这将是2019年四季度以来首次),明年底可能下行至GDP的-5.6%(预计2020年底信贷脉冲为GDP的+8.6%)。 2021年整体宏观杠杆率有望企稳。随着明年名义GDP增速大幅反弹、而整体信贷增速放缓,中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有望在明年企稳,而今年可能跃升25个百分点。这也有助于减轻最近市场对于金融风险上升的担忧。对银行来说,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明年一季度到期,在那之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有所上行。瑞银银行业分析师认为,今年不良贷款形成总额将从2019年的2.4万亿元升至3.95万亿元,明年可能为3.79万亿元,而关注类贷款形成总额也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政府一直在督促银行尽早确认和处置不良贷款,并可能会继续通过推进资本重组、贷款核销等方式优化银行资产质量。明年小型银行的资本重组会有所提速,部分情况可能需要中央政府层面的支持。 财政政策正常化(财政整顿),官方赤字率可能降到3%。今年大部分减税降费政策(瑞银证券估算规模为2.5万亿-3万亿元)将在年底到期,包括阶段性减免企业缴款的三项社保(官方估算降费规模为1.6万亿元)。此外,名义GDP增速明年可能会反弹至9.5%-10%。因此,我们预计明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能会增长12%以上(年初至今下跌6.4%),增速超过一般预算支出。基于此,我们预计明年官方预算赤字率将从今年的3.7%降到3%。同时,随着经济增长的反弹,我们预计政府对基建项目融资的显性支持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尽管如此,随着在建项目的推进,再加上十四五规划里的新重大项目开工,基建投资仍有望保持中低个位数的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新增额度可能从今年的3.75万亿元下降到3万亿元左右,我们估算的增广财政赤字率可能收缩3-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预计今年扩大5个百分点)。 房地产活动可能温和放缓。最新一期的中国住房问卷调查显示,居民购房意愿和房价预期等市场情绪指标仍弱于一年前,不过比4月份调查时已有所改善。今年二季度房地产活动大幅反弹,在那之后,一些过热城市收紧了部分房地产政策,政府也加强了对开发商融资的监管要求。货币和信贷宽松见顶、此前被抑制的购房需求基本得到释放、房地产政策有所收紧,这些因素都可能会令明年整体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承压。不过,土地和户籍改革的推进以及老旧小区改造都应能带来一定支撑。再考虑到明年居民收入可能反弹,我们预计明年房地产销售跌幅可能在控制在1%-3%。开发商融资条件收紧可能使明年房地产新开工下跌3%-5%。此外,我们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放缓至2%-4%。 供应链转移持续。受益于中国最早走出疫情、解除了相关的活动限制,且供应链有较强韧性和灵活性,今年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有所提升。此外,由于海外出行受限、疫情导致海外和本地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企业在其他地区新设产能的计划也有所推迟。但是,如我们最新一期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所示,由于地缘政治关系趋紧、一些海外企业迫于政治压力缩短供应链,部分供应链可能会继续迁出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市场规模可观、迅速增长,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些因素都可以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同时一些国内生产商也计划将部分生产从海外迁回国内。此外,为应对海外政治压力和关税上调,国内供应链也可能做出积极调整,中国可能会成为一些行业更为重要的上游供应商。 科技脱钩压力犹存。在基准情形下,我们假设美国继续维持对华为的限制措施,同时更多企业可能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不过,我们认为国内大部分大型制造商仍可以获得标准化的零部件,以进行进一步加工组装。因此,科技领域受限的影响可能主要集中在对国内生产力和创新力提升的抑制上。短期来看,中国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应能继续受益于科技行业的上行周期,比如瑞银科技团队预计明年智能手机销售将实现正增长。下行风险之一可能来自于国内消费电子品牌受到更多的限制。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去几年,中国已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包括颁布了新版《外商投资法》,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以及加强股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面对脱钩和供应链转移压力,我们认为,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吸引外资流入。我们预计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可能会被进一步缩短,进口关税税率和非关税壁垒也可能进一步降低,同时更多的行业和国内市场将鼓励外资进入。 随着更多的资本流入,汇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受益于经常账户顺差扩大、境内外利差可观,以及境外证券投资流入增加,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和对CFET货币篮子大幅升值。我们也将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测上调至6.5,部分是反映央行对人民币升值容忍度的提升。展望明年,我们预计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境内外利差会继续维持高位,这也应会继续吸引境外证券投资流入(今年二季度流入规模达到了660亿美元)。不过,在目前的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 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会明显超过6.5,但波动范围可能更大,突破6.5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明年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犹存,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可能有所下降,美国经济反弹也可能导致境内外利差收窄,以及国内居民持续的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这些都可能会限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双循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对“十四五”规划(2021-25年)和到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参见《十九届五中全会宏观解读》)的相关建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正如我们此前的预期,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并将科技和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支撑。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国内包括数字化在内的科研领域的投入将会加大。此外,为扩大内需和提升生产效率,“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土地和户籍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会进一步推进,以此来释放国内的增长潜力。同时,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一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对外开放。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被再次强调,政府也在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提到碳排放达峰后要稳中有降。为了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我们预计十四五规划中还会有更多具体的目标,可能涉及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等基建投资、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转型等。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全文应会在未来一周公布,而十四五规划的详细完整内容预计将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批准公布。 深化结构性改革,释放长期增长潜力。考虑到中国外部环境恶化、美国可能继续收紧对华科技限制,如今国内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更为关键。户籍和土地改革不仅能通过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来带动城镇消费和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也能给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也有助于社保体系的完善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国企改革的深化,包括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国有资本从部分竞争性行业退出,以及培育国内竞争,都有助于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营造更为公平的营商环境。我们认为,推进上述改革将至关重要,有助于打破相关既得利益者的固化格局、增强市场竞争和活力、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情景分析 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进度对中国经济影响。美国大选的结果可能会通过以下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1)美国财政刺激规模(影响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美国国债收益率、美元汇率;2)美国对华政策,包括贸易政策和对华的科技限制;3)全球市场整体的不确定性。疫苗研发进度也关系着中国经济、特别是国内消费恢复的快慢,同时也关系着美国和全球经济,以及国际旅游业恢复的程度和快慢。图表15总结了各种不同情形下的我们对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如果美国民主党大获全胜,中国的经济增反弹可能最为强劲,宽松政策可能更快退出。在民主党大获全胜的情形下,瑞银美国经济团队预计,在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帮助下,美国2021-2022年GDP增长将超过5%。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经济强劲的反弹将提振外需,而中美贸易相关的不确定性降低也将利好出口。这也有助于改善企业和居民收入状况,带动消费和企业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在拜登当选,但国会仍是两党平分秋色的情形下,美国的财政刺激规模和经济反弹的力度可能都会比基准情形下的预测要小;不过,对中国而言,贸易相关的不确定性降低应能基本抵消美国经济反弹稍弱的影响。在当前美国政治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形下,美国的财政刺激规模预计会是几种大选结果情形中最小的,而在此情形下,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包括美国加征额外关税和进一步收紧对华科技限制,那么中国出口和整体经济的增长可能会承压。美国加征额外的关税也可能加速部分供应链向其他经济体转移。 在民主党大获全胜的情形下,我们预计2021-22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分别达到8.2%和6%。因此,相比我们现阶段的基准情形预期,目前的宽松政策可能会退出地更快。我们预计政府将更注重金融风险的防控和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并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在此情形下,明年整体信贷增速可能会放缓至10%-10.5%,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下降3-5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如果特朗普连任、中美贸易摩擦升温,那么国内政策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宽松, MLF利率也有可能被小幅下调,同时,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也可能会比基准情形下更为温和。在此情形下,明年整体信贷增速可能达到11.5%,整体债务占GDP比重可能进一步上升5个百分点。 在特朗普连任、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情形下,人民币可能会有所贬值。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情形下,由于相关风险上升、美元可能走强,我们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底可能会贬到6.8,明后年底在7左右。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也可能会使中美利差收窄,进而使境外证券投资流入放缓。在民主党大获全胜的情形下,瑞银外汇策略团队预计美元的贬值幅度将略高于在基准情形下的预测。考虑到美元走弱,再加上贸易相关风险降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超过6.5。在此情形下可能会有更多的外资流入。 在乐观的疫苗研发情形下,中国经济的反弹力度可能更大,服务贸易逆差也更高。如果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和供应的速度比当前基准情形下的假设更快,我们预计国内经济活动,尤其是服务业,将实现更快的反弹。同时,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会更快,外需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也将更为明显。鉴于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病例数大幅上升重挫全球经济,外需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在此情形下,国际旅游业可能迎来更快、更大幅度的复苏,这意味着2021-2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将会更高,不过贸易顺差的扩大可能会抵消其影响。虽然瑞银外汇策略团队认为美元在乐观疫苗研发情形下表现最为弱势(相比其他情形),但尚不清楚人民币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因为其他币值资产相对吸引力的增加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主要观点 前言: 本周讨论的小话题是,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经济走势较为明朗的情况下,市场开始关注明年的经济运行状况,那么在基数的扰动下,明年1季度经济数据该怎么解读?如何评估其强弱?以及后续的政策该怎么预期? 首先,今年四季度政策怎么看? 大概率维持现状,经济方面是经济慢进+政策小退的组合;金融方面是紧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资产方面是利率震荡上行的大环境,四季度末可能利率见顶,整体而言是相对利好周期股与低估值个股的环境。 其次,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 需要剔除基数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问题。 剔除基数的计算细节如下:以GDP为例,假设2019年Q1经济总量为1,2020年Q1若没有疫情增速为5.9%,2020年Q4经济增速在5.5%-5.8%左右。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20.2%,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1*(1-6.8%)*(1+20.2%)/(1+5.9%)-1=5.8%。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19.9%,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1*(1-6.8%)*(1+19.9%)/(1+5.9%)-1=5.5%。其他数据如社零、制造业投资的计算过程与此类似。 如何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按照四季度经济增速5.5%-5.8%的预计,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20.2%以上,则经济增速实际好于今年四季度,经济进一步好转中。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以下,则经济增速实际弱于今年四季度,经济有所转弱。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20.2%这一区间内,则经济增速实际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待四季度经济增速公布后,明年经济增速强弱的临界点可以更加精确。 结构方面,社零与制造业投资关注其恢复的幅度,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关注其回落的幅度,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0.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5.5%(按照2020年1季度没有疫情的话8%的增速的假设),属于正常恢复节奏。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2.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7%,则恢复状况好于预期。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38.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4.0%,则恢复状况低于预期。 最后,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的政策选择? 可能要分四种情形。我们预计经济增速持平或好于今年四季度的概率较高。 第一,明年1季度经济继续上行。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高于5.8%,甚至高于6.0%。(看到的经济增速数据是20.2%及以上),此时大概率对应的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高位震荡,社零与制造业投资恢复幅度偏高。则政策边际继续有所收紧,“稳杠杆”大概率重回视野。 第二,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依然是地产、基建强,制造业投资,社零弱。则政策维持当下现状继续小幅趋紧,精准为主,有保有压。 第三,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地产、基建明显回落,制造业投资,社零明显回暖。则政策整体而言相比当下或略偏松,主要是观望为主(当下转向早与偏紧主要是经济冷热极度不均,利率敏感型经济提前过热)。 第四,明年1季度经济低于今年四季度。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低于5.5%。则政策再度开启边际宽松的方向。 每周经济观察:参见正文。 风险提示:消费恢复偏慢,中美冲突升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之分及政策推演 (一)首先,今年四季度政策怎么看? 大概率维持现状,经济方面是经济慢进+政策小退的组合;金融方面是紧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资产方面是利率震荡上行的大环境,四季度末可能利率见顶,整体而言是相对利好周期股与低估值个股的环境。就经济基本面而言,总量方面,三季度、四季度逐季向好,明年1季度大概率持平四季度或小幅向上(去除基数效应,参见第二章),政策本身无进一步宽松必要。(这是与2018年四季度、2019年四季度不一样的,彼时经济向下的担忧较为强烈,因而看到的是2019年专项债第一次发行提前,2018年10月降准,2019年9月降准)。同时,考虑到经济结构略差,社零、制造业投资远未恢复正常,政策大幅收紧也很难。 (二)其次,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 需要剔除基数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问题。我们将GDP、社零、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地产投资这五个数据的剔除基数前与剔除基数后的增速对比呈列如下: 剔除基数的计算细节:以GDP为例,假设2019年Q1经济总量为1,2020年Q1若没有疫情增速为5.9%,2020年Q4经济增速在5.5%-5.8%左右。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20.2%,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1*(1-6.8%)*(1+20.2%)/(1+5.9%)-1= 5.8%。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19.9%,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1*(1-6.8%)*(1+19.9%)/(1+5.9%)-1= 5.5%。其他数据如社零、制造业投资的计算过程与此类似。 如何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按照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5.5%-5.8%的预计,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20.2%以上,则经济增速实际好于今年四季度,经济进一步好转中。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以下,则经济增速实际弱于今年四季度,经济有所转弱。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20.2%这一区间内,则经济增速实际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待四季度经济增速公布后,明年经济增速强弱的临界点可以更加精确。 其他几个数据的分析与此略有差别,社零与制造业投资关注其恢复的幅度,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关注其回落的幅度,以社零为例,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0.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5.5%(按照2020年1季度没有疫情的话8%的增速的假设),属于正常恢复节奏。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2.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7%,则恢复状况好于预期。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38.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4.0%,则恢复状况低于预期。 (三)最后,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的政策选择? 可能要分四种情形: 第一,明年1季度经济继续上行。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高于5.8%,甚至高于6.0%。(看到的经济增速数据是20.2%及以上),此时大概率对应的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高位震荡,社零与制造业投资恢复幅度偏高。则政策边际继续有所收紧,“稳杠杆”大概率重回视野。 第二,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依然是地产、基建强,制造业投资,社零弱。比如社零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4%左右,制造业投资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0%左右,则政策维持当下现状继续小幅趋紧,精准为主,有保有压。 第三,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地产、基建明显回落,制造业投资,社零明显回暖。比如社零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5.5%以上,地产投资剔除基数扰动后在7%以下。则政策整体而言相比当下或略偏松,主要是观望为主(当下转向早与偏紧主要是经济冷热极度不均,利率敏感型经济提前过热)。 第四,明年1季度经济低于今年四季度。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低于5.5%。则政策再度开启边际宽松的方向。 二 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螺纹消费上行,地产成交回落 需求端,地产成交有所回落。本周一至周五,三十大中城市地产成交面积同比为7.8%,上周为24.5%,上上周为32.3%。月度数据来看,8月成交要好于7月,9月可能同比有所回落。螺纹表观消费看,本周有所上行,达到382万吨。汽车零售数据,8月最后一周汽车零售同比为7%,前值为23%。从月度同比来看,8月为9.5%,7月为6.1%,8月好于7月。 (二)生产:水泥价格继续上行 生产端。本周,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价格继续上行。其中,华东地区水泥本周价格上涨0.6%,中南区域水泥价格本周上涨1.0%。西南区域继续小幅下跌。螺纹产量基本平稳,9月4日当周为382万吨,8月28日为381万吨,8月21日为385万吨。价格端看,螺纹钢价格小窄幅震荡,波动不大。螺纹钢HRB400 20mm上海9月4日价格为3750元/吨,8月28日为3700元/吨。汽车批发数据,8月31日同比为5%,上周为10%,月度同比来看,8月为5.9%,7月为3.1%。 (三)通胀: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猪肉价格开启调整 本周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但部分分项食品价格已现回落,比如猪肉、水果。菜篮子价格200指数收于125.59,环比继续上涨0.7%(前值上涨1.4%)。蔬菜价格虽然依然僵持在4.9元/kg左右,但上涨势头显然已经乏力。猪肉价格本周下跌1%至47.95元/kg,水果价格回落0.6%至5.14元/kg。9月开学以来,备货需求小有回落,消费市场略有疲软。进入9月,全球高温气候或将逐步消退,也有利于蔬菜价格自季节性高位回落。 (四)资金:资金维持“紧平衡”,利率曲线趋于熊平 本周五,DR007收于2.2057%,DR001收于2.0368%,环比分别变化-1.73bps、+69.02bps。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5885%、3.1008%、3.1228%,较上周五分别变化+10.16bps、+11.06bps、+5.56bps。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次收紧,净回笼4700亿元,尤其集中在上半周快速带动隔夜资金利率回升,而DR007依然保持以2.2%为中枢。央行极富克制力的公开市场操作完全打消市场边际宽松的期待,资金多选择离场观望。此外,本周PMI数据发布,8月制造业PMI为51%略低于前值,反映了当下经济整体上行动能仍在,但边际趋弱的状态。整体而言,市场对基本面反应钝化,且长端对经济修复定价较为充分,反而短端利率在资金面“紧平衡”下快速上行,收益率曲线趋于熊平。 (五)地方债:9月首周专项债新增暂缓,全月预计发现4000亿以上 截至9月5日,9月预告新增发行(发行起始日最晚为9月9日)和已新增发行专项债合计798亿。年内共新增发行地方债37581亿,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的79.5%。其中,一般债发行8556亿,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的87.3%,专项债发行29025亿,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的77.4%。8月新增发行专项债合计6307亿,为年内第三高,同比去年增加3113亿,其中四分之一(1565亿)投向棚改专项债。9-10月剩余9000亿新增专项债额度待发,预计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000亿以上,同比增量3000亿以上。9月首周新增专项债717亿,较8月单周平均超1500亿的发行节奏有所趋缓,其中161亿为棚改专项债,再融资发行270亿。下周专项债预告新增发行742亿,其中443亿为棚改专项债,占比达60%。下周专项债再融资预告发行48亿。本周一般债新增发行165亿,再融资发行559亿。下周一般债预告新增发行18亿,再融资预告发行126亿。 (六)国内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快速上行 本周CRB现货指数同比+2.02%,工业原料价格指数同比+1.44%,增速继续提升;BDI指数同比-42.9%,本周增速继续出现回落趋势;国内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近期持续上升,本周综合指数、美东航线、欧洲航线指数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1.93%、20.46%、4.83%,出口修复势头仍保持强劲,本周上海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较上周小幅回落,同比增速降至-28.9%。 本周发布的韩国、越南8月出口同比增速为-9.9%、8.16%,前值为-7.1%、1.77%,越南8月出口增长较快,而韩国计算机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达到106.6%,反映电子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七)美元指数小幅回升,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美元指数方面,本周美元指数有所回升,周度涨幅0.57%,本周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负通胀与欧元近期持续走强引发欧央行对输入型通缩的担忧,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采取口头干预,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人民币汇率方面,本周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中间价最高达到6.8319,同时逆周期因子仍呈现退出状态、CFETS小幅走高,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基本由市场交易因素决定。 (八)原油价格、需求和库存 上周,全美商业原油库存小幅缩减,NYMEX轻质原油日均价格环比上涨0.6%;美国汽油表观需求基本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原油库存和价格变动情况,上周(8月28日当周)全美商业原油库存环比下降936.2万桶(-1.8%)至49840.1万桶,NYMEX轻质原油价格环比上涨0.6%。美国成品油需求恢复情况,8月28日当周,美国汽油表观需求7105.8万桶,同比去年下降4.4%,美国汽油表观需求基本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 8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和原油需求的预期值环比双回升。国际原油价格预测方面,8月份,EIA对2020年底WTI即期价格的预测较上月环比回升1.3%,回升至1-2月的预测均值的68.1%;对2020年底Brent即期价格的预测与上月持平,回升至1-2月的预测均值的67.7%。同时,目前EIA对2021年底原油价格的预测已恢复至1-2月份预测的75%左右。国际原油需求预测方面,8月份,OPEC将2020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9063万桶/日,环比上月预测值增加9万桶/日。8月的需求预测相比1月份(10098万桶/日)减少了1035万桶/日。 原油供给方面的相关信息:1)受伊拉克等国补偿性减产影响,8月份OPEC的原油日产量仅增加55万桶,比当月允许的增产量少了一半。2)OPEC在8月的第二大产量增幅来自阿联酋,阿联酋8月超出产量上限,其10月产量料将大幅下降。3)俄罗斯8月份原油产量增加,该国能源部长预测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伊拉克可能要求将实施额外减产的完成期限推迟两个。
主要观点 前言: 本周讨论的小话题是,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经济走势较为明朗的情况下,市场开始关注明年的经济运行状况,那么在基数的扰动下,明年1季度经济数据该怎么解读?如何评估其强弱?以及后续的政策该怎么预期? 首先,今年四季度政策怎么看? 大概率维持现状,经济方面是经济慢进+政策小退的组合;金融方面是紧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资产方面是利率震荡上行的大环境,四季度末可能利率见顶,整体而言是相对利好周期股与低估值个股的环境。 其次,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 需要剔除基数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问题。 剔除基数的计算细节如下:以GDP为例,假设2019年Q1经济总量为1,2020年Q1若没有疫情增速为5.9%,2020年Q4经济增速在5.5%-5.8%左右。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20.2%,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 1*(1-6.8%)*(1+20.2%)/(1+5.9%)-1=5.8%。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19.9%,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1*(1-6.8%)*(1+19.9%)/(1+5.9%)-1=5.5%。其他数据如社零、制造业投资的计算过程与此类似。 如何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按照四季度经济增速5.5%-5.8%的预计,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20.2%以上,则经济增速实际好于今年四季度,经济进一步好转中。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以下,则经济增速实际弱于今年四季度,经济有所转弱。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20.2%这一区间内,则经济增速实际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待四季度经济增速公布后,明年经济增速强弱的临界点可以更加精确。 结构方面,社零与制造业投资关注其恢复的幅度,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关注其回落的幅度,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0.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5.5%(按照2020年1季度没有疫情的话8%的增速的假设),属于正常恢复节奏。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2.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7%,则恢复状况好于预期。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38.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4.0%,则恢复状况低于预期。 最后,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的政策选择? 可能要分四种情形。我们预计经济增速持平或好于今年四季度的概率较高。 第一,明年1季度经济继续上行。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高于5.8%,甚至高于6.0%。(看到的经济增速数据是20.2%及以上),此时大概率对应的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高位震荡,社零与制造业投资恢复幅度偏高。则政策边际继续有所收紧,“稳杠杆”大概率重回视野。 第二,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依然是地产、基建强,制造业投资,社零弱。则政策维持当下现状继续小幅趋紧,精准为主,有保有压。 第三,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地产、基建明显回落,制造业投资,社零明显回暖。则政策整体而言相比当下或略偏松,主要是观望为主(当下转向早与偏紧主要是经济冷热极度不均,利率敏感型经济提前过热)。 第四,明年1季度经济低于今年四季度。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低于5.5%。则政策再度开启边际宽松的方向。 每周经济观察:参见正文。 风险提示:消费恢复偏慢,中美冲突升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之分及政策推演 (一)首先,今年四季度政策怎么看? 大概率维持现状,经济方面是经济慢进+政策小退的组合;金融方面是紧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资产方面是利率震荡上行的大环境,四季度末可能利率见顶,整体而言是相对利好周期股与低估值个股的环境。就经济基本面而言,总量方面,三季度、四季度逐季向好,明年1季度大概率持平四季度或小幅向上(去除基数效应,参见第二章),政策本身无进一步宽松必要。(这是与2018年四季度、2019年四季度不一样的,彼时经济向下的担忧较为强烈,因而看到的是2019年专项债第一次发行提前,2018年10月降准,2019年9月降准)。同时,考虑到经济结构略差,社零、制造业投资远未恢复正常,政策大幅收紧也很难。 (二)其次,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 需要剔除基数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结构的问题。我们将GDP、社零、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地产投资这五个数据的剔除基数前与剔除基数后的增速对比呈列如下: 剔除基数的计算细节:以GDP为例,假设2019年Q1经济总量为1,2020年Q1若没有疫情增速为5.9%,2020年Q4经济增速在5.5%-5.8%左右。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20.2%,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 1*(1-6.8%)*(1+20.2%)/(1+5.9%)-1= 5.8%。若2021年Q1经济增速为19.9%,则剔除基数的计算过程为 1*(1-6.8%)*(1+19.9%)/(1+5.9%)-1= 5.5%。其他数据如社零、制造业投资的计算过程与此类似。 如何评估明年1季度经济的强弱?按照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5.5%-5.8%的预计,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20.2%以上,则经济增速实际好于今年四季度,经济进一步好转中。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以下,则经济增速实际弱于今年四季度,经济有所转弱。如果明年1季度经济增速在19.9%-20.2%这一区间内,则经济增速实际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待四季度经济增速公布后,明年经济增速强弱的临界点可以更加精确。 其他几个数据的分析与此略有差别,社零与制造业投资关注其恢复的幅度,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关注其回落的幅度,以社零为例,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0.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5.5%(按照2020年1季度没有疫情的话8%的增速的假设),属于正常恢复节奏。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42.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7%,则恢复状况好于预期。若明年1季度社零增速为38.7%,则剔除基数后实际增速为4.0%,则恢复状况低于预期。 (三)最后,怎么评估明年1季度的政策选择? 可能要分四种情形: 第一,明年1季度经济继续上行。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高于5.8%,甚至高于6.0%。(看到的经济增速数据是20.2%及以上),此时大概率对应的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高位震荡,社零与制造业投资恢复幅度偏高。则政策边际继续有所收紧,“稳杠杆”大概率重回视野。 第二,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依然是地产、基建强,制造业投资,社零弱。比如社零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4%左右,制造业投资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0%左右,则政策维持当下现状继续小幅趋紧,精准为主,有保有压。 第三,明年1季度经济与今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结构上地产、基建明显回落,制造业投资,社零明显回暖。比如社零剔除基数扰动后增速在5.5%以上,地产投资剔除基数扰动后在7%以下。则政策整体而言相比当下或略偏松,主要是观望为主(当下转向早与偏紧主要是经济冷热极度不均,利率敏感型经济提前过热)。 第四,明年1季度经济低于今年四季度。体现在GDP剔除基数扰动后,低于5.5%。则政策再度开启边际宽松的方向。 二 每周经济观察 (一)需求:螺纹消费上行,地产成交回落 需求端,地产成交有所回落。本周一至周五,三十大中城市地产成交面积同比为7.8%,上周为24.5%,上上周为32.3%。月度数据来看,8月成交要好于7月,9月可能同比有所回落。螺纹表观消费看,本周有所上行,达到382万吨。汽车零售数据,8月最后一周汽车零售同比为7%,前值为23%。从月度同比来看,8月为9.5%,7月为6.1%,8月好于7月。 (二)生产:水泥价格继续上行 生产端。本周,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价格继续上行。其中,华东地区水泥本周价格上涨0.6%,中南区域水泥价格本周上涨1.0%。西南区域继续小幅下跌。螺纹产量基本平稳,9月4日当周为382万吨,8月28日为381万吨,8月21日为385万吨。价格端看,螺纹钢价格小窄幅震荡,波动不大。螺纹钢HRB400 20mm上海9月4日价格为3750元/吨,8月28日为3700元/吨。汽车批发数据,8月31日同比为5%,上周为10%,月度同比来看,8月为5.9%,7月为3.1%。 (三)通胀:食品价格继续上行,猪肉价格开启调整 本周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但部分分项食品价格已现回落,比如猪肉、水果。菜篮子价格200指数收于125.59,环比继续上涨0.7%(前值上涨1.4%)。蔬菜价格虽然依然僵持在4.9元/kg左右,但上涨势头显然已经乏力。猪肉价格本周下跌1%至47.95元/kg,水果价格回落0.6%至5.14元/kg。9月开学以来,备货需求小有回落,消费市场略有疲软。进入9月,全球高温气候或将逐步消退,也有利于蔬菜价格自季节性高位回落。 (四)资金:资金维持“紧平衡”,利率曲线趋于熊平 本周五,DR007收于2.2057%,DR001收于2.0368%,环比分别变化-1.73bps、+69.02bps。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5885%、3.1008%、3.1228%,较上周五分别变化+10.16bps、+11.06bps、+5.56bps。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次收紧,净回笼 4700亿元,尤其集中在上半周快速带动隔夜资金利率回升,而DR007依然保持以2.2%为中枢。央行极富克制力的公开市场操作完全打消市场边际宽松的期待,资金多选择离场观望。此外,本周PMI数据发布,8月制造业PMI为51%略低于前值,反映了当下经济整体上行动能仍在,但边际趋弱的状态。整体而言,市场对基本面反应钝化,且长端对经济修复定价较为充分,反而短端利率在资金面“紧平衡”下快速上行,收益率曲线趋于熊平。 (五)地方债:9月首周专项债新增暂缓,全月预计发现4000亿以上 截至9月5日,9月预告新增发行(发行起始日最晚为9月9日)和已新增发行专项债合计798亿。年内共新增发行地方债37581亿,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的79.5%。其中,一般债发行8556亿,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的87.3%,专项债发行29025亿,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的77.4%。8月新增发行专项债合计6307亿,为年内第三高,同比去年增加3113亿,其中四分之一(1565亿)投向棚改专项债。9-10月剩余9000亿新增专项债额度待发,预计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000亿以上,同比增量3000亿以上。9月首周新增专项债717亿,较8月单周平均超1500亿的发行节奏有所趋缓,其中161亿为棚改专项债,再融资发行270亿。下周专项债预告新增发行742亿,其中443亿为棚改专项债,占比达60%。下周专项债再融资预告发行48亿。本周一般债新增发行165亿,再融资发行559亿。下周一般债预告新增发行18亿,再融资预告发行126亿。 (六)国内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快速上行 本周CRB现货指数同比+2.02%,工业原料价格指数同比+1.44%,增速继续提升;BDI指数同比-42.9%,本周增速继续出现回落趋势;国内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近期持续上升,本周综合指数、美东航线、欧洲航线指数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1.93%、20.46%、4.83%,出口修复势头仍保持强劲,本周上海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较上周小幅回落,同比增速降至-28.9%。 本周发布的韩国、越南8月出口同比增速为-9.9%、8.16%,前值为-7.1%、1.77%,越南8月出口增长较快,而韩国计算机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达到106.6%,反映电子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七)美元指数小幅回升,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美元指数方面,本周美元指数有所回升,周度涨幅0.57%,本周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负通胀与欧元近期持续走强引发欧央行对输入型通缩的担忧,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采取口头干预,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人民币汇率方面,本周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中间价最高达到6.8319,同时逆周期因子仍呈现退出状态、CFETS小幅走高,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基本由市场交易因素决定。 (八)原油价格、需求和库存 上周,全美商业原油库存小幅缩减,NYMEX轻质原油日均价格环比上涨0.6%;美国汽油表观需求基本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原油库存和价格变动情况,上周(8月28日当周)全美商业原油库存环比下降936.2万桶(-1.8%)至49840.1万桶,NYMEX轻质原油价格环比上涨0.6%。美国成品油需求恢复情况,8月28日当周,美国汽油表观需求7105.8万桶,同比去年下降4.4%,美国汽油表观需求基本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 8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和原油需求的预期值环比双回升。国际原油价格预测方面,8月份,EIA对2020年底WTI即期价格的预测较上月环比回升1.3%,回升至1-2月的预测均值的68.1%;对2020年底Brent即期价格的预测与上月持平,回升至1-2月的预测均值的67.7%。同时,目前EIA对2021年底原油价格的预测已恢复至1-2月份预测的75%左右。国际原油需求预测方面,8月份,OPEC将2020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9063万桶/日,环比上月预测值增加9万桶/日。8月的需求预测相比1月份(10098万桶/日)减少了1035万桶/日。 原油供给方面的相关信息:1)受伊拉克等国补偿性减产影响,8月份OPEC的原油日产量仅增加55万桶,比当月允许的增产量少了一半。2)OPEC在8月的第二大产量增幅来自阿联酋,阿联酋8月超出产量上限,其10月产量料将大幅下降。3)俄罗斯8月份原油产量增加, 该国能源部长预测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伊拉克可能要求将实施额外减产的完成期限推迟两个。
6月20日,张文宏医生谈疫情形势:全球疫情还在不断攀升,10天之后会破1000万。近期全球多国纷纷加大对于新冠药物的研发投入,而加快疫苗产品研发速度也将成为解决这一全球性灾难的关键途径。无论疫苗到来与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况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