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政策之下,保险公司开始纷纷向更长期险进军。不仅平安健康推出了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首批终身续保的防癌医疗险也横空出世,支付宝联合人保健康、微保联合平安健康纷纷将目光投入了这一细分市场。 相对于目前比较普遍的“百万医疗险”,这批防癌医疗险显得更为特殊,它们的保障内容集中在癌症风险上,但最大的优势是可保证终身续保,并且覆盖高年龄和部分慢性病人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无保可投”的痛点。 以腾讯微保联合平安健康近期推出的“微医保·终身癌症医疗险”为例,从其购买页面信息来看,这是一款专门保障癌症的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保险,用于报销癌症治疗所需的费用。该产品覆盖0-70岁人群,三高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亦可投保。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数据显示:人一生中患癌的概率为22%。据医学数据不完全统计,癌症治疗的平均费用为15~60万元,一旦患癌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求合适的保险产品来对冲癌症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 而终身保证续保的防癌险出现也就意味着无论被保险人生病理赔还是产品停售均可按原保障责任续保,且保证续保至终身,让用户即使到了癌症高发年龄也能利用保险来对冲高额的癌症医疗费用,不必担心保障“落空”。不过,反过来这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风控、经营等方面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给付型终身重疾险的给付金额相对确定不同,报销型的医疗险除了要考虑发病率等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通胀”上升的风险,这对报销型的长期医疗险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医疗险大多数是1年或6年期的中短期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产品停售或期间发生理赔,将面临保障中断的尴尬局面。 为解决短期医疗险停售及发生理赔后带来的续保难题,自2019年11月以来银保监会便发文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医疗险,促进长期医疗险的健康发展,满足公众对长期医疗的保障需求。今年4月,银保监会明确了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政策细则,给国内更长期限的医疗险诞生创造了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在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监管面对长期医疗险态度还是相对谨慎,目前市场上普通型的长期医疗险的期限最多为的20年保证续保,但这也是“凤毛麟角”,更多产品还是集中在更低的期限上。而险企在终身保证续保的期限中以其中的癌症风险作为切入口也是较为现实的选择,这也为此后更多长期医疗险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提出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和疫情之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医疗险无疑会是保险公司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期限和风控的平衡之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针对细分风险的长期限医疗险出现。同时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升级,针对高龄人群和慢病人群也将不再是“一刀切“拒保,或许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健康状况以单一风险为模块组合成”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医疗险方案。
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健康险无疑是一抹亮色。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1%,大幅高于人身险整体的6.7%。 而另一边,允许带有“保证续保”的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调整费率的新规出台,无疑将健康险中近几年的“网红”产品——长期“百万医疗险”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规出台之后,长期“百万医疗险”的保证续保期限突破了此前的6年,10年、15年的产品相继问世,平安健康险更是于本月上线了20年期保证续保医疗险,成为目前市场上保证续保期限最长的“百万医疗险”。 一段时间内“百万医疗险”市场会否呈现比拼保证续保期限长度的“锚定竞品”竞争态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杨铮近日对回应称,不管从保险公司自身角度还是从监管角度来看,保证续保的期限长度背后需要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健康管理数据来配合,所以应该不会出现期限的恶性竞争状态。 20年保证续保背后 “在这个产品出来之前,我们和监管做了多轮沟通。” 平安健康险产品中心总经理丁雯对记者表示。 她所指的产品,是9月平安健康险发布的新款“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险。它不仅是国内首款保证续保20年的百万医疗险,也是目前行业内承诺保证续保最长的医疗险。 此前,由于缺乏费率调整政策的明确支持,保险公司在设计开发医疗保险时,只能开发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6年内)的医疗保险产品,导致很多消费者担心因产品停售等原因无法续保。而新规的发布让这一局面产生了改变。 2019年11月和2020年上半年,银保监会陆续发布了新版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和《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长期医疗险被允许调整费率,首次费率调整时间应当不早于产品上市销售之日起满3年,每次费率调整的时间间隔不得短于1年。 这无疑为长期医疗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规之后,10年、15年、包括此次平安健康险的20年保证续保产品陆续问世。 尽管产品保证续保的上限不断被刷新,但在平安健康险看来,这并非是盲目地用长期限来“夺人眼球”。 “目前不同的几款长期限产品都是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体系来设计的。从风险角度来看,跟传统的给付型险种不一样,医疗险是报销型产品,未来的费用支出是不确定的,有一定风险。我们在与监管沟通中,让监管看到我们过去投入了很多资源来做健康管理和就医前置服务的工作,把医疗险和健康管理更好地融合,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由于监管也有对风险上的顾虑,预计短期内很难有更长期限的同类产品出现,所以也不会形成期限上的恶性竞争。”丁雯表示。 从2015年首批“百万医疗险”问世至今,由于不少保险公司觉得这是获客的有力途径,因此“一窝蜂”地涌进这个市场,形成了不跟着风险和精算来定,而是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定的“锚定竞品”竞争态势。 杨峥认为,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一些公司对于健康保险的本质其实并不清楚。当保险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用户来源能力的时候,就只能依靠大流量公司控制的渠道。高企的渠道费用加之自身的管理成本,以及逐渐上升的赔付率,按照现在的静态价格整个市场可能就会陷入亏损境地,不少险企或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目前‘百万医疗险’市场上也已经开始有以迭代为契机而进行悄然涨价的态势。” 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的“相互成就” 健康管理的加持无疑是20年保证续保长期医疗险能够顺利推出的要素之一。事实上,在产品中,健康管理体系已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是作为增值服务的一部分,而是与费率深度捆绑。 据了解,依托于健康管理体系,平安健康APP用户如开通健康信用,累积健康信用分,第二年续保时可享最高20%的费率优惠,费率优惠目前分为五档。 “’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也标志着保险公司角色的转变,从事后赔付向事前的健康管理转化。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从被动理赔向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保险保障的全流程管理转变。”杨峥表示。 在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平安健康还设立了健康信用的体系,健康信用的分数即代表着健康程度。 在杨峥看来,对于用户来说,在健康信用体系的鼓励和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充分践行“治未病”的理念,用户的需求也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平安健康险日前发布的《平安健康HelloRun健康信用白皮书》数据也证实,健康信用分高的用户,生病的概率更低,生病所需的医疗费用更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更低。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掌握用户健康数据,科学分析健康状况和运动习惯,成功预测和反映个人未来的健康风险,帮助客户和公司合理规划、积极应对,可以未雨绸缪,将风险管控在萌芽状态。 “从平安健康险的第二大股东——南非著名健康险公司Discovery践行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来看,健康管理对理赔和续保都有正向影响,用户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健康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费率优惠,同时保险公司赔付下降,社会公共医疗费用也可减少。另外公司和用户之间会因为健康管理产生良好的高频互动,这对新保业务也会有所帮助。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险的互动,可以在公司和客户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平安健康科技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冯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