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距离却绕道两公里”“无障碍升降平台体验不佳”“无障碍通道摆满共享单车”……近年来,各地无障碍设施快速普及,无障碍通道基本实现有效连接,让残疾人出行逐渐便利。然而普通人看来问题不大的设计,却可能因为细节考虑不周、日常管理不善、缺乏统筹规划让残疾人深感不便。城市无障碍通道不能一建了之,需要不断在疏通中维护,不断在反馈中优化。 换位思考是完善设计的重点。近年来,各地无障碍导引砖成为人行道标配,新建过街天桥大部分配备升降电梯,地铁出入口设置升降平台……在普通人看来,无障碍设施已经足够完善,其实不然。唯有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发现需求。酒店高级管理细则中有一条要求,房间摆设完后服务人员应当坐在椅子上环视四周,因为站立的姿态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这个原则在残疾人服务中同样适用,从残疾人电梯摁键位置、电梯速度、使用方法,到残疾人通道坡度、预留宽度、拐弯弧度等等,都应当尊重残疾人的生理习惯和使用习惯。只有更多征求残疾人群体的意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好服务。 维护管理是畅通无障碍通道的保障。无障碍通道与公路一样,只有不断地维护管理才能保持畅通。然而当前一些无障碍通道或是年久失修,或是后期维护不当,或是存在断头路、撞头路,不仅沦为摆设,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沿途店铺和市民,将共享单车或货品摆放在无障碍通道中,也使残疾人寸步难行。事实上,再完善的设计、再普及的设施,如果没有定期的维护都将无法发挥价值。各地道路等管理机构都应该重视无障碍通道的日常管理和疏通,依托城管、环卫、街道等力量对辖区内无障碍通道进行定期巡察、检修和管理,让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对残疾人的呵护。 着眼整体布局是提升整体服务的关键。绕道、折腾、不便……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不满与建设过程的各自为政分不开。因为无法实现高效连接,导致部分设置体验不佳。如有残疾人反映,地铁站有一个出口设置残疾人电梯,但出口外的人行天桥却没有设置电梯,过马路需要绕道前方十字路口。这种各自独立的设计,让残疾人望路兴叹有苦难言。完善整体设计就是要对城市的无障碍通道路网进行精细规划,让选择更自由、更多元,让衔接更流畅、更人性。据悉广州、深圳等地已开始着手路网优化,甚至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这或许将成为无障碍设施优化的新方向。 无障碍通道体现一座城市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和呵护,唯有换位思考、精于管理、统筹规划,才能让残疾人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深圳罗湖区编制的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日前出台。该规划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填补了我国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编制的空白。 无障碍城区建设如何做?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迅介绍,罗湖区率先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深圳市无障碍促进会,启动了无障碍城区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罗湖区10个街道的行政划分,形成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障碍清单。通过数据分析,多维度挖掘障碍排查清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路径,形成了具有罗湖特色的无障碍城区发展模式。 据悉,罗湖区规划到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刘迅表示,此次规划不仅聚焦了残障人士,而且扩大到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方方面面,且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已有设施如何完善、规划,建设中的建筑物如何设计这些设施等。 以罗湖区黄贝街道为例,该街道居住人口有2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3万人,占总居住人口数约11%。据黄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钟远锋介绍,黄贝街道积极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64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卫生间防滑地垫、室内扶手等。 据刘迅介绍,罗湖区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优先解决城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无障碍设施不足、不规范、不连续的问题,重点推进罗湖区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城区内各街道各级道路人行空间的无障碍衔接与标准化建设,有效衔接城区重要公共建筑、居住社区、交通节点与公共空间等关键节点,打通交通节点,确保“重安全”“行得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人行道路与自行车道、公交车道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与物理设施整合,打造罗湖区高品质、重体验、全覆盖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常规公交系统占据罗湖区公交出行总量的60%,也是各类无障碍需求人士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其无障碍建设也是无障碍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规划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交站点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公交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提升城区无障碍公交站点占比。 在轨道交通方面,罗湖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站点也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地铁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将无障碍车厢纳入地铁车辆的基本配置,重点设置无障碍座位、轮椅停靠专区等设施。无障碍地铁站点应重点关注盲道系统、服务设备、标识导引等整合设计。 城中村是罗湖区推动居住区无障碍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规划紧密衔接“十三五”城市更新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契机,积极探索城中村无障碍建设新模式,逐步提升无障碍住房比例、优化城中村人行网络、配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公园绿地与广场、增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制度等,逐步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无障碍城中村的比例。(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深圳罗湖区编制的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日前出台。该规划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填补了我国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编制的空白。 无障碍城区建设如何做?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迅介绍,罗湖区率先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深圳市无障碍促进会,启动了无障碍城区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罗湖区10个街道的行政划分,形成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障碍清单。通过数据分析,多维度挖掘障碍排查清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路径,形成了具有罗湖特色的无障碍城区发展模式。 据悉,罗湖区规划到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刘迅表示,此次规划不仅聚焦了残障人士,而且扩大到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方方面面,且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已有设施如何完善、规划,建设中的建筑物如何设计这些设施等。 以罗湖区黄贝街道为例,该街道居住人口有2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3万人,占总居住人口数约11%。据黄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钟远锋介绍,黄贝街道积极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64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卫生间防滑地垫、室内扶手等。 据刘迅介绍,罗湖区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优先解决城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无障碍设施不足、不规范、不连续的问题,重点推进罗湖区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城区内各街道各级道路人行空间的无障碍衔接与标准化建设,有效衔接城区重要公共建筑、居住社区、交通节点与公共空间等关键节点,打通交通节点,确保“重安全”“行得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人行道路与自行车道、公交车道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与物理设施整合,打造罗湖区高品质、重体验、全覆盖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常规公交系统占据罗湖区公交出行总量的60%,也是各类无障碍需求人士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其无障碍建设也是无障碍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规划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交站点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公交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提升城区无障碍公交站点占比。 在轨道交通方面,罗湖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站点也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地铁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将无障碍车厢纳入地铁车辆的基本配置,重点设置无障碍座位、轮椅停靠专区等设施。无障碍地铁站点应重点关注盲道系统、服务设备、标识导引等整合设计。 城中村是罗湖区推动居住区无障碍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规划紧密衔接“十三五”城市更新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契机,积极探索城中村无障碍建设新模式,逐步提升无障碍住房比例、优化城中村人行网络、配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公园绿地与广场、增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制度等,逐步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无障碍城中村的比例。(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