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政府近日印发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实施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行情600736,诊股)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户籍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关于督促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抓好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突出保基本、保重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财政、土地、社保等配套政策,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紧盯目标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坚持积极稳妥,存量优先。突出重点人群,着力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进城时间长等存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有序引导增量,让有意愿、有能力在城市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应落尽落。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意愿。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落户意愿,宜城则城、宜乡则乡,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不得强迫办理落户,坚决防止“被落户”。 4.坚持统筹设计,协同推进。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工作目标。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落实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人钱挂钩”“人地挂钩”等配套政策。 二、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 (四)修订积分落户政策。认真对照国家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按照统筹配套、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立足苏州实际,坚持分类施策,区分市辖区和县级市等不同区域,抓紧制定全市范围内统一的差别化积分落户政策,引导人口在城市内部合理分布、有序流动。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依据,合理设置积分落户规则,增加社保和居住年限比重,优先解决好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问题。 (五)畅通其他落户通道。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按照新出台的《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不断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进程,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顺应现代化人口流动趋势,吸引更多人才流入苏州。实施农村籍大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户口迁回原籍,毕业后可以迁入就(创)业地。 (六)创新户口迁移政策。实施省内特大城市苏州与南京在积分落户时,实现居住证年限和社保年限积累互认。探索苏州与无锡、常州等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积累互认。允许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者就业创业地落户,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在城镇落户。 三、持续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七)全面深化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常住人口城市管理,保障他们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根据我市承载能力,不断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逐步缩小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提高常住人口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便捷度。 (八)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在规划基础上,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步伐,有效增加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原则,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各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完善招生入学政策,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吸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比例或数量。通过调剂各学段编制资源、探索实现备案编制管理、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标准购买服务、建立教育用地储备制度、明确县级市(区)办学的主体责任等多种途径,缓解教师编制和教育用地紧张局面。 (九)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项目开发、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引导企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利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等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满足各层面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有效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帮助稳定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岗位。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常住地认定服务,扩大就业援助政策享受范围,简化办事手续,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十)切实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劳动保障权益。推进来苏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平等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被征地农民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完善符合苏州实际的被征地农民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经办服务,推动持有居住证人口、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卡与居住证挂钩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充分发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低作用。突出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有效处置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十一)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对非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加强就业登记和劳动合同签订管理,由用人单位无差别的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放宽条件限制,鼓励劳动年龄段非户籍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引导非户籍人员的学龄前子女通过父母参加积分管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鼓励连续参保。 (十二)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农业转移落户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属地化原则,就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全程、连续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病防治工作,强化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农业转移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等管理工作。 (十三)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我市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权利。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供给,稳步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住房保障准入标准,并及时动态调整。大力实施精准保障,重点保障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进城落户农民住房需求。 (十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温情社会救助改革,鼓励引导有条件地区推进社会救助服务等常住人口均等化。实现临时救助制度覆盖所有常住人口,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非户籍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申请临时救助的权利。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规范申请条件、标准、流程和管理要求,简化办事手续。制定完善政策意见,解决好滞留3个月以上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安置问题,到2020年底我市符合政策的流浪乞讨人员安置率达到100%。 (十五)完善人口等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统计工作,完善常住人口统计调查制度,逐年发布全市及各行政区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行政区城镇户籍人口、城区户籍人口数据。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不动产登记、信用、卫生健康、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逐步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便利,为完善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全面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 (十六)健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人数较多的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倾斜,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较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同时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我市合理流动。 (十七)健全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按照规定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计划分配管理,在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测算指标体系中强化户籍人口城镇化变化率指标,落实“人地挂钩”要求。优先保障住房特别是新落户人口的保障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必要的产业用地。 (十八)健全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尊重农民进城或者留乡的自主选择权,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上述三项权益,不得以退出上述三项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有效途径。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同步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 五、切实加强组织协调 (十九)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细化实化改革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改、公安、教育、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司法行政、医保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性、精准性配套政策,完善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落实经费保障。 (二十)强化监督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承担改革任务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市发改委、市公安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检测评估、指导督促,动态调整完善政策,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公安部门要如实统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客观反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效,坚决防止农民“被进城”。 (二十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及时报道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17日
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做好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做出系统部署。 1月7日,鹏都农牧董事长葛俊杰接受记者专访,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区域布局、产业要素、企业愿景等方面做出详细解读。 在世界同频共振中 迎农业现代化高光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都产生不利影响。葛俊杰表示:“疫情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企业就是要管理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世界同频共振的时代。” 葛俊杰向记者详解“同频共振”格局中蕴含的机遇:“同频共振的时代里,农业现代化将迎来高光时刻。首先,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会达成共识,持续提升自身免疫力,更加重视健康安全生活,强调高质量消费和理性消费,进而会产生新生活方式、新生活场景和新消费模式,肉牛、肉羊、高端乳制品等陆续迎来新机遇,围绕提高免疫力的中高端动植物蛋白质全产业链将蕴藏巨大商机。其次,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会重新构造,全球优质资源将更好对接中国消费市场,以满足中国消费升级需求,跨境企业平台、跨国供应链管理、特种冷链运输等环节蕴藏较大商机。再次,中国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会加速发展,强调产品高质量供给、拥有过硬的刚需产品及服务、沉下心来秉持工匠精神的农业企业将迎来高光时刻。最后,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5G通讯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会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到来,催生大数据农业、数字化农贸、智慧农业和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兴业态。” 葛俊杰进一步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特有的反哺效应:“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还具有精准的反哺效应,它会反过来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扶贫、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生态化发展、老字号老品牌振兴等多个方面,最终强化各个产业同频共振的格局。” 推动国际资源 对接国内市场 早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之前,葛俊杰就提出了“以进博会为窗口和契机,推动全球优质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市场”的设想和布局。在此次专访中,葛俊杰向记者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进博会的认识。 “进博会是面向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扇大门,为国内的消费升级指明了方向,让国内消费者能够更好、更多、更快分享全球优质资源和服务。未来,进博会将不断强化‘全球优质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市场’这一共识。” 2020年11月份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葛俊杰将之誉为“共识之上的共识”。 他向记者表示:“进博会是各国企业之间的共识,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各国之间的共识,这是在微观共识基础上的宏观共识。这一协定覆盖了一个广袤的自由贸易区,其中就包括我们已经布局多年的缅甸、新西兰,使得我们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农业资源整合可以在这个协定框架下更好更顺畅的运行。” 2020年12月份,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完成谈判工作。葛俊杰向记者表示:“欧洲多国拥有优质农业资源,在农业现代化领域有丰富经验,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生产加工能力、便利的流通体系和体量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积极因素共同为‘全球优质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市场’这一共识打开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鹏都农牧快马加鞭 助云南肉牛产业腾飞 葛俊杰向记者表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点燃了我们农业从业者的激情,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农业、发展农业的信念,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鹏都农牧定位于‘全球优质资源对接中国消费市场’是符合国家战略意图的,我们选择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是大有作为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前背景下,我们既要立足国内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又要放眼全球农业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科学整合,以优异业绩回报股东、社会和国家。” 鹏都农牧确立了“全球资源+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在新西兰、巴西和缅甸等地不断落地新业务,确立了以肉牛、肉羊、农资与粮食贸易、乳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在最近12个月内,肉牛、肉羊、农资与粮食贸易、乳业等农牧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占鹏都农牧营业收入的比例已达30%以上。 2020年以来,鹏都农牧在肉牛产业链上的布局速度加快,目标助力云南省建成年产值千亿元级的肉牛产业链。2020年5月份,鹏都农牧定向增发完成,共募集资金16亿元,募集资金大部分投入肉牛产业发展。2020年8月份,大股东鹏欣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肉牛产业合作协议,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截至2020年10月末,瑞丽市肉牛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开始正常运营;昆明、临沧、普洱、保山、德宏等地育肥场完成规划选址;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首批万头肉牛示范牧场已开工建设。 目前,鹏都农牧还计划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乌拉圭等地引进优质能繁母牛,并采用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鹏都农牧与相关合作方投资设立规模不超20.02亿元的云南省肉牛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全部用于投资云南省肉牛产业领域。通过引入国外的优质牛种,开展肉牛的繁育、育肥、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与产业配套或衍生的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实现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 需各方合力 在葛俊杰看来,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既是一条通往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集约农业的道路,也是一条通往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葛俊杰向记者表示:“农业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产业要素是人,需要凝聚一批有情怀、敢担当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首先,我们需要优秀的企业家人才。企业家是优秀人才的主力军,做农业的企业家要坚守初心,尊重规律,回归本源,要有情怀、激情、担当和耐心去发展农业。做农业的企业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沉得住气,沉得下心,这样才能干得实,干得久。其次,我们需要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力量,乡村振兴也需要金融活水。最后,我们需要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 他提到:“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一个区域样板,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我非常看好长三角一体化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所起到的区域作用。长三角具备优势地理条件、优质金融资源、优秀人才队伍,可以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排头兵,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更多新模式。其中,上海在农业国际化、农业设施设备、种源库建设、农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具备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为农业发展提供长期资金和各类金融服务。”
2021年伊始,随着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事宜官宣尘埃落定,潍柴集团在世界一流大型综合性集团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1月6日,记者从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双方已于2020年12月1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12月29日正式完成交割。根据协议,潍柴集团持有雷沃重工60%股权,天津雷沃持股38.62%,潍柴集团成为雷沃重工的控股股东。 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此次战略重组完成,标志着潍柴集团正式迈入农业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同时也拉开了山东农业装备的整合大幕。“未来,雷沃重工将聚焦高端农业装备,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装备集团。”会上,谭旭光接受记者提问时还特别提到,雷沃重工作为一个股份公司一定是要上市的,也会尽快启动整合后的雷沃重工的上市进程。 潍柴正式迈入农机装备制造领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10月份,潍柴集团就经山东省市政府、国资委批准,受让了雷沃重工20.84%的国有股权,并依据《公司章程》规定委派两人为雷沃重工董事会成员。在以国有股东身份入驻一年多后,发动机龙头潍柴集团对中国最大的农业装备公司的重组终于尘埃落定。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装备生产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全面推动山东农业装备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谭旭光开宗明义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的背景与深意。 而潍柴集团也早就提出进军农业装备战略转型的目标。五年前,潍柴动力就启动了大型拖拉机高端核心动力总成研发,目前已掌控了农业装备CVT(无级变速箱)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对中国的垄断,实现中国制造CVT动力总成的零突破。在产品市场转型中,潍柴集团的农机动力也已从三年前的零配套跃升到2020年的20%的行业占有率。 “雷沃重工是中国农业装备品牌的龙头企业之一,收割机械、拖拉机等业务连续近20年保持全国领先。”谭旭光介绍说,2020年雷沃重工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累计销售农业机械8万台,是国内唯一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自主品牌。 谭旭光表示,双方重组完成后,潍柴集团正式迈入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领域,承担起了农业机械装备迈向现代化的重任。重组后的新潍柴,完整的工业装备集团雏形已经凸显,也是目前全球战略资源最丰富的工业装备集团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下一步,潍柴将依托自身高端非道路全系列发动机、CVT动力总成和液压动力总成等核心产业资源,为雷沃重工和全行业装上高效可靠的动力‘心’,补齐动力总成严重缺失的短板。”谭旭光说,同时,潍柴也将发挥自身在电控、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科技领域的优势,与雷沃进行高效协同,为推动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打造智慧农业建立核心竞争力。 而面对记者提出的重组雷沃重工成为整车整机企业后,如东风农机、中联重机等整机企业是否还会购买潍柴的发动机的问题,谭旭光笑言,“我不喜欢吃独食,我的动力总成是独立的,是为全行业服务的,我们会为中国农机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做出潍柴的贡献。” 重塑行业格局 雷沃重工瞄准世界一流 “中国的农业装备普遍缺失动力‘心’,农业装备发展到今天,要适应乡村振兴,这个短板就非常突出。潍柴集团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动力系统有着比较强的竞争力,此时与雷沃重工进行整合,对推动整个国家农业装备核心技术的提升,具有战略意义。”发布会上,谈及此次重组的目的,谭旭光对等媒体记者说。而具体到“十四五”期间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山东省,谭旭光表示,此次重组目的还在于开启山东省农业装备的升级换代。 据了解,作为农业装备生产大省,山东省有2000多家农机企业,生产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产品,可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质量亟需提升等问题同样突出。谭旭光认为,目前国内大马力高端农业装备全部依赖进口,多功能农业装备严重缺失,其核心是动力传动系统不能满足整车整机的要求。因此,推动中国农业装备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据悉,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后,将携手加速CVT动力总成产业化落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助力雷沃重工和全行业大型农业装备迈向高端,在山东潍坊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农业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也启动对全省农业装备按市场化的要求进行整合,这次重组也标志着山东农业装备整合大幕正式开启。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洪暹国对等媒体记者说,“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是农机行业一个重大事件。潍柴的CVT、液压总成资源不但可为雷沃重工提供可靠的动力‘心’,也可为整个农机工业、为拖拉机行业,为联合收割机行业补齐动力总成的短板。” 而对于重组后的雷沃重工的发展,谭旭光描绘的战略愿景是“聚焦高端农业装备,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装备集团,2025年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全球行业第一梯队,成为潍柴集团新的发展增长点。”远期“十五五”期间,则要达到1000亿目标,也就是进入全球前三。“雷沃重工要成为潍柴系一个重要的战略板块。”谭旭光说。 对于2021年,谭旭光表示,预算目标已经确定,雷沃重工要完成200亿元的收入目标。“增长的前提是,利润增长优于收入增长,附加值增长高于收入增长,要聚焦做高端。” 此外,谭旭光还在现场针对记者提及的雷沃重工未来上市计划的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雷沃重工是一定要上市的,但有几个条件要先满足。”谭旭光说,雷沃重工是股份制公司,全体股东、董事会要先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公司要满足上市需要的各项条件。在此基础上,雷沃重工会尽快启动上市工作。
2021年1月6日上午10时,潍柴集团在山东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宣布,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推动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潍柴集团正式完成对雷沃重工的战略重组。双方将强强联合,发挥资源协同优势,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引领中国农业装备迈向高端。 据了解,双方的战略重组已于2020年12月1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29日完成交割。根据协议,潍柴集团持有雷沃重工60%的股权,天津雷沃持股38.62%,潍柴集团成为雷沃重工的控股股东。 联手打造世界一流农业装备集团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装备生产大省,在全国总量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全面推动山东农业装备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十四五”期间,山东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农业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是核心内容之一。这次重组,是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要求,推动全省农业装备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举措。 雷沃重工是中国农业装备品牌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自主品牌。收获机械、拖拉机等业务连续近20年保持全国领先。在国内建立了超过1000家专业的分销和服务体系,市场与品牌优势显著。其中,轮式谷物收获机械全国第一,玉米收获机械全国第一,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全国第二,拖拉机业务全国第二。2020年雷沃重工营业收入140亿元,累计销售农业机械8万台,行业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潍柴集团是一家国际化跨国集团。在全球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海洋交通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尤其是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业务已全面实现跨越引领。近年来,潍柴集团提出进军农业装备的战略转型目标,在产品市场转型中,农机动力从三年前的零配套跃升到现在20%的行业占有率。五年前,潍柴动力启动了大型拖拉机高端核心动力总成研发,目前已经掌控了农业装备CVT(无级变速器)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中国制造CVT动力总成零突破。 双方重组完成后,潍柴集团正式迈入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领域,承担起了农业机械装备迈向现代化的重任。重组后的新潍柴,完整的工业装备雏形已经凸显,也是目前全球战略资源最丰富的工业装备集团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下一步,潍柴将依托自身高端非道路全系列发动机、CVT动力总成和液压动力总成等核心产业资源,为雷沃重工和全行业装上高效可靠的动力“心”,补齐动力总成严重缺失的短板。同时潍柴也将发挥自身在电控、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科技领域的优势,与雷沃进行高效协同,为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打造智慧农业建立核心竞争力。 双方合作对推动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契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重组后的雷沃重工将成为潍柴集团的战略性业务板块之一,为潍柴动力带来农业装备大幅提升配套比重的机遇。发布会上,谭旭光还擘画了未来雷沃重工的战略愿景:聚焦高端农业装备,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装备集团,2025年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全球行业第一梯队,成为潍柴集团新的发展增长点。 科技自立重塑中国农业装备新格局 中国农业装备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市场正在由“从有到全”“从全到好”向“从好到强”的高质量转型。就全国农业机械水平来看,依旧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质量亟需提升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大马力高端农业装备全部依赖进口,多功能农业装备严重缺失,其核心是动力传动系统不能满足整车整机要求。推动中国农业装备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据统计,山东省拥有2000多家农机制造企业,生产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产品,农机零部件产值全国占比达40%。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多年,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底蕴深厚,聚集全球高端人才,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推动中国动力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潍柴率先突破的CVT动力总成技术,通过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的结合实现拖拉机无级变速,有效提升拖拉机工作效率和舒适性、降低油耗,契合我国推动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和强化行业补短板的总体战略。目前CVT拖拉机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比已超过40%,CVT在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市场占比更高。国外著名农机企业美国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均具备成熟的产品开发和批量生产能力。 农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是粮食增产、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之一。潍柴集团战略重组雷沃重工,主动扛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携手加速CVT动力总成产业化落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助力雷沃重工大型农业装备迈向高端,在山东潍坊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农业装备制造基地。这也标志着山东农业装备业整合大幕正式开启,潍柴集团将携手雷沃重工助推山东省农业装备实现高质量发展。
历经120天的激烈竞争,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揭晓。12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青年科学家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数字农业种植竞赛。赛事吸引了全球超过17支AI队伍参加,经过初选之后,共有4支AI队伍入围决赛,一同进入决赛的还有大赛主办方特邀及报名的4支顶尖农人队伍。 7月22日开始,4支AI队伍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远程控制位于云南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的智能化温室,利用尖端数字设备和人工智能,远程种植草莓。4支顶尖农人队伍则亲临比赛现场,依靠种植经验,与AI队伍在草莓的品质、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全面比拼。 此次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阵容豪华,汇聚了中国数字农业领域的诸多顶级专家,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独特赛制安排也吸引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和极客群体的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致辞,他表示数字技术正给中国农业、农村变革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摄影:龙遇春) 12月16日,大赛评委会公布比赛结果:除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冠军之外,AI组亚军和季军分别由来自云南的“智多莓”队和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AiCU队获得。安徽省长丰县4名女性农人组成的艳九天队拔得头筹,获得顶尖农人组卓越奖,来自辽宁丹东的圣野浆果队和来自江苏句容的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分别获得顶尖农人组的先锋奖和创新奖。 ▲纪荣喜劳模工作队、艳九天队、圣野浆果富民队的顶尖农人队伍在比赛基地内。(摄影:龙遇春) “此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鼓励青年探索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种植方案,通过多轮角逐,顶尖农人团队展示了传统种植技术的价值与意义,人工智能团队验证了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可行性”,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 人工智能更胜一筹 令业内更关心的是,此次多多农研科技大赛,AI队伍和顶尖农人队伍的比拼结果——“机器能否在农业种植领域战胜人?” 12月16日,大赛评委会揭晓了产量、投入产出比和甜度等三项指标的对战结果: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平均值196.32%;AI组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农人组平均值75.51%;传统农人组的果实甜度整体均值高出AI组5.24%以上。 “AI组较好的水肥、温度和空气湿度控制促进了植株的快速生长和开花挂果,实现了较好的产量。投入产出比与产量正相关,AI组较高的产量提升了投入产出比。传统组栽培基质含水量少,相较AI组,果实甜度更高”,大赛技术支持专家、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阮继伟表示。 在4个月的决赛期间,参赛的AI队伍建构了各自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让AI模仿人类专家,实现了草莓种植的自动化。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相当于AI种植大脑,其包括生长模型、种植决策、生长状态识别等模块,涉及多个机器学习的算法。 比赛过程中,每支队伍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水肥等数据,再基于设定的草莓生长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长的外部设备输出决策。难点在于形成实时的、正确的决策。各支AI队伍的最终比赛成绩的排名,就在于AI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换言之,就是AI大脑是否足够“聪明”。 ▲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左二和左三为获奖代表,分别为郑剑锋、林森。(摄影:龙遇春) AI组冠军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正是基于知识图谱,构建了一套更为“聪明”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最终在产量和投入产出比上都取得最高分,奠定胜局。 推动数字农业革命 “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长期的、规模化的竞技平台,通过全国‘顶尖农人’和世界‘人工智能’的切磋与较量,来充分激发青年学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探索出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并且通过将人工经验数字化,来为农产区提供植物AI种植模型”,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据赵春江院士透露,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的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参赛的各支队伍,在享受探索人工智能在农业应用的喜悦之时,也开始尝试将比赛成果转化为可行性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并已在田间地头应用实践。 AI组亚军智多莓队来自云南,是一个横跨农业科研、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团队。智多莓队在比赛期间便留意如何让比赛成果惠及中小草莓种植户。10月31日起,智多莓队向昆明市滇池西岸的一百余户草莓种植户提供AI种植支持服务,并和其他三支参赛顶尖农人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帮助他们在产地建设数字农业工作站,提高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 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也决定将比赛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并着手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草莓知识库,将种植草莓的相关数据标准化成知识,向全国草莓种植户开放,使小农户也可以获得顶尖专家的种植经验。 ▲AI组季军AiCU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疫情暴发后,这支队伍一直在阿姆斯特丹远程种植云南比赛基地里的草莓。(摄影:龙遇春) AiCU队是由7位在荷兰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组成的团队,此次比赛让团队发现,针对传统种植中植物生长的单一项目进行控制有很好的推广前景。等待疫情结束之后,他们将回国创业。 尽管国内农业AI种植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此次比赛让业内也看到AI种植巨大的商业前景,这将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投身农业,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数字革命。
2020年12月28日上午10点,潍柴迎来历史性时刻——2020年度第100万台发动机正式下线。 在细分市场中的农业装备领域,潍柴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全年共销售发动机75000台,同比增长46%。在探究潍柴在农业装备的成功秘钥时,笔者发现,潍柴农业装备动力的发展之路,竟然与全程农业机械化中的“耕种管收”四大环节颇为相似。 播种此“芯”安处是吾乡 先进的发动机是推动我国农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之前,高端发动机市场被进口产品牢牢占据,国产发动机企业则担心用户无法接收电控发动机的成本提升和维修风险因素,很多企业并不愿意率先迈出批产电控发动机的第一步。 然而当时农业装备亟需高可靠性并满足国三排放标准的国产发动机产品。农用动力技术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 潍柴于2015年就播下了进入农业装备领域的种子,大型化农机所需的动力与潍柴大马力高速发动机的型谱渐渐融合,而国二切换国三则为潍柴提供了进入农业装备领域的有利契机。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健全的服务网络,潍柴以高品质共轨发动机为根基,高起点进入农业装备领域,在发动机的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适应性等方面全面升级,潍柴不仅率先抢占“非道路电控柴油机”先机,还重新定义了农装动力的新标准。 深耕“擎”动陇亩为良田 当前,农机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用户对于农业装备的需求从追求价格渐渐转变为注重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对于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油耗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为了适应农机特殊工况,并增加发动机的可靠性,潍柴在高温、高寒、高海拔等极端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并针对农机特殊工况对产品不断改进,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 农用拖拉机的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提升和转向系统是行业的痛点之一。潍柴推出了拖拉机液压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不仅依靠高可靠性,使故障率降低90%以上,实现了发动机和液压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降低了用户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解决了主机厂的后顾之忧。 2020年,潍柴拖拉机动力的可靠性继续提升。在经济性方面,油耗更低、扭矩更大、动力更强劲,降低了用户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另外,由于产品的高稳定性和溢出价值,在作业季后的二手农机市场也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培育聚“力”植根利秋实 2020年初,潍柴曾透露,将引领中国农业装备现代化升级。潍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农业装备动力产品、售后服务以及零部件等方面,潍柴聚合优势,引领中国农业装备的创新变革,并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深深地植入农机行业的沃土中。 例如配套水田拖拉机的WP2.3N发动机,转弯半径小,提升了机手作业效率,并减少了用户损失。 再如潍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首保服务,并针对农业装备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切以“为客户优先恢复生产”为目的的方针,最大限度保障农机作业的正常开展。 在零部件环节,潍柴引入在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大获成功的93沙尘滤、燃油水寒宝和变频开关,解决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主机空滤与发动机不匹配、恶劣工况下农机难启动、拖拉机转场动力损失等问题的痛点。 众多创新举措夯实了潍柴在农业装备动力的领军地位,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时节。 收获“潍”愿以智绘长卷 2020年,潍柴在其涉足的农业装备各细分市场均取得了突破。在50-280ps拖拉机中,潍柴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9%;在小麦机、玉米机、青贮机、采棉机、甘蔗机等市场,潍柴市场占有率达到18%。 2020年,潍柴收获的不仅仅是75000台的销量佳绩,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主机厂和用户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在诸多用户和主机厂的反馈中,潍柴发动机高效、智能的印象深入人心。 而更高效、更智能正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匹配方面,潍柴已经着眼于未来,目前已成功打造高端液压动力总成和CVT动力总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潍柴自2015年进入农机行业以来,累计共有30余万台发动机服务于各个领域,它们或与拖拉机一起躬耕于陇亩之上,或于收割机一道收获于田地之间。以科技赋能农业的潍柴,为推动我国农业装备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未来,潍柴将持续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助推中国农业装备进入智能化时代,为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CIS)
吃过早饭,家住山东诸城市贾悦镇王家庄的郭忠芳来到田间开始一天的劳作。和以前不同的是,他不是去自家地里干活,而是去离家1公里远的梅香园农业发展公司务工。 “2018年俺家的7亩地流转以后,俺就在梅香园打工,一年能挣4万元,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年能有5万元收入,生活奔小康了,我很知足。”郭忠芳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诸城市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发展,加快实施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攻坚行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集聚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现已发展成为集优良果树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果品标准化生产、微生物菌肥有机肥生产、水果初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诸城梅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全忠介绍。 这几年,梅香园从周边流转了不少土地搞农业种植,周边村庄百姓不用往外跑就能务工挣钱。“以前要到10多公里外的工厂务工,如今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郭忠芳说。 近年来,诸城市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灵活多样创造就业岗位,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园区通过有序土地流转,实行产业规模化经营。“现在果品种植主要有大樱桃、葡萄和草莓等。重点是大樱桃种植,占地达1400亩,品种有布鲁克斯和梅早,每年‘五一’假期前就可上市,4月中旬到5月中旬价格较高且稳定,每斤在30元左右,按照亩产3000斤计算,每亩效益能达到9万元。”臧全忠告诉记者。 梅香园是目前山东省内最大的鲜食车厘子种植基地,大樱桃销售市场巨大,该公司主要销往上海盒马鲜生等商超,每年都供不应求。 为了支持梅香园上规模、提效益,做成标杆,贾悦镇帮助企业修路、架电、打井,投资5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镇党委、政府出资近一半,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按照今年镇里的农业产业发展计划,重点实施了大樱桃产研学一体化示范引领项目,分成5大园区,采取‘大园区小农户’的模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贾悦镇分管农业的社会事务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君友说。 目前,诸城市聚焦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发展高效作物面积8万亩,新建100亩及以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81个;聚焦养殖业转型升级,新建了1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2个肉鸡标准化养殖场,截至9月末,生猪、家禽存栏同比分别增长26.32%、12.69%。 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是优化乡村资源要素配置、活跃乡村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以佳乐家超市为平台,拓宽延伸农业产业链,在贾悦镇新建集种猪养殖、商品猪养殖、果树种植于一体的有机种养循环综合体,综合体所有产品进入佳乐家商超。”山东佳乐家农牧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涛告诉记者,该项目成立于2018年6月,由潍百集团牵头成立,一期总投资1.2亿元,已投产运营,主要利用万家埠、沙沟等村荒地进行建设,其中养殖区占地300亩,年出栏种猪、商品猪5万头,到今年底,第一批商品猪就能直供佳乐家超市。 记者在距离贾悦镇6公里的山东佳乐家农牧科技公司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配套设施建设,再过一个月就能投产使用。 “项目二期总投资1.5亿元,主要进行种猪养殖和高端果蔬种植,养殖区占地200亩。”王涛说。 据了解,佳乐家种养一体化项目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商超”渠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着力开创现代农业新型发展模式。产品涵盖各类有机生态无公害猪肉、散养鸡等。以基地化管理、订单化生产、渠道化运营的联合体形式,真正做到了源头可追、质量可控的全产业链运营。 王涛介绍,公司资本下乡后,不仅拉伸了企业的产业链条,还通过技术扶持、劳务合作等方式带动当地500多名农民到园区务工,实现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目前,诸城市共有180多家工商企业下乡,总投资110亿元,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14个。 “诸城市将进一步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实现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撬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诸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韩明光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管斌、通讯员 王槐德 徐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