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转战光伏产业的投资公告,助力*ST海源拉升两个涨停。今日早盘也以涨停价开盘,截至午间收盘,*ST海源涨幅收窄至1.23%,报6.61元。 12月21日晚,深交所向*ST海源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在光伏电池行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情况,补充说明公司在高邮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的可行性,项目投资金额105亿元的测算依据,上述对外投资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同时,深交所对公司2.485亿元转让全资子公司海源华博的事项也给予关注。 详情请扫二维码↓
经营业绩乏善可陈的*ST海源,其不时释放出的利好消息俨然成为重要股东逢高减持的“号角”。 *ST海源近日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前实控人李良光之子李明阳,近期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多次减持上市公司持股。而李明阳减持时点拿捏得颇为准确,即在*ST海源发布超百亿光伏投资消息刺激股价大涨之后。 就在前实控人阵营不断减持之际,*ST海源过往在经营运作方面的违规问题接连曝光。深交所近日下发监管函指出,*ST海源在2017年、2018年存在多次虚增或虚减净利润等问题。 前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逐步套现离场,*ST海源的问题隐患却不断显现。面对上述状况,*ST海源董秘程健1月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接下来将就监管函提及事项进行相应公告,“当前公司暴露的问题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果真如此么? 减持时点多在利好发布后 李明阳最近一次减持*ST海源,发生在2021年1月14日、1月15日,减持均价分别是每股6.24元、6.35元,合计减持了逾120万股。 事实上,李明阳此前已在不断减持*ST海源股份。整体来看,在2018年3月14日至2021年1月5日期间,李明阳已累计减持公司5%的股份比例。除早期大宗交易减持外,其中的集中竞价减持行为发生在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5日,减持规模为220.4万股,减持均价为每股7.44元。 就在李明阳减持前,*ST海源曾于2020年12月中旬宣布,公司根据战略发展需要与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拟在高邮经济开发区投建10GW高效光伏电池、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拟总投资105亿元。受此消息影响,*ST海源此后股价大涨,而李明阳减持恰好是在公司股价涨至高位时才实施。 李明阳除了是*ST海源持股5%以上的股东外,他的另一身份则是公司前实控人李良光之子。据*ST海源2019年年报,公司实控人是李良光、李祥凌、李建峰,且李良光自2005年至2020年8月初任职公司董事长。 不只是李明阳,此前,*ST海源前实控人的其他关联方实施减持的时点,也拿捏得颇为准确。 例如,作为*ST海源的股东,上银瑞金资本-中信银行-上银瑞金-慧富15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上银瑞金-慧富15号”)的委托人,系*ST海源前实际控制人及公司部分高管人员。2020年1月初,上银瑞金-慧富15号发布减持计划,其以资管计划产品运作需求为由,计划减持上市公司2%的股份。 随后,2020年1月14日,*ST海源前控股股东海诚投资、李明阳、海源实业与黑石投资咨询(平潭)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上市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 上述交易最终未能成行,*ST海源又在2020年3月3日公告称,海诚投资及其关联方在2020年2月23日与江西嘉维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若完成交易,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江西嘉维,实控人变更为甘胜泉。 易主预期之下,*ST海源股价随之大幅上涨,自2020年3月3日至3月11日连续7个涨停,股价最高攀至每股11.12元。而上银瑞金-慧富15号顺势在2020年3月10日减持了1%股权,减持均价为每股10.11元。 目前,李明阳持有*ST海源股权比例已降至5%以下,且预计未来12个月内拟继续减持。而截至2020年10月19日,作为*ST海源前实控人关联方的上银瑞金-慧富15号的持股比例为0.83%;截至2020年9月30日,海源实业的持股比例为3.2%。 未来,*ST海源前实控人关联方借助利好逢高减持的桥段,会否再次上演?颇值得关注。 易主后各种问题接连出现 在公司前实控人及其关联方逐步减持撤退后,*ST海源过往的问题隐患却逐步暴露。 2021年1月13日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显示,*ST海源在2017年未及时对南京荷花建材厂、上海闽尚贸易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导致*ST海源2017年净利润虚增234.28万元,2018年净利润虚减234.28万元。 同时,*ST海源在2018年未及时对上海紫薇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诗贸易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导致*ST海源2018年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净利润分别虚增294.79万元、294.79万元、464.23万元。 而*ST海源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ST海源2017年、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是700.85万元、-1.75亿元。 彼时,*ST海源的实控人仍是李良光等人,且李良光是*ST海源时任董事长,朱开昱是*ST海源时任总经理,洪津、张发祥先后是*ST海源时任财务总监,对*ST海源的上述违规事项负有主要责任。 基于上述背景,福建证监局2020年12月对*ST海源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李良光、朱开昱、洪津、张发祥也被出具警示函。 此外,深交所经调查还发现了公司其他违规情形。即*ST海源在2018年5月15日,将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后,将其中700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但是在购买理财产品前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深交所认为,*ST海源上述一系列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ST海源董事会必须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不过,外界更为关注的是,除了虚增、虚减净利润等问题外,*ST海源在前实控人的掌控下,是否还埋下了其他“暗雷”?*ST海源现任实控人甘胜泉,又会将上市公司带向何方?
岁末年初,上市公司群体都在忙着准备2020年年报编制工作,相关审计机构也早已确定。反观*ST海源在此当口却要“临阵换将”。根据最新公告,公司2020年度审计机构拟由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华兴所”),改聘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希格玛”)。 华兴所与*ST海源合作多年,两者的主要经营场所均在福建省福州市,而此番改聘希格玛后,留给希格玛的年报审计时间着实有些紧张。*ST海源预约2021年4月29日发布2020年年报,而要确定改聘希格玛为审计机构,必须在2021年1月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 面对着愈发紧迫的审计时限,*ST海源为何要“临阵”改聘审计机构?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聘请审计机构缘何舍近求远? 在年报审计关键时点,*ST海源此番改聘审计机构的操作颇令人意外。 早在2020年4月下旬,*ST海源曾决定续聘华兴所,彼时称续聘是基于其专业水平、执业操守和履职能力,以及考虑会计审计工作的连续性。 同时,华兴所还占据“地利”优势,其主要经营场所在福建省福州市。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华兴所拥有合伙人33名、注册会计师252名、从业人员总数504名。 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向记者介绍,公司选择本地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年报审计机构,除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也是为了年报审计更高效便利。因为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员调配、差旅报销等事项上,都比外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更有优势。 再看希格玛则是1998年在原西安会计师事务所(全国成立最早的八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的大型综合性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经营场所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浐灞大道一号外事大厦六层。记者查询希格玛官网可见,其并未在福建省设立分所。 对此,*ST海源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拟改聘希格玛为2020年度审计机构,是“综合考虑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和2020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需要”。不过,*ST海源证券部工作人员1月10日向记者表示,改聘审计机构是公司上层的决定,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曾被质疑年底突击创利 暂不论改聘审计机构的幕后真因,就在*ST海源与华兴所“一拍两散”之前,公司确有一些蹊跷的运作,并引发了监管关注。 由于2018年、2019年的净利润连续为负,*ST海源在2020年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在退市新规发布之前,按照原有规则,若公司2020年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将被暂停上市。而退市新规实施后,*ST海源等存量退市风险警示公司的过渡期安排是,若公司2020年净利润继续为负,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显然,设法扭亏已成为*ST海源的头等大事。2020年前三季度,*ST海源净利润约257.76万元、扣非净利润约-3448.74万元。 经营业绩始终不见好转,*ST海源在2020年7月易主,控股股东变为江西赛维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赛维电力集团”),实控人变更为甘胜泉。 甘胜泉入主后,*ST海源在2020年12月上旬出资2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福建海源华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源华博”),注册地址是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该子公司的资产主要包含: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一宗工业房地产,以及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山西大道69号26#、27#、30#整座员工公寓。 然而时隔几天后,2020年12月16日,*ST海源突然决定将海源华博100%股权,转让给福建君合润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君合润达”),转让价款2.485亿元。*ST海源预计,完成本次交易后将获得损益约1.1亿元,对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天眼查显示,君合润达成立于2020年12月9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尚未实际运营。其注册地址为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企业研发中心第5层501室。 对比可见,海源华博的注册地址与成立时间均与君合润达相近,且海源华博成立不久后便被出让,如此操作也引来了监管关注。 深交所随后下发关注函要求*ST海源说明上述交易是否存在年底突击创利的情形。 赛维电力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后,*ST海源饱受争议的操作还不止于此。ST海源此前还曾与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拟在高邮经济开发区设立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 反观*ST海源,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仅为4282.49万元。巨额投资资金从何处筹措、项目能否成行,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如今,*ST海源“炒掉”华兴所,与上述两个事件是否有关呢?
*ST海源系列资本动作引起交易所的密切关注。 12月21日,*ST海源收到交易所下发关注函,对公司在设立子公司后随即进行转让事项表示关注,并追问公司是否存在年底突击创利情形。在该关注函中,针对*ST海源在12月18日披露拟投资105亿元高邮光伏项目事项,交易所也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公司投建该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该投资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对此,记者近日电话联系上市公司并表明采访意图,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转让子公司被疑突击创利 12月16日,*ST海源公告拟将全资子公司海源华博转让给福建君合润达,转让价为2.455亿元,公司预计将获得收益约1.1亿元,将对公司2020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源华博是*ST海源在12月5日刚刚完成工商登记设立的子公司。其中,公司原计划以自有资金出资4140万元,及以坐落于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土地及房屋建筑作价1.586亿元,合计出资2亿元;但在此后变更为以自有资金出资590万元,及以坐落于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土地及房屋建筑、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山西大道69号26#、27#、30#整座员工公寓作价出资1.941亿元,合计出资2亿元。 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海源华博设立后转让的原因,以及相关财务处理及作价依据,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年底突击创利的情形。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君合润达于12月9日设立,而注册地址恰为闽侯县荆溪镇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北路2号企业研发中心第5层501室,物业所属为海源华博名下,交易所要求说明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实控人与君合润达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情况等。 数据显示,*ST海源2018年、2019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亏损1.75亿元、5.3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ST海源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归属净利润257.76万元,扣非净利润仍为负3449万元。 拟投105亿元项目引关注 今年年初,*ST海源股东开始转让公司控股权,总计转让5720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2%。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双方约定,*ST海源转让方股东承诺2020年度上市公司机械业务板块不亏损,即合并报表为正值。 至今年7月份,*ST海源完成相关股份转让,而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西嘉维,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甘胜泉。此后江西嘉维在今年9月变更名称为江西赛维电力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甘胜泉的另一身份是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其入主*ST海源后,通过0元收购关联子公司等,将上市公司业务扩展至光伏领域。 12月18日,*ST海源对外披露,拟在高邮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项目拟总投资105亿元。 消息一出即刻引发市场关注,公司股价连续两日涨停。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光伏产业不乏百亿元投资规模大项目,但对于目前依然披星戴帽的*ST海源而言,该笔巨额投资无疑将对公司造成考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ST海源净资产为8.26亿元,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1亿元。该笔投资资金来源,支付安排等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交易所在关注函中也专门提出要求公司补充说明项目可行性,以及上述对外投资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等。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专委会专家王淑娟对记者分析认为,目前在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领域,二八现象显著,排名前十的大厂商占据了约市场80%以上的份额。目前,电池片技术更新迭代快,组件企业竞争越趋激烈,在电池片行业存在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效产能不足局面。江西赛维作为曾经的光伏巨头,想要迎头赶上存在较大的挑战,对于*ST海源拟投建的高邮光伏项目而言,如何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追赶头部企业都是其需要面临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