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6月23日晚,京投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0%、由合作方负责操盘的子公司北京京投银泰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称“银泰置业”),因其财务人员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银泰置业银行账户内2670万元于2020年6月22日通过网络被骗取。(图片来源:京投发展公告)京投发展公告表示,案发后,银泰置业财务人员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目前正在积极侦办,并已冻结部分被骗取资金。据公开资料显示,被骗的银泰置业单一最大持股股东为龙头房企、上市公司万科,其通过子公司北京万科间接持股50%。京投发展年报显示,2019年,银泰置业仅实现净利润432.63万元,此次被诈骗金额超过去年净利的6倍。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营表示,上市公司遭遇大额电信诈骗,暴露了企业的内部合规不严的问题。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避免“一言堂”、以及通过表外公司进行投资和关联交易的情况,从而减少投资风险。被骗公司单一持股最大股东为万科据天眼查显示,银泰置业成立于2011年12月13日,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张芳,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销售自行开发的商品房。天眼查披露,银泰置业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万科”),持股比例达50%。根据股权穿透显示,北京万科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子公司,万科股份持股达95%。(图片来源:天眼查)此外,银泰置业的另外两名股东分别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5%和15%。其中,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原为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北京市人民政府100%持股;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则为京投发展的全资子公司。据京投发展2019年年报显示,自2011年12月开始,银泰置业的第二大股东将其持有的银泰置业的35%的股权托管给了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因此,京投发展间接持有银泰置业的50%股权。(图片来源:京投发展2019年年报)京投发展2019年内披露了银泰置业2019年业绩。2019年,银泰置业实现净利润432.63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减少99.08%。根据计算,银泰置业被骗的2670万元超过其2019年去年净利润的6倍。搜狐财经联系京投发展董秘办了解到,公告内所指的“负责操盘的合作方”为万科,但暂不确定是万科股份还是北京万科。此外,董秘办表示,银泰置业是由其大股东成立的用于拿地的项目公司,几大股东均对该公司进行管理。关于银泰置业被骗,对于京投发展的影响,董秘办称,由于案件正处于侦办阶段,最终影响尚不能确定,以公告为准。京投发展因业绩承压遭问询不仅如此,京投发展本身同样业绩堪忧,债务压力巨大,2019年营收净利大幅下滑。京投发展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5.73%;实现归母净利润7680.99万元,同比下降78.54%。京投发展解释称,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源于房地产业务收入的减少。(图片来源:京投发展2019年年报)京投发展去年业绩大幅“跳水”,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今年6月初,京投发展回复上交所关于公司去年财务状况、债务压力等问题。(图片来源:京投发展公告)京投发展表示,公司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签约销售及营业收入也以北京地区项目为主。京投发展称,去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房地产销售收入较2018年减少,导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下降。此外,上交所关注到,京投发展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皆为负,合计-94.02 亿元。不仅如此,2019年,京投发展的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达107.1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20.87亿元,债务压力大。京投发展在回复函中解释称,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出现负数,主要由于投资130亿元获取北京及无锡市场供应的五宗轨道交通车辆段地块。京投发展补充表示,股东借款到期时均可以申请办理借新还旧,公司整体偿债风险可控。此外,京投发展解释称,公司的高负债属于阶段性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无不利影响,将加快现有项目的开发进度、继续提升项目的去化速度。上市公司接连被骗暴露合规问题事实上,除银泰置业外,上周还有一家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6月16日,世龙实业公告称,因财务主管人员遭遇电信诈骗,公司银行账户内的298万元通过网络被盗取。(图片来源:世龙实业公告)世龙实业称,目前公司已向江西省乐平市公安局报案,案件正处于公安机关的侦办阶段,最终影响尚不确定。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营表示,上市公司遭遇大额电信诈骗,暴露了企业的内部合规不严的问题。王营表示,上市公司达到申报标准的大额拨款,通常需要财务人员上报公司管理层审批。王营称,出现财务人员遭遇电话诈骗并直接拨款的情况,不能排除上市公司的高管,实行独立于表外的合规体系。王营认为,尽管子公司被骗的单一事件具有偶发性,但也可以充分暴露其母公司在管理上的存在一定问题。王营表示,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避免“一言堂”、以及通过表外公司进行投资和关联交易的情况,从而减少投资风险。
晓非获悉,6月23日,郭梓宁卸任珠海市梅溪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积铭接任。 据查阅,珠海梅溪置业成立日期2011年9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奥园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珠海信正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 据不完全统计,奥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梓宁今年3月以来已卸任超过40家公司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等职位。
力高集团合肥地产项目被曝违规 超亿元资金疑非法回流 原本两家公司合作拿地,一起开发项目,但是随着利益出现,天枰的另一端开始倾斜,随之而来的是一番争夺。 近日,财联社记者接到举报材料称,港交所上市公司力高集团(01622 HK)在2017年5月与安徽前城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城股份”)就肥东县两地产项目进行合作过程中,力高集团采取虚构项目资金需求手段,将来自于交行安徽分行1.01亿元贷款回流到集团。此外,举报材料还显示,力高集团涉嫌与项目子公司向前城股份变相转贷并以起诉方式索要高额利息。 针对上述举报,财联社记者11月26日采访了力高集团合肥公司工作人员,对方称合作以来项目子公司由力高集团方面主导,承诺贷款专款专用。不过,当记者希望对方提供贷款专款专用的相关材料时,对方却并未提供。 合作开发两处地产 力高集团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综合性房地产发展商,于2014年1月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此次引起双方矛盾的项目是2017年5月,前城股份与力高集团子公司合肥力泉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力泉置业”)和合肥市伟力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伟力地产”)在肥东县两地产项目合作:力高·澜湖前城和力高前城·天悦府。分别位于肥东县燎原路与长江东路,两地块共计114亩地产开发项目(力高·澜湖前城)及肥东县撮镇镇店忠西侧,102亩地产开发项目(力高前城·天悦府)。在合作方式上,双方就力高·澜湖前城项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合肥力城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力城置业”)及其全资项目公司合肥磐瑞置业和合肥智越置业。力城置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力高集团通过子公司力泉置业和力蓝宏泰持股70%,前城股份持股30%。 在力高前城·天悦府项目上,双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合肥力宏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力宏置业”),力高集团通过伟力地产持有60%股份,前城股份持股40%。力宏置业下设全资项目公司合肥同铸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同铸置业)。 根据双方补充协议约定,天悦府项目由伟力地产负责主导项目公司运营及项目地块开发建设,前城股份派员参与管理运营,澜湖前城项目合资公司及两家项目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由力泉置业负责组建,双方按照持股比例对项目公司承担义务和分享收益。 11月28日,财联社记者来到力高集团和前城股份在肥东县的合作开发的两处地产项目。力高·澜湖前城位于肥东县燎原路与长江东路交口处,周边新开和在建楼盘密集。从现场情况来看,澜湖前城的楼体已基本施工完成,目前在建主要为商业、配套用房及地库等工程,施工牌显示竣工日期为2020年4月。 对于销售情况,有置业顾问向记者介绍称,该小区为限价楼盘,政府指导价每平米不高于10500元,因此尽管澜湖前城为在建期房,不过从2017年开始销售至今,房源已基本售罄,目前仅剩一套一楼临街户型在售,整体交付时间预计为明年上半年。 随后财联社记者来到位于肥东县撮镇路的力高前城·天悦府地块。该地块目前一期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底实现交付,二期工程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工交付。该楼盘出售时间较澜湖前城较晚,不过由于同样为限价楼盘,置业顾问称目前三分之一房源已售。 管理混乱产生矛盾 如果按合同进行,双方的合作将非常顺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举报材料称,双方合作之后,力高集团方面长期控制项目公司,故意筹划抬高工程造价和人力费用等项目成本,使得利润大大降低。 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介绍称,“正常情况下,我们合作房地产项目销售成本在2%左右,但是我们项目销售成本达到11%。我们的人员提出过质疑,但是根本没有被重视。” 更意想不到的局面随之而来。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称,在去年11月份,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力高集团把共管的公章偷走了,在报案后达成一个和解,前城股份同意公章可以给力高集团管理,但是用章必须经过双方同意,“一开始用章是正常的,但是后来用章就不正常了,不再和我们说了。就出现了项目施工招标、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举报人对记者表示,“在今年7月份,我们谈到了股东借款,作为股东借款我们是给项目公司利息的,是拿利润来还的。但是到了8月,他们发起了诉讼,要求偿还借款。”此时,双方已无继续合作的基础了。 随后,力高集团要求前城股份人员退出公司,并且停止给前城股份员工发放工资,“他们不但把我们的人赶走了,还把银行发给我们的信息都停了。两个楼盘五十几个账号,我现在都收不到信息,他们如何转账、转账记录我们都不知道了,这个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说。 超亿元贷款疑被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双方拿地资金来自信托计划,后面的项目开发资金则是来自开发贷,“信托资金的钱,也是通过项目贷款偿还的。项目贷资金应该专款专用,但是没有真正的用到项目上去。”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说。 同铸置业于2018年8月28日与交行安徽分行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约定交通银行向同铸置业提供人民币5亿元的贷款用作御景前城项目(即力高·前城天悦府项目)开发建设。贷款期限为三年,至2021年8月28日。 “这5个亿的资金是专款专用,根据进度向交通银行申请资金。”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说。 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举报材料显示,2018年9月,力高集团方面与宏渠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并以支付项目工程款为由向交行安徽分行申请放款1.5亿元。根据《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交易明细单》,交行安徽分行于2018年9月20日向同铸置业支付了1.5亿元贷款。 对于该笔资金用途,力高集团合肥城市公司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解释称,该部分贷款资金由银行直接委托支付并定向使用。就是按照现场施工进度和施工节点,贷款由银行付给施工单位,目前这款项已经付到位,现场施工正常。 不过,从举报材料上看该笔资金被指并未实际用作工程款支付,同铸置业先是与宏渠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以申请银行支付贷款,之后却通过借贷关系将资金转到了力高集团内部。收款回单显示,2018年9月27日至10月24日期间,宏渠建设以“还款”名义先后分批次将该笔资金转账给力宏置业,单笔金额从4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共计1.01亿元。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对于这笔资金使用情况,在前城股份向银监会举报后,力高集团要求双方谈判,但是截至到目前并未进行过实质性谈判。 对此,律师吴昊对财联社记者说,“开发贷要专款专用,如果开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回流资金,或者没有将资金用在项目于开发上,那么存在涉嫌违规转移资金,严重的就涉嫌违法了。” 涉嫌变相转贷49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1.5亿元的项目贷中1.01亿元疑被回流到力高集团内部,还有4900万元去哪了? 举报材料显示,2018年9月25日,宏渠建设就剩余4900万元出具《承诺书》,承诺于2018年11月30日前清偿4900万元欠款本金及年利率12%的利息,如未及时还款将承担利率将提升至18%,并将其对前城股份等企业享有的债权转移给同铸置业。 2019年1月7日,力宏置业、同铸置业、宏渠建设和前城股份签订《亳州项目施工及债务和解协议》,该协议约定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宏渠建设以其对前城股份享有的债权清偿与力宏置业之间的4900万借款。通过此项协议,力宏置业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将剩余4900万元还贷义务转移给了前城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了满足一定条件。对此,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重组协议中约定的宏渠建设将4900万债务转给前城股份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亳州亿都置业将项目土地解封且在建工程转移给其子公司,但是这条件并没有真正达成,所以这个条件并没有满足。 “现在等于是项目我们没有赚到钱,反而是要承担这笔资金和高额的利息费用。”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说。 对此,力高集团合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关于4900万元的问题,因为我们之前是在项目施工现场跟相关的合作单位有一个4900万元的原债务关系,但是因为前城在亳州项目当时有个投资,涉及到后续资金的使用,我们当时有一个叫执行债务,签了一个重组协议。如果这个项目债权债务重组成功的话,这个4900万元就是定向使用,包括后续进度,如果这个项目没有成功,前城公司是要对4900万元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此外,力高集团合肥公司相关负责人还对财联社记者说,“这个协议里面是有明确约定和几方盖章,因为前城公司之前运作这个项目没有成功,导致后续协议没办法履行。所以从合同的角度来讲,他要承担担保责任。我们4900万元也已经向相关的法院提起了诉讼,诉讼情况现在已经在合肥市中院已经立案,目前还在处理当中。” 不过,财联社记者希望力高方面提供相关材料时,对方却并未能提供任何材料。 针对力高集团的回应,举报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亳州项目由前城股份和亳州亿都置业合作开发,因债务问题一直无法将项目公司股权转让。但是宏渠建设作为该项目总包方,施工合同是与亳州亿都置业签的,与前城股份没有关系,所以宏渠建设将4900万债务转移给前城股份本就是没有根据的。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在今年8月7日,同铸置业起诉至合肥市中院,要求前城股份偿还4900万借款并按照年利率18%支付752.15万元的利息。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美的置业失速,2千亿负债下拼力加码高周转 来源:长江商报 一路高歌猛进的美的置业,在冲击千亿的最紧要关头“失速”,这让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掌门人——董事长郝恒乐感到心急如焚。 10月28日,贵州贵阳观山湖区美的置业广场,正在施工的地下停车场发生垮塌,最终致8人不幸遇难,2人受伤送医。 事实上,发生此次安全事故之前,美的置业刚因高调反腐备受关注。但相比反腐事件的“主动出击”,此次事故的发生却让美的置业陷入被动的境地。 美的置业是何享健创造的美的集团在空调之外的又一个商业版图。经过短短4年时间,其销售额从百亿元剑指千亿元,2015年至2018年,其合约销售额分别为111亿元、206亿元、507亿元、7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95%。进入2019年,美地置业更是以销售额超千亿为目标。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密集调控的境况下,美的置业大量拿地也背上了高额负债与杠杆。 针对本次事故及公司财务经营状况,长江商报发送采访函至美的置业方面,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销售额4年破千亿 2018年底,美的置业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进入2019年,更是以销售额超千亿为目标。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将百亿规模扩张至千亿。 根据美的置业官网显示:“美的置业”是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30强,成立近15年以来,共在全国54个城市开发249个项目,目前集团土地储备高达5200多万平方米。 不过,在美的置业不断强调冲击“千亿”目标的情况下,其近年来业绩增速已呈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 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9.92亿元、177.17亿元、301.20亿元和14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27%、47.74%、70.01%和34.44%;净利润分别实现10.07亿元、19.12亿元、32.10亿元和17.69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7.59%、89.84%、67.85%和20.11%,今年来增速已下滑48%。可以看到,其净利润增速已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美的置业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40.4亿元,相比第二季度下降17.2%;截止前三季度,美的置业销售业绩为708亿元,目标完成率达到70.8%;四季度需要完成292亿元销售额,才能实现千亿。 为了冲击千亿目标,美的置业在拿地方面可谓“激进”。它在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选择中,包含了公开招拍挂、与其他企业合作、旧城改造、旧工厂改造、产业投资等各类用地。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1-9月,美的置业新增土地货值1142.5亿元,其中多个项目涉及高溢价拿地。 例如,2018年8月,美的置业以74%溢价率,刷新了大理单价地王;2019年4月,美的置业以7.65亿元拿下了衡阳地王,溢价率144%;5月以28亿元在武汉拿地,溢价率为80%。 流动负债占总负债超七成 高溢价拿地和规模性扩张让公司负债持续走高,美的置业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的净负债率分别为622.1%、624.7%、118.9%。 上市并没有解决美的置业的根本问题,根据上市公司2019年中报披露,美的置业上半年负债总额高达1861.66亿元,较2018年末的负债总额1537.35亿元上升21.10%。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为87.1%。2019年上半年,美的置业的净负债率高达95.6%,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之间的比重也达到了152%。 经营现金流也非常紧张,2016年至2019年分别为-55.53亿元、-73.57亿元、-166.15亿元和-82.66亿元。美的置业在招股书中也坦言,“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会削弱其资本开支能力,并对其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美的置业的流动负债还超过1400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超过七成。剔除因部分已售项目未能及时交付而产生的700多亿元合约负债后,美地置业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重也超过150%,美的置业短期偿债压力很大。 为此,美的置业通过不断发行债券解燃眉之急。今年上半年,美的置业发行了3只公司债,发行金额为37亿元。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挡美的置业实现千亿销售额的决心。 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美的置业合同销售金额708亿元,同比增长约21.65%,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70.8%,可距离千亿还有336.1亿元的差距。 此前,美的置业副总裁徐传甫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全年目标没有改变,下半年整个公司会采取各种措施,从供货、销售、去化等各个环节加大力度推动,保证千亿目标实现。 2018年之后,各大银行、信托机构的融资渠道正不断收紧,大量中小房企面临着“融资难”与“融资贵”的困境,这无疑加深了美的置业的资金困境。 在如此高的负债额、负债率及行业寒冬之下,美的置业的激进扩张策略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美的置业来说,这两年其项目布局较多,也抓住了三四线城市楼市上升所带来的机会,所以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当前正是股票市场反弹的窗口期,对于美的置业来说具有较好的机遇,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刺激此类企业后续的继续发展。当然类似负债数据规模大,一方面也和其企业规模做大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其积极把控风险。 高周转下业主维权不断 何享健曾说:“宁可走慢两步,不可走错一步。” 只是,不断冒进背后显然是美的地产对周转速度的极致追求,正常工期不断被压缩,施工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就难以兼顾。 据了解,美的置业的“高周转”被概括为“456”战略——拿到地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从买地到资金回流,只需半年就可以周转一次。 高周转战略下,品质难以坚守。去年以来,美的置业相继被贵州、湖南、河北住建厅点名,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存隐忧。除此之外,业主维权事件不断。 2018年10月,宁波美的蝴蝶海交房还不到两年,高层外墙大面积脱落,引发业主维权。2019年3月,岳阳美的梧桐庄园交付,因偷工减料、简配明显,遭到业主多次维权。2019年7月,重庆美的金科郡一期洋房15栋与18栋处车库地面整体塌陷。 此外,还因贪腐问题屡遭监管层点名。10月9日下午,美的置业发布一则反腐公告,对原某区域公司副总经理代某、原某项目营销经理欧阳某某予以开除处理,并移交司法机关;对置业顾问高某等5人予以开除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对原某区域公司某城市公司总经理胡某某予以开除处理,并处罚1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美的置业第一次向腐败“开刀”。近年来,美的置业曾先后对多名触碰公司管理红线甚至触犯法律的员工予以开除处理,并或辅以经济处罚措施。 数据显示,仅2018年,美的置业风险控制中心便查实违法违纪案件9起,其中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5起,其他严重违纪案件4起;涉及查处的违纪违法人员共19人,追缴非法所得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