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国很多人都在原地过年。少了“人口大迁徙”般的春运客流,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繁荣场景却并未缺席,反而添了不少新意。电影票房的井喷、消费的旺盛与短途旅游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世界惊叹。牛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澎湃活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传递的信心与希望。 数据展现旺盛活力 春节假期一结束,电影票房、零售消费、短途旅游等一系列数据的出炉吸引了外媒关注。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7日22时,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累计场次285.8万,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路透社还注意到,中国制作的电影占据主导地位。报道指出,这一成绩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票房总收入超过100亿元。路透社报道指出,这种观影狂潮是由听从政府号召留在所在城市过年的工人和办公室白领推动的。一些观影者还从当地政府获得了免费票。 “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在春节期间的票房已经超过了疫情暴发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的“三合一”。通常,数以亿计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远行探亲。但今年由于疫情政府鼓励就地过年,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娱乐。尽管对影院上座率有一些限制,但春节伊始,中国的票房收入已超过2019年同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劲增长。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7日称,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互寄年货特产成了与家乡亲人表达思念的方式,也推动了快递量的增长。中国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 这个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商务部17日晚发布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已经超过疫情前。 德国《图片报》17日用“蓬勃发展”形容春节期间的中国旅游业。报道称,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634万游客庆祝了农历新年,比去年增加了293%!全省门票收入达到4083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6%。另有275万游客来到首都北京,上海迎来227万游客,广东省迎来433万游客。另据塔斯社报道,中国海南省的度假胜地三亚在农历牛年春节假期前三天迎来旅游小高潮。海南离岛免税店人气足、销售旺,从除夕到正月初三,4天时间销售超过7个亿。 特殊春节增添新意 今年的春节无疑是特殊的。外媒注意到,许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中国的春节也因此添了不少新意。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年春节消费报告显示,超过1亿人“原地过年”,使得新消费现象频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7日报道,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17日发布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一个人过年”在该平台被搜索8万次,就地过年相关视频被点赞8846万次。据报道,由于疫情原因,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在就地过年的方式中,逛公园、看电影、健身运动、学习、滑雪排名前五。报告还显示,拜年短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1倍,成为新年俗;市区内短途游成为过年出游主流,西安大唐不夜城是打卡最多的景区。飞猪平台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期间“本地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60%。雅虎日文网还注意到,一种“短途度假”新趋势在这个春节流行,就是入住本地或周边的四星五星级豪华酒店,以“90后”年轻人为主。 路透社刊发报道称,“就地过年”催生快递“乡味”风潮。在这个农历新年无法返乡的中国人用食品包裹缩短距离,为亲人寄去家乡的味道。在1月20日至2月3日的“年货节”中,电商网站食品销售额与去年农历新年期间相比大涨40%。电子商务和零售网站说,今年春节假期前食品和饮料订单大幅增加。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订单量大幅增加。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也指出,远离家乡并未阻止人们在除夕夜与亲人交流。人们通过视频同吃年夜饭并互相拜年。此外,人们可以在网上为亲朋好友轻松订购新年礼物,通过快递直接送上门,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制作新年全家福。报道称,为让留在工作地的人们过个好年,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间断供应能源和商品、增播电视娱乐节目、实行优惠政策等。对于自觉就地过年的人们,各地政府准备了一些“大礼包”,包括商品打折券、当地旅游景点的免费门票以及免费的手机流量和通话时长,以便让人们过节不孤单。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介绍,不返乡人员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很多。在北京,除一些公园免费开放外,各电信公司每个在网手机号码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免费领取20G北京本地流量包,在春节期间使用。 “金牛”分享正能量 牛年作为丰收、繁荣、好运、成功及勤奋的象征已开始为多国民众所熟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2月12日是辛丑年的开始。天干之辛属金,地支之丑为牛,因此辛丑年也是农历“金牛”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牛气冲天”“‘牛’转乾坤”这些生动的祈愿祝福语,引起各国民众的共鸣,让疫情下的世界分享到中国传统牛年的文化正能量。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指出,在去年的疫情中,14亿中国人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和惊人的团结。今年春节,中国人再次显示出高度自觉性和对祖国的关心。报道表示,按照中国农历,2021年是牛年。牛是勤劳、奉献和力量的象征。牛的这些宝贵品质在春节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许多中国人不得不留在工作地,但民众团结一心,这给国家发展注入信心。 路透社称,中国经济2021年将迎来复苏“牛”,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奋蹄追赶。中国经济2021年将继续复苏,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今年全年增速在8%-9%左右。德国电视一台17日称,2021年的牛年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十四五”规划,准备2022年冬奥会等。作为去年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人在牛年将更有信心。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月16日发表《巨人仍在成长》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金牛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牛象征力量、纪律、高尚和勤奋工作,这些都是实现繁荣的关键。许多人将牛的坚韧和抗压能力与中国经济相提并论,并预言在这一年中,中国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也发表《中国的牛年》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牛年。这个牛年唤起许多期望。今年将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标志的一年。在经济方面,这个牛年是推进新的发展理念——“双循环”的关键一年。 牛年也让世界充满希望。美联社报道引用中国民俗学家的话称,“牛年马年好耕田,对农民来说,牛年是丰收的一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引用专家的话说,牛是勤劳的生肖,“希望世界经济不会像去年那样停滞不前,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印度《快报》称,牛年将取代传统上充满动荡的鼠年,“据说牛年会带来稳定和平静,预计这将是充满机遇和经济繁荣的一年”。
大家新年好! 2021年的行情就要拉开帷幕了,而且又恰巧是牛年,很多人最大的憧憬就是“牛市能否迎来牛市”?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两次牛年,股市的表现如何? 1997年的牛年,沪指上涨了30%,2009年的牛年,沪指涨幅更是达到80%。 也就是说,A股历史上的两次牛年,均走出了牛市行情,沪指涨幅均远超去年不到14%的涨幅。 从承前启后的角度讲,2020年最后一天收官日,沪指一举突破近半年的震荡箱体,创下全年新高,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从时间上说,在2020年7月的那波牛市结束后,整整震荡休整了半年的时间,蓄势非常充分,收官日的大阳线,说明新一轮牛市最快在新年之后就有可能启动了。 从前两年来看,2019年1-4月,2020年3-7月,都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一个有贸易战,一个有疫情,都能走出牛市行情。 而2021年的外部环境再差也不会比前两年差,所以2021年的股市再差也不会比前两年差,虽然全面牛市不一定有,但局部牛市一定会有! 从资金面看,2020年是基金发行大年,而且成绩大都不错,会吸引更多的资金通过基金间接入市,或者亲自入场。 新年伊始,央行就发布重磅文件,出台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通知,各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不能超过32.5%,规模越小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上限越低。 为何出台这一规定?使得元旦后银行房贷额度不松反紧。 去年深圳房价上涨引全民关注,上海房价也开始异动,北京也蠢蠢欲动,央行及早出手,就是要把房价上涨消灭在萌芽阶段。 既然资金不让去楼市,那会去什么地方?结合去年底证监会“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的表态,再结合去年权益基金带来的财富效应,你说资金不来股市会去哪儿? 所以2021年股市走牛是有基础的,大家要有信心! 至于元旦后首个交易日,开门红概率大约在60%,复盘近10年行情来看,总体表现涨多跌少,只有2016年出现大跌(熔断机制)。 至于假期的消息面,最重要的莫过于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退市新规,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将财务造假考察年限从3年减少为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至5亿元,造假比例从100%降至50%,并新增营业收入造假指标。明确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均应当扣除。 所以价值投资不是空话,大家今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投资业绩不佳以及有问题的公司,才能避免踩雷。 其他消息面,特斯拉国产Model Y正式开卖并大降价,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较此前预售价48.8万元下调了14.81万元;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较此前预售价53.5万元下调了16.51万元。(利好特斯拉概念股,特别是上游供应商) “限塑令”升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上海、广东等地从1月1日起,再次加强了塑料制品使用的管理。其中,上海的商场超市将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广东省全面禁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利好降解塑料概念)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开门红。据灯塔专业版数据,1月1日单日票房突破6亿元大关,刷新国内影史元旦单日最高纪录。利好影视股,《送你一朵小红花》主要出品方为横店影业、中国电影,《温暖的抱抱》出品方有华谊兄弟。 又到岁尾年初,猪肉零售价格在蹭蹭上涨。统计显示,猪肉价格已经上涨一个月了,生猪价格从2020年11月底均价29元/公斤上涨到如今的35元/公斤,上涨了6元/公斤,有点让人始料未及。(利好猪肉概念股) 比特币假期持续飙升,涨破3.4万美元关口,续创历史新高。比特币暴涨背后的原因有三个:减半行情、全球疫情再度恶化导致比特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机构持续入场。(利好数字货币概念) 另外,随着2020年的结束,沪深交易所也出炉了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深市的沃华医药拔得头筹,将于1月21日披露年报, *ST晨鑫、安靠智电、ST凯瑞(维权)等3家公司也将于1月完成年报披露。沪市方面,最早的ST南化、上海家化、宏发股份3家公司均于2月3日披露。按照以往的惯例,年报业绩靓丽的个股有望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 两市已有674家上市公司预告了年报业绩情况,299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约44%,从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来看,16家公司预计最大增幅达400%以上。 相信2021年的行情一定比2020要更好,希望这个牛年迎来比前两次更大的牛市!祝大家牛年多抓大牛股! 行情来了,怎能少了期权这个利器?通过杠杆效应,可将收益成倍放大!而且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行情。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爆发,很快就席卷了全球,重创了各国的经济。虽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但是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再一次战胜了困难、一枝独秀,成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虽然疫情出乎意料,但是我国对抗疫情取得的成果同样出乎意料。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凝聚力、创造力大幅提升。在经历疫情恐慌之后,上证指数终于脱离3000点以下“见一次少一次”的宝贵黄金区域,终于在2019年6月永别了3000点。A股的走势完美的验证了我在2020年1月8日于本栏发表的《2020年A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一文中的判断。 在即将到来的牛年,A股到底会走出怎样的行情呢? 首先,中国经济高水平增长的速度会明显加快。第一,2020年扶贫的圆满收官对于2021年及以后经济增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彻底消除贫困不但对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对改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及合理性同样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是诸多西方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经济状态。第二,十四五规划为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十四五规划应运而生,其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科学性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第三,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会更进一步发挥出来。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用电负荷创出历史新高的现象,这也是我国内需增长表现强劲的信号。预计2021年下半年新冠疫苗能够有效抑制疫情在欧美国家的传播,全球经济也会随之开始复苏,我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将逐步向好。在诸多利好因素叠加低基数的效应下,预计牛年中国经济将呈现高质量的加速增长。 其次,A股的投资价值引人注目。一方面,虽然历经2019年和2020年的持续上涨,但是A股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安全区域,依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价值洼地,吸引着全球聪明投资者的目光。另一方面,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坚定实施,不但使中小投资者对住房和社保等问题的焦虑感降低、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且使A股市场的投资地位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此外,随着A股近期市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交易规则的改善、投资者结构的优化、监管水平的提升,都极大地升了A股的投资吸引力。 最后,投资者的信心大幅提升。在经历过新冠疫情、多轮贸易摩擦、台海与南海风云等极端事件之后,A股投资者的心态逐步趋于成熟。很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虽然国内外的各种风雨挑战难免还会出现,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然势不可挡。在海外政治格局趋于稳定、新冠疫情逐步控制的背景下,牛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必会大幅提升。 显而易见,A股依旧处于史上第五次重大投资机会的运行和发展阶段,未来将维持长牛和慢牛的格局不变,2021年A股将进入牛市第三阶段。随着赚钱效应的增大和投资者热情的提升,牛年A股将进入牛市的加速阶段,预计上证指数年内涨幅将超过20%。相信聪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A股市场踏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高速列车,抵达财务自由与心灵自由的乐园,一同分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与荣光,度过幸福、幸运的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