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卡用户的反馈情况来看,持卡人期待透支利率下调。 信用卡透支利率“松绑”政策自去年年底推出后,至今已“满月”。各家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是否出现新变化?新政实施对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影响如何?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支行网点后发现,各家银行目前尚未按照新规执行调整后的信用卡利率政策,仍在执行原来的利率规定,即按照日息万分之五计收透支利息,换算成年利率高达18.25%。 从信用卡用户的反馈情况来看,持卡人期待透支利率下调。部分持卡人向记者吐槽称,“部分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仅展示较低的日利率,殊不知背后隐藏着高额年利息的风险。” 日利率万分之五 银行透支利率“照旧”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是“利息+手续费”。持卡人刷卡后,在免息期内还款无需支付任何利息(最长约50多天);超过免息还款期限且未全额还款的用户,需要承担透支利息。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的信用卡利率并未“打折”,仍在执行原来的利率规定,如果持卡人未能按时全额还款,将按日息万分之五计收透支利息。 多数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暂时没有接到通知,目前还未有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的计划。有相关银行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并不清楚有这项规定。” “也许通知还没下发到我们支行这一层。”一家城商行支行信用卡部门负责人表示。 另一家城商行的个贷经理提醒记者称,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尤其要注意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我们鼓励用卡人合理用卡,理性透支消费。用卡人要避免逾期,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央行此前明确要求,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仅展示日利率、日还款额等。 但《证券日报》记者在查阅多家银行官网展示的信用卡合约后,并未发现新增“与持卡人协商确定”等相关内容,默认的透支利率仍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部分银行甚至未及时更新信用卡透支利率。 各家银行透支利率为何迟迟没有调整?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信用卡是相对成熟的信贷业务,各家银行可能存在既有业务的路径依赖,利率调整也不例外,因为可能涉及资金成本、内部转移定价等一系列问题。信用卡市场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利率降低有助于增加市场份额,但也需考虑成本、收益和风控等问题。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各家银行还处于观望状态。但不论如何,对用户实施信用分层,开展差异化的风控手段及精细化运营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预计商业银行将加速“修炼内功”的步伐,加大拓展外部消费场景,为今后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打下坚实根基。 对于透支利率的“松绑”,多数持卡人表示,期待透支利率下调。但也有部分持卡人表示,不清楚有这项规定。 “平日经常使用信用卡,多年来没有逾期还款经历,也没听说信用卡透支利率政策调整了。”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李先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家住海淀区的一位市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使用信用卡,一方面是看中其相对较高的透支额度;另一方面是可以享受多种优惠以及积分兑换礼品。“目前更加关心银行信用卡的透支利率何时下调,希望以后可以享受更多利率优惠。” 苏筱芮对记者表示,对于资质优良的头部用户而言,可以避免“一刀切”式利率定价,享受更低廉的信用产品;对于资质不足的尾部用户而言,可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渠道享受信用产品,减少遭遇“高利贷”“套路贷”的风险。 只有日息无年息 低息诱导遭用户诟病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的下发,对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产生的影响也颇受关注。《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致电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服后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比如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京东数科的白条、金条等,这些产品的信用分期或借贷利率水平大多为日化0.02%-0.05%。 京东金融的客服对记者介绍称,白条最长免息期为40天左右,如到期未还款,在未分期的情况下,将产生一定比例的违约金(0.015%/日起);如果是最低还款,剩余未还款的金额通常按日利率0.05%收取利息。 也有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产品并没有直接向用户展示年利率,而是只提供看起来数额更小的日利率。以苏宁金融的“任性贷”为例,在产品页面只展示了最低日息,“一千元一天利息最低0.2元”。但按此日息计算,年利率已高达7%左右。”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苏宁金融客服,询问如何查看利率信息。客服表示,“需要用户先申请额度,申请成功后才能看到利率是多少。由于每个客户的资质不同,具体的利率还是以系统审核为准。” 按照蚂蚁集团的招股书,借呗日利率可低至约0.02%,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0.04%左右。《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开通借呗查询利率后发现,页面显示的日利率为0.04%,但如果换算成年利率则高达14.6%。 一位经常使用花呗的用户向记者抱怨称:“虽然花呗正常还款的话是不收取利息的,但花呗设立了有还款日期的限制,尽管提供的日利率看似只有0.05%,但最后所支付的利息却非常惊人。” 陶金表示,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并不是利好消息。信用卡利率调整,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直接冲击并不大,但互联网消费金融受到越来越强的监管,会导致实际业务收缩。 苏筱芮分析称,影响金融消费者选择信用支付产品的因素很多,包括利率、场景、期限、额度等。互联网巨头目前的应对方式有两类:一是资金端寻求更多、更稳定的资金来源,例如在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联合贷款模式受限,蚂蚁开始考虑通过旗下网商银行拓展更多资金来源;二是从用户端切入需求,为用户打造更自主、更便捷的功能产品,例如花呗、借呗等可以自主调整额度、设置消费提醒、调整付款顺序。
“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信用卡机构透支利率将会下降多少。”一位金融科技平台运营总监周燃(化名)向记者直言。尽管目前不少信用卡机构尚未出台具体的透支利率调整方案,但他们早已严阵以待。 究其原因,央行允许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以及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后,市场普遍预期部分信用卡机构或将调低透支利率,从而吸引不少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借款人,分流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业务量。 所谓信用卡透支利率,主要指持卡人在刷卡消费后,未能在30-50天免息期内按时偿还信用卡账单所承担的“逾期还款”利率。目前,多数银行信用卡机构都是按0.05%/天作为透支利率(折合年化利率约为18.25%),也有极少信用卡机构在此基础上打了8-9折。 “若不少信用卡机构打算调低透支利率,对我们助贷业务的冲击着实不小。”一家从事助贷业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也向记者直言。他们的助贷产品对应的日利率差不多在0.035%-0.05%之间,其实与银行信用卡机构此前设定的透支利率区间相差不多。这意味着他们若跟随信用卡机构降低透支利率而调低助贷产品利率,可能导致他们陷入无利可图的窘境,反之则将流失不少用户。 因此他们正双管齐下,一是对按期还款的优质借款人调低消费贷款利率同时给予30-50天免息期,尽可能留住客户资源;二是与场景方加强合作,包括推出贷款购物价格优惠等措施,从而吸引消费者优先使用他们的助贷产品。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众多金融科技平台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来自信用卡的新竞争压力,但他们私下担心自己正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究其原因,由于此前小贷公司(助贷资金提供方)要求助贷产品年化利率不得超过4倍LPR(15.4%),导致相关产品利率缺乏“弹性”,助贷机构不得不“婉拒”不少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受产品利率不得超过4倍LPR(15.4%)影响,我们也不大敢对部分信用评级略低的客群提供贷款服务,导致他们流向信用卡套现业务。”周燃向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批复,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七类地方金融组织(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属于金融机构,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即最高年化利率不超过4倍LPR,15.4%)。 “这的确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可以将消费金融业务扩展到更多类型客群。”周燃坦言。但他希望正在拟定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也能对此进行确认,从而进一步明确助贷机构资金提供方(包括小贷公司、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等)与信用卡机构的产品利率“市场化”程度处于同一起跑线,从而令市场竞争更加“公允”。 “担忧”透支利率下调导致客户流失 周燃向记者透露,随着近年信用卡机构客群下沉,目前信用卡客群与他们的相似度很高。若信用卡机构大幅下调透支利率,很可能带走他们大量借款人客户。 “目前我们正在了解各家信用卡机构收取透支利率的客户占比,但多家信用卡机构将此视为机密信息,但我们知道这个占比并不低。”他告诉记者。上周起他们内保部专门组建了一个工作团队,负责了解各家信用卡机构的透支利率客群特征与比重,以及他们的透支利率调整方案。 他直言,他们内部也做过压力测试,若信用卡机构将透支利率调低3-5个百分点,向分期业务利率靠拢,则将对他们助贷业务构成极大冲击。具体而言,银行可以通过较低的吸存成本,将个人消费贷款或信用卡分期业务利率压低至年化10%-12%,但助贷机构资金提供方(小贷公司、信托公司或持牌消费金融)的资金获取成本要比银行高出约3%-4%,因此若助贷机构跟随信用卡机构调低助贷产品利率3-5个百分点,那么整个助贷业务在扣除坏账、运营开支与资金获取等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 “所幸的是,目前我们得到的市场反馈是,多家信用卡机构不是一味下调透支利率,而是根据客户分层设定差异化透支利率,比如对优质客群下调透支利率,反之则调高透支利率。” 上述从事助贷业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对此,他们已迅速行动,对按时还款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借款人调降贷款利率。 为了将利率优惠覆盖到更多借款人群体,他所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还引入多项客户数据维度,作为优化消费贷款产品风险定价的依据。比如在客户申请贷款时,他们会通过客户授权,了解他们是否购买大额寿险,是否给家人投保足额养老险,是否按时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等,作为评估他能否按时还款的新依据,从而给予更优惠的产品贷款。 他承认,他们一度担心这些措施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由于他门一度将贷款利率上限设定在4倍LPR(15.4%),导致风控部门只能对一些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说不”,流失了不少业务量。 此外,他还发现4倍LPR利率上限令消费贷款产品利率缺乏足够的弹性,导致很多基于特定场景的新型消费贷款产品难以落地,错失相应业务发展机会。 “所幸的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助贷产品资金提供方(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属于金融机构,无需遵循民间利率上限——4倍LPR,令我们与信用卡机构透支利率趋同,也让我们有机会拓宽客户范畴与推进新业务落地,从容应对市场竞争。”这位从事助贷业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表示。 透支利率市场化+数字信用卡双重夹击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金融机构,无需遵循民间利率上限——4倍LPR(15.4%)后,不少金融科技平台面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竞争,更加胸有成竹。 “至少,目前我们助贷产品资金提供方(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贷款利率几乎与信用卡透支利率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样遵循24%、36%两档贷款利率法律保护上限监管。”一家助贷平台业务总监告诉记者。因此他们开始关注信用卡的套现业务利率变化,作为评估其透支利率调整的重要风向标。 记者获悉,当前多家信用卡机构的套现业务年化利率略高于18%。因此不少金融科技平台的助贷产品利率打算“盯住”信用卡套现业务利率,从而令双方在同一贷款利率环境下,比拼场景、渠道、贷款投放效率、客户粘性与风控能力等方面强弱。 “此前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在产品利率相同的环境下,借款人更看重贷款投放效率与速度。”他告诉记者。因此他所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一面着手进一步优化贷款决策流程,力争做到“秒批”与“最快速度放款”,一面则与各个消费场景方加强合作,通过提出贷款购物价格优惠等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优先使用他们的消费金融产品。 甚至部分金融科技平台在场景方贷款产品投放顺序安排方面“下功夫”——要求场景方优先向用户展示他们的消费金融产品,因为他们认为此举可以省去不少用户寻找贷款产品的烦恼,从而带来更多的业务流量。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信用卡给消费金融平台(以及助贷平台)带来更大竞争压力,不仅仅是透支利率市场化,还有数字信用卡的兴起。 数字信用卡与实体卡的最大差别,是前者没有实体卡,但其功能与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及助贷产品)相差无几——只需用户在合作场景“绑卡”,同样能享受到快捷、便利的透支消费额度。 “因此在数字信用卡面世与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夹击下,用户对各类消费金融产品更趋于货比三家。”周燃分析说。因此消费金融平台与助贷类金融科技机构要赢得用户青睐与更大市场份额,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面对同等信用评级的借款人,他们需凭借更多用户数据维度分析与智能化风控系统,比信用卡机构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与更低贷款利率,二是与场景方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缩短贷款审批与放款时间同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消费优惠,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 (编辑:文静)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近期下发。新规明确,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这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关心,信用卡透支利率全面“松绑”,是否意味着将加剧银行竞争,导致信用卡透支利率“断崖式”下降?对此,专家认为,无底线的“价格战”并不会出现。 信用卡透支利率,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信用卡持卡人在免息期内没能全额还款,超过免息期后,银行对持卡人要收取一定的利息,透支利率就是对这部分利息的定价。 近年来,对信用卡透支利率的管理由固定利率向浮动利率发展,在《通知》下发之前,央行给银行限定了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下限,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这一区间相当于年化利率12.6%至18%。 为何要全面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央行在《通知》中表示,这是为了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此,专家表示,《通知》的出发点在于进一步推动信用卡业务市场化。早在2016年,央行已给予银行在信用卡溢缴款利率、免息还款期、最低还款额等方面的自主确定权。当前在银行卡清算领域加速开放的政策背景下,透支利率市场化相当于信用卡业务市场化的最后一步。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并不意味着透支利率会很快跌破原来的下限,而是银行定价可能会更加差异化。放开上下限之后,预计监管部门仍将通过自律机制等方式,引导银行保持良好的竞争秩序,银行也不会打无底线的“价格战”。 “不用担心信用卡透支利率恶性杀跌。”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分析称,银行的资金并不是免费的,都存在成本。因此,发卡银行即使按照市场化透支利率来定价,也绕不开资金成本的因素。即使银行之间有竞争,最终也会逐渐形成行业公认的定价范围标准。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环比增长1.29%。但随着消费金融机构、各类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加入竞争,银行信用卡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在给予银行更多自主定价权后,将有利于发卡银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增强银行信用卡产品竞争力。董希淼认为,透支频率和金额高、信用良好的金融消费者将获得更优惠的透支利率。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另外,《通知》还明确,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仅展示日利率、日还款额等。 业内资深专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信用卡市场逐渐成熟,风险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推进信用卡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预计信用卡透支利率大概率下行,但不会出现恶性价格竞争。 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迈一步 自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率先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信用卡行业已经走过三十多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5张;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43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7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计10906.63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 据了解,信用卡免息还款期最长为60天,多数银行信用卡免息期在50天左右。在免息期内持卡人无须就待还金额支付利息,当持卡人无法全额还款出现逾期后,才会产生利息,即从消费当天开始按日计息按月复利。 2016年之前,信用卡透支利率一直采用日息万分之五的利率标准。2016年4月15日,央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即万分之三点五。 从实践来看,上述政策并未得到充分落实,也不能明显拉开银行对于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定价。据报道,目前,在21家主流银行中,9家银行按日息万分之五计收取透支利息,剩余12家银行均曾下调透支利率,最低达到万分之三点五。 “信用卡利率实行区间管理成为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三十多年来,管理规则的首次重大变革,一定程度上为信用卡业务松绑,并为信用卡的个性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卡行中,落实这项政策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数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依旧采用日息万分之五的标准。”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在消费金融领域,信用卡竞争力或将重振。 信用卡透支利率可能降低 对于信用卡持卡人而言,更为关注新政实施后,信用卡透支利率将呈现何种走势。 “未来信用卡透支利率有一定下行空间,预计多数银行信用卡利率将维持在年利率10%至18%之间。”在被问及透支利率是否将大幅下降时,董峥认为,概率较低。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后,银行也要考虑资金成本,最终会逐渐形成行业公认的定价范围标准。 未来,信用卡透支利率将更加差异化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方面,不同银行会根据信贷资源、发展目标、市场策略等采取不同的透支利率,中小银行或将通过较低利率吸引客户;另一方面,透支频率和金额高、信用良好的客户,或将获得更优惠的透支利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政策调整后,信用卡透支利率向上、向下均可突破,分别可以吸引更为优质或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的客户,定价将进一步分化。另外,一些风控能力较强的银行更有能力实行客群差异化定价,而另一些银行只能被迫转向低价竞争策略。 考验银行差异化定价能力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机构众多,其中银行信用卡业务被视为“主力军”。但随着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以及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持续入场,银行信用卡面临竞争压力。 “由于信用卡在政策合规、交易场景、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多年来,信用卡业务在与其他信用消费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透支利率可以灵活定价后,有助于信用卡业务重新获得市场主流地位。”董峥介绍说。 董希淼表示,灵活的定价策略有助于银行加大信用卡产品创新,增强信用卡对年轻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同时,市场竞争将更激烈。银行将根据自身资金成本、风险偏好等进行合理定价。 对于在信用卡行业中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而言,这或许是一次打“翻身仗”的机会,但同时也考验着各家银行的差异化定价能力。对不同持卡人进行精准画像并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大趋势。 据董峥介绍,国内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超过百家,但排名前十几位的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占据超过98%的市场份额,中小银行发展空间有限。中小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制定有利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参与差异化市场竞争。
时隔四年,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管制政策迎来调整一事在近期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今年1月1日起,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为信用卡业务强力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区间限制后,银行是否会调整利率,这一政策对信用卡市场、银行、持卡人有何影响,对互联网信贷市场又是否会有所搅动颇受公众关注。 利率区间管制为何取消 据央行官网1月8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央行于2020年12月31日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测算年化利率区间为12.775%-18.25%)。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是利息+手续费。持卡人刷卡后在免息期内还款就无需支付任何利息(最长约50天),但超过免息期后,持卡人不全额还款选择透支就会产生透支利率。一般透支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高得多。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多银行官网发现,当前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基本采取万分之五的日息计算,即测算为年化利率18.25%。 央行为何取消信用卡利率区间管制也引起业内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4月15日,央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取消了当时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转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下限区间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央行有关负责人同时明确表示,“待时机成熟再全面实施市场定价”。 业内人士认为,在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区间限制,属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步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如今,各类个人互联网信贷产品不断发展,信用识别和定价能力不断上升,其在利率等方面已经更加分层和市场化。但实际上,个人互联网贷款产品与信用卡透支模式是比较类似的,此前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区间设置,并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创新。因此,此次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是贯彻利率市场化方向的举措,为信用卡业务差异化发展解绑。 在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看来,此次《通知》的突然出台并紧急实施,可以视为在2020年底,针对网络小贷市场清理整顿之后,再为信用卡业务强力解绑,彻底放开了信用卡在透支利率上的束缚,反映了央行重塑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地位的强烈决心。 银行会否调整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当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目前一年LPR 4倍为15.4%)。可以发现,当前的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高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对于上述《规定》是否适用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业内一直存在争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区间限制后对银行有什么影响,银行是否会调整透支利率颇受市场关注。对此,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祥云表示,放开利率区间管制后,考虑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预计商业银行不会大范围提高利率,但可能对部分风险表现较差的客户提价,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匹配。反之亦然,部分银行可能会对优质客户降价,突破此前的利率下限,但优质客户的生息资产比例更低,所以实际影响预计有限。总体上,头部零售银行能够对信用卡业务更灵活定价,更受益利率市场化。 于百程进一步指出,后续信用卡业务在银行内的创新性将会增强,各家之间以及银行内部不同客户的信用卡透支利率都会体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在利率上看,总体上下降的可能性大,“后期不同银行透支利率会各不相同,各家银行也会根据风控水平进行动态调整,持卡人将会优先选择利率低的信用卡进行透支”。 对信用卡市场有何影响 从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我国信用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5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76万亿元,环比增长3.54%。 那么,《通知》的下发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信用卡市场和持卡人,对互联网信贷市场又是否会有所搅动? 在于百程看来,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提升了信用卡吸引力,有利于信用卡存量用户的进一步激活,也会与其他个人互联网信贷产品形成竞争。 “《通知》的发布正是让信用卡业务重新获得市场主流地位的重要举措。现在流行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透支利息也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信用卡可以灵活定价后,以利于信用卡业务在信用消费领域,与其他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对手展开正面交锋中占得有利位置。”董峥如是说。 不过,董峥也同时指出,客观地说,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只是信用卡业务重新回归市场的充分条件之一,毕竟经常借助透支利率的用户总体来说仍为少数。透支利率高低对于全额还款的用户影响不大,因此这项政策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人群。而信用卡业务能否借助《通知》重整旗鼓,重新夺回已失去的市场位置和空间,更多还是取决于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策略实现与时俱进的调整,提升自身业务实力,以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时隔四年,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管制政策迎来调整一事在近期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今年1月1日起,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为信用卡业务强力解绑。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区间限制后,银行是否会调整利率,这一政策对信用卡市场、银行、持卡人有何影响,对互联网信贷市场又是否会有所搅动颇受公众关注。 利率区间管制为何取消 据央行官网1月8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央行于2020年12月31日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测算年化利率区间为12.775%-18.25%)。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是利息+手续费。持卡人刷卡后在免息期内还款就无需支付任何利息(最长约50天),但超过免息期后,持卡人不全额还款选择透支就会产生透支利率。一般透支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高得多。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多银行官网发现,当前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基本采取万分之五的日息计算,即测算为年化利率18.25%。 央行为何取消信用卡利率区间管制也引起业内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4月15日,央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取消了当时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转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下限区间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央行有关负责人同时明确表示,“待时机成熟再全面实施市场定价”。 业内人士认为,在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区间限制,属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步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如今,各类个人互联网信贷产品不断发展,信用识别和定价能力不断上升,其在利率等方面已经更加分层和市场化。但实际上,个人互联网贷款产品与信用卡透支模式是比较类似的,此前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区间设置,并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创新。因此,此次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是贯彻利率市场化方向的举措,为信用卡业务差异化发展解绑。 在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看来,此次《通知》的突然出台并紧急实施,可以视为在2020年底,针对网络小贷市场清理整顿之后,再为信用卡业务强力解绑,彻底放开了信用卡在透支利率上的束缚,反映了央行重塑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地位的强烈决心。 银行会否调整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当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目前一年LPR 4倍为15.4%)。可以发现,当前的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高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对于上述《规定》是否适用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业内一直存在争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区间限制后对银行有什么影响,银行是否会调整透支利率颇受市场关注。对此,东吴证券(601555,股吧)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祥云表示,放开利率区间管制后,考虑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预计商业银行不会大范围提高利率,但可能对部分风险表现较差的客户提价,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匹配。反之亦然,部分银行可能会对优质客户降价,突破此前的利率下限,但优质客户的生息资产比例更低,所以实际影响预计有限。总体上,头部零售银行能够对信用卡业务更灵活定价,更受益利率市场化。 于百程进一步指出,后续信用卡业务在银行内的创新性将会增强,各家之间以及银行内部不同客户的信用卡透支利率都会体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在利率上看,总体上下降的可能性大,“后期不同银行透支利率会各不相同,各家银行也会根据风控水平进行动态调整,持卡人将会优先选择利率低的信用卡进行透支”。 对信用卡市场有何影响 从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我国信用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5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76万亿元,环比增长3.54%。 那么,《通知》的下发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信用卡市场和持卡人,对互联网信贷市场又是否会有所搅动? 在于百程看来,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提升了信用卡吸引力,有利于信用卡存量用户的进一步激活,也会与其他个人互联网信贷产品形成竞争。 “《通知》的发布正是让信用卡业务重新获得市场主流地位的重要举措。现在流行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透支利息也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信用卡可以灵活定价后,以利于信用卡业务在信用消费领域,与其他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对手展开正面交锋中占得有利位置。”董峥如是说。 不过,董峥也同时指出,客观地说,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只是信用卡业务重新回归市场的充分条件之一,毕竟经常借助透支利率的用户总体来说仍为少数。透支利率高低对于全额还款的用户影响不大,因此这项政策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人群。而信用卡业务能否借助《通知》重整旗鼓,重新夺回已失去的市场位置和空间,更多还是取决于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策略实现与时俱进的调整,提升自身业务实力,以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央行近期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银行业内获悉,央行近期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时隔四年,信用卡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2017年1月1日起,央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下限区间管理,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