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减税降费最新数据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673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6408亿元,去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7265亿元。 减税赋能——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食用玫瑰、百香果、火龙果、车厘子……一排排新鲜作物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里茁壮成长,品种繁多的水果畅销全国各地。 “本以为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生意会很难做,好在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减轻了生产经营成本,截至目前仅增值税我们就享受了1868万元的税收优惠,帮助我们在艰难中挺了过来。”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籍浩说道。 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开启自动清扫模式,顺利通过障碍物识别、行人和非机动车避让等14项5G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作为许昌市首家企业级5G商用项目,万里交通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通过信息通信系统升级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从传统制造到5G‘智造’,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表示,减税降费让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经营风险。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64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税收优惠87万元,另外还有近50万元的社保费减免,今年在研发上投入5G新技术后,还会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张培介绍。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现金流、提高创新收益,加快企业动能转换,提升创新型企业发展速度。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也是进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作为最早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公司前3季度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增加铜材加工业务,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6.4亿元,增幅达31.5%。 “今年,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税务部门及时为我们落实了免抵退税政策。目前,公司收到出口退税合计10386万元,最快2个工作日到账,缓解了公司流动资金压力,助力企业扬帆‘一带一路’。”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本飞表示。 惠企裕民——社保降费效应显著 在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中,阶段性社保费减免是一道“硬菜”,瞄准的是企业用工成本中的刚性支出。尤其在疫情期间,这道“硬菜”帮助不少企业稳住人心、捱过寒冬,迎来新发展。 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出现资金缺口,“真金白银”的社保费减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助力。“2020年2月到11月我们享受减免社保费近166万元,社保费减免政策延长至年底后,预计全年可节省约180万元。”甘肃省肃北县银鑫矿业有限公司会计李梅介绍说。“我们的采矿项目前期资金投入高、周期长,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各项实打实的税费优惠政策给企业研发增添了底气。我们准备购入新的生产线,把产能再提高20%以上。” 浙江东阳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营家用除草机生产和出口,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邹志成介绍:“受疫情影响,现在许多外国人都直接在家办公,家用除草机的需求也随之扩大,税务部门的优惠政策,大大增强了我们做大海外市场的底气。今年仅社保费优惠政策,我们就享受到了近90万元红利,最近还接到了一笔近5000万元的外贸订单,公司现在忙的热火朝天!” 市场生意兴隆,景区也在恢复生机。开封大宏爱思嘉农旅景区,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已累计享受了社保费减免超15万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许静说,减免的税费让景区内的个体户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企业在,岗位在,就业就在。税务部门把企业作为施策主体,通过一系列降费政策的落实,为企业稳岗扩岗保驾护航。 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今年受疫情冲击严重,公司一度面临着订单断档风险。当地税务部门得知企业困境后,组织团队上门辅导,帮助企业及时享受社保费减免740万元,办理社保费缓缴322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如今,公司走出困境,新增外贸订单近3成,产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小明介绍,自7月以来,公司员工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增长。 提质增速——纳税服务不断优化 “网上办”“线上办”“码上办”“掌上办”……今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不断提升办税便利性和需求响应及时性,最大程度方便纳税人缴费人。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事项已达211项,90%以上的主要办税缴费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全国累计办理主要涉税业务中“非接触式”办理的占比已近9成,纳税人缴费人对网上办税缴费的满意度达97.3%。 “我们的工程已经完工了,想要办理跨区域涉税有关事项,但我人不在西安,今天不办理完会影响我们企业申报的!”前不久,湖南一位建筑工程企业的办税员李女士急切地从湖南给西安税务部门打来求助电话。大厅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个业务原来必须要到大厅窗口办理,现在只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进入可视化办税“云税通”平台,从资料的上传到最终办理完业务,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没想到跨越千山万水,动动手指就全部搞定。”李女士为税务部门服务“点赞”。 在福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推出的“税官云有约”服务让泉州市万科骏禾置业有限公司税务部负责人林顺昌称赞不已。他所在的企业遇到了因财务部门人员调整、新接手人员对增量留抵退税政策不熟悉的难题,得知企业情况后,泉州税务部门主动联系并指定专人对接,线上辅导该企业财务人员计算进项构成比例、测算留抵退税数字、提交退税申请表,超1300万元的留抵退税成功进入企业账户。 “这个‘码上办’可真不简单,有了它,相当于手里握着个办税厅,随时随地都能进厅办税,太方便了!”近日,纳税人王希智首次使用“码上办”成功办理了增值税申报更正业务。据了解,“码上办”是济南市税务局建立的云端办税服务厅,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引入图片、文字、音视频等更加灵活丰富的新媒体服务功能,充分满足纳税人办税缴费便利化需求。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提高政策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更扎实举措落实好纾困惠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本报记者 董碧娟 “今年前10月,香雪制药享受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疫情防控捐赠支出全额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共计超过1500万元。”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卢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将这些优惠进一步用于研发投入、生产基地建设、员工工资及原材料采购,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提振了信心。 香雪制药只是今年以来享受大规模减税降费红利的众多企业之一。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我国出台7批28项优惠力度大的减税降费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前11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达23673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减税降费如何挖潜?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减税降费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减税降费政策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2021年应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尤其是可以适当保持针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例如小微企业减税、社保费减免等,进一步实现“六稳”“六保”。 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减收增支明显,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3%,支出则同比增长0.7%。“大规模减税降费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间接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带来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风险,从而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挑战。”李旭红认为,未来减税降费的趋势将不再是一味扩大规模,而是提质增效,在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开展结构性减税降费,使受益主体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多位专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和拓展减负成效,就需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中山大学税收与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杨小强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因此,协调好减税降费与财政支出的关系是一个体系性考量。李旭红认为:“财政资源统筹管理是‘十四五’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如何开展结构性调整,使财政资源在减税降费方面优化配置,是确保政策发挥效用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这也为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指明了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表示,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方面,我国有望围绕个人所得税等群众非常关心的政策开展深入改革,特别是针对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改革实施一年来的情况作全面总结,进一步完善汇总税收政策,使广大纳税人获得更多实惠。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有望继续精准发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白彦锋表示。 让减税降费与税制改革协同发力也很重要。李旭红认为,实施减税降费是迈向现代税收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外部环境的重大举措。因此,未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在税制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发力,推动实现税收体系现代化。既要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改革中体现减税要求,以改革促减税,又要瞄准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现代税制大方向。 持续优化税收服务,不断完善税收营商环境也是让减税降费提质增效的关键。今年,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帮助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直达快享政策优惠。今年1月至11月,全国累计办理主要涉税业务中“非接触式”办理的占比已近九成,且纳税人缴费人对网上办税缴费的满意度达97.3%。 “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是对经济发展最好的激励,我们应通过纳税服务实现税收公平。”杨小强认为,一揽子税收优惠出台后还须落实好,应实际考虑纳税人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等掌握税收政策,更便捷享受税收优惠。 最近,税收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又有大动作。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印发公告,决定在前期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的基础上,分两步在全国新设立登记的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专家认为,此举将让企业领用发票更快捷、远程交付更便利、财务管理更高效,将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后,税务部门将推出更多便利化举措,持续提升纳税人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服务优化,都需要更加聚焦市场需求。“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需求侧减税的管理,全方位服务于新发展格局下对投资、消费、出口的要求,更精准服务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旭红表示。
专家预计2021年财政赤字率可能适当降低,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收缩,但财政对科技创新、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分配调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仍会加强。减税降费应与税制改革更好结合。 2021年财政政策是否保持2020年力度?重点支持哪些方面?减税降费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对于市场关注的这三大关键点,专家预计2021年财政赤字率可能适当降低,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收缩,但财政对科技创新、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分配调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仍会加强。减税降费应与税制改革更好结合。 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2020年,扩赤字、增专项债、发特别国债多管齐下,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发力保障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专家认为,2021年财政政策依然会保持积极取向,特殊时期措施如特别国债继续发行的可能性较低。 2020年的财政赤字率目标定为3.6%以上,越过此前多年的所谓“3%红线”;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大幅提升;专项债规模扩容至3.75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展望2021年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因此,中央政府的赤字、债务仍需保持适当规模。不过,当前地方债规模大于中央债,不利于国家债务风险管控,地方债比重应适度降低,减轻地方压力,也降低防控债务风险整体难度。应相应考虑扩大短期国债发行。 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依然保持不变,但预计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赤字率从2020年的3.6%以上降至3%以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会降至3万亿元左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要加强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债融资机制;优化国债和地方债券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 把钱花在刀刃上 2020年,财政政策有力保障了在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强度。在专家看来,2021年在重要领域,财政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了71%,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支出分别增长9.8%、9.5%、9.2%。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是要求更好地“把钱花在刀刃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表示,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向,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 李旭红预计,财政政策还将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将考虑推行以普惠性为主的税费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将为企业提供更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防止区域性优惠政策过分突出。 结合税制改革减税降费 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在助力企业轻装前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专家认为减税降费应与税制改革更好结合,保障财政收入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布减税降费措施,包含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应急措施、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困难行业的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等。据税务部门此前透露,2020年新推出的措施加上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的翘尾减收,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2021年减税降费相关政策会突出结构性,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税制改革也将继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可能有进一步完善性的改革。 刘尚希认为,2021年减税降费要更多与税制改革相结合。其中,降费要更多与社保体制改革相结合,比如在缴费制度、领取标准、养老金全国统筹、个人账户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减税也要结合税制改革加以推进。比如,增值税应减并档次,向中间档靠拢,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企业所得税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适当在税率上做一些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可持续”。李旭红说,从长远看,税收仍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只有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减税降费,放水养鱼,带来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性增长,才能保障财政收入可持续性。
专家预计明年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将成一大看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备受关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确信号:“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与此同时,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更可持续”的表述。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成为2021年财政政策的两大关键词。预计明年将统筹考虑财政发展和财政安全问题。财政支出保持适当强度,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在促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三方面主动作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将更多向改革要空间,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有望成为一大看点。 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我国实施提质增效、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三箭齐发”:一般公共预算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1.6万亿元。与此同时,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将超2.5万亿元。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上述特殊举措为我国经济持续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宏观经济政策配置要‘对症下药’,周期性的问题要用周期性的办法去解决;体制性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疫情冲击综合了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超常规的特殊办法加以对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22日指出,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矛盾中,疫情冲击这项发生了变化,宏观政策安排必须也作出相应调整。“不急转弯”的前提是要“转弯”,只是转弯不能太急切。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高培勇认为,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统筹财政发展和财政安全,这是一个深刻考量,也是我们发展新征程中更加重要的着力点。财政安全可以理解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供需之间、消费与投资之间、工业与服务业之间、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均衡性逐步提高。刺激性的政策必须根据形势变化而退出;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叠加经济增速下行,导致财政收支紧张,必须平衡好减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 “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也对“把钱花在刀刃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适度保持支出强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对此,罗志恒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落实“六稳”“六保”以及推动改革仍需要大量刚性支出。同时,党政机关仍过“紧日子”,背后是理念的变化和支出结构的优化。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记者表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均造成了较大冲击,我国精准施策,经济逐步回暖、转向正增长,这为我国“十四五”开好局缓解了困难。但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疫情冲击影响还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因此必须给予经济修复的时间及空间。在此关键时期,宏观政策应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给市场主体足够的信心及预期,以支持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在她看来,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基层、专项债等多项措施,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定经济的基本面,使企业、经济及财政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此外,财政政策应与“十四五”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其中,统筹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重要的内容。 明年减税降费如何继续发力?业内表示,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到今年会议提出“完善减税降费政策”,预计明年会综合考虑可持续性,更多向改革要减税空间、发展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通常理解为政策实施要留下余地,不要打光“子弹”。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理解是,财政政策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主动扩展政策空间。他表示,减税降费应该和税制的完善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作为短期政策,包括社保体制的改革,税收收入制度的改革等。明年要更多通过改革的方式、通过税制改革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降费。 高培勇认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立足于扩大内需,需要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格局。在他看来,从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目标出发,加速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需要在提高直接税比重方面下大气力。 “明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将从减税降费转移到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罗志恒指出,持续减税降费导致边际效应递减,减税降费的效果必须依靠其他结构性改革才能共同起作用。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越发注重运用改革的办法,财税体制改革是结构性的改革,空间更大、效果更好。
时至岁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对全年降成本“清单”任务完成情况和落地实效展开摸底调研、分析研判,并开始酝酿明年降成本工作的思路。目前来看,今年7月发布的全年23项降成本举措已经悉数落地,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将超2.5万亿元,再加上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合计数万亿元降成本红利直达实体。展望明年,业内指出,将更多用改革的方法来向降负要空间,例如通过税制改革来获得减税的进一步空间。 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日前召开2020年降成本工作部门座谈会,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今年以来降成本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讨论了当前降成本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商讨了明年工作思路和初步考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27个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会议。 今年7月,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23项重点任务涵盖了税费、物流、融资、用能等多方面减负内容,为全年降成本细化了路径图,明确了任务书。 目前,清单任务已经悉数落地。例如,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发布实施了7批28项优惠力度大的减税降费措施,其中既有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应急措施,也有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困难行业的措施,还有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特别是聚焦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加大税费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加上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在今年形成的翘尾减收,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降低物流成本超过99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曾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优化政务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简证减费、提质增效,预计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亿元以上。 电价是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用户最为敏感的生产要素。在前两年分别降低10%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再次实施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5%政策。与此同时,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降低5G用电成本等“大礼包”也相继推出。预计全年减免电费超过1100亿元。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降成本系列措施落实有力,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能够陆续“转正”,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离不开降成本发挥的作用。 以市场主体感受最明显、受益最直接的减税降费为例,1-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2301.6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461.12亿元,新增降费14840.49亿元。 (下转第二版)
今年我国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加速落地生效,让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更轻,发展步伐更稳。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码”。比如,2019年小规模纳税人免税额提高到月销售额10万元,今年又将原适用3%征收率的增值税应税收入减按1%征收。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为企业大大减轻了税费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得到拓展,为保就业惠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减税降费“真金白银”的红利不断为小微企业注入信心和活力,让地处四川东北部的阆中古城民宿业再显生机。侯家大院每天入住率达到七成以上。作为阆中古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家民宿,侯家大院拥有一百多间客房。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侯家大院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 “幸好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送来了及时雨,在恢复经营后,除了企业今年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外,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商保险单位缴费和免征餐饮住宿服务增值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至少省下了十来万元。”侯家大院财务经理高正勇说。 侯家大院还借助税务部门与银行推出的“银税贷”产品,得到10万元资金支持,借机提升软硬件设施,调整和研发菜品,提升消费安全和服务品质。 “面向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多,说明国家看到了小微企业的难处。支持疫情防控优惠税收政策让民宿经营者缓了一口气。马上就是元旦春节了,我们还要提升服务品质,让阆中名片走出去、叫得响。”侯家大院总经理侯小浪表示。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享受增值税、房产税减免共计16.6万元,减税降费金额增长16.5万元。这些资金对我们小微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为公司能复产复销增加了极大的动力。”泸州护国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牟娟说。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降低了小微企业负担和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并提振了企业经营预期。同时,减税降费还提振了需求,下游企业在减税降费中逐步缓解压力,会产生对中上游的需求,适度对冲了总需求的过快下行。 与此同时,税务部门用足用活各项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以更优质的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税收大数据,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降低了企业办税成本。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国累计办理主要涉税业务中“非接触式”办理的占比已近九成,足不出户的“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已成为越来越多纳税人缴费人的首选。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税务部门多措并举,将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实到“账上”,减少企业纳税次数、降低办税成本,进一步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恢复。
部委摸底谋划明年,专家预计将更多用改革方法减税降负 时至岁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对全年降成本“清单”任务完成情况和落地实效展开摸底调研、分析研判,并开始酝酿明年降成本工作的思路。目前来看,今年7月发布的全年23项降成本举措已经悉数落地,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将超2.5万亿元,再加上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合计数万亿元降成本红利直达实体。展望明年,业内指出,将更多用改革的方法来向降负要空间,例如通过税制改革来获得减税的进一步空间。 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日前召开2020年降成本工作部门座谈会,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今年以来降成本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讨论了当前降成本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商讨了明年工作思路和初步考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27个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会议。 今年7月,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23项重点任务涵盖了税费、物流、融资、用能等多方面减负内容,为全年降成本细化了路径图,明确了任务书。 目前,清单任务已经悉数落地。例如,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发布实施了7批28项优惠力度大的减税降费措施,其中既有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应急措施,也有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困难行业的措施,还有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特别是聚焦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加大税费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加上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在今年形成的翘尾减收,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降低物流成本超过99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曾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优化政务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简证减费、提质增效,预计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亿元以上。 电价是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用户最为敏感的生产要素。在前两年分别降低10%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再次实施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5%政策。与此同时,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降低5G用电成本等“大礼包”也相继推出。预计全年减免电费超过1100亿元。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降成本系列措施落实有力,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能够陆续“转正”,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离不开降成本发挥的作用。 以市场主体感受最明显、受益最直接的减税降费为例,1-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2301.6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461.12亿元,新增降费14840.49亿元。 “总的看,今年为应对疫情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无论绝对额还是相对GDP比重,从世界各国看都是比较大的,”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大规模减税降费通过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释放大规模减税降费红利,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对支持疫情防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助企纾困政策方面的获得感在不断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指出,调查结果显示,11月反映资金紧张的制造业小型企业占比为42.3%,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低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降成本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多角度、全方位、强实效、提质量”,既包括了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与降低制度成本等宏观层面的政策,也覆盖到了用地、用工、用电、物流以及生产工艺等企业具体成本与细节开支。从运行的成效上看,降成本措施有效对冲了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整体复苏与平稳运行。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将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研究解决地方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更好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孟玮表示,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一些行业恢复状况还不是很乐观,部分小微企业、出口企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发改委将持续加强跟踪分析,落实落细相关政策,巩固经济恢复的良好势头。 目前,相关部委和地方已经开始研究酝酿明年降成本的工作思路。业内专家指出,预计明年将更多用改革的方法来向降负要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目前来看,减税降费举措中有一些阶段性的政策安排,今后涉及到体制如何健全的接续问题。减税也应该和税制的完善结合起来,包括社保体制的改革,税收收入制度的改革等,明年要更多通过税制改革来获得减负的进一步的空间。 “未来应适度降低间接税比重,适度提高直接税比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也指出,适度降低间接税比重,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发挥税收公平的作用;有利于前期投入大的新经济企业降低税负,促进新经济企业成长。 “未来继续加大降成本的力度,保障措施有效的前提是良性发展,解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价格合理化。”孙传旺指出,要运用结构方式与机制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通过政策推动将改革红利送到实体企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经济运行内生动力,这才是降成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