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抗疫和服务经济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政策“含金量”如何?落实得怎么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税”力量。 减负增产 制造业发展信心足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在稳步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经济社会步入正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更加坚定我们民营制造企业‘跨界生产’的发展信心。”谈到复工复产,全国人大代表、远光集团董事长蔡仲光首先提起的是减税降费的助力。 据了解,疫情期间远光集团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原有4条电线生产线改造“跨界”转产口罩鼻梁压条,有效带动了口罩行业的复工复产。然而企业“跨界”之路并不平坦,疫情初期,部分员工未能返岗,部分原材料难以交货,企业遭受不少损失。当地税务部门及时为企业推送适用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约83万元,让企业有更多资源投入科技研发项目。 和蔡仲光一样“税惠”获得感满满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 面对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药材种植、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民族制药企业。邢界红说:“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扶持,近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邢界红表示,税务部门积极探索税收现代化建设,电子税务局、手机APP、自助办税终端、i税平台广泛使用,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纳税缴费服务。“就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基本涉税业务都能在网上税务局办理,大大节约了办税成本,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力进行科技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在谈到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时表示:“政策支持让企业‘疫’后发展更有底气,企业抓住新经济成长时机,用活现有存量资金和财税金融政策,应用新技术成果、升级现有产业,将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普惠化目标。” 打通循环 交通运输业复产底气强 交通不畅,百业难兴。作为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业是复工复产的“先行官”,关乎生产制造业、运输企业、流通环节等产业链各个方面的畅通。 “我们真切感受到税务部门为帮助公共交通事业挺过严冬所作出的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公交运输集团一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喻春梅说。 疫情恰逢客运行业最好创收的春运期间,这对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较大。据介绍,疫情最严峻的2月份,该公司因疫情停开线路142条,停驶车辆2782台,公交客运收入同比减幅超过90%。 收入减少,公共交通却不能停摆。“无米下锅的时候,首先想到我们的是税务部门。”喻春梅表示,当地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了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近1000余万元,缓解了资金难题。据测算,南昌公交集团还可享受包括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950万元、免征疫情期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420万元等多项优惠。 同样得到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的还有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客车行业领军企业,郑州宇通客车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质保量紧急生产一批负压救护车增援抗疫一线。随着复工复产进入加速期,宇通客车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上下游产业链不配套等压力,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预计将为该企业带来约4880万元的政策红利。 “受疫情影响,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减税降费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谈道。 雪中送炭 服务业启航动力增 “受疫情影响,长隆集团从春节开始停业近百天,旗下三大旅游园区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在复工的关键期,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问需送暖,为我们增添了渡过难关、健康发展的动力。”全国政协委员、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说道。 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高效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1300多万元,以“真金白银”硬核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目前,长隆集团广州、珠海园区已按规定陆续对外开放经营。“眼下正是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希望税务部门继续为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经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苏志刚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慧也有着如此感受,“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红利。尤其今年疫情期间享受的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极大减轻了事务所的资金负担,让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困难群体,税务部门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应该说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将更大,广大市场主体将会有更多获得感。(车柯蒙)
国务院5月19日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38项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减税降费2.3万亿元超预期,多项民生指标超额达标。专家认为,这一“对账单”彰显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也为2020年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经济总体平稳 2019年,6.1%的经济增速,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实现了6%至6.5%的预期目标。全国CPI指数同比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 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可圈可点。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高出1100万人以上预期目标近20%;全年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至5.3%之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也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指出,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推进援企稳岗、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灵活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各项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2019年,中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8029亿元,超过8000亿元的预期目标;全国完成公路水运投资23451亿元,超过1.8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150万亩,实现了8000万亩以上的预期目标。 专家指出,增长、就业、物价等量化指标完成情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稳健。在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能够经受风险、承受压力,具有充足的韧性与活力。 全年减税降费超2.3万亿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普惠性与结构性并举的减税政策力度规模更大、惠及范围更广,助力2019年经济指标达成。 从减税降费相关指标来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实际上,去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此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省份均已降至16%;全国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低10%,全国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36.7%。 值得关注的是,为企业减负不仅包括真金白银的减免税费,还包括营商环境优化等“软环境”的提升。 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647亿元,台账清偿进度70%以上,中央企业率先实现无分歧欠款基本“清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完成年底前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 “提质增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保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国家会计学院财税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据测算,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系列减负举措不但稳定了企业的信心,而且为应对疫情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优化调整的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为2020年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从根本上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动力。减税降费的后期效果会在今年持续显现,而且伴随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预计还将推出更大力度为企业减负的相关举措。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通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在脱贫攻坚方面,2019年预期目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实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9万人;预期目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际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此外,预期两年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问题,实际一年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553.7亿元,提升了548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此外,在教育培训方面,政府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筹集资金1138亿元,2019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77.1万人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1056亿元;高职院校全年扩招116.45万人。 在社会保障领域,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新增的15元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均实现预期目标。 降低网络资费也是一大民生红利。2019年,全国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41%,远远超过“再降低20%以上”的让利幅度。 专家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持久动力。
国务院5月19日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38项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减税降费2.3万亿元超预期,多项民生指标超额达标。专家认为,这一“对账单”彰显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也为2020年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经济总体平稳 2019年,6.1%的经济增速,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实现了6%至6.5%的预期目标。全国CPI指数同比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 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可圈可点。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高出1100万人以上预期目标近20%;全年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至5.3%之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也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指出,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推进援企稳岗、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灵活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各项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2019年,中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8029亿元,超过8000亿元的预期目标;全国完成公路水运投资23451亿元,超过1.8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150万亩,实现了8000万亩以上的预期目标。 专家指出,增长、就业、物价等量化指标完成情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稳健。在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能够经受风险、承受压力,具有充足的韧性与活力。 全年减税降费超2.3万亿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普惠性与结构性并举的减税政策力度规模更大、惠及范围更广,助力2019年经济指标达成。 从减税降费相关指标来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实际上,去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此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省份均已降至16%;全国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低10%,全国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36.7%。 值得关注的是,为企业减负不仅包括真金白银的减免税费,还包括营商环境优化等“软环境”的提升。 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647亿元,台账清偿进度70%以上,中央企业率先实现无分歧欠款基本“清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完成年底前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 “提质增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保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国家会计学院财税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据测算,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系列减负举措不但稳定了企业的信心,而且为应对疫情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优化调整的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为2020年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从根本上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动力。减税降费的后期效果会在今年持续显现,而且伴随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预计还将推出更大力度为企业减负的相关举措。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通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在脱贫攻坚方面,2019年预期目标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实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9万人;预期目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际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此外,预期两年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问题,实际一年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553.7亿元,提升了548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此外,在教育培训方面,政府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筹集资金1138亿元,2019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77.1万人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1056亿元;高职院校全年扩招116.45万人。 在社会保障领域,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新增的15元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均实现预期目标。 降低网络资费也是一大民生红利。2019年,全国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41%,远远超过“再降低20%以上”的让利幅度。 专家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持久动力。(班娟娟 孙韶华 北京报道)
5月12日,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闭幕。至此,31个省份的省级两会均已落幕。《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减税降费”成为2020年地方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各地的减税降费情况看,主要聚焦三个重点:一是确保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二是推动复工复产,三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目的在于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提振经济发展动能和增强民众信心,积极发挥地方主动发展优势,保持各地经济变动趋势在可控范围之内,更好地稳定全国经济发展。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0年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一揽子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加大税收、房租减免力度,实施社会保险费优惠。 5月11日,在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启荣表示,2019年,全省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税360.39亿元,其中,减少地方税收188.8亿元;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社保缴费97.94亿元,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全省387.6万纳税人、98%以上的小微企业、94%的民营经济主体享受到减税政策红利,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四川省将“稳增长”放在了突出位置,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及时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减税降费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现场会,其中新增减税降费约800亿元,多渠道开源节流挖潜增效。2020年落实民营经济20条、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视情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减负、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地都出台了减免租金、税收,减免和缓缴社保费用等税费优惠政策,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依群表示,此轮减税降费政策的特点在于各地重视程度高、政策落地速度快、操作灵活性强、目标指向明确,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调联动,政策的普惠性和扶持的专业性统筹结合,为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各项成本都在增加,比如物流成本、防疫成本、采购成本等。但是复工复产要有序推进,公司经营策略也要继续执行,只能压缩利润空间。”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贾秀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引进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现阶段重点向城市轨道交通及市域快轨应用领域推广,目前正处于技术开发阶段,研发费用高,前期资金投入大,造成增值税留抵税额较大。正巧这个时候,1900多万元的退税到账了,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为公司复工复产、科技研发增加了强劲动力。 国家税务总局新津县税务局建立特快绿色通道,及时与金库对接,利用电子化退税形式,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让企业感受到“税务速度”与“税务温度”。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需要抓紧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系统梳理,集中由地方政府统一出台,同时,要将减税降费与地方政府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以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增长为契机,以“放管服”改革为有效抓手,通过政府治理增强减税降费效果的持续性、稳定性、有效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包兴安 4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部署出台多批税费优惠政策,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减税降费规模超过市场预期,特别是针对疫情,今年新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对保障医疗物资生产、增强疫情防控能力、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是在此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减税降费落地效应,加大企业税费减压力度,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国区域经济合理布局,有效挖掘市场经济潜能,努力激发投资、消费、外贸活力,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起到了托底助推的关键性作用。”张依群说。 蔡自力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聚焦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稳外贸扩内需等四个方面,先后部署出台多批税费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付树林指出,这些政策落实时间紧、涉及税费多、受益主体广,为应对好这些挑战,全国税务系统聚焦“四力”要求,会同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 蔡自力介绍,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二是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4246亿元。最近,国家还陆续出台了扩大汽车消费、延续实施普惠金融和西部大开发优惠等税收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我国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次减税降费7428亿元,有助于降低企业负担,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出台的多批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具有增值税、所得税等减税的普惠性,也有行业、地域减税的针对性,实现了减税降费和金融、产业等多项政策的协同联动。”张依群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减税降费稳定经济的托底助推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加充分。 上海圣安达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安达”)财务负责人钱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次税费优惠算下来,将会为我们省下5万多元,再加上政府针对防疫工作的补贴,在整个酒店行业都陷入萧条的时期,减税降费政策实在是为我们免去了很多的后顾之忧。” 据钱萍介绍,自今年1月31日起,为应对疫情,圣安达运营的锦江之星酒店真北店被政府应急征为防疫集中隔离观察点。圣安达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其自身也背负着沉甸甸的运营压力:进入1月份以来,酒店营业额大幅减少,疫情发生后营业收入更是近乎为零,仅50%的酒店员工复工在岗,内部运行人手短缺,员工成本亟待解决,亏损状态持续发生。 在了解到圣安达面临的困境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普陀区税务局为企业“速配”优惠政策。锦江之星真北店属酒店行业,主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根据有关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对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房产或土地被政府应急征用的企业可申请减免相应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据统计,圣安达公司一季度享受增值税减免2.3万余元。目前,圣安达已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了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请,预计可享受减免税额近3.2万元。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要将减税的重点放在现有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上,确保减税政策不打折扣,让纳税主体确实有真实的获得感;同时要对减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对阶段性减税政策进行有效评估和必要调整,确保减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快推进税制改革,从经济结构、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不同角度对现有税制进行减并归类,减少税种,提高税收和征税效能。 郭一鸣表示,经历了集中性的减税降费之后,建议把重点放在“精准实施”上,比如,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倾斜;针对保民生的具体工作和服务,出台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措施等。(编辑 张伟 孙倩)
财政部:2万亿减税降费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今年超2万亿元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效果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据财税部门测算,减税降费拉动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 这是12月25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中透露的数据。 据中新社报道,《报告》称,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实现减税降费19688.94亿元。其中减税16473.26亿元,降低社会保险费3215.68亿元。全年减税降费数额将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今年减税降费力度空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减税降费规模有如此之大。 近日工信部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称,预计全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这相当于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规模。 刘昆表示,目前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在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初步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确保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确保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要求,重点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有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明显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大规模减税降费对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都具有较明显大拉动作用。第一财经实地采访不少企业,对增值税减税和社保费降费感受最为明显,部分企业将减税降费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创新研发,或者降价让利消费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今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是6.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报告》同时指出,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压力较大,“1-10月,由于减税降费力度超出预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仅增长0.4%”。二是少部分企业减负不明显,“个别处在产业链‘夹心层’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相对有限”。三是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下一步减税降费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要求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要降低关税总水平。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年预计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而重在巩固和拓展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未来减税降费政策会继续优化,不排除会有一定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比如国务院明确提出研究对制造业重点行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减税降费工作情况报告、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等 栗战书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栗战书委员长出席。 丁仲礼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167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听取了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整改工作部署推进情况,指出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整改机制、切实强化结果运用,努力实现源头治理。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绝大多数问题已得到整改,整改问题金额3099.81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1538项。在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立行立改的同时,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对个别问题正在持续推进整改。审计署将持续对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会议听取了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兜底保障,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出台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目前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1-10月,全国实现减税降费19688.94亿元,其中减税16473.26亿元,降低社会保险费3215.68亿元。全年减税降费数额将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下一步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挥效应。 会议听取了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规模累计安排24510亿元,年均增长14.8%,在加大对生态环保支持力度的同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下一步将强化资金保障,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财政资金投入体制;形成政策合力,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资金效益,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作的关于2019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规定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共1485件。法工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开展备案审查,有重点地开展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和专项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报告还介绍了对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进行备案审查的有关情况。下一步,将贯彻“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工作总要求,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秘书长杨振武出席会议。 国务委员赵克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人,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