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证监会对IPO在审企业一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封警示函。 证监会核查后发现,一力制药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销售返利不规范、宣传推广费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据悉,一力制药的保荐券商为东莞证券,当前审核状态为终止审查,最新公告日为2019年6月21日。 财政部“查账” 2019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宣布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2019年度财政督查检查计划,财政部决定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于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虽然,针对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历年都会有,但这次与众不同的是专门针对医药行业进行检查。据了解,本次检查由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会同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一起展开。 从2017年12月,一力制药首次提交招股书,到2018年3月主动撤回IPO申请,又到2019年5月再次提交申请,这家企业的上市之路充满挑战和未知。 业绩增长蹊跷 从经营数据看,一力制药在两大客户的“关照”下一路扶摇直上,沉浮十多年后闯关IPO。 2014-2016年,一力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6.8亿元、6.97亿元和6.46亿元,合作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六成。参照2017年医药工业百强名单,排名第98位的千金药业2016年药品收入约为14.91亿元。 但是,花城制药给一力制药带来的收入支撑并没有沿着增长曲线一路向上。2016年底,在10年合作接近尾声时,双方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告别,花城制药和一力制药对簿公堂。2018年2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为双方长达10年的“亲密合作”正式画上句号。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一力制药的业务分为自有药品和合作药品两块,2014~2016年花城制药贡献的收入占合作业务收入的30%~40%。2017年上半年,失去核心合作伙伴的一力制药合作业务收入直线下降至1.7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4年最高峰的71.92%降至47.21%。 不过,之前过于依赖合作收入的一力制药及时抓住了“救生圈”——自有药品收入取得突破性增长,2017年1~6月实现收入1.86亿元,超越2014年全年、紧逼2015年和2016年全年,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23.10%陡增至51.67%,这也是过去3年以来的最高值。 子公司风波不断 一力制药控股子公司还在报告期内曾因产品质量而受到处罚。广东药监局2016年1月份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一力罗定制药生产的批号为150101的银杏叶片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验为假药;品号为140501的银杏叶片被检验为劣药,广东省药监局对一力罗定制药给予合计没收产品60259盒,没收违法所得41.04万元。随后,广东药监局对该事件出具了说明函,认定一力罗定制药生产销售银杏叶制剂出现问题,主要是上游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改变提取工艺,掺杂掺假造成。 一力罗定制药不仅曾经因生产假药劣药被罚,在报告期内还存在三次被环保部门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情形,原因分别是一力罗定制药处理后所排放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超标、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超标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就排放污染物。对于上述问题,一力罗定制药表示,公司均已及时完成了整改,并依法取得了排污许可证。 资料显示,一力制药持有一力罗定制药89.03%的股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3.53亿元,净资产7110.52万元,全年亏损159.34万元。 另外,2016年3月份,一力制药还因公司因蒸汽锅炉排放废气含量超标,被四会市环保局责令进行改正。 保荐券商东莞证券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国有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也是全国首批承销保荐机构之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经纪、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基金代销、期货IB、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领域。 4月8日,因控股股东超比例新增质押且券商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广东证监局对东莞证券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根据广东证监局对东莞证券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因为东莞证券主要股东广东锦龙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龙股份)及其关联方东莞市新世纪科教拓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纪公司”)超比例新增质押所持公司股权,违反了《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而东莞证券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根据《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广东证监局决定对东莞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应当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内部问责。
4月29日,证监会对IPO在审企业一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封警示函。 证监会核查后发现,一力制药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销售返利不规范、宣传推广费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据悉,一力制药的保荐券商为东莞证券,当前审核状态为终止审查,最新公告日为2019年6月21日。 财政部“查账” 2019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宣布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2019年度财政督查检查计划,财政部决定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于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虽然,针对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历年都会有,但这次与众不同的是专门针对医药行业进行检查。据了解,本次检查由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会同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一起展开。 从2017年12月,一力制药首次提交招股书,到2018年3月主动撤回IPO申请,又到2019年5月再次提交申请,这家企业的上市之路充满挑战和未知。 业绩增长蹊跷 从经营数据看,一力制药在两大客户的“关照”下一路扶摇直上,沉浮十多年后闯关IPO。 2014-2016年,一力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6.8亿元、6.97亿元和6.46亿元,合作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六成。参照2017年医药工业百强名单,排名第98位的千金药业2016年药品收入约为14.91亿元。 但是,花城制药给一力制药带来的收入支撑并没有沿着增长曲线一路向上。2016年底,在10年合作接近尾声时,双方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告别,花城制药和一力制药对簿公堂。2018年2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为双方长达10年的“亲密合作”正式画上句号。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一力制药的业务分为自有药品和合作药品两块,2014~2016年花城制药贡献的收入占合作业务收入的30%~40%。2017年上半年,失去核心合作伙伴的一力制药合作业务收入直线下降至1.7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4年最高峰的71.92%降至47.21%。 不过,之前过于依赖合作收入的一力制药及时抓住了“救生圈”——自有药品收入取得突破性增长,2017年1~6月实现收入1.86亿元,超越2014年全年、紧逼2015年和2016年全年,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23.10%陡增至51.67%,这也是过去3年以来的最高值。 子公司风波不断 一力制药控股子公司还在报告期内曾因产品质量而受到处罚。广东药监局2016年1月份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一力罗定制药生产的批号为150101的银杏叶片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验为假药;品号为140501的银杏叶片被检验为劣药,广东省药监局对一力罗定制药给予合计没收产品60259盒,没收违法所得41.04万元。随后,广东药监局对该事件出具了说明函,认定一力罗定制药生产销售银杏叶制剂出现问题,主要是上游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改变提取工艺,掺杂掺假造成。 一力罗定制药不仅曾经因生产假药劣药被罚,在报告期内还存在三次被环保部门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情形,原因分别是一力罗定制药处理后所排放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超标、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超标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就排放污染物。对于上述问题,一力罗定制药表示,公司均已及时完成了整改,并依法取得了排污许可证。 资料显示,一力制药持有一力罗定制药89.03%的股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3.53亿元,净资产7110.52万元,全年亏损159.34万元。 另外,2016年3月份,一力制药还因公司因蒸汽锅炉排放废气含量超标,被四会市环保局责令进行改正。 保荐券商东莞证券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国有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也是全国首批承销保荐机构之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经纪、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基金代销、期货IB、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领域。 4月8日,因控股股东超比例新增质押且券商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广东证监局对东莞证券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根据广东证监局对东莞证券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因为东莞证券主要股东广东锦龙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龙股份)及其关联方东莞市新世纪科教拓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纪公司”)超比例新增质押所持公司股权,违反了《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而东莞证券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根据《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广东证监局决定对东莞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应当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内部问责。 禾父领鲜说
在一系列措施之下,GMV破万亿、平台用户近6亿成为拼多多年报里最显眼的数据。过去的一年,拼多多成交额10066亿元,与上一年的4716亿元相比,增幅达113%。 进入四月,拼多多的股价和行情开始一路走高。截至美东时间4月27日收盘,拼多多最新市值已达613亿美元(约合4337亿人民币)。 4月25日,拼多多发布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2019年,拼多多实现GMV(成交额)10066亿元,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实现年营收301.4亿元。现金储备方面,拼多多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10.6亿元,其中不包括2020年一季度11亿美元的定向增发融资。 从用户数等核心数据来看,创立4年半的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在此背后,拼多多的两大核心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即助力外贸转内销和百亿补贴。此前,青岛市政府、宁波市政府已经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推动外向型产能转内需市场出台一系列方案。 就在4月26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东莞产业特点和拼多多平台优势,围绕帮扶企业拓订单、稳产能、稳就业,以及推动外向产能转内需市场等目标,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拼多多将联合东莞市引入超过10000家优质东莞企业和品牌,打造面向平台6亿消费者的“东莞优品馆”,商品覆盖东莞实力雄厚的制造业和丰富的产业带资源。同时,借助直播等新型数字化展销技术,双方将推动东莞制造的消费品全链条,在线上冲击1000亿年销售额的目标。 外向产能转内需市场 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拼多多动作不断。4月26日,东莞市政府与拼多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联合推出“东莞优品·直播嗨购”系列活动,推动东莞制造消费品冲击1000亿线上年销售额。 同时,通过技术研发、流量支持和数据倾斜等资源支持,加速“东莞制造”和“东莞智造”产品上行,打造贯通线上全链条消费品供应链的生态体系,推动东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表示,“双方将携手打造好东莞优品馆,策划好品牌活动,培育好特色产业,树立好标杆企业,实现政府、平台、企业‘三赢’局面。双方将以今天的签约仪式为起点,不断推动合作登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19年,东莞出口总值超过8600亿,是中国第三大外贸城市;电商层面,东莞市的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5000亿左右,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约400亿元。此次合作将结合东莞产业特点和拼多多平台优势,在后疫情时期,帮扶企业推动外向产能转内需市场,实现拓订单、稳产能、稳就业的目标。 自3月以来,拼多多以“产业带复工大联播”、线上“拼交会”等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线上创新展销模式落地东莞,有力地帮助东莞市的服装产业带直连中国内需大市场。拼多多通过直播等展销形式,直接拉动大朗镇的毛织产业带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额达1820万元,以及虎门镇女装职业套装产业带累计成交额超过1600万元。 目前,东莞市的制造业企业入驻数、累计订单量,以及成交额均位列拼多多平台的前列。东莞市辖各镇聚集的一批产业集群,比如女装名镇虎门、羊毛衫名镇大朗、电子信息产业重镇长安、家具专业镇厚街等,在拼多多上孵化出一批新品牌,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 “过去几十年,东莞家具企业的主流渠道是在线下开专卖店,或是依赖海外订单。今年我们遇到‘黑天鹅’疫情,现在的家具门店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客流,工厂复工复产又面临订单不足。”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理事长林炳辉表示,家具企业将借助“东莞优品·直播嗨购”活动,加速新渠道的拓展。 行业人士认为,拼多多三个合作市的共同特点是,均有很强的制造业实力。东莞是“世界制造业之都”,宁波是外贸大市,青岛有产业集群带,这些地方的制造企业和品牌,正面临转型的契机,与拼多多之间的合作可谓天时地利。 加强平台治理 除了加大补贴,力促内需之外,拼多多对于平台自身的建设,也加大了力度。 4月24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签署知识产权协作备忘录,将在知识产权注册申请服务、知识产权侵权第三方认定服务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社会共治三大方面,围绕15项具体工作开展深层次协作。 在此之前,拼多多已经投入了大量成本。该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平台全年研发费用高达38.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47%,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平台治理和风控系统的持续升级。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孙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成立以来,知识产权保护一直都是拼多多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步伐更是越来越快。 目前,拼多多已经开通了在线、热线、舆论和政府投诉对接四大渠道,及时发现、核实及处理相关的侵权销售行为。通过多渠道拓宽维权路径,平台将维权端口进一步前移,力争在初发、萌芽阶段就解决侵权问题。 在一系列措施之下,GMV破万亿、平台用户近6亿成为拼多多年报里最显眼的数据。过去的一年,拼多多成交额10066亿元,与上一年的4716亿元相比,增幅达113%。 商家数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年活跃商家数超过510万,较上年同期的360万增长41.7%。 基于疫情期间“抗疫助农”等业务的展开,今年一季度,平台新增涉农商家超过27万,接近去年全年新增数量。此前,拼多多发布“2019年农产品上行发展报告”,宣布将继续以农产品上行为核心战略,未来5年内投入不低于500亿元支持农业农村“新基建”,助力农村地区打造100万家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的店铺。 拼多多预计,今年一季度,平台包括国内外品牌、外贸企业、产业带集群企业等在内的新增商家数量,将迎来大幅增长。 团队规模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员工总数为5828人,较上年同期增长58%。2019年,拼多多研发费用为38.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47%,平台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达12.8%。在持续创新的技术应用支撑下,2019年,拼多多人均创造GMV达1.73亿元。 拼多多在年报中表示,目前尚无法合理估算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平台发展前景的影响,为应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做好了充足的现金储备。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10.6亿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57.7亿元,短期投资352.9亿元。 3月底,部分长线投资人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购买拼多多新发行的11亿美元A类普通股,定增资金9日内完成到账。据相同口径的汇率推算,目前拼多多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87.1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社交电商平台的属性之外,拼多多的补贴、营销政策是其各项数据增长的一大原因,将大量的广告费用直接让利消费者,能够用高性价比的商品吸引更多用户。疫情之下,补贴政策有望在大环境中持续刺激消费,进一步提升平台销售额。
汇景控股净负债率连续三年超200% 涉多起诉讼子公司股权及银行账户屡遭冻结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大房企争夺头部排名,小房企争抢市场份额。在大房企与政策环境的双重夹击下,借助IPO打开融资闸门成为了中小房企“求生”的主要路径。 日前,内地小房企汇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汇景控股”)在2019年12月31日开始招股,预期于2020年1月16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迷你”型房企,2016年之后才走出东莞,目前只在东莞、河源、合肥、衡阳以及长沙五个城市有所布局。2018年,汇景控股连同其合资企业的总合约销售额同比增长达97.7%至25.62亿元,虽然增速喜人但规模在地产界存在感不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体量不大的汇景控股,净负债率却不低。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汇景控股净负债率连续三年超过200%。今年上半年,其净负债率仍无明显缓解,依然高达240.4%。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汇景控股涉及多起诉讼,子公司股权和银行账户也屡被冻结。 1月3日,对于未来业务扩展计划,长江商报记者向汇景控股方面发送采访函,但是截至发稿前对方未回复。 去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日前,汇景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开始招股,挂牌成功后,其成为东莞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房企。 据悉,公司每股发售价1.93至2.39港元,以中位价2.16港元计算,上市集资净额为15.6亿港元。集资用途主要用作完成收购土地或项目,占集资净额55%,另20%作偿还借贷,20%用作开发及建设成本,5%为营运资金。 资料显示,汇景控股是一家成熟的中国综合住宅及商用物业开发商,专注于广东省及湖南省。公司的业务始于东莞的物业项目,并已逐步延伸至河源、长三角城市群(包括安徽省、江苏省及浙江省)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及江西省)。 如果说近两年扎堆上市的美的置业、德信中国、中梁控股算是中小型房企,那么,汇景控股只能称为“微型”房企。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连同合资企业合计销售额分别为20.00亿元、12.96亿元、25.62亿元、15.98亿元。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200》,麟龙集团以51.1亿元的合约销售额位居第200位,是当年汇景控股体量的两倍,此外,即便是在其大本营东莞,汇景控股的销售额也只能排名第28位,市场占有率0.6%。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93亿元、11.98亿元、22.38亿元,13.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8亿元、1.58亿元、4.01亿元、2.13亿元。其中,2019年上半年,公司还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分别同比下降4.29%和11.23%。 不过,汇景控股有一个百亿级的大梦想,公司的土地储备非常丰富,截至2019年9月30日,汇景控股共计拥有17个地产项目,地盘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预计竣工后的建筑面积为450万平方米,其中12个位于东莞。 另外,公司还有15块土地作为储备,地盘面积总计约100万平方米。这些储备项目绝大多数位于东莞,河源和浙江平湖分别有1个和2个。报告期内,汇景控股每年交付物业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速度,大概需要20多年才能消化现在的项目储备。 不过,从市场格局来看,万科、碧桂园、金地、保利等房企均在东莞进行激烈的角逐,汇景控股在东莞的市场份额遭到进一步挤压。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在东莞已经登记备案的房地产开发商企业信息记录高达924条,其中,2017年中国销售金额前10名的开发商,有9个已经进军了东莞。而根据开发商于2017年发布的合同销售数字,汇景控股集团于东莞排名第47位,于合肥排名第59位。 因此,对于东莞本土的中小型房企来说,未来恐怕要面对“无地无货”的窘境,而汇景控股只能夹缝求生存。不过,汇景控股却在招股书中透露出难得的自信,其认为强大的品牌知名度连同自己的土地采购策略及成本控制措施将对增长做出贡献。 净负债率高达240%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体量不大的汇景控股近几年的净负债率却不低。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汇景控股净负债率分别为377.8%、278.5%、243.2%,连续三年超过200%。今年上半年,其净负债率仍无明显缓解,依然高达240.4%。 据华泰证券的研报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龙头房企、中型房企和小型房企净负债率分别为89%、119%和90%,汇景控股的净负债率已进前十。而面对净负债率高企,汇景控股今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却为-3.17亿元,汇景控股同时表示由于公司持续扩张业务,公司不能保证在将来录得正面的经营现金流。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如今从严的行业环境,还是企业自身的负债及业务布局,汇景控股的上市前景均不算乐观,需面对破发、认购不足的风险。 此外,长江商报记整理发现,汇景控股涉及多起诉讼,其中包括多名供应商及一名物业销售代理针对公司提起的索偿,以及公司针对其他实体提出的索偿。 天眼查显示,汇景控股间接附属的全资子公司东莞市汇景嘉榆置业有限公司曾发生一次司法协助,于2017年9月30日被司法冻结股权500万元,冻结期限至2020年9月29日。2017年12月6日解除冻结。河源市汇景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过去两年发生三次司法协助,分别冻结股权5000万元。 此外,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2018年上述东莞市汇景嘉榆置业有限公司曾发生一次司法协助,因金融借款纠纷被判决冻结其182097.09元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其它财产。 东莞市汇景凯伦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判决查封、扣押、冻结其477497.37元的财产。2019年,广东南方都市报经营有限公司起诉,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最终法院判决冻结汇景控股1742088元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其它财产。 另外,汇景控股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子公司汇景集团也有股权被冻结纪录,大量的子公司账户及股权冻结纪录显然对汇景控股上市后发债融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