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 此次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是富人的危机,是有资产的、有股票的、华尔街人的危机。而这次是穷人的危机,穷人没工作、没市场,无法出门,没有收入。但是有钱人在家里呆着,有互联网,还有储蓄。 不能理解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任务难度降低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也是一个亮点。为什么说是一个亮点呢?因为现在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不止今年,可能未来两三年都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把两三年整体的工作放在一块规划,而不是一年一年地规划,更不应该在短期内制定一个固定目标。所以,这是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理性的表现。但是需要强调,尽管没有GDP增长的目标,但是有就业的目标。900万以上新增就业、6%左右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这些是硬指标。所以,这次是把简单的增长速度目标转换成了民生和就业目标。 今年要保基本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这是一个底线。以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对新增就业、失业率、CPI等这些目标提要求,那么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目标,当然比保底线的目标要高一点。去年GDP是增速6.1%,对应这个增速,1100万新增就业的目标就很容易完成,最后实现了1300多万的新增就业。今年的经济遭遇巨大的不确定性,就不能按照去年的就业目标来规划了。今年如果能保证900万的新增就业,加上其它的就业流转,供找工作的人所参考的总体工作岗位不止是900万。如果能够达到900万的新增就业,加上“老工作”腾挪出来的,比如腾挪两三百万,那么工作岗位就超过1000万。这些岗位就和新增800多万高校毕业生基本能够对应上。再加上其它的非大学毕业生的新增就业,根据这样的测算,900万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底线。 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肯定是下降的,在下降的过程中,还要保6%的失业率,难度是很大的。所以肯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社会措施,来提供就业岗位。不是简单地靠财政的、货币的刺激,还要加上一些社会政策,才能够稳定住失业的情况。实现调查失业率6%的目标还是相当硬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能理解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任务难度降低了。 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提升到甚至7%都是可以的 3.6%的赤字率是比较保守的,是留有余地的。如果真是为了保民生、保就业,还需要增加财政赤字的话,那么3.6%这个数值是较低的。今年赤字率、特别国债、地方建设债这些数字都是留有余地的,所以,实际的政策的空间是有的。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如果提升到5%,甚至7%,都是可以的。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也不缺流动性。累计的政府财政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比美国低,还有很多国有资产,所以是有政策空间的。总体来看,今年赤字率、特别国债、地方建设债,这三组数字贯穿的一个原则就是谨慎。万一不够,可以再向上调。但是,就业是硬任务。 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如果用好了,对于保民生、稳就业是非常管用的。假设调查失业率就是6%,就业人口稍微算宽泛一点,比如5个亿。5个亿的1%就是500万,6%就是3000万。一年给这3000万没有工作的人每人一万块钱,就是3000亿。这个数字还没加上失业保险的基金,所以,即使额外对所有6%的调查失业人口,每个人都给1万块钱,也不过就3000亿。而且这3000亿还是往高了算的结果,中国正规部门的就业人口,除了农民,并没有5个亿。所以,这1万亿,如果真是用来保民生的话,只要用好了,是非常管用的。 今年报告提出,新增的赤字和发行的国债筹集的2万亿将会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就是想直接给地方政府纾困,而且纾困的方式是不搞建设和项目,老老实实地抓民生,稳就业,或者是给退休人员补助。所以,这是个创举。 地方政府不用到中央打报告,中央直接拨给地方,要求地方政府直接花到中小企业和失业人口身上。这次和上次的4万亿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次的每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转移支付是非常管用的,报告提出的各种财政的支出,似乎比预期的要小,但是这次要求用到实处、绝不浪费。 甄别中小企业的真正需求是关键 报告提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扶助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资金支持是很多的,但问题是怎么甄别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是什么,这是难点。对中小企业的扶助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中小企业是不需要钱的,但有的是真需要钱,有的企业是即便没有疫情也干不下去了。对于如何甄别企业需求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人讲看电表、看账本、看互联网支付的信息等等,总之,还得靠地方政府创新举措,借鉴在社会治理和管理上比较有经验的地方的做法。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扶助政策力度已经达到了,但是要注意精准,这需要地方政府创新。 今年拟安排3.7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提高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此次的做法跟2008年不一样,这次希望能够精准、精准、再精准,而且希望“四两拨千斤”。中央政府拨的钱是给地方项目的资本金,地方政府利用资本金做基础,再去向金融市场融资。这个机制比以前有经验,是一种创新,是想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 明年各国经济恢复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 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改善,疫情也没得到控制,现在只是资金面变得很宽松。所以,美国股市现在这么着急地去反弹,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拉动的。但是仅靠资金的拉动,恐怕难以为继。一旦美国的债券市场能够稳定住,有些资金可能就会从股市流向债券市场。这时,股票市场就可能下跌。 全球范围来看,今年是个衰退年。中国可能是少有的能够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明年经济的恢复可能也是曲折的,我相信明年可能会出现一个两极分化的情况:在疫情前财政情况比较好的国家,比如德国、中国,恢复得会相对比较好;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其它一些新兴市场的国家,可能会碰到雪上加霜的情况,经济在恢复,但是政府的财政出现危机。现在花了这么多钱救助,而且税收也没起来,明年又出现债务危机,所以,这些国家经济恢复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现在疫情期间,大家还顾不上财政问题,但是疫情过去以后,资本市场就会开始研究财政了。 明年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总体上可能是恢复的,但是可能会分化得很厉害。这样就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很多指责、很多误解、很多污名化的态势还会演变。 现在种种迹象表明,疫情是很顽固的,即便研发出疫苗,能不能快速生产出来还是个大问题,疫苗有没有用,更是个大问题。所以,世界经济的恢复是很曲折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今年经济不提具体的增长目标,以及应该把未来两三年拢在一块规划的原因。我们要提这样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经济在当前大形势下,短期是“六保”,未来我们希望经过两三年调整,中国经济能回到6%左右的正常的增长态势,这个应该是给我们自己定的目标。在这两三年中,不追求任何的增长目标。但是,希望利用两三年时间,调整到位。 不排除未来还有会发生大规模的金融震荡的风险,但是这个金融震荡跟2008年可能不太一样。因为美联储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保金融市场。所以,金融震荡可能有,但是这个震荡恐怕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的。因为如果总体的金融市场发生震荡,美联储就要印钞票了。可能是美国之外的某些地区有震荡;美国国内的某些市场,比如页岩气的、能源的产业破产;或者有可能是由于美国要制裁华为,美国国内的很多高科技企业短期内失去客户。所以,不排除未来发生大规模结构性金融震荡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从现在的25000左右又回到18000左右,美联储又开始印钞票,那么全盘大跌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但是结构性的震荡很难解决。 危机之后,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点 此次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是富人的危机,是有资产的、有股票的、华尔街人的危机。而这次是穷人的危机,穷人没工作、没市场,无法出门,没有收入。但是有钱人在家里呆着,有互联网,还有储蓄。 这次危机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2008年。2008年无非是华尔街有几个机构破产了,政府一补助,美联储一救助,危机就稳住了,经济很快就反弹了。这次是穷人倒霉了,小企业破产,穷人失去工作。政府当然可以救助,但是能救多久呢?所以,这一次的后果可能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它会带来一系列政治上的动荡,国外的政治家很可能会将危机转嫁给中国,中国是首当其冲的。所以,这将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 这次疫情之中,新科技不断地发挥了作用,远程办公、物流、电商确实很厉害。所以,毋庸置疑,科技仍然是增长点。增长点还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坦率地讲,这一轮危机过去之后,中国仍然是一个拉动全球增长的国家,因为中国体量大,而且中国的相对体量比2008年又高了一个层次。 一看科技,二看中国。对于这一点,我真心希望西方稍微有点智慧的领导者能够明白。中国还是有潜力的,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没有停顿。 制造业重回美国部分能实现。以后可能有两大类制造业,一类是以中国的市场为目标的制造业,比如宝马、通用汽车,这类企业无法撤出中国。第二类就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这类企业早晚会撤走。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中等收入的门槛,要进入高收入国家队列。我们应该尽量做好对外商的服务,但是大势所趋,中国也该“毕业”了,不能净搞一些低端的加工。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提升内需,给中低工资的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渠道。 民粹主义抬头,“去中国化”可以理解,但是不太可能完全成功。因为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远高过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搬回去的话,将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政府的财力又是有限的,真要去执行的话,也很困难。所以企业有可能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不可能完全回美国。 疫情加快了原来可能需要十年才发生变化的步伐,企业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的时机到了,中国应该顺势做好自己的内需开发、产业升级的工作,主动迎接世界劳动力转型的挑战。 我相信未来若干年,全球化可能会被区域化所代替。未来世界上可能是三大贸易圈:第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包括东南亚;第二个是德国、欧盟;第三个就是北美,包括墨西哥、巴西。这三个朋友圈“三国演义”,估计是这样的趋势。由于国际上的互相不信任,发达国家希望自己的民众有工作,所以会把一些贴近自己市场的产业搬回去,然后会形成三个大区域、三个大市场。比如宝马就是在不同市场上布局的,宝马要把沈阳三期工程作为整个亚洲的生产基地,现在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德国开工,其供应链是完整的。 基于以上分析,疫情之后不可能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会分成三个区域,相互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文原发于网易,已获作者转载授权
意见领袖辩论财政赤字货币化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姚洋 近日有观点称“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以货币存量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主张发行特别国债,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对于这个观点,我赞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总体看法以及趋势。但是,我认为我们不需要采取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债券的方式。 姚洋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目前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利率在3%以上,所以老百姓和银行机构是有意愿买的。因此,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还是能发得出去的,没有必要让央行直接到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可以直接通过财政部发行国债。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也就是说,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的国债是不合法的。所以,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这项措施在法律层面就被否定了,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除非把法律给修改了。所以这就是个伪命题,不用讨论这个问题。 今年发行国债要朝着救急的方向 今年发行国债的情况与往年不同,今年很大程度上应该将发行国债当成一种救急措施,而往年发行国债则基本上属于常规性操作。第一,中国目前的首要问题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这一点应该作为中国当前的首要目标之一。第二,中国应该扩大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拉动整个经济复苏。 根据一项研究数据估算,受这次疫情影响的民众大约有1亿人,这其中大概有7500万人在家办公,或者是企业通知在家等待复工。而7500万人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工资或者工资减少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认为这个比例恐怕不会太小。而那剩下的2500万则处于失业或者退出劳动市场的状态,包括回到农村的工人。但这些人都不在我们失业率的统计当中,因为失业率的调查对象只针对城镇人口,不包括农村人口,如此一来,我估计全国需要救助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有些人说中国的储蓄率很高,我不否认,但是中国的储蓄主要是由最高收入的20%的人制造的,而最低收入的40%的人的储蓄则是很少的,这其中最低的10%的人是靠欠债生活的。所以,低收入的这批人和失去工作的这批人,国家应该给予救助。 从推动消费的角度来说,国家发行特别国债,然后用于发放消费券,这既可以提高城镇和乡村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消费,一举两得。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增加国债的发行,那应该是朝着救急的方向去努力。 短期内不用考虑通胀问题 至于发行国债会不会引起通胀,我认为按理说不会引起通胀。因为如果是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老百姓愿意去购买,这相当于居民收入的暂时转移。买债券的那部分老百姓没有消费,国家发行债券换的钱再用于财政补贴,收到钱的那部分老百姓可以拿去消费,这相当于一个平行转移,没有创造额外的货币。 当然,会有连带效应。如果政府给老百姓发放消费券,那么老百姓的支出会相应增加,这对需求也有推动作用。如果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话,那么的确可能会发生通胀。但是中国的供给很充足,企业只是苦于没有订单,缺乏有效需求,因此停工停产的很多。所以,我认为至少在短期内,通胀根本用不着考虑,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情况太严重了。需要考虑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不能看到需求有所增加,就好像会发生通胀,而供给也在增加,这就抵消了通胀的压力。 具体发行多少国债,需要财政部拿出方案,然后由国务院做出决策,最后由人大代表讨论决定。如果要我说,我认为既然要做,全国大约可以人均发1000块钱,也就是大致1.4万亿的规模。当然,不是说每个人平均发1000块钱,因为高收入的人没必要拿,要救助收入最底层的人,然后还有一部分人按照收入发放消费券,这些是目前我们可以做到的。 不能笼统地批判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 很多人都认为2008年发行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是失败的,我认为应该纠正这个观念,为四万亿刺激计划正名。其实,我这些年一直在说,笼统地批判四万亿刺激计划是不正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推出一系列的强刺激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但关键的问题是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采取的融资方式存在问题。当时,因为中央政府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所以中央政府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去融资,地方政府便向银行借钱,后来又开始发债。所以,地方政府最后是用商业手段来解决融资问题的,导致欠了很多的商业性债务。2014年之后,中央政府就不得不清理这些债务,即所谓的债务置换。债务如何置换?最后还是得回到国债上面,发行长期国债,用长期国债的钱来还商业性债务。因为政府的投资基本上都做了公共项目,经济回报比较低,所以从这个结果来看,我认为当年应该一开始就发行国债。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反对4万亿刺激政策,而应该仔细分析到底哪些地方出了错。 但是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根本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其实中国要推动财政方面的刺激,那就需要扩大财政赤字率,突破赤字占GDP的比不超过3%的限制。以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是2.5%,后来达到3%。在这种时刻,中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应扩大到5%,甚至扩大到8%。但是政府对债务问题很谨慎,在这方面控制的比较严。但是既然中央开出空头支票,地方就得干活,得到市场上融资,最后积累了一大堆商业性债务,成本又高。在商业市场上商业性的债务是7%、8%的利率,而国债的利率才3%,这会扰乱整个市场的融资成本。 过去这十年,我一直在呼吁,一定得改变、改变、改变。2014年修改《预算法》时,我就在呼吁,国家既然开了前门,那就得把后门给关了,把前门开大一点。但是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做。这一次扩大新基建投资等于将地方债务再扩大一遍,这会加重政府的负担,也会扰乱市场的纪律。国家应该发行国债,正规、透明地去做,这样也便于地方人大的监督。 发行国债对于市场的流动性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居民的钱都拿去买国债了,这当然会造成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一些。但是国债置换的钱还是会花出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钱绕一圈又回到了经济当中。而且国债增加了,金融市场上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应会增加,这也会带动金融市场上的固收产品数量的增加。 外部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来说,完全就是寅吃卯粮、慢性自杀。他们滥发的货币,最后要么变成了实质性的债,要么变成了金融市场上的泡沫。这对他们的未来来说,都是自杀行为。欠了一屁股债,以后总是要还的。或者,这个钱都跑到金融市场上去了,产生一大堆的泡沫,最后如果金融市场崩溃了,反过来对整个经济系统是有危害的。 中国绝对不应该去跟风,因为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达到其他国家那种所谓的负利率的水平。中国的货币政策绝不应该模仿其它国家,中国也没必要模仿,我们现在也不缺流动性。 本文首发于网易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灝 核心提示: 1.中国经济杠杆较小,不会出现暴跌;美国经济杠杆较大,需要冒险重启经济。 2.中国相对于美国的相对收益相对估值,已经到了历史的拐点。接下来的几年,中国都会会跑赢美国。 3.长期投资理念不会改变,投资黄金依然是较为合理的理财方式。原油宝等产品不是股票也不是期货,存在一定设计缺陷。 4.疫情会催生新的风口,网红经济、流量变现值得注意。 5.疫情下经济不可能出现V型反弹,投资要以安全和风险思维为主。 历史拐点已经出现 中国大概率跑赢美国 香港號:之前彭博给你头衔,给你命名为中国最精准的投资策略师,很多的节点都被你精准地预测,像是这场疫情把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你有没有看到新的希望呢? 洪灏:我觉得这个可能要看整个对病毒的控制。由于我不是一个病毒学专家,所以我对前景的猜测,可能并不能够带来很大的增值,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药物治疗。这个药物治疗中,瑞德西韦,就是“人民的希望”,出现了一定的正面的效用。比如在早期运用的话,能够缩减病人在医院停留的时间,从十天缩短到五天,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没有一个根治的药。同时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来说,其实最好还是要有疫苗,但是疫苗有关专家说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够出现。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想象一下,在这些东西出现之前,疫情都是会有反复的。所以我觉得,对于前景肯定是有希望,每一次疫情,这些大瘟疫来了,人都可以再增长,但是这时间长短是问题。现在很明显的,有很多实体经济,比如说美国经济,由于杠杆率过高,变得非常脆弱。这样的话,可能熬不到今年年底,等不到那一刻,可能整个经济就要崩溃掉了。 所以美国现在就是要冒险的去重启经济,但是很明显,如果在新增感染人数还没有达到控制的一段时间,美国开始重建,或者在疫情还没有平稳的时候,开始重建经济,我觉得它二次爆发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做投资面临的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2020年5月美国平均信用卡负债状况 图源:ValuePenguin 香港號:巴菲特栽在航空股里面,但是他说永远都不会做空,或者是赌美国输的,但是他现在也不看好股市了。那么在中国的市场当中,你觉得是不是机会呢?因为之前也有说,因为这场疫情最早爆发在我们中国,但是最早得到控制的,也是在中国,有人就提出中国是不是投资的避风港?你怎么看? 洪灏:相对收益吧,就是说这样的行情里,很难有所谓绝对收益,它只是一个相对收益的一个概念,就是相对于全世界暴跌成这样,中国没有暴跌,那我觉得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花红。所以呢我觉得,中国今年交易2700到3200,今年实际交易2680到3100,所以我们的交易区间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今年一直都在交易区间里头进行。 所以我不觉得中国会出现像国外那样这么大的史诗级别的暴跌,因为毕竟我们的杠杆比较小。但同时,我们中国能够给你带来像2019年2017年那样的回报概率是非常小。它就是一个波段交易。 ▎巴菲特 资料图 香港號:你觉得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具备什么样的要素才能够成功?这是天生的吗?还是后天可以培养学习来进阶的呢? 洪灏:其实我觉得说老实话,巴菲特是天生的。他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都是亏损的,但是真正赚钱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当美国的利率系统性下降,美国的估值系统性上升,美国的通胀下降,他手上拿着这些股票才造就了这么大一波行情,但是到了最近几年,他的回报表现也没有办法达到。 所以我觉得两个因素吧,一个是时势造英雄,他正好遇到这么大一个时代;第二个他的确是天生的,否则换一个普通人也拿不住,拿不了这么久。所以我觉得,很大一部分,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因为天生是父母给的;大时代是整个时代的背景,也不是由我们来控制的。 我们自己去后面的修行要靠自己,但是呢,性格、脾气都是天生的。比如说你跟着别人反着做,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整个市场在卖的时候你冲过去买,像是三月份时候的行情,美联储无限量的宽松政策。如果一个理性的增值者看到,整个市场反弹的因素都具备了,比如说美联储的政策、市场暴跌的程度、以及在场内的资金、流动性问题至少暂时解决,可以给一个很强的反弹。 但是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逆向的投资者,大家都在抛售都在卖,只有你在买,这就是非常反人性的。因为人进化的时候,总是喜欢抱团,中国A股叫抱团取暖,大家一起才有饭吃,一起打猎才有饭吃。所以大家去打猎的时候,你跑到别的地方睡觉,就是说你跟别的反着做,对你的心理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我觉得有的人就算是通过心理训练,也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香港號:刚刚就说道巴菲特,他是个天才,但也遇到了大时代,洪灏你呢? 洪灏:我也遇到大时代吧,其实我在最近的一篇报告里提到说,中国相对于美国的相对收益相对估值,已经到了历史的拐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大家都觉得现在,尤其美国,美联储掌握全球货币政策,领先全球的科技创新,即便是发动了贸易战,美国国内的经济还是在赢,直到今年的一季度。 所以呢,有的人会觉得美国在赢,其实不是的,这个历史拐点已经出现了。所以就是说当中国的估值相对于美国的估值达到现在这个水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都会跑赢美国,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所以这个时代的背景,也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为背景造就的。虽然我们不清楚确实的路径是什么,在这条路往下走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我们看到中国在医疗方面的突飞猛进,现在在很多生物医药领域得到突破,或者说我们在其他的一些领域,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发展,这些路径我觉得我们隐隐约约能看出一些端倪。 但是因为我们讲的是未来五到十年的事情,可能到了以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回头看现在,才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大时代的诞生。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个拐点,浑然不觉。但是在五年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拐点。这对于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以及对于中国市场有信心的投资者,其实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大时代的开始。中国大概率要跑赢美国。 原油宝存在设计缺陷 黄金仍然值得投资 ▎俄罗斯石油公司Роснефть 香港號:讲讲原油宝一夜爆煲,你觉得这个事件到底谁的错?能不能避免呢? 洪灏:原油宝产品设计有问题,在这个行情出现的时候,没有一个及时止损的机制。同时没有及时滚到移仓到下个月,甚至是更远。原油的暴跌其实从三月中旬就开始了,所以当时其实就应该能够看到,原油宝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我觉得产品的设计方面,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造成了投资者比较大的损失。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呢,由于我也不是律师,所以我也不知道之中的法律文件,去告诉这个产品究竟是什么样属性的。我觉得不排除这些文件太复杂,大家都没有仔细看,原油宝就当作理财产品来买的可能性。 同时因为油价跌了很多,很多人都急着去抄底。没有人见过负油价,所以出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同时在当晚跌成负油价的时候,其实只有几千手的合约是成交的,其他价格都没有那么极端,虽然也是很便宜,但是没有那么极端。但是最后计算损失的时候,就按照当晚的最低价计算,这是很奇怪的。所以这些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了,整个产品的结构设计有问题。最后怎么样去解决,这些法律上的问题,由谁来承担,这些我觉得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清楚。 香港號:原油宝作为一个理财产品,买的不是股票,它实是期货,期货其实当中博弈的成分是非常高的,但是你觉得原油宝适合一般的散户去买吗? 洪灏:这就是我说的,买之前要看产品,考虑到产品。以及原油宝拿的也不是一个实际的期货合约,因为实际的期货合约会有一个保证金补偿,有保证金补偿的情况下强行平仓。所以即便手上拿着期货合约,它是不应该亏那么多的。所以这里头还是有一些别的结构性差异,所以最后怎么样赔偿这个损失,应该看责任是如何分配。比如说销售产品的时候,对用户的意识,还有投资经验的考量,那么投资者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它对于这个产品一些技术细节的了解,以及当天晚上交易的时候,一些非常异常的交易价格,这些都是要理清责任的,责任应该是由谁来承担。 香港號:中国的风险比较小,但是机遇在哪里,我现在如果想在中国投资的话,到底是股市楼市,还是其他的投资工具? 洪灏:还是买黄金吧,黄金还没有涨完。我觉得楼市已经比较贵了,但是如果大家自己买来住的话没关系,因为也需要。股市的话我觉得明年再说吧,我觉得今年就这样,除非是那些比较喜欢做交易的朋友,就是在2700到3200之间,它可以做交易。其他的,我觉得非要买的话,那就买黄金吧。 香港號:非要买就买黄金,你的建议其实是跟去年六月底七月初是一样的吗? 洪灏:对,那个时候就开始开始买了。那个时候黄金价格1300、1400吧,这个不仅仅是回报,这个是在市场暴跌的时候,这个东西跌得比市场要少很多,你的回撤要少很多。但是你向上的空间有很大,我觉得这样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品。 经济不可能出现V型反弹 投资需要长期心态,注重安全与风向管理 香港號:2020年开年五个月了,投资市场是一地鸡毛,我们也实在见证历史。你的投资理念有没有改变? 洪灏:没有改变。投资理念不会因为出现今年的一些意外情况而随行就市。投资理念主要就是说买东西的时候,要有一个长期的心态,买一些估值比较低的,自己拿着比较舒服的。同时尽量以买公司的心态,而不是买股票筹码的心态,去进行投资。我觉得这些基本的原则,适合在所有行情里使用,所以并不会因为今年出现疫情而发生改变。 香港號:确实这场新冠病毒的疫情,把世界的格局都打破了,甚至我们一些传统的理念,都被颠覆了。你觉得应该在现在,投资思维应该怎么样改变?你说理念不会改变,那应该怎么做呢? 洪灏:我觉得还是安全和风险管理为主,因为现在这么多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专家。其实专家本身对这个病毒的理解也是各种各样的,并不是只有一个看法,不同专家有不同看法。所以,大家都希望疫情有反弹。但是我觉得V型反弹这种期待是不切实际的。 同时,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药、疫苗能够出现等等。整个经济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这个时候更是需要额外的风险管理。所以比如说巴菲特,我觉得他可能主要是亏钱在航空股上,他也没有想到航空股会搞成这样。911之后整个美国国内航空的客运量,在911之后的七年,才回到2001年的水平。所以这次对这些公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就是说,航空公司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是一个资本密集型领域,但是它的利润却比较低位。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巴菲特以前特别看不上航空,这样的人也会去投航空。 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就算在怎样的行情里,就算巴菲特这样的最顶尖的投资的人,也会踩到地雷。所以那天他讲了五个小时,听下来其实我觉得他对整个市场还是非常谨慎的。 由于美国现在杠杆很高,就是很贵,所以你现在急急忙忙冲到股市里去冒险的话,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我觉得大家都很尊重巴菲特,都想效法他长期投资的理念,巴菲特要你不要进场,但是有人迫不及待的进场。所以我觉得还是以风险管理为主吧,安全至上。 ▎美航空行业受挫 图源:英国《卫报》 香港號:确实在投资领域当中,你有很多金句。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是巴菲特提出的,但是能做到的人几乎是没有。在你的投资理念当中,投资致胜的法宝是什么? 洪灏:这个是别人做的我就不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做,大家都不去做的时候,你反而要去做,就是没人买的时候,你就去买就对了。投资就是反人性的。你平时看到的这些估值,都是人性的体现,尤其是在泡沫的顶端,像美国四季度的股市。所以当这些人都在做同一个事情的时候,这个事情的回报就下降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在投资领域,我觉得跟别人反着做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投资策略。 分享型经济改变生活 科技催生新的风口 香港號:你这样一个坐拥庞大粉丝的社交网站上的大V级策略师,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上,你每天都通过你自己的观察,去传递信息和对一些事件的解读。你觉得社交媒体和网民的互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洪灏:它可以给你一些反馈吧,就是说有的人会提问,有的人他会看到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而且这些反馈都是实时的给你的反馈。所以的话,他让你通过和自己读者的互动可以不断的精炼,不断的去打磨自己对市场的观点和预测。其实它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洪灏微博截图 香港號:其实一场疫情过来之后,我觉得互联网的生态也开始有些变化,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对非理性的情况或者一些网络上的语言暴力的感触? 洪灏:我觉得语言暴力一直有,所以我觉得很难避免,因为网上都不需要用实名,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也很难杜绝。其实比如说推特上,或者别的互联网媒体,语言暴力都有存在的,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实中不是这么重口味的,突然到网上由于换了个假名,就非常重口味。他失去了身份识别,它就变成非常不讲礼貌的人,所以我觉得习惯了就好了。而且现在每天几千条消息,其实也看不过来,所以现在即便是有这种现象,我也不会太在意。 香港號: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级的人物,却是一个社交媒体的网红。你觉得自己成为一个网红,对于你的专业或者这个网红经济在你的领域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洪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观点的分享和交流,把我学习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个分享型的经济,已经遍布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必须说我们的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酒店旅馆等等,这些都是共享经济的表现,所以共享本身是产生了经济效益的。网红通过分享自己对经济的一些看法,或者说像我,我对金融市场的一些看法,这样产生了正面经济效应。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或者说我们现在的交流方式,改变了很多。以前,我相信很多人,没有想到自己会拿着手机去看视频,以前是电视屏幕越大越好,现在怀里揣着手机随时随地看,有4G5G的网络,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次疫情之后,工作的方式也发生变化,原来不用在办公室里头,你的工作效率反而会更高。比如说我现在写的这些经济和市场评论,都是在手机上写,然后直接发表的。甚至对于视频的编辑,对于图片的处理,音乐的处理等等都是在手机上完成,非常有意思。根本就不需要坐在桌子前,随时随地可以完成,当然你的工作时间也长了很多。 所以人们生活的方式、工作的方式发生变化,所以未来要找所谓的风口,这种改变,社会生产的方式和生产力提高的领域,它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机会。比如说为什么大家现在都觉得医疗保健很重要,因为它让人活得更长,它的劳动生产力可能提高得更快。比如说消费,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分崩离析的,各家自扫门前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头,有中国这么大一个十四亿人口国内的需求的市场,这是一个恩赐,所以大家会注意国内的消费。比如说半导体,现在我们看到,由于各个国家在科技和贸易的部署,也是一个机遇。 其实我们中国到了去开发新的技术的时候,现在我们也看到中国在科技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这些领域都是有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方式,它都会给各位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李佳琦淘宝直播 香港號:作为一个网红大咖级的策略师,在网络时代尤其在疫情当中,你的流量很大,其实流量变现这件事,是不是值得投资者去考虑投资的领域呢? 洪灏:我觉得我现在的方式并没有不是一个工作,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流量变现什么的。所以在我的微博上,也没有卖过什么产品,我推荐的时候都是说自己用过、看过或者觉得好的,才会偶尔推荐,但是我推荐也很少。 所以我觉得流量有价值的,我认为我的流量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我对经济市场看法,我相信即便这些预测有时候有失偏颇,但是它也能够增加大家对市场和经济的了解,把这个知识面提高,所以我觉得这些是有价值。 但是这个价值要怎样去计算,那就是因人而异了。比如说,有的人这个特别有价值,有的人就觉得我来这里只是看点位,甚至我想找个股票代码,只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有些人是为了自我提高。所以每一个人对微博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这个人产生的价值也不一样。 至于怎么变现,很多朋友,包括在网上的这些读者,都会建议要开付费阅读什么的,其实你知道我的微信公众平台打赏功能没有打开。所以我觉得流量变现因人而异,我不希望我现在做的事情,共享和大家分享的这个事情,变成一个工作。这个是我从来不收费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说我有正式工作,我有一个五十人的研究团队要管理,这是我的正式工作。我对于经济市场的看法,对美食美酒音乐的理解,哲学的研究等等,这些暂时不希望成为正式工作。 但是流量变现的成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李佳琦网上带货,李子柒教人做饭等等,有很多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我觉得在现阶段,虽然我的流量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并没有想把它变成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我的正式工作是一个研究型的学者,我要管理一个很大的团队。 香港號:对你这样一个对哲学有研究的人来说,中国的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那个对投资更有效? 洪灏:我觉得都很有效,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不一样,西方哲学讲究逻辑推理,以及形式上的东西,东方哲学更在意的是心理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凝聚一些观点。 所以按照西方的定义来说,东方是没有哲学的,但是我们东方有做人以及看世间万物的哲学。比如说我进行的周期相关的研究,周期本身即是一个东方的哲学。因为中国人对于时间的看法和观念,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就是一条直线,东方人讲的是轮回,讲究涅槃再生。我们东方最古老的一些哲学书易经,就是关于周期的书。所以东西方哲学都有用。 西方的好处在于它的严谨,在于它对于逻辑的推理。这个时候,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这么不确定的时候,历史的经验并不能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什么。西方的哲学很有用,因为你可以用逻辑去推理,但是东方哲学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整个宏观大的环境,以及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处在一个宏观大环境里头,怎么样去把握处理好我们个人和大环境的关系,这个很重要。以至于我们说价值投资,比如说别人都在抛售的时候我们去入场,这些其实都和东方哲学的思维有关系。 本文原发于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