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写下“A股三千,我独服海天”,从周五到今天,三个交易日,海天继续天天让人找膝盖,周五不跟跌,周一大涨5.78%,今天一度又大涨4.83%。 86倍的海天味业,是当前确定性泡沫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按当前的这种趋势下去,或许我们会看到100倍的海天,尽管100倍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窒息数字。 所以,对比一下,茅台不到50倍,白酒可能是唯一还能称得上食品饮料股的板块,其它都晋升为食品饮料科技股了。 而这周的金融地产三傻,又是新韭看了会沉默,老韭看了会垂泪的节奏。谁能想到,三傻的7月,竟然是用5天时间涨,再用余下的交易日跌。 茅台今天晚上出了业绩,二季度营收增了9.55%,归母净利润增了8.92%,相比昨晚水井坊90%的下滑,考虑一季度消费旺季的九州闭户,这个业绩是不错的,果然茅台还是茅台。 其实茅台业绩过得去,从批价就可以看出,查的勾股另类数据,批价趋势与茅台股价基本吻合,3月中跌破2000,后来一路向上,股价也一路向上。批价往上走,表明市场的需求强劲。 不过,我一位朋友向我发出灵魂一问,我无言以对。 今天我还特意翻了一下财报,2019年,万科净利润551亿,海天味业53亿,万科的净利润足足是海天的十倍,但一点也不妨碍海天的市值把万科摁在地上吊打。 酱油要比万科估值高,甚至高很多,我觉得都可以理解,因为很常识地讲,酱油的客户是可以累积的,今天你是酱油的客户,明天也是,明年也是,所以明年它要在你的基础上获得增长,只需要找一个新客户就行。而万科不是,今天你是,对大多数人的财力而言,未来几年你都不会是它的客户,所以明年它要在你的基础上增长,它要找2个客户。 所以,很难想象,万科的3000亿营收可以一直卖下去。另外看美股标普普500的成分股,清一色的REITS,没有一只房地产开发商,这或许也指明了一些终局。 但老实的讲,净利润与估值的对比到这么夸张,我还是也动了怜悯一下三傻的心,这里先放着,且看。 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市场调整的节奏,上上周四一根大阴棒(中芯上市+茅台点杀),然后反弹了5天,上周四以为没有了,结果上周五又来根大阴棒(中美外交部砸盘),现在反弹两天了,反弹节奏与上周非常相似,那这周会不会又来根大阴棒? 市场情绪来看,这两天明显非常纠结,一天可以变几次方向,有变色龙的味道。 成交量上看,经历了两根大阴棒后,市场变得老实了。昨天的成交额是连续17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来首次不到万亿,今天成交额继续回落。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市场的观望情绪比较重,所以,如果又有点风吹草动,来根大阴棒还真有可能。 融资额最近也没突突前进了,有一丁点的回落,当然,整体来看,不算拆杠杆了,融资余额依然在比较高的位置上。从这点来看,当前投资者普遍坚信的依然是中芯不会是当年的中石油,全面牛市在路上(该句话来自某券商报告)。 我并不关心全面牛市有没有,因为正常来看,是不应该存在全面牛市的。毕竟,再好的经济背景,也依然会有失败者。企业的天花板,由行业的特性,老板的格局,再加上运气,并且这一运气所带来的一切正反馈资源决定,不是任何一人都能有格局和运气的。 所以在我看来,分化才是常态。因此,我更关心确定性泡沫还能不能持续,当然,一些看上去估值比较低并且滞涨的优秀公司也值得关注,毕竟,确定性泡沫越强化,资金多少会愿意来怜悯一下金融三傻。但总之,不是所有的公司有关注的必要。 确定性泡沫要继续,当前主要就是看货币环境了。 最近的货币环境是有些边际收紧的,比如shibor的中枢是在往上抬的,这与央行的降准降息预期落空有关。未料及的利率上行,前段时间,国债期货上也埋了许多人。 这一边际收紧,并不会令确定性泡沫崩盘,毕竟当前整体利率水平仍然低位,资金没有更好去处,但这一边际收紧,是确定性泡沫短期内继续强化的阻力。 眼下有两件事要关注一下,一是美国的,这两天是美国的FOMC会议,会议内容应该是后天凌晨出。从美元走得这么弱来看,大概率美联储是非常偏鸽的,但凡事没有绝对。 另一件事更重要,就是这周的政治局会议,这个上面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可能关乎8月是黑还是明。各位应该还记得去年4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新定调货币政策后股市的转向。 所以,有没有大阴棒,不好说,关注上面两个事,尤其是国内这件。
我们研讨会的时点不错,上半年经济数据刚公布,起码从香港这边来讲好于预期。在数据公布之前,大家预测都在2%左右,好的有2-2.5%,1%的都有,但没想到二季度达到了3.2%。所以,很多人包括丁首席刚才也说到,呈现的一种V型反弹。从二季度全季度来看,令人鼓舞。 二季度可以说是V型反弹,但真正的V型反弹是在六月份,六月份可以说是“火箭式”反弹。从四五月份的数据来看,工业增长虽然还不错,但消费投资都很差。所以四五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市场都没有预计3%以上的增长,但六月份的复苏大大快于预期了,使得整个二季度出现了比市场预期好得多的表现。这当然很好,但在总量GDP增长好于预期的情况下,有六大非均衡性,这几点都很重要。 从我个人感觉来讲,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不平衡是供需不平衡,也就是供给是快于需求。因为供给,从工业生产包括服务业(服务业稍差一些),一二三产都是转正的,而且工业转正的很不错,达到4%以上。但看需求方,最主要是消费,消费就很差了,目前只有零售总额,它不是完全的消费,它是大部分的消费,零售总额二季度是-3.9%,这还没有看通胀,通胀还有2.3%,所以要从零售总额来看负的很多,这表明消费负得蛮多的。投资整个上半年也是负的,但是二季度是按照累计增长来看,把二季度剔出来是转正的,但消费下降这么多就拖累了整个内需。出口还是不错的。统计局算GDP增长速度是从哪个角度算的?以前我们搞宏观经济的都知道,大部分是支出法,按需求方面来算的。但是从需求方面计算,我们算一算,如果把零售总额和其他消费都考虑进去,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税,总感觉难以转正。需求肯定是比供给要差,我估计二季度难以转正,也可能转正,但转正的不多。这里我不是说统计数据有问题。实际上我们忽视了另外一点,供需之间还有库存的问题,库存还没有统计。我们用供需减掉库存,宏观来看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理解,二季度GDP确实转正达到3.2%,供给是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但实际上来讲内需没有达到,这用什么补充?用库存补充,库存增加很快。这种不平衡最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数据公布之前都觉得没有这么高,很多是从需求角度,因为短期和习惯来讲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算的。三驾马车,我们很少谈到库存,但这次库存是很大的变量。这么说,其实数据还是对的,只是表明它的含义,企业为什么增加库存呢?一是复工复产比较快,也不管卖不卖得掉,赶快拼命来补生产,这是对的。这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理性选择,当季并没有卖出很多,但是预期下半年内需消费会更快的复苏,这样先生产,下半年和明年也能卖出去,有这样一个含义在里面,当然这个含义也是积极的。 上半年大致的情况,从我感觉来讲,二季度是不错,但是我对六月单月反弹的持续性还是持一点谨慎态度。我觉得供需关系不平衡,要认清楚库存的含义,库存对下半年的含义,这意味着下半年如果消费上不来,需求跟不上的话,可能生产也会拖下来。需求没上来,就慢点生产,因为一二季度刚好是复工复产,复工复产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我就要看看销售的情况。这是上半年。整个上半年是-1.6%,当然这是有疫情的原因,但是光-1.6%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肯定也是最好的,但小经济体受疫情影响很小,转正比较多,但我们谈的主要经济体中应该是最好的。 我们再说下半年,二季度这么好的情况,各位首席学家都在往上调预测。在数据公布前,全年预测都是1-2%之间,2%以上的都不多,但现在都往上调了,调到2-3%之间,大概是2.5%更多,各家预测不一样,下半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现在可以做预测,但并不能因为二季度超预期的好就断定下半年的局面非常乐观。因为下半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感觉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疫情。上半年我国-1.6%,一季度-6.8%,全世界的国家都深度负增长,都是因为疫情。所以,疫情是主导今年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是主导各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上半年是这样,下半年也是这样,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所以下半年还是要看疫情。起码我国对疫情是表现最好的之一,起码三月份基本平息了,但我们对下半年依然不能过于乐观或者掉以轻心。因为从六月份北京又出来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出来的,最近新疆又出来了,所以不能排除下半年还会有各个省市大家都觉得挺好了,它又来了。香港又是有第三波暴发了,也是莫名其妙,这次新冠疫情和以前的SARS很大不同,胶着性、黏性更大,这一点要注意。我相信我国的疫情抗疫工作做得最严格最好,我不觉得它会大规模暴发。但前一次北京出现的情况,还有新疆这两天的情况,这种情况还会出现,特别是全球疫情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不断的有输入,输入没有控制好又会传染过来。所以,下半年疫情会保持进一步平息和进一步的改善,但零星的像北京、新疆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虽然就是几十个几百个确认病例的问题,但它会使得整个抗疫工作持续下去,抗疫措施不能解除。实际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全球的其他国家,它并不在于多少人确诊、死了多少人,或者是在医院里拥挤,关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在于抗疫措施。“封关”的这种措施,还有一系列的这些措施。这些措施使得消费也消费不了,想上班上班不了,香港这次第三次暴发,大家又开始在家里上班了。所以,疫情是零星的,但会使得我们非常谨慎,从政府来讲会使抗疫措施加码,像香港也在加码。这次主要是消费问题,从消费者来讲会保持谨慎,即使离北京还有几千里远,但我本来想去看电影吃饭的又不出去了。所以,咱们国家疫情的情况怎么样,直接的落脚点和抗疫措施会解除到什么地步,这对于消费包括继续的复工复产是决定性的,所以我认为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疫情,即使国内平息了,但在全球疫情没有平息的情况下,还要保持各方面的警惕性。因为输入类的疫情,国内对输入控制比较好,北京、上海机场发现马上就隔离了。香港这几天为什么又出现了第三次暴发的,很多源头也不知道,大家分析最终还是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和一些劳工。他们来了以后,香港的隔离和控制没有内地那么严,他们还回家了,回家后也管不到了,就这样传染开了。所以,全球疫情不完全平息,我国的疫情也很难说完全平息。所以,抗疫措施多多少少会在,这会影响到下半年特别是消费,我们指望消费在下半年转正,转正是肯定的,但能够转正转多少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 第二个新的不确定性是水灾。刚才王教授也有一张图,长江中下游大面积的水灾,虽然不能和1998年相比,但也是1998年以来最大的了,这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水灾和疫情没法比,水灾不会像疫情这么胶着,也就是几周或几个月就会结束的事情。但最近还在水灾的高峰期,这也是一种不确定性。 第三个不确定性是中美脱钩加速,中美之间的冲突。当然,口水仗打得比较多。对华为、高科技、金融切断中美结算等等,这就炒起来了。切断中美美元结算是很大的事情,美国人也有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担心这个问题,这倒不会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但是对消费者的情绪、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都很重要。如果有很多内地朋友说,要存美元了,我说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中短期内不会到这个地步,但长远不好说,但他担心的话消费和投资都会比较谨慎,特别是小企业的老板也搞不明白,心想以后美元没法兑换就麻烦了,这也是一种不确定性。 第四个不确定性,我国的情况比较好,但全球很差,下半年也会继续很差。我国的低点是在一季度,全球来说低点是二季度,但二季度是不是最低点也要看三季度怎么样,像美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二季度都是双位数的负增长。下半年,从目前看三季度,疫情是主要的原因,疫情在进入三季度以后,起码在很多地区,包括北美、拉美、南亚、中东、非洲是在冲高的,而不是平息。现在疫情除了个别国家,中国基本平息;东亚基本受控,包括日韩;欧洲是大幅回落。昨天我看到荷兰5万多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除了这些个别国家之外,欧洲的主要国家都从原来的四五千到了一两千或者几百,大幅回落,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在冲高,美国昨天7万多了,还有印度和巴西。所以,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更大了,二季度是低点,三季度是低点,还是会到冬天二次暴发,这个都不知道。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意味着我国的疫情也不能完全结束完全放心。下半年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会怎么样,肯定会很差,是不是比二季度更差,这个现在还不知道,也要看,这就影响到咱们的出口。整个二季度的出口,包括上半年的出口都不错,因为我们在东盟下工夫,东盟增长比较快,另外还有一些疫情的相关产品:口罩、清洗液之类的支撑了我们的出口,但下半年怎么样呢?东盟方面还会继续增长,疫情相关产品可能还会增长,但是否会像二季度这么好也很难说。但如果全球经济由于疫情再恶化进一步下滑的话,即使在疫情产品销量方面继续保持不错,其他方面会掉下来,这也是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下半年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怎么预测下半年?可以说下半年会继续复苏,毕竟咱们国家疫情基本受控,下半年会保持基本平息的受控状态。但不排除北京、新疆这种局部小暴发。疫情如果看基准情景(base scenario)疫情会继续好转。政策还会进一步宽松。当然宽松的力度怎么样是另外一个问题,宽松的力度可能没有像一季度预期的那么强劲,特别是二季度出来以后,可能力度方面中国会有所控制,但我相信还是会继续保持宽松的。 下半年还是在二季度基础上继续复苏,复苏的力度怎么样?如果从GDP增长来看,相信下半年可能会高于上半年。但是从二阶导数来看,因为一季度从环比来看,二季度从一季度-6.8%一下子到了3.2%,二阶导数加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一点不要指望三季度也会按照这个速度来。三季度一下子到10%,四季度到15%了,这不太可能。前一段大家预期的报复性反弹、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复工和投资应该不会出现,这是因为我刚才讲的这几点不确定性,特别是疫情。我相信一直到年底,即使我国想要恢复到去年年底大家自由行动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应该是不会的。所以,消费者虽然警惕性和谨慎程度会减轻,但还是会存在。所以,我不预计下半年有报复性的消费,包括报复性投资和报复性的复工复产。没有报复性的,反弹还是有一定局限的,一阶导数增长速度可能会快于一季度的3.2%,但指望二阶导数、加速度来看不要指望再有这么一个V型。从增长速度来讲,下半年不能说是V型,只不过二季度跳起来了,下半年也是往上的,但整个斜度就差远了。所以,整个来看U型更接近一点。那么预测是多少呢?肯定三季度、四季度会比3.2%高,应该会在5-6%之间,或者说5.5-6%之间,刚才丁爽的意思是下半年6%,这个还是蛮靠谱的。我的预测下半年5.7%,比6%稍微差一点。下半年5.7%,全年就是2.4%,我在二季度数据出来前预测是1.8%,由于二季度大大好于预期,现在提上来了,但我觉得很难走向3%。原因是下半年期望它复苏,但是我不觉得有报复性的反弹的情况。2.4%也是很不错,2.4%的增长如果今年实现了,肯定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最好的一个。其他国家大部分是负的,主要经济体基本是负的,包括印度。越南有可能是正的,但越南算不算发达经济体再说了。发达国家主要是负的,而且深度负增长,发达经济体是-6%,IMF和世界银行预测全年是-8%以上,所以,能够有2.4%的增长,一方面表明了我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和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 当然要达到下半年5.7%,全年2.4%,这只是预测,也只是基准情形下的预测,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刚才我讲了那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疫情,这还是假设疫情不会二次暴发,抗疫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同时还需要政策的宽松的支持,政策还是要加码宽松,不能因为二季度好了,政策一放松,下半年5.7%也不容易到来。因为很多失业的情况,一些收入的下降和小微企业的情况还是很严峻的,如果这些没有得到控制的话,会拖累整个经济增长。所以,我相信政策还是要加码宽松。 首先,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肯定还会继续宽松,进一步宽松,但力度会比前一段预期小一些。为什么还会继续宽松呢,因为疫情这么严重,后来全世界都搞宽松,不搞宽松的话那是不可理解的。 第二,虽然大家预测下半年继续会复苏,但预测的前提也是政策保持宽松或者进一步宽松,如果说下半年预测5.5到6%之间,如果没有宽松政策进一步支持,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所以,我相信下半年的政策会进一步宽松。 两会之前,大家认为经济还会设立一个经济增长目标,离原来的不会差太远,因为在三四月份中央政府还在说要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但是到两会,中央政府根据目前的情况,没有设定增长目标,要设定增长目标是多少他们不知道,但也说了今年要保持一个正增长,把增长目标放宽了很多,这样政策宽松力度肯定也不需要那么大。所以,整个宏观经济的态势就是这样。 今年宏观经济的特点,由于疫情的原因等于是定向的、选择性的、总量的、是双管齐下。由于疫情原因更重要的是定向的,以救助性为主,救助性就是救助那些失业、收入大幅减少,当然不是整个,而主要是服务业,还有小微企业的。从这两个群体来进行定向救助,这是下半年政策的重点,也可能这不叫宏观经济政策,但是也属于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推行的。 当然宏观总量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会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方面下半年降准空间会有,一到两次,降息的话,一是存贷款利率的降息,这个要看,根据二季度的数据下半年不见得会有。二季度数据出来前,我预计也会有一次,现在就要看情况了。公开市场操作MLF,还是要引导LPR下行,这肯定是确定的。财政政策方面,减税还是有空间,去年减了很多,今年不可能那么大量,减税定向方面会更多一些。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前几年没有怎么提上来,政府有意控制杠杆率,今年开始提上来了,空间还是很大。基础设施投资应该来说在下半年是重点。基础设施投资有了新的着力点——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趁这个机会来启动新基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凯恩斯主义,新基建投资上来了,乘数效应,而且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应该大于房地产和其他的制造业。信息基础设施有原件、有部件,带动的作用比较大,这是短期的凯恩斯效应。 中长期来说,这是我们走向新经济的奠基之作。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家具。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就是信息基础设施,趁这个机会我们又把新经济走在世界经济前列方面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点。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大致是这样的情况,我一直觉得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因为这个问题讨论比较多,有的人认为没有,我觉得还是有的。比如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还在9%、10%这样的水平,比任何其他主要经济体都高,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指标了。当年我们也曾经到过6%,现在还有很多可以降准的空间。利率有空间吗?中美之间的利率,美国已经快降到零了,我们存贷款利率没怎么太动,肯定有空间的。大家提到整个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过大,杠杆率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咱们国家的宏观杠杆率看得太大,因为那个指标不是非常科学,以债务除GDP,这和经济结构有关,基础制造业强的国家和固定资产项目多的国家这个比例肯定是高的,另外的我就不说了。 财政政策方面也是有空间的,当然赤字可能比较大,总的政府债务,即使把地方的隐形债务加起来,和其他国家比也是比较低的。但这个数据我测算也就是接近60%,但是60%是二十多年前欧盟定的标准,现在大家都超过了,也有空间。当然有空间也不一定马上要用尽,根据情况来用,下半年既然是疫情这种情况还是要多用一点,所以,要说建议的话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放松方面要少一点顾虑,加大宽松,保证今年经济增长不但是转正,而且有一个2-3%的增长速度。 本文观点整理自廖群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0期)上的发言
根据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全国64个三四线城市平均房价已经达到11370元/平米,这个价格跟省会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 所以现在看来,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其实已经远超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了。这也是最近很多房地产专家劝购房者不要去三四线城市买房的原因,因为三四线城市房价存在着巨大的下跌风险。弄不好将来很多三四线城市会重蹈黑龙江省鹤岗房价长期低价徘徊的噩运。 导致三四线城市房价突破万元大关的原因是: 一方面,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由发改委授意,地方政府出面向国开行申请抵押贷款,抵押物是动迁的这块土地,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然后再拿着这么多钱,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安置拆迁户。也就是说,棚户区的居民们可以拿着一大笔钱,到周边地区去买商品房。由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盘子又不大,所以房价很容易就被推上去了。 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调控严厉,而三四线城市前些年房价还处于低谷期,于是大量炒房者从大城市退出,转向购买三四线城市房产。 此外,由于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导致一二线城市的地价也飞涨,很多开发商就跑到三四线城市来开发项目。由于开发商、炒房者等大量资金都汇集在三四线城市,当地房价从原来的3-5000元/平方米,很快就突破1万元/平方米大关。 那么,未来三四线城市房子有没有可能再跌到3-5000元吗?我们认为可能性极大: 第一,三四线城市人收入都不高,只有二、三千元钱,却要面对1万多元/平方米的高房价。这说明了不管是居民收入还是当地经济水平都支撑不起三四线高达万元的房价。而随着棚改货币化安置的结束,以及炒房者和开发商的退出,当地房价很可能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步入调整周期,最终房价将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所以,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跌至3-5000元也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之前国内三四线城市轮番上涨,除了炒房者、动迁户买房外,当地部分居民也都借机加杠杆买房。所以,三四线城市目前房地产趋于饱和,一部分有房家庭拥有了好几套房产,很多房产待价而沽。所以,三四线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经高达30%以上。同时,当地的中低收入群体要想买房却还是买不起。所以,在买房需求处于饱和的情况下,若再无外来买房需求的介入,三四线城市房价要想不下跌都很难。 第三,多数国内的三四线城市由于缺乏吸引力,只有春节等少数节假日人流才会多一些。人口总体上是流出大于流入,而一旦炒房需求退潮,房价出现大涨之后的大跌可能性极大。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城镇化率推进到58%之后,继续再推去下去的难度在加大。正是由于高房价才迟滞了农民进城变成市民的步伐,因为农民在老家建房花不了多少钱的,而到三四线城市购套房产现在至少要80-100万。 所以,三四线城市房价不跌,当地人买不起,想要进城的农民更买不起房。 未来三四线房价跌到3-5000元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因为之前是动迁货币化安置、炒房者和开发商看中了三四线城市这个洼地,而如今货币化安置也结束了、疫情过后炒房者和开发商也要退出资金。 未来三四线城市房价将由当地居民收入来决定。鉴于疫情过后,各地居民收入增长会较为缓慢,所以三四线城市高房价难逃大起之后要大跌的结局。所以,现在我们也不建议大家投资购买三四线城市的房产。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昨天晚上,被一场新闻发布会刷屏了,本来定于晚上8点半的北京疫情通报会,足足晚了一个半小时,让大家等的是望眼欲穿,甚至有的网友眼尖,发现在场的某位记者,已经上了两趟厕所,结果发布会还没有开始。资深的媒体朋友,都有预感,通常这种情况下,都将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在发布会上,除了做了正常的疫情通报,北京再次确诊27例疫情病例之外,还将应急响应机制从三级调整为二级,大家可能对此并没有什么太多感觉,毕竟之前我们还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一级响应,但是此二级甚至比当时的一级响应更加严格。主要有这么几个重点,大家可以自行比较一下 首先,中高风险地区、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严禁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要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换句话说,你要是短期内没做过核算检测,就不能再离京了,虽然不是封城,但是也基本差不多了,今天一早,朋友圈里到处都在打听,哪里能做核酸检测。这个管控即便当时一级响应的时候,也没有过。 其次, 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也就是说,之前的复课全面停止,从今天开始无论什么学校,学生一律不再到校。高三初三也不例外,这基本上就是当时最严管控。 第三,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后,方可进入。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高风险更是全封闭管控,人员只进不出,进行居家观察,并做核酸检测。这也是一级响应的举措。 第四,严格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等场所的防控措施,全面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并加强监测,对地下阴冷潮湿的经营场所全部关闭,上述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餐饮娱乐,仓储物流,可能短期内全都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检查。正常营业基本无望。 第五,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控制满载率,落实消毒通风、体检检测、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二级响应级别下不需停产停工,但要下调办公楼与到岗率,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目测估计一部分员工,又要准备在家上班了。像是拜访客户一类的工作,基本全免。 第六,公共场所限流30%,运动场馆全部停止开放,记得上周一,很多场馆才敢刚开放,结果一周时间,就不得不全都关闭。对会议规模也进行了限制,在具备条件下,也不能超过100人,各种赛事演出一律停止。 综合这些措施来看,北京说是二级响应,但其实很多已经回到了一级,甚至更加严格的限制出京,那么进京现在北京虽然没明确表态,但全国各地其实已经做了明确规定,来北京再返回的也要14天隔离。所以这变相的也限制了进京方向,毫无疑问北京已经处于战时状态,甚至比前一波疫情还要紧张。但我们也相信,在如此高压管控的情况下,这次疫情反扑很快就会过去。大概一周,新发地的密切接触人员也就都排查完毕了,这些感染者也就基本都被控制,所以非常时期非常之手段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配合行动,不给国家添乱。老齐就劝说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尽量改变行程,至少最近一个月别乱跑。跟防疫相比,你那些事,都是小事。短期每个人的付出,都是为了更快的控制疫情,让整体利益最大。所以必要的格局是要有的。 说完了坏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昨天,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性揭盲会举行,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与此同时,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也表示,其新冠疫苗预计将从7月份开始启动最终阶段的临床试验,最快可能在感恩节之前获得其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数据,2021年初投入市场。 现在这个疫情已经在全球蔓延,光是防控估计很难办了,所以唯一解决的出路就是疫苗,有些人说非典到现在也没有疫苗,这个肯定不能比,迫切程度不一样,非典当时我们几个月就控制住了,也没有大规模扩散,所以没有病例了,疫苗研究也就无所谓了,商业价值几乎没有,投入巨资没有产出的事,是没人会干的,而现在全球几十亿人就等着疫苗救命呢,所以这个疫苗的需求极度迫切,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所以可谓是暴利,别说疫苗研制成功了,就是阶段性胜利,股价就能涨10倍。所以全世界最顶级的生物医药公司都在全力奋战,进展必定会很快。但是泼一下冷水,疫苗再快他也有个流程,要经过几次临床测试,确保安全后才能推广,所以最快最快,也得明年见了。那么也就是说,今年就别想了,我们仍将与病毒共存至少一年以上。最乐观的情况,估计也得是明年下半年,才能有投入市场的产品问世。稍有意外,估计就得明年年底了。在这期间,应该还会反反复复。所以每一个朋友,无论你是打工还是做生意,要提前有这个心理准备,别太乐观,也不要失去信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你得确保自己的现金流支撑到后天才行。这段时间千万千万不要高负债,更不要重资产创业,因为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流水中断了,你的生意也就全面趴窝了。切记,切记。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大家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上周虽然是周线大阳线,但主要功劳都是周一的,此后连续四天都是以休整为主。 所以涨虽然涨了,但却让人心里不过瘾,特别是后面憋了四天,等了四天,却也啥也没等到,只在周五等了个小小的红周五。 而且红周五还是在外盘的带动下实现的,看到亚太股市全都涨了,美股期货也起来了,生怕错过晚上美股的大涨,尾盘才在资金流入的推动下,收了个红周五。 人家美股晚上确实涨了,而且是超出预期的大涨,道指大涨超3%,纳斯达克虽然只涨了2%,但却一举收复2月份的高点,再创历史新高。 这个事可真是太有标志性意义了,美国至今仍是全球疫情的震中,在三月份大跌时,更是以动辄熔断而扬名天下,但人家现在却率先收复失地并创新高。 而反观我大A股,身处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三月份在全球股市大跌时还算是比较抗跌的,但现在却在反弹大潮中,落后于其他国家,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本想指望美股的大涨能带一带我A股,但此后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声明承认数据存在误差。如果将那些“有工作”但“没在工作”的人也归类到“失业”类别的话,5月美国的真实失业率将达到约16.4%,比官方当天公布的13.3%要高3.1%。 而美股周五大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失业数据好于市场普遍预期,成为市场行情飙升导火索。特朗普还急不可耐地开发布会表功,称“今天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复苏。” 真实的数据到底是啥样的,咱也不知道,但有两点要说一下,一是即使真实失业率达到16.4%,也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测的20%。 二是4月的失业率也发生过计算误差的情况,官方公布的为14.7%,真实失业率应在20%左右,但这也没妨碍美股的上涨。 所以美股会因失误的数据作何反应,我大A股对于美股周五的上涨到底是跟还是不跟,其实不用着急,周一早上看看美股期指的表现就可以了,人家6点就开始交易了。 另外亚太股市的表现可以作为参考,日、韩、澳都是早上8点就开盘了,富时A50期指9点开盘,港股9:20开盘,都可以提前作为A股走势的参考。 其实老艾想说的是,何必在意人家的脸色?不管人家是涨是跌,你落后很多就是最大的事实,人家涨,你跟涨是应该的,人家跌,你更应该奋发图强,逆势表现,不然到啥时候才能追得上人家? 目前主要是主力机构不作为,好不容易放起来的量在周四周五持续萎缩。而反观人家外资,却在每日不停地流入,贪婪得吸筹。就拿周五来说,北向资金又流入了57亿元,而且是连续5日维持净流入态势,一周累计净买入240亿元。 所以内资如果再不努力,筹码又要被外资抢光了,到最后内资又只能是追高进场,给人家外资抬轿,毕竟这种事已经干得轻车熟路了。 而要想把行情继续向上推进,主流板块必须得起到表率作用,仅是炒概念是不行的。就拿上周来说,地摊经济炒得如火如荼,但对于整个市场的带动却不大,也没能把大盘推上去。 所以下周大家要重点关注主流板块的动向,既包括传统行业如消费、金融,也包括科技行业如芯片、消费电子等。如果这些板块不作为,市场仍停留在炒概念的阶段,那就不可能有中长线投资思维,只能搏一些快进快出的短线交易机会。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希望内资争口气,逐步往上反弹,至少要拿下3000点,成交量恢复到万亿水平,把牛市氛围烘起来,把场外资金都诱进来,才有资格像金毛那样邀功请赏。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反弹一日游,今天绿油油…… 昨天领涨的深市几大指数,如同凶神恶煞,几乎要一鼓作气抹掉昨天的涨幅了。 但其实真实状况没那么遭,因为分时图都是张着血盆大口,白线和黄线分得很开,就拿创业板来说,代表指数的白线收盘跌1.96%,但黄线只跌了0.65%。 说明指数失真,权重股拖累了指数,所以大家看看创业板成份股就知道了,一批数百亿市值的创蓝筹跌幅居前,指数表现当然就不好看了。 谁在砸盘呢? 又是英勇的内资,昨天刚刚有点起色,那帮家伙就急不可耐的抛售了,如此目光短浅,注定被外资割韭菜,给外资抬轿。 反观外资,今天又趁回调进场扫货26亿元。特别是尾盘,面对全天难得的低点,疯了似的进场抢筹。 所以内资炒不好股怪不了别人,每次都是先砸盘给别人输送廉价筹码,然后再进场给别人抬轿,能炒好股票才怪! 其实只要严格跟在外资屁股后面就能炒好股,但前提是跟紧点,而不是耍小聪明,在那儿玩波段,最终被玩进去的是自己。 看看成交量,昨天涨那么多都没怎么放量,今天跌一下反而放量了。 这非常好,说明有不少出逃的,这样的话就把不坚定分子给洗出去了,那后市反弹反而轻松了。 明天就是会期最后一天了,这几天成交量萎缩的比较多,很多人也不炒股了,天天盯着电视屏幕等消息。 其实每年会期关于股市的新闻都不多,也没啥可炒的,今年也一样,几乎没有通过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炒出什么热点。 所以会议并不能改变股市的运行方向,该怎么走还怎么走,那些在会期休息的人,完全是在找借口给自己放假。 特别是那些基金经理,工资一分钱不少,还白放一周假,这一切都是基民为其买单…… 劝大家抢在这帮人前面建仓,因为会议结束后,他们也无法偷懒了,所以会后往往会有一波行情,到时候让这帮人为你抬轿,岂不美哉!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意见领袖丨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 此次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是富人的危机,是有资产的、有股票的、华尔街人的危机。而这次是穷人的危机,穷人没工作、没市场,无法出门,没有收入。但是有钱人在家里呆着,有互联网,还有储蓄。 不能理解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任务难度降低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也是一个亮点。为什么说是一个亮点呢?因为现在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不止今年,可能未来两三年都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把两三年整体的工作放在一块规划,而不是一年一年地规划,更不应该在短期内制定一个固定目标。所以,这是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理性的表现。但是需要强调,尽管没有GDP增长的目标,但是有就业的目标。900万以上新增就业、6%左右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这些是硬指标。所以,这次是把简单的增长速度目标转换成了民生和就业目标。 今年要保基本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这是一个底线。以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对新增就业、失业率、CPI等这些目标提要求,那么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目标,当然比保底线的目标要高一点。去年GDP是增速6.1%,对应这个增速,1100万新增就业的目标就很容易完成,最后实现了1300多万的新增就业。今年的经济遭遇巨大的不确定性,就不能按照去年的就业目标来规划了。今年如果能保证900万的新增就业,加上其它的就业流转,供找工作的人所参考的总体工作岗位不止是900万。如果能够达到900万的新增就业,加上“老工作”腾挪出来的,比如腾挪两三百万,那么工作岗位就超过1000万。这些岗位就和新增800多万高校毕业生基本能够对应上。再加上其它的非大学毕业生的新增就业,根据这样的测算,900万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底线。 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肯定是下降的,在下降的过程中,还要保6%的失业率,难度是很大的。所以肯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社会措施,来提供就业岗位。不是简单地靠财政的、货币的刺激,还要加上一些社会政策,才能够稳定住失业的情况。实现调查失业率6%的目标还是相当硬的任务,所以,我们不能理解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把任务难度降低了。 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提升到甚至7%都是可以的 3.6%的赤字率是比较保守的,是留有余地的。如果真是为了保民生、保就业,还需要增加财政赤字的话,那么3.6%这个数值是较低的。今年赤字率、特别国债、地方建设债这些数字都是留有余地的,所以,实际的政策的空间是有的。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如果提升到5%,甚至7%,都是可以的。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也不缺流动性。累计的政府财政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也比美国低,还有很多国有资产,所以是有政策空间的。总体来看,今年赤字率、特别国债、地方建设债,这三组数字贯穿的一个原则就是谨慎。万一不够,可以再向上调。但是,就业是硬任务。 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如果用好了,对于保民生、稳就业是非常管用的。假设调查失业率就是6%,就业人口稍微算宽泛一点,比如5个亿。5个亿的1%就是500万,6%就是3000万。一年给这3000万没有工作的人每人一万块钱,就是3000亿。这个数字还没加上失业保险的基金,所以,即使额外对所有6%的调查失业人口,每个人都给1万块钱,也不过就3000亿。而且这3000亿还是往高了算的结果,中国正规部门的就业人口,除了农民,并没有5个亿。所以,这1万亿,如果真是用来保民生的话,只要用好了,是非常管用的。 今年报告提出,新增的赤字和发行的国债筹集的2万亿将会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种特殊的转移支付就是想直接给地方政府纾困,而且纾困的方式是不搞建设和项目,老老实实地抓民生,稳就业,或者是给退休人员补助。所以,这是个创举。 地方政府不用到中央打报告,中央直接拨给地方,要求地方政府直接花到中小企业和失业人口身上。这次和上次的4万亿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次的每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转移支付是非常管用的,报告提出的各种财政的支出,似乎比预期的要小,但是这次要求用到实处、绝不浪费。 甄别中小企业的真正需求是关键 报告提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扶助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资金支持是很多的,但问题是怎么甄别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是什么,这是难点。对中小企业的扶助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中小企业是不需要钱的,但有的是真需要钱,有的企业是即便没有疫情也干不下去了。对于如何甄别企业需求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人讲看电表、看账本、看互联网支付的信息等等,总之,还得靠地方政府创新举措,借鉴在社会治理和管理上比较有经验的地方的做法。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扶助政策力度已经达到了,但是要注意精准,这需要地方政府创新。 今年拟安排3.7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提高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此次的做法跟2008年不一样,这次希望能够精准、精准、再精准,而且希望“四两拨千斤”。中央政府拨的钱是给地方项目的资本金,地方政府利用资本金做基础,再去向金融市场融资。这个机制比以前有经验,是一种创新,是想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 明年各国经济恢复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 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改善,疫情也没得到控制,现在只是资金面变得很宽松。所以,美国股市现在这么着急地去反弹,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拉动的。但是仅靠资金的拉动,恐怕难以为继。一旦美国的债券市场能够稳定住,有些资金可能就会从股市流向债券市场。这时,股票市场就可能下跌。 全球范围来看,今年是个衰退年。中国可能是少有的能够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明年经济的恢复可能也是曲折的,我相信明年可能会出现一个两极分化的情况:在疫情前财政情况比较好的国家,比如德国、中国,恢复得会相对比较好;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其它一些新兴市场的国家,可能会碰到雪上加霜的情况,经济在恢复,但是政府的财政出现危机。现在花了这么多钱救助,而且税收也没起来,明年又出现债务危机,所以,这些国家经济恢复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现在疫情期间,大家还顾不上财政问题,但是疫情过去以后,资本市场就会开始研究财政了。 明年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总体上可能是恢复的,但是可能会分化得很厉害。这样就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很多指责、很多误解、很多污名化的态势还会演变。 现在种种迹象表明,疫情是很顽固的,即便研发出疫苗,能不能快速生产出来还是个大问题,疫苗有没有用,更是个大问题。所以,世界经济的恢复是很曲折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今年经济不提具体的增长目标,以及应该把未来两三年拢在一块规划的原因。我们要提这样一个目标,就是中国经济在当前大形势下,短期是“六保”,未来我们希望经过两三年调整,中国经济能回到6%左右的正常的增长态势,这个应该是给我们自己定的目标。在这两三年中,不追求任何的增长目标。但是,希望利用两三年时间,调整到位。 不排除未来还有会发生大规模的金融震荡的风险,但是这个金融震荡跟2008年可能不太一样。因为美联储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保金融市场。所以,金融震荡可能有,但是这个震荡恐怕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的。因为如果总体的金融市场发生震荡,美联储就要印钞票了。可能是美国之外的某些地区有震荡;美国国内的某些市场,比如页岩气的、能源的产业破产;或者有可能是由于美国要制裁华为,美国国内的很多高科技企业短期内失去客户。所以,不排除未来发生大规模结构性金融震荡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从现在的25000左右又回到18000左右,美联储又开始印钞票,那么全盘大跌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但是结构性的震荡很难解决。 危机之后,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点 此次不是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是富人的危机,是有资产的、有股票的、华尔街人的危机。而这次是穷人的危机,穷人没工作、没市场,无法出门,没有收入。但是有钱人在家里呆着,有互联网,还有储蓄。 这次危机带来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2008年。2008年无非是华尔街有几个机构破产了,政府一补助,美联储一救助,危机就稳住了,经济很快就反弹了。这次是穷人倒霉了,小企业破产,穷人失去工作。政府当然可以救助,但是能救多久呢?所以,这一次的后果可能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它会带来一系列政治上的动荡,国外的政治家很可能会将危机转嫁给中国,中国是首当其冲的。所以,这将考验我们的应对能力。 这次疫情之中,新科技不断地发挥了作用,远程办公、物流、电商确实很厉害。所以,毋庸置疑,科技仍然是增长点。增长点还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坦率地讲,这一轮危机过去之后,中国仍然是一个拉动全球增长的国家,因为中国体量大,而且中国的相对体量比2008年又高了一个层次。 一看科技,二看中国。对于这一点,我真心希望西方稍微有点智慧的领导者能够明白。中国还是有潜力的,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没有停顿。 制造业重回美国部分能实现。以后可能有两大类制造业,一类是以中国的市场为目标的制造业,比如宝马、通用汽车,这类企业无法撤出中国。第二类就是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这类企业早晚会撤走。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中等收入的门槛,要进入高收入国家队列。我们应该尽量做好对外商的服务,但是大势所趋,中国也该“毕业”了,不能净搞一些低端的加工。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提升内需,给中低工资的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渠道。 民粹主义抬头,“去中国化”可以理解,但是不太可能完全成功。因为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远远高过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搬回去的话,将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政府的财力又是有限的,真要去执行的话,也很困难。所以企业有可能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不可能完全回美国。 疫情加快了原来可能需要十年才发生变化的步伐,企业向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转移的时机到了,中国应该顺势做好自己的内需开发、产业升级的工作,主动迎接世界劳动力转型的挑战。 我相信未来若干年,全球化可能会被区域化所代替。未来世界上可能是三大贸易圈:第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包括东南亚;第二个是德国、欧盟;第三个就是北美,包括墨西哥、巴西。这三个朋友圈“三国演义”,估计是这样的趋势。由于国际上的互相不信任,发达国家希望自己的民众有工作,所以会把一些贴近自己市场的产业搬回去,然后会形成三个大区域、三个大市场。比如宝马就是在不同市场上布局的,宝马要把沈阳三期工程作为整个亚洲的生产基地,现在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德国开工,其供应链是完整的。 基于以上分析,疫情之后不可能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会分成三个区域,相互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文原发于网易,已获作者转载授权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