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贵阳讯在1月25日开幕的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省长李炳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贵州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战疫、战贫、战灾,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李炳军表示,“十三五”以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全省投入的扶贫资金超过1万亿元,“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 列席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贵州将在“十四五”时期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上,贵州将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贵州还将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贵州将积极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加工率和附加值。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上,贵州将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同时,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发挥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确保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胡春华强调确保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4日到国务院扶贫办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平稳过渡、有序衔接。胡春华指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表达了对广大扶贫干部的亲切关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善始善终做好脱贫攻坚收尾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和考核评估等任务。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接续支持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要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切实保障好基本生活,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胡春华强调,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地域范围更大、要求更高,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有关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时代的伟大变迁,一笔一画刻写在乡村农户的变化中。 一年时间,尽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记者采访的脚步受限,没能走得更远,但是走过的那一家家农户,都令人难忘。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因此,我忍不住从一页页零乱的采访笔记中,把这些农户的故事整理出来献给读者。 脱贫攻坚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最贫困、最边远的地区,改变了生活道路上走得最艰难的那一群人。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地方,但都是对脱贫攻坚成效具体且生动的诠释。 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在黔东南的大山里,了解人畜分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当地干部提醒记者注意农户家的鞋架。过去关牛养猪的房屋底层被硬化改造后,许多农户自觉在进门处安装了一个鞋架,鞋子被规整地收纳起来。尽管鞋架并不精致,有的就是几根木条搭起来的,但这小小的改变,透露出人们对生活的精细态度。这是人居环境变化带来的一个想不到的改变。 当我们在风景秀美的乡村,在绿树掩映的山寨,在整洁的农家小院里,猛然间看到这些细小改变,感受到其背后人们生活追求的变化时,心中常涌起感动。 贫困不仅是经济的困顿,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影响。过去许多年,贫困地区的人们在向外人“自我介绍”时,总要强调一下“我们那个地方穷”。贫穷的现实在人们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当我们再走进已经脱贫的深山远村时,听到的已经是“风景美”“生态好”这样的介绍。介绍词不经意的变化,折射出贫困地区人们的自信和希望。脱贫攻坚给了他们一个重新审视家乡山水的视角。透过这个视角,人们看到了美丽,找到了自信。 “不让一个人掉队”,是脱贫攻坚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原则。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具体的人,我们的目光瞄准一个个贫困户,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改变的是一方水土,改变的是艰苦的自然环境,更改变了那为贫所困的普通生活,改变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脱贫攻坚成效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展现。 脱贫不是终点。乡村振兴的大幕紧随脱贫攻坚胜利的鼓点,已经渐次拉开。脱贫攻坚深刻地改变了农户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过去未曾有过的对生活的自信。精准帮扶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前行的力量,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脱贫的农户满怀信心,充满希望。行走在岭南粤北,行走在秦巴山区,在阳光洒落的每一个院落,我们分享着人们脱贫的喜悦,也感受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日历翻过新的一页,站在2021年的门槛上,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笑意盈盈的脸庞,从采访笔记中浮现出来,让我久久难忘。他们的脸上写着收获,也写着希望。2021年已经来临,那些刚刚摆脱贫困的人们,正带着希望,走向新的春天。 一个值得期待的春天!
中新网重庆12月30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30日从重庆市委统战部获悉,中共十九大以来,重庆统一战线聚焦18个深度贫困乡镇和33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帮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44亿元,为重庆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情况。重庆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庆在会上介绍说,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统一战线发挥增进共识的政治优势,压紧压实脱贫责任,扎实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全体部班子成员和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对口帮扶的贫困乡镇,广泛走访调研贫困户,全面摸清贫困户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实际情况,共计蹲点23次71天。对口联系帮扶的巫溪县天元乡、红池坝镇和天星乡寒峰村,现行标准下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委统战部组织引导该市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养殖业,扶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光彩行”等精准扶贫行动。重庆市工商联引导2299家民营企业投入31.97亿元扶贫资金。农工党重庆市委会为丰都县协调市级农业专项资金900余万元。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争取全国各级组织对酉阳引进和投入扶贫资金1265.4万元。为渝东南民族地区和18个贫困区县争取扶贫资金4.35亿元。与此同时,重庆统一战线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工作。充分利用中华职教社、新专联等平台,帮助贫困群众提升专业技能。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巴渝新锋·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重庆欧美同学会、重庆知联会联合组建的“同心·星火”帮扶服务团三次深入天元乡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共捐款捐物172.5万元。此外,重庆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界成员众多的优势,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看病问题。重庆各民主党派成员、非公有制企业为贫困地区开展医疗救助,投入资金物资达6069万元。开展“侨爱心·光明行”助力重庆脱贫攻坚活动,两年内为重庆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000例。引导重庆市政协香港委员出资1000万元,成立“小熊大爱儿童健康成长公益专项基金”,救助贫困残疾儿童。重庆统一战线还强化消费扶贫,切实提升稳脱贫的持续性。统战系统各帮扶成员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主动承担消费任务,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帮助重庆巫溪县天元乡实现消费扶贫324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委统战部支持重庆市级各民主党派分别对接8个贫困区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有力的监督力量。2019年,组织召开重庆市级各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32项意见建议全部办结,8个民主党派先后回函表示“满意”。2020年,召开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和“助推民生爱心帮扶”活动座谈会,形成了《脱贫攻坚意见建议任务分解表》。目前,承办单位所有任务均已完成。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李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庆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帮助对口帮扶乡镇巩固发展生态文旅产业、特色种养殖业,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教育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依托“三专一平台”积极建立消费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晒政策、晒党恩、晒奉献、晒努力的“四晒”活动为载体,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持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证券行业“一司一县”服务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证监会扶贫工作任务要求,精心组织行业开展“五个一”专题活动,通过一张成绩单、一本案例集、一部宣传片、一份县域研究报告和一位突出贡献人物,总结评估“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成果,生动讲好证券行业扶贫故事。 一、凝聚攻坚合力,谱写扶贫成绩单 自协会2016年发起“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倡议、2017年发起“一县一企”产业扶贫倡议以来,证券行业踊跃投身于这场全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的战斗中,五年来成绩斐然。2020年,按照证监会党委扶贫工作部署,协会组织证券公司对帮扶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用一份“一司一县”扶贫成绩单展现行业扶贫实效。五年来,证券公司共服务18家贫困地区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绿色通道”政策发行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26余亿元;通过公司债券、并购重组、新三板股权融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服务贫困地区企业融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设立或参与设立公益基金66个,规模6.08亿元,贫困地区产业基金47个,规模201.42亿元;采购贫困地区特色产品2.53亿元,推广销售特色产品2亿元;通过发放助学金、生活补贴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7.65万人次,通过走访慰问、帮助购买各类保险等方式资助贫困家庭6.35万户;开展资本市场教育培训1200多场,培训人员12万多人;累计公益性支出17.98亿元,并保持连年增长态势;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项目511个;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和走访1.29万人次,调研、指导当地企业2452家次。截至目前,101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的294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国家级贫困县的35%)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二、总结特色经验,汇成扶贫案例集 五年来,证券行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借助资本市场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领域探索具有证券特色的扶贫工作。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行业扶贫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输血”向“造血”、由“全面”向“精准”的转变。证券公司综合运用承销保荐、并购重组、投资融资、财务顾问等手段,为贫困地区企业规范公司治理、改善融资状况提供专业服务,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培育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成为金融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积累了众多值得借鉴推广的行业经验。协会在收官之年进一步系统总结行业扶贫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编纂发布了《证券公司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案例汇编》,收录79家证券公司的138个典型案例,全面展现证券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实事和实效。案例集近期已通过“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正式向社会发布,并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报送,取得了积极反响。 三、推广生动实践,制作扶贫宣传片 协会持续创新宣传方式,近期,联合第一财经制作了一部金融扶贫宣传片,宣扬证券行业及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宣传片上集《看得见的力量:证券行业助力扶贫开出“幸福花”》以服务贫困地区龙头企业首发上市(IPO)为例,展现了证券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为河南省内乡县、陕西省柞水县等地扶持一批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融资注入金融活水,实现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帮扶成效;下集《看得见的力量:证券行业助力扶贫结下“丰收果”》以帮助贫困县域打造支柱产业为例,展现了证券行业为甘肃省静宁县、山西省隰县等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以产业扶贫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作为。两集宣传片通过第一财经电视及网络媒体播出,向全社会讲述资本市场扶贫故事,并制作成免费培训视频课程供证券从业人员学习观看,促进行业树立社会责任文化。 四、接续乡村振兴,贡献扶贫智慧经 协会积极探索证券行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研究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内涵。连续九年发布《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推动行业探索接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此外,证券公司还结合“一司一县”帮扶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深入调研,发挥投行专业作用,从贫困地区政策支持、资源优势、产业定位、困难挑战等角度,研究分析当地经济的发展难点、潜在机遇以及融资需求,向帮扶贫困县提供一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接续乡村振兴积极贡献行业智慧。 五、激励担当作为,弘扬扶贫扎根人 近年来,证券公司普遍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扶贫部门,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的优秀员工赴贫困地区挂职,现已累计派驻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等176名,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融智”服务,既充实了贫困地区的金融力量,也为落实“志智双扶”提供了扎实的人才保障。近期,协会发布《中国证券》特刊——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成果展,从一张扶贫成果图片、一份帮扶成绩单、一位突出贡献人物等方面,通过宣传典型人物突出事迹和工作感言,生动展现扶贫一线人员敢于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彰显证券公司真抓实干决战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激励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协会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按照《证券法》赋予协会督促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进一步推动行业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对结对县域帮扶力度总体稳定,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探索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贡献应有的力量。
目前,重庆市14个国家贫困区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19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动态识别的185.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18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1%降至0.12%。建行重庆市分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全力以赴冲刺“最后一公里”,咬定目标,添加措施,坚持始终,善作善成。今年以来,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扶贫工作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四摘四不摘”,积极落实总行党委的脱贫攻坚要求,运用新金融和数字化经营手段,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模式创新,深入乡村,贴近村民,紧抓痛点,夯实基础,为重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金融动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目前,建行重庆市分行金融扶贫贷款余额66.5亿元,较年初新增12.2亿元,增幅22.5%,带动帮扶贫困人口5.1万人,定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331户1158人全部如期脱贫。笃践初心使命尽锐出战第一线建行重庆市分行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负责,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各级机构领导班子和干部员工的思想素质与能力,看担当、查作为、验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将脱贫攻坚作为分行第一线工作,努力发挥新金融行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尽心竭力,尽锐出战,不达目的不罢休,切实将金融扶贫的重要政治任务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脱贫攻坚中铸就国有大行鲜红底色。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党委工作不变的重点,“最后一公里”必须不打折扣地跑出高质高效。该行出台“跨越2020”金融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建立起完善的扶贫周通报、月跟踪、季调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学共建活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专项监督,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精准直达,目标明晰、责任夯实,资源倾斜、精准实施,有效地将金融国企的优势转化为达成脱贫攻坚计划的利器。从2015年至今,建行重庆市分行累计结对共建贫困村党组织21个,捐赠帮扶资金700万元,帮助贫困村新建、修缮党组织活动场所17个,更新党员教育设施35次。该行先后获得建行总行“年度扶贫工作组织奖”、重庆市银行业“社会责任精准扶贫奖”等荣誉。在精细的布局和完善的管理之下,建行重庆市分行各级机构、全体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深感使命在召唤,把脱贫攻坚作为己任,不遗余力调动金融活水滋润田间地头。——做大消费扶贫。分行抓好“帮助卖”,优选脐橙、苹果、茶油、紫苏油、老鹰茶、牛肉干、红薯粉等特色农产品上线建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开辟“善融·重庆扶贫馆”“善融·巴渝馆”特色扶贫专区,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扶贫专题、网点欢乐购、直播带货等活动,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600万元,带动907户、355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积极倡导“自己买”,把农产品推向建行全系统,通过员工爱心扶贫购、工会提货扶贫、单位采购扶贫等多渠道购买定点扶贫地区扶贫产品1602万元,分行员工全员踊跃参与。——创新产业扶贫。分行联合市供销集团开展网络供应链融资,为24户农产品批发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发放贷款5.5亿元。联动建信期货创新“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模式,为鸡蛋扶贫产业上保险,惠及150多户蛋鸡养殖大户及贫困户。——深化志智双扶。分行依托乡村中小学、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医疗服务站、“裕农通”服务点、移动学习设备等,持续推进“建行大学·裕农学堂”建设,完成9家学堂挂牌,开展“金智惠民”扶贫培训33期,培训1486人次。持续举办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院系级等社会实践团队6357支,组织动员17.4万人参与,遍布重庆所有区县,送训下乡、助力扶贫。新金融入农户全域投入脱贫攻坚2020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在深入学习、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再次明确目标任务,优化整合全行资源,更进一步将脱贫攻坚与新金融行动紧密结合,推动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全域参与、落实到脱贫攻坚中,打造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脱贫攻坚的制度、渠道体系,创新并丰富产品链,多方面满足需求,使各项工作的触觉伸入到乡村、到田间地头,分行金融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地向夺得全胜的纵深推进。——以住房租赁创新扩大扶贫范围。分行持续深化住房租赁的共享属性,为进城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服务,帮助进城务工的建卡贫困户解决住房难题。建行“建融家园”房源平台,将长租公寓项目部分房源优先提供给建卡贫困户,并给予租金补贴。通过“建融安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已达200万元,相关投资收益将用于补贴进城的农民工。——以普惠金融创新促进产业扶贫。为实现引流直达和精准滴灌,分行累计创新13项扶贫信贷产品,金融扶贫贷款余额覆盖18个贫困区县达65.5亿元,较年初增幅22.5%,带动51496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特别是今年以来,分行加大乡村特色产业信贷创新支持力度,先后创新推出了“山城助农贷”“巫山脆李贷”等5项产品,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金猪贷”等产品创新流程。建立“信贷优惠—产业扶贫—贫困人口脱贫”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融资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创新“民工惠”特色产品,保障6.5万名农民工13.5亿元工资及时、足额到位。——以金融科技创新拓宽服务边界。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网络,打造“裕农通”全场景生态平台,分行累计在全市8000多个行政村布局11300余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并持续拓展服务功能。运用重庆“渝快办”政务平台建设成果,在“建行裕农通”APP上线人社、医保、民政等7大类43个高频民生事项。在“建行裕农通”微信公众号上线免费阅读专区、免费进行新冠肺炎防治咨询、预约挂号和诊前问询等功能。推进与市司法局合作,将“裕农通”业主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治结合”建设行动,为农民提供法治宣传教育和公共法律服务。“裕农通”有利于积极化解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增强了农村市场全场景服务能力。——在全行网点建设并开放“劳动者港湾”,涵盖对综合政务、生活便民、扶贫助贫、科技智能、党建文化、教育培训和特殊群体的服务,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免费提供手机充电、热饭、上卫生间等日常生活便利,从细微处可以感受到建行新金融的温度。建成长效机制服务民生见匠心建行重庆市分行不仅在脱贫攻坚中“战”出气势,把脱贫攻坚要求融入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更注重在“精准”上下真功夫,保证做足做实做好。在2020年后,建设银行着力建成并运行的一整套新金融制度和办法也将持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我国扶贫事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没想到那么快,真的是太感动了!”当奉节县泽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泽超看到手机上建设银行发来提示贷款资金到账的信息时,一下子就放下了对自己资金链的担心。让马泽超高兴起来的贷款,就是建行重庆市分行近期与重庆市供销社电商平台合作,创新推出的涉农融资新产品——“山城助农贷”。该产品的上线,为巴渝乡村特色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贡献了新的力量。据了解,此次建行创新推出的“山城助农贷”是围绕供销社电商平台在县域采购特色农产品场景,为当地参与采购的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涉农融资产品。该产品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兼顾风险控制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涉农企业的融资效率。泽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奉节县平安乡地处奉节、巫溪、云阳三县交界处,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当地政府正着力将辣椒种植作为平安乡特色农业,希望发展辣椒产业作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但是,以前由于缺少抵押物和缺乏数据支撑等原因,金融机构很难以传统信贷的方式,将贷款发放给“马泽超们”所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因此,“融资难”成了制约当地传统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金融创新,用“温柔的手术刀”化解痛点难点。建行重庆市分行结合奉节实际,创新推出的“山城助农贷”首选辣椒种植产业做试点,以线上白名单模式为通道,依托供销社提供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承担全额连带责任保证,同时由重庆供销集团下属“村村旺”电商平台对获贷企业的产品负责销售和仓储物资管理,形成三方责任共担,优势互补,解决了传统信贷业务中此类涉农贷款主体风险缓释措施不足而影响贷款的问题。仅建行奉节支行“山城助农贷”就已成功实现7户授信投放,金额300万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建行重庆市分行从城乡融合共生的视角,依托建设银行强大的金融科技平台,积极帮助畅通城乡之间的内循环,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吸纳乡村的特色农副产品“进城入市”,搭建城乡对接、双向赋能、互惠共赢平台,助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分行善融商务电商平台推动特色农副产品“进城入市”,打造重庆市首个区级旅游综合平台“一部手机游武隆”,通过知名主播现场直播推介等活动,吸引全国546.5万人在线“围观”,带动2.3万条热评和16万网友点赞,促进扶贫产品带货千余件。疫情期间,分行还与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创建了“企业氧舱”,并进一步探索扶贫新模式。据了解,该模式是以监管支持为保障,以金融和非金融工具、政策帮扶为手段,以批量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能力为目的,通过集中政府政策、集中金融资源,集中帮扶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实现复工复产。现在,已入舱涉农企业57户,贷款余额10041万元。党旗飘扬之处脱贫攻坚花盛开在巴渝的贫困乡村里,有这样一群来自建行的共产党员,他们俯下身子找出路,吃苦耐劳抓落实,敢啃硬骨头,不断创新推出金融扶持产品和服务,用心用情谋乡村发展,冲锋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近年来,分行党委主要负责人连续带头深入脱贫攻坚责任现场,党委成员分工协作,坚持工作的高标准,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各项工作措施的推进力度。建行重庆市分行领导与部门负责人累计赴扶贫一线调研帮扶超过100次,累计帮扶17个区县、20个贫困村,累计派驻37名扶贫干部。云阳县长兴村就是建行重庆市分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典型榜样。在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上,今天已绽放出脱贫攻坚的幸福之花。根据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和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建行云阳支行承担起定点帮扶长兴村的重任。彼时,长兴村建卡贫困户162户576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较频繁,群众的生活水平较低。建行认真研究了如何帮助该村脱贫攻坚的方案,并选拔云阳支行干部黄世友下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以往的长兴村道路崎岖,尘土飞扬,无一寸硬化道路,村民看病要走好几十里路……完善基础设施是帮扶的重点,这也是黄世友到长兴村要落实的“头等大事”。黄世友不负信任,仔细收集长兴村道路、房屋、饮水等基础设施需求,及时形成详细材料,积极向上级反映,他的报告得到了分行党委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建行共向长兴村捐款51余万元及数万元物资,并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修建畅通村、组级通达公路25.5公里,帮助进行C级、D级危房改造20户,易地扶贫搬迁17户,新建村便民服务大厅1个,新建村卫生室1个,还为60户贫困户安装人畜饮水管道2万米。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了,看病更加方便了,饮水更加卫生了。建行实打实的工作,促使长兴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终于旧貌变新颜。同时,在深入了解村里的真实情况后,黄世友抓住增收这个关键开展工作。刚入村时空白点很多,长兴村没有产业没有技术,要想脱贫,就必须要弄清楚当地适合干什么、群众可以做什么、从哪里入手才能铲除穷根,筑起脱贫的长远基础。村民们常常看到身背水壶、带着干粮的黄世友在看地形、查资料。有一天,见他冒雨走访,村民感动地劝道:“休息一会儿吧,还下着雨呢!”黄世友摆摆手:“马上就要给你们开花椒、柑橘种植技术学习班了,我要先把村里的情况摸清楚,才好跟老师们说得清楚。”因为得到建行重庆市分行的助力,目前长兴村已发展柑橘1500亩、花椒1000亩,带动3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村里有了产业和技术,有了可以持续创收的来源。黄世友的心血浇灌出了一束脱贫攻坚的鲜花,他看着生活越来越好的父老乡亲们,感觉到无比喜悦。建行派遣到贫困乡村的扶贫第一书记们就是这样捧出自己诚挚的心,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希望,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克难攻坚,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奉献不止,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冲锋号嘹响,进军令催征。今年12月2日,建行重庆市分行党委主要负责人再一次来到云阳县长兴村抓脱贫攻坚任务的深度落实。他坚定地表示,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要永远坚持人民至上,继续绷紧弦、拉满弓,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更足的干劲、更细的作风,驰而不息地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务,用坚实的行动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做绝对忠诚党和人民的国有金融机构,锻造人民信赖的新时代金融重器。
经济日报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2016年至2019年已有78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今年国家对剩余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攻坚克难,近期通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退出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宣布退出。 “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已普遍得到解决。全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量问题已全部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书任务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任务总体完成。 按每人每天生活费1.9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的贫困率由1990年的66.58%降到了2015年的0.73%,有7.46亿人摆脱了贫困,占到世界减贫规模的70.11%。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