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腾讯以3亿澳元(约合13.8亿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金融科技公司Afterpay 5%的股份,为澳洲版“花呗”正在小跑前进的股价插上了翅膀。 受疫情影响,Afterpay股价今年2月下旬开始随大盘下跌,3月23日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点8澳元,而后触底反弹。5月1日腾讯注资公告发布当天,Afterpay开盘暴涨30%,此后一路攀升,屡创新高,昨日收于68澳元,自3月的最低价涨了750%。 今年以来,Afterpay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33%,公司市值涨幅超过100亿澳元,两名创始人Anthony Eisen和Nicholas Molnar在2020年1月分别持股7.79%,个人身价均超过10亿澳元,喜提亿万富豪俱乐部会员卡。 Afterpay的前身是Afterpay Holdings Limited,始建于2014年,建立之初就瞄准了“花呗”模式—免息分期付款模式,当时在澳洲市场上主攻这种支付服务的公司只有ZiP Co一家。2016年Afterpay Holdings在澳交所上市。2017年和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开发商Touchcorp limited合并,双双退市,重组成为现在的 Afterpay Limited 并重新在澳交所上市。 Afterpay以“先买后付”为口号,在澳大利亚的线上线下商店同时推行免息分期付款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虽不是最早尝试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却后来居上,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上拥有最多的活跃客户和签约商家,并率先打入英国和美国支付市场,成为澳大利亚支付概念的龙头。 Afterpay免息分期服务75%左右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合作商家,对通过Afterpay支付成功的每笔交易,Afterpay收取0.3澳元的固定费用,并且抽取成交金额4%-6%的佣金。而其余部分的收入主要来自向消费客户收取未按时还款的滞纳金。 据Afterpay今天发布的2020财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经营简报,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10亿澳元,同比增长了112%。世界范围内的活跃客户人数增加到了990万,同比增长了116%。可用Afterpay支付的合作商家(包括线上和线下)超过了5万5千家,同比增长了72%。 “花呗”模式引领澳洲支付市场新蓝海 Afterpay暴涨的背后,是席卷全球的新消费模式浪潮 - 超前消费。超前消费的浪潮是低龄化的,也是全球化的。从蚂蚁花呗到Afterpay,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被“买东西不花钱”的免息分期付款服务深深吸引。 与早已成为美国人生活日常的信用卡相比,免息分期付款产品依存于移动支付,更便捷;而且规避了繁琐的信用审核过程,门槛更低。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支付方式方面抄了近路,在接触式支付(现金或者需要输密码的刷卡) - 无接触式支付(触碰式刷卡或者手机NFC支付) - 移动支付(如扫码支付)这样常规的三步式发展路径中,直接跳过了无接触式支付的普及,弯道超车,行车之不规范让其他国家只有双击666的份。 而按部就班的澳大利亚,才刚开始从无接触式支付向移动支付转型。 据2019年澳大利亚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及市场分析,近一半的澳大利亚消费者在网购时使用信用卡支付,只有29%的消费者使用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而在面对面的交易中,59%的澳大利亚人习惯用NFC支付(如ApplyPay),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只占20%。即便是在18-34岁的年轻人中,也仅有31%的人使用移动支付,与行乞都带二维码(只是一个段子)的我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体现了澳大利亚移动支付市场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片移动支付和免息分期付款的新蓝海,支付概念股在疫情之后全部经历了绝地反弹。澳交所上市支付概念股17支,在3月的低点至今全部飙涨,最小涨幅180%,平均涨幅370%。而2020年初至今,17支支付概念股中5支累计下跌,平均累计跌幅30%。而剩余12支平均累计涨幅74%。下图总结了澳交所上市支付概念股中非仙股今年至今的涨跌幅及振幅。 其中Afterpay是澳大利亚免息分期付款概念的绝对龙头,其在澳新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只有ZiP Co,Zip成立早于Afterpay,但扩张速度缓慢且只在澳新地区运营。Zip在疫情过后同样公布了销售额激增的利好消息,自3月23日触底后股价涨了370%,截止发稿报5.77澳元。全年累计涨幅60%。 支付概念股中已推出免息分期付款服务的还有另外4家公司,其中2家都是2019年才刚刚上市,而且在此次疫情过后的反弹中“弹力惊人”。 首先是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美国公司Sezzle,据公司4月份公布的季报,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比上一季度增增长了13.6%至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0%。3月触底至今股价从0.37澳元暴涨12倍,至5.07澳元。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200%。 另外一个后起之秀则是Openpay Group,Openpay目前服务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市场,与目前市场上的免息分期付款产品的差异性在于其要求的还款期可长达1年。截至2020年3月底,Openpay拥有25万活跃用户,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还不足以被Afterpay放在眼里。但是3月至今Openpay股票涨幅超600%,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80%,报2.27澳元。 免息分期付款在澳大利亚虽然还只是个非主流的支付方式,且市场占有率增速缓慢,但疫情的爆发加速了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的速度,预计网购的崛起将为第三方支付服务打开前线阵地。腾讯注资Afterpay,大概也是希望他们可以把“先进经验带回去”,让澳洲老百姓早日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生活吧。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澳大利亚央行在周二(7月7日)的政策委员会会议上表示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警告称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维多利亚州等重点地区仍面临疫情相关封锁措施的威胁。 该报道介绍,澳大利亚央行将官方隔夜拆款利率维持在0.25%的纪录低位不变,并将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25%不变。 据报道,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普·洛在公告中称:“只要有需要,将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宽松政策。”他表示,“在实现充分就业方面取得进展、且该委员会有信心通胀率将可持续地保持在2-3%的目标区间内之前,不会提高官方隔夜拆款利率目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失业人数增加了8.57万人,这使该国失业总人数达到92.76万人。失业率再次上升,由4月份的6.4%升至7.1%,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6月稍早时候,中新社报道称,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2020年1-3月份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全年增速预计放缓至1.4%。澳财政部长乔什·弗莱登伯格当天对媒体宣布,确认澳大利亚已陷入29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6月25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更新内容中指出,风险资产价格在今年初暴跌后已有所反弹,全球基准利率普遍下降,过去两个月全球总体融资环境已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降息、扩张资产负债表等积极行动,提振了市场信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崔凡 5月18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结果,裁定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对中国的大麦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并且倾销和补贴与实质损害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国第一次对澳大利亚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 中国的贸易救济制度 中国的贸易救济制度的历史并不长,最早的双反法规是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从那时候中国才开始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而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就已经有了。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中国逐渐认识到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救济措施,于是在学习其他国家相关制度以及世贸组织有关协定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的双反制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了使得中国的这些制度严格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中国重新制订了《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并制订了《保障措施条例》。 应该说,中国的贸易救济制度是在学习其他国家制度的基础上并且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来制定的。在澳大利亚大麦双反案中,从立案的公开信息程序、发放和回收问卷、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以及接收书面材料、发布延期公告、直到发布最终裁定,都是按照中国的相关条例一步一步进行的。而这些条例又都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议的。 双反调查需要认定倾销或补贴、界定实质损害、明确因果关系等。这些概念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和中国的相关条例都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最终裁定公告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说明,给出了做出裁定的理由。 大麦双反案是2018年底发起调查的,到2019年底,商务部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决定调查期限延长半年,以更加充分地听取意见和展开调查。按照中国的《反倾销条例》第26条和《反补贴条例》第27条,延长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使得中国调查机关结束反倾销调查的最后期限是2020年5月19日,结束反补贴调查的最后期限是6月21日。因此,中国调查机关在2020年5月18日发布最终裁定,从时间上是为了符合相关的期限要求。 合理合法运用贸易救济手段保护农业产业安全和产业利益 我国在农业领域粮食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和承诺的基础上,对大米、小麦和玉米实施了关税配额制度。对于大麦,我国进口关税很低,一般是3%的关税,其中种用大麦是零关税,对澳大利亚大麦根据自贸协定则都是零关税待遇,基本是让市场进行调节,没有保护。在过去几年中,国产大麦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下降,销售价格下降,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是不是中国大麦完全没有竞争力呢?应该说,进口大麦有进口大麦的优势,中国大麦也有中国大麦的特点。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国的大麦种植面积不一定很大,但不至于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朋友可能能够理解,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个经济体会根据其要素禀赋优势进行分工,但这种分工经常是不完全分工。某种产品可能会需要进口,但不一定完全一点都不生产。一国进口产品的最优国内生产量往往不是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 我国适合种植大麦的地方很多。大麦耐寒、早熟、抗盐碱,往往能够采用不与其他作物争水争地的方式进行生产。例如在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可以种在不适合其他作物生长的滩涂盐碱地上。因此,大麦生产对于沿海滩涂开发、土地改良和南方冬季闲田利用都有好处。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为酿造啤酒和制造饲料所用的大麦需求量是不断上升的,中国欢迎公平竞争的进口大麦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但是,在需求扩大的同时,中国大麦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种植户种植意愿下降,亏损严重,这并非一个正常现象。调查机关调查发现,在中国市场占比50%到60%的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现象,是导致中国大麦产业出现实质损害的原因。如果这一现象一直持续,中国的本地大麦生产可能荡然无存。大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中国完全消失,这不符合中国的农业安全利益,也是对中国农作物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调查机关回应了产业界的要求,对澳大利亚大麦立案进行双反调查,并做出了最终裁定。 维护公平互利的中澳经贸关系 澳大利亚大麦双反案裁定之后,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舆论反应,特别是引起了澳方的一些舆论反应。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双反调查在程序与实体上都是合法合规的,而且是基于中国大麦产业的现实情况,从维护农业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考虑出发进行的负责任的调查。 应该说,中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建立了日益完善的贸易救济制度,但在使用这一制度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2018年底发起的澳大利亚大麦双反调查是中国对澳大利亚发起的有史以来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和第一起反补贴调查。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今年以来没有对任何贸易伙伴发起任何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我们检索到,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一共发起了65起反倾销调查和19起反补贴调查;如果算上在此之前的一些案子,一共对中国发起了约100起贸易救济调查。目前仍有26起调查裁定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在执行中,4起在调查过程中。今年以来中澳两国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应携起手应对新冠病毒这个共同的敌人,可是澳大利亚还是在这几个月中非常“积极”地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3起新的调查,还挑头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起明显针对中国的所谓独立调查提案。在这种氛围下,不仅受影响的中国生产商有怨言,中国的进口商也可能因为顾及消费者情绪和偏好的变化而影响对澳大利亚产品的进口贸易。按照世贸规则和中国的相关条例,调查机关在得到肯定性的调查结果之后,是可以根据“公共利益”需要决定不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的。但是,在两国经贸关系受到破坏,产业界反映强烈的情况下,调查机关是没有依据也没有办法来根据“公共利益”考量决定不予征税的。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对贸易救济调查的谨慎态度使得有些舆论对中国的首次对澳双反调查有些大惊小怪,而对澳大利亚频繁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却见怪不怪。可是,如果仔细看看澳大利亚对中国的100起贸易救济调查,确实让我们对中澳双方贸易是否真正公平互利有些担心。澳大利亚对中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2019年澳方对中国的顺差高达732.5亿美元。澳大利亚一方面大量向中国出口矿产品,另一方面又同时对中国使用这些矿产品生产的钢铝制品中出口到澳大利亚的那一小部分不断地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图拒之于门外。请问这样的贸易如何能够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说,这些反倾销和反补贴能够完全公平地进行,可能对有关贸易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可是为了打击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澳大利亚不断适用“特殊市场情形”这一不合理的做法,使用替代国数据来计算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中国的“特殊市场情形”已经完全不特殊了,而是对所有产品普遍适用了,而这又是在对中国持续拥有巨额顺差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澳大利用应该不难理解中国产业界和贸易界对此的怨言。 正如我们上面说明的,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双反调查是在2018年底发起、在2019年底延期并确定最终调查期限的。5月18日最终裁定是在既定的时间期限内根据一年半的调查结果慎重做出的。在发起调查或者做出延期决定的时候,中国调查机关不可能想到会有新冠疫情,也不可能预计到这一天正好召开世界卫生大会而且澳大利亚有相当活跃的表现。 中国和澳大利亚同处亚洲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地区,经济互补性强,不断发展贸易关系、拓展贸易空间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国欢迎澳大利亚的产品以公平竞争的方式进入中国,也希望中国的产品在澳大利亚能够受到公平的对待。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双方的贸易要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双方政府和产业界加强沟通,适应可能的形势变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自贸协定,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积极维护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兖煤澳大利亚(03668)公布,于2019年12月19日,该公司与Athena Holdings Pty Ltd、汤佛有限公司、Wilpeena Holdings Pty Ltd、普力马(控股)有限公司及兖煤能源有限公司(统称“澳大利亚实体”)订立银行担保框架协议。 据此,澳大利亚实体及其附属公司可使用该集团已订立或将订立的融资信贷项下的整体银行担保融资,并于该公司付款后20个营业日内向该公司支付银行担保费,其金额等于该集团将向相关金融机构支付的银行担保费另加5%利润。 银行担保框架协议初始年期于2022年12月31日届满为期3年,其后可自动接连重续叁年期间,惟须遵守上市规则。 而于该公告日期,兖州煤业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2.26%,而澳大利亚实体均为兖州煤业的全资附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