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将出台新措施 着力扩大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 岁末年初,商务部将发布新一轮促消费的措施。包括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以及对居民购买智能家电、绿色家具进行补贴。 >>光伏“十四五”目标浮出 年均最少新增70吉瓦远超预期 新增装机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的中国光伏行业,未来5年还要继续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一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可达70吉瓦,乐观预计的规模将达到90吉瓦。 >>黑色系商品“高烧”不退 部分品种或面临一定风险 近日,相关交易所接连发布风险提示函并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但仍然难以给连创新高的黑色系商品“降温”。 >>地方“十四五”产业布局路线图密集浮现 据经济参考报12月11日消息,目前已有浙江、湖北、海南、江西、四川、吉林等逾10个省份相继出炉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 >>多方发力 新一轮5G建设蓝图加快绘制 据经济参考报12月11日消息,面向2021年的5G建设规划正加速制定。记者日前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处获悉,多方正加紧制定和出台
根据络、*ST勤上、联建光电等。 就55家企业前三季度整体业绩表现来看,呈现“喜忧参半”的态势。其中,盐津铺子、洁美科技、三利谱、派思股份、再升科技、龙宇燃油、凯普生物、新华都、维科技术等9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倍以上,另有10家企业净利润增长20%以上;28家企业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其中7家尚处于亏损状态。 龙头企业出手阔绰 以回购的资金来源来看,以自有资金为主,在55家企业中,仅有6家涉及自筹资金。 在回购金额上,龙头企业可谓出手阔绰。如中国建筑10月23日披露,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上限高达76.60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限制性股票计划的股票来源。西南证券研报认为,建筑企业未来的核心在于管理,提升业绩和估值的核心因素已经从行业红利转变为内部效率的提升。此次股权激励覆盖2800名员工,进一步扩大了激励范围,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者和重要骨干的积极性。 又如格力电器,公司10月13日晚公告,珠海明骏作为格力电器单一第一大股东,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公司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这已不是格力电器年内首次大手笔回购。早在2020年4月,格力电器已启动第一期股权回购计划,拟回购30亿元(含)至60亿元(含)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最新公告显示,截至11月30日,格力电器第一期已累计回购9418.47万股公司股票,耗资约51.82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外,上证报注意到,四季度披露股份回购计划的两家食品企业均为“首次尝鲜”。如双塔食品11月底披露,拟出资2亿元至4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12月8日,公司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12.5万股,成交总额约5130.55万元。 再如国内休闲零食龙头企业盐津铺子12月1日披露,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票,回购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2.5亿元,用于后续员工激励计划。这是盐津铺子首次大规模回购公司股票。 回购进展迅速 就股权回购进度来看,前述55家企业在四季度披露预案后,再升科技、万孚生物、汇中股份、汇顶科技等4家公司已走完“股东大会通过”“实施”“完成”所有流程,完成股份回购;另有23家公司进入实施阶段。这意味着已有近半公司着手实施回购甚至已经完成回购。 如再升科技10月21日披露,经综合考虑自身经营与财务状况、股权分布情况及发展战略等,拟在不超过22元/股范围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票,投入自有资金总额不低于1500万元、不超过2000万元,回购股票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11月9日,再升科技召开2020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回购议案;11月26日,公司首次回购股份约70.21万股,支付967.2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11月27日,公司完成回购,累计回购112.44万股公司股份,耗资约1568.12万元。 再如中国建筑最新进展显示,截至12月2日,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支付约45.25亿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累计回购股份约8.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5%。
12月9日21时,成都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近日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相关情况作介绍。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2月9日18时,成都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这是成都在开展较大范围核酸检测后的结果。在12月8日的通报中,成都已累计检测25.52万人,且随着“应检尽检”的范围扩大,成都的累计检测人群数量还会增长。但自12月7-8日发现6名本地确诊病例和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后,成都目前并未有新增病例。同时,成都市锦江区相关负责人就确诊病例之一的赵某某在该区的活动轨迹进行了披露。据悉,赵某某在12月5日-6日,曾在该区的某美甲店、某餐饮店、某烧仙草店,某电影院和某酒吧等处逗留,目前密切接触者已完成核酸检测,现有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则对赵某某在成华区的活动轨迹进行了介绍,目前赵某某居住的成华区的某小区,已经调整为中风险区域。成华区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流调溯源和相关检测仍在进行中。成都理工大学的采样工作将在12月9日24时前完成,目前成华区累计完成采样6.8万余人,环境样本32个,其中完成检测2.4万余人,环境样本21个,目前已出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12月7日,成都出现自2月21日成都本地病例清零以来的首例确诊病例,当日新增第二例病例。12月8日,成都通报称,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人为12月7日确证病例卢某的孙女,1人为其亲友,近期曾居住在确诊病例家中,另外3人均为首例确诊病例所在的郫都区太平村村民。12月9日11时,成都市卫健委再次通报,新增一例境外输入病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位29岁的中国籍女性,今年8月在英国确诊新冠肺炎,隔离治疗后,于10月27日自上海回国,入境后即在当地集中隔离。11月10日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11月15日返回成都后即接受居家隔离,11月17日解除隔离。12月7日因长期患有咽炎前往华西医院就诊。12月8日,因发热,咽部不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检查结果异常,诊断为确诊病例,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但发布会上并未对该病例情况进行披露。12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成都多个核酸检测点看到,大量的成都市民正排队接受核酸检测。(作者:李果 编辑:李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0日讯 据上交所官网昨日晚间消息,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22次审议会议将于12月16日上午召开,届时将审议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12月10日丨延续近日强势,海天味业(603288.SH)今日盘中现拉升行情,一度涨超3%,股价创9月3日以来新高,逐步逼近(9月3日创出的)历史最高价203元,最新市值超6100亿元。根据渠道调研反馈,海天有提价传言,尚无正式文件发布。此外,有数据显示,海天味业近日获北上资金持续增持,截至12月8日的最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6.35亿元。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侠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6日通报,5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病例1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6月11日0时至7月5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5例,在院324例,治愈出院11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0例。 据介绍,5日的新增确诊病例在丰台区,全市有15个区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截至7月4日24时,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为丰台区花乡(地区)乡,有中风险地区22个。
6月16日上午(第119场) 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此次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曾进出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员尽快核酸检测并医学观察,做到全覆盖不遗漏。 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有一名往来新发地市场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西城区关停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对市场内外环境进行采样,个别点位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所有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商户及工作人员,共涉及西城区的62名人员,现正集中隔离观察并同步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月16日凌晨2时起,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周边7个社区的居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肾透析患者由街道统一送至医院就医,为慢性病患者代开药。 北京市统筹调动市场监管、卫健、商务部门和各区力量,对全市农贸市场和已复工复产餐饮服务单位(含单位食堂)开展环境消杀。截止6月16日6时,全市共消杀农贸市场276家,关闭地下、半地下农贸市场11家;完成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含单位食堂)消杀33173家。预计6月16日24时完成全部餐饮服务单位的消杀工作。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0320人次,督导检查商场超市、便利店、食杂店、餐饮服务单位、农贸市场等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3962户次。检查中发现的进货票据留存不完整、进销货台账记录不全等食品安全问题45起。 抽检肉蛋奶、米面油、蔬菜水果、海鲜等生活必需品,目前已完成抽检样品2000余件,已完成检验的样品全部合格。 将对新发现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快查快办,重大典型案例也将及时曝光。目前,未发现价格违法问题。 6月16日晚上(第120场) 6月15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的急剧性疫情,要求争分夺秒、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要求,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本市将全力保供稳价,及时组织货源,加大二级市场社区菜市场补货的力度,保障市民群众家门口的超市、菜店、便利店供应,确保不断货。 北京市蔬菜市场供应秩序正在迅速恢复,蔬菜总量没有问题。 商超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迅速激发,连锁超市响应“大手拉小手”的倡议。 6月16日晚上(第121场) 从全球看,境外疫情呈现持续蔓延态势,境外输入仍是北京市最重要的疫情风险。 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此起聚集性病例已波及9个区、28个街道。 初步判断,聚集性疫情是由人际传播或者物品环境污染引起的感染所致。 即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1.严格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等场所防疫措施,全面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并加强监测,对地下阴冷、潮湿的经营场所全部关停。上述场所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 2.严格口岸食品检验检疫,完善进口食品检疫标准,加强溯源管理。 3.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后方可进入。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进行全封闭管控,人员只进不出、进行居家观察并做核酸检测。 5.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控制满载率。落实消毒通风、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 6.在10类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基础上,对过去14天到过新发地、玉泉东、天陶红莲市场等重点区域人员及密接者检测全覆盖,并扩大检测范围。 7.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 8.商务楼宇、商超、酒店宾馆、餐馆、工厂、工地、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和健身场所须做好体温检测、日常通风消毒和健康宝“绿码”查验。二级应急响应级别下不需要停工停产,但是下调办公楼宇到岗率,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 9.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实行预约限流措施;停止开放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及对抗性运动项目;关闭文化娱乐场所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等。 10.对监管、养老、福利、精神卫生等特殊机构场所,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 11.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条件下,可举办100人以内规模的会议或召开视频会议。停止举办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 12.坚持门诊预约挂号制度。 13.停止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 14.坚持科学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医疗卫生等专业机构、从事公共服务人员等必须佩戴口罩。小于1米近距离接触、处于人员密集、封闭拥挤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15.非必要不聚餐聚会聚集,严防人员扎堆,开展活动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人群密集场所要加强通风,严格按规范加大清洁消毒频次和范围。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分析评估国内外及本市疫情,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