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广和通携手紫光展锐发布了搭载紫光展锐春藤V510芯片的5G模组FG650。 据介绍,广和通FG650具有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等技术优势,可自动适配5G NSA和SA双模组网,支持TDD和FDD两种模式,支持5G Sub-6GHz和全球主流频段,并向下兼容4G/3G。应用方面,FG650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网关、电力差动保护设备、电力通讯终端、5G CPE、OTT BOX、VR/AR、工业网关、5G直播视讯终端、AGV等多种物联网终端形态及领域,满足智能电网、车联网、工业4.0、高清视频传输、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行业需求。 紫光展锐介绍,春藤V510的工规级芯片设计,使得搭载它的终端产品即使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下依然能够照常工作。测试数据表明,春藤V510芯片的工作环境温度可达-40℃ 至+85℃,“宽温”特性使其可广泛应用于企业无线、校园网络、5G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此前,有方科技发布了基于紫光展锐5G基带芯片的工规级5G模组产品——N510系列。 广和通介绍,公司计划在7月启动FG650 5G模组的工程送样,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该款模组的规模量产。
科创时代,对优势创新企业而言,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国产5G基带芯片龙头企业紫光展锐正是如此,公司不仅积极筹划冲刺科创板,且公司主打产品5G芯片也加速迭代研制,有望打出“双响炮”。 在6月16日举行的“2020紫光展锐媒体开放日”上,市场想象空间大 5G CPE、智能挖耳勺、智能后视镜……在紫光展锐布置的现场小展厅内,记者看到了各种新奇的终端产品。 “除了消费电子,紫光展锐还有工业电子和泛连接两大业务板块。”关于这些展品,周晨告诉记者,除了手机主芯片,紫光展锐还有性能优越的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如WiFi、蓝牙)、AI技术等,紫光展锐在探索将这些芯片及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泛连接等物联网及可穿戴领域。 周晨介绍,紫光展锐正不断开发工业和泛连接的应用。一个案例就是,今年4月22日,有方科技发布工规级5G模组产品——N510系列,是全球首款基于紫光展锐5G基带的IoT通信模块。有方科技对这款模块的定位为:打造物联网用得起的5G产品。 此外,搭载紫光展锐芯片的4G儿童手表已占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作为全球仅有的5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正谋划科创板上市。目前,紫光展锐已完成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对紫光展锐增资22.5亿元、22.5亿元、5亿元。记者获取的一份紫光展锐股权项目资料显示,紫光展锐本轮融资的投前估值约500亿元。
“虽然此次并购方案被否,但这并不会影响双方的业务合作,与标的公司业务方面的协同工作还是会继续开展的。”紫光国微董秘杜林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6月8日,紫光国微发布公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未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此前公告,紫光国微此次收购Linxens涉及金额高达180亿元。 证监会对于紫光国微申请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给出的审核意见为:标的资产权属存在瑕疵,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并且,标的资产商誉金额占比较大,申请人未能充分说明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对于下一步是否会重启并购计划,杜林虎说:“公司正在与交易对方及中介机构一起评估,还没有确定。”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紫光国微此次收购标的此前经过多次转手、商誉积累占收购对价的比例过高,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而且收购标的资产质量并无十分突出的优势。此次扩张被按下暂停键后,紫光国微需要对目前资产进行更好地消化和融合,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 券商“捧场” 股价不断创新高 对于这起并购案,此前市场各方都寄予了高度期待。自2019年6月份公布重组预案以来,紫光国微股价不断创出新高,股价由50元/股左右上涨至2020年5月份的78.08元/股的巅峰。截至停牌之前,紫光国微的市值已经超过440亿元。与此同时,紫光国微推出重组方案后获券商给予8次“增持”评级,20次“买入”评级。 紫光国微曾表示,若收购顺利完成,公司可同时提供智能安全芯片与微连接器产品,实现产业链整合,为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关键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依托上市公司在智能安全芯片领域多年的客户积累,Linxens集团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商业机会,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实现“安全芯片+智能连接”的布局,构建更加完整的智能安全芯片产业链。 然而,期待越大,失望越大。6月8日,在紫光国微发布并购被否公告后,紫光国微当天股价由接近跌停。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复牌接近跌停后,北向资金却在加仓紫光国微,持仓从829.71万股小幅增加到968.79万股。 资产权属存瑕疵 标的商誉占比大 根据证监会的审核意见来看,紫光国微并购被否原因总结来说有两个:一是标的股权有瑕疵;二是收购之后,并没有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反而累积了数额巨大的商誉。 关于标的资产权属存在瑕疵,证监会二次反馈意见显示,此次交易需要获得贷款银团同意,但目前尚未取得。其中根据相关贷款及质押协议,标的资产主要经营实体法国LullyA的全部股权仍然处于质押状态,而解除质押的前提条件为质押人提供形式和价值令进出口银行满意的其他担保并完成该等担保的登记、备案等权利完善措施。贷款协议各方尚在沟通协议上述事宜。 紫光国微回复称,紫光资本正在与贷款银团沟通此次交易、解除银团质押涉及的替代担保措施进行沟通且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承诺在审核前取得贷款银团的同意意见。 根据审核结果,尽管紫光国微表示将积极推进该事项,但证监会并未完全认可公司对此作出的回复,标的资产主要经营实体股权质押问题等事项尚未得到顺利解决。 对于标的资产商誉金额占比较大,证监会二次反馈意见显示,此次交易的性质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但标的资产Linxens集团本身却拥有多次并购以及被收购的经历。这就造成紫光联盛账面存在较大金额的商誉,截至2019年末,商誉金额高达143.71亿元。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市公司备考财务报告,上市公司2019年末合并报表商誉金额为150.56亿元,占备考报表总资产的比例为56.98%,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例为67.02%。 紫光国微表示,标的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根据标的公司备考财务报告,截至报告期末,标的公司商誉未出现减值,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充分。 虽然紫光国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释,但从最终的审核结果看,紫光国微的回复还是没有彻底打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疑虑。 中银律师于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紫光国微本次重组,不仅在标的资产权属方面有瑕疵,在资产价值的充足性方面也有问题,直接表现是影响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最终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客观性,从而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这是导致本次重组被否决的根本原因。如果公司后续继续重组,可能需要在权属的合规性、资产作价的公允性方面按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只要最终目的确实是出于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规范公司治理,仍有可能通过审核。” 扩张动作频频 却连连受阻 在此次收购Linxens集团之前,紫光国微近年来在外延式扩张中也是动作频频,但却屡次折戟,收效甚微。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紫光国微共开展10次并购重组事项,包括收购同方微电子100%股权、国微电子96.49%股权与3.51%股权、国微科技100%股权、华虹半导体股份、晶智意达100%股权、西安华芯51%股权、立成科技25%股权、南茂科技25%股权、西安紫光国芯24%股权,加上最近的紫光联盛100%股权,总计金额高达272.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国微此次收购Linxens是公司开展的所有并购重组中金额最大的交易,金额高达180亿元。而截至2019年末,紫光国微的资产总额仅67.86亿元,约为交易总价款的三分之一。 除此次Linxens并购被否之外,紫光国微以61.51亿元收购力成科技25%、南茂科技25%股权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紫光国微在股权运作、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动作不断,长期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王春桥说:“相对于公司的不断并购,作为投资者更希望企业踏踏实实做研发,实实在在做主业。” 不少投资者质疑,公司一季报持股股东数达10万人以上,其业绩和成长性看上去也还算得上优秀,财务报表相对比较漂亮,连商誉看上去都不大,为何一定硬要扩张? 对此,沈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紫光国微是在半导体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政策激励下,通过并购不断实现扩张和业绩快速增长的。但是,迎合政策需求大举扩张,不断通过融资收购证券化的模式存在很大风险、也存在很大漏洞,不适合巩固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6月3日,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均发布公告称,收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发来的通知,紫光集团、紫光集团全体股东清华控股、健坤投资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产业集团”)四方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清华控股和健坤投资拟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对紫光集团进行增资扩股。 这意味着,继去年8月份清华控股决定终止向深投控转让紫光集团部分股权之后,紫光集团股改再出发。2018年9月份以来,清华控股曾两次签署关于紫光集团股权转让协议,但均终止。2019年8月9日,紫光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学大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清华控股仍持有紫光集团51%股权,仍为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继续支持紫光集团发展。 而根据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最新公告,紫光集团的全体股东清华控股和健坤投资双方拟同意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最终清华控股、健坤投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三方各持有紫光集团三分之一股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将两江产业集团作为新的战略投资人引入紫光集团,将带来真金白银,大幅度地提升紫光集团的企业资本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紫光集团的整体资本实力。同时也将促进各方的战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紫光集团的综合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出售转让清控股权方式实施的清华系中同方、启迪、辰安科技等校企的改革方案,也不同于前几次紫光集团的股改提案。此次,清华控股未出售紫光集团股份,且将继续长期持有。2019年,清华控股在与深投控解除协议时表态称,对于在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深度布局并且具备领先地位的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将根据其需要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者。 此次除了注入资金外,两江产业集团作为实力雄厚的国资产业集团,其拥有的丰富产业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也有望成为紫光集团今后发展的坚强后盾。 资料显示,两江产业集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两江新区管委会全资持有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主要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平台,正在努力成为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产业运营的管理者、产业服务的提供者、产城融合的引领者和功能平台的打造者。两江产业集团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现在总资产718亿元,净资产58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重庆以及两江产业集团选择了加持紫光集团,这使得紫光集团的国有资本从持股比例上超过60%,这表明地方政府、国资看好紫光集团的发展前景,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事实上,紫光集团与重庆以及两江新区的合作由来已久,有着深厚以及广阔的合作基础。据了解,在2018年2月12日,重庆市政府就与紫光集团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之后各项合作不断展开。在重庆市政府及两江新区的支持下,紫光集团“智能安防+AI”、紫光云(南方)总部、金融科技、数字电视核心芯片全球总部及设计研发中心、移动智能终端芯片设计研发中心、芯片工厂等多个项目正快速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紫光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企业之一,旗下的长江存储更是承载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存储芯片设计与制造突破的重大使命。作为产业龙头,紫光集团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紫光的兴衰将对国内以及全球相关电子产品供应链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多方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紫光集团在重庆已经开展的项目,将会得到推进。紫光集团也将随着新的股份改革,开启全新局面。 (CIS)
5月11日,紫光集团发布2019年度财报。报告显示,紫光集团在2019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大增326.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6.56亿元,同比增加16.87%,其中,IT及相关设备及服务板块实现营收537.02亿元,同比增加15.4%;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63.00亿元,同比大幅度增加32.2%。 “从芯到云”,目前,紫光集团初步完成了芯片产业布局彰显领先优势的同时,基于云网业务已有的成果,开始迎接新基建风口,强化整合优势,升级云赛道。 领先“芯”赛道 根据财报,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展锐2019年推出自研的5G通信技术平台马卡鲁和5G基带芯片春藤V510,一举进入全球领先的5G芯片厂商行列。今年初,紫光展锐发布新一代5GSoC移动平台—虎贲T7520,进一步增强了在5G领域的技术优势;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去年开始量产的64层三维闪存,一进入市场就拿到多个大单,其中包括不久前国科微的亿元采购定单。今年,长江存储发布了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在单位面积存储密度,I/O传输速度和单颗NAND闪存芯片容量等关键指标上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些都说明紫光集团过去数年间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和技术积累正获得丰厚的回报。随着在芯片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产能逐步爬坡,紫光集团在芯片赛道上的领先优势将愈加明显。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上市公司紫光国微(002049.SZ)2019年度业绩亮眼,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39.54%。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6.61%;扣非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98.19%。接近紫光集团的高层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芯片连接器巨头紫光联盛(即法国LINXENS公司)注入紫光国微的重组项目即将进入收官阶段,一旦完成,紫光国微的市值必将大幅提升。 紫光旗下的紫光展锐也正在筹划科创板上市。紫光集团公告显示,紫光展锐与国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基金、闻名投资签订增资协议,三方向紫光展锐合计增资50亿元,投后估值55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紫光展锐受到资本和市场的肯定,主要是由于在全球5G芯片市场仅有的5家厂商中,展锐是中国大陆公开市场的唯一一家,是未来5G商用普及的重要芯片企业和产业生态的承载者。 升级“云”赛道 云网业务方面,紫光旗下云网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2019年业绩稳健增长,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2019年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服务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3.25%。 据了解,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是领先的全产业链云网设备和服务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并在国产虚拟化、中国政务云等领域均成为了国内第一品牌。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华三服务器增速高达42.3%,名列全球市场第一名。 此外,紫光旗下紫光股份在政务云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服务国家统计局、河北政务云、重庆政务云,15个国家部委政务云,22个省级政务云,300余个地市区县政务云;在教育云市场,服务2400+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超50000+数字化校园;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紫光股份提供了300+工业云服务,连接78万+台设备,服务十大行业。 目前,在“芯片”“云网”这两条“黄金赛道”行业中,紫光集团都已布下重兵。4月9日,紫光集团宣布重大组织架构升级,基于紫光云网板块的整体发展战略,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近日,紫光集团宣布对紫光股份17%的股权公开征集受让方,或将引入运营商或互联网巨头等战略资源。紫光股份还宣布定向增发120亿元,加码5G和云计算,为“新基建”补足弹药粮草。 集团负债大幅度减少 资本结构持续优化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2019年,紫光集团在集团层面带息负债同比减少209亿元,由年初1611亿元减至1402亿元。 紫光集团表示,未来将通过调整融资主体及结构,改善负债匹配度,以长期均衡的模式通过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来优化整体偿债能力。 紫光集团提出“1个目标+4项措施”的财务调整策略,即以“降负债,去杠杆,优化资本结构”为目标,并通过“证券化、资产减持、增资、新增投资基金化”四项措施为抓手,着力改善集团的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促进紫光集团与产业公司、产业公司之间的协同,推动产业公司改善经营,提升盈利能力。 5月11日,紫光集团公告,出售紫光展锐73亿元老股,除去税负,增加60亿元的净资产。根据紫光集团在2020年上半年减持紫光股份股票,二级市场直接和公开征集转让17%,合计减持23%左右,增加净资产将达140亿元左右。此外,若紫光股份今年顺利完成增发120亿元,净资产将增加120亿元。以此推算的话,紫光展锐和紫光股份的操作,合计增加紫光集团净资产估计大约300亿元,有望降低资产负债率10%左右,改善财务状况。 据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团的目标在2021年将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内。 除此之外,紫光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学大(000526.SZ)5月7日晚间公告,天津安特公司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持股比例达到23.94%,超过紫光系持股比例,通过举牌成为紫光学大的新任大股东。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紫光集团将从紫光学大做战略性撤退,紫光集团将更加聚焦“从芯到云”的主业,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