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深圳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光照明”)回复科创板上市委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紫光照明就与紫光集团是否存在股权关系、业务关系或其他关联关系;所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诉讼的具体情况及进展,对公司持续经营的影响等六大问题进行了回复。 之前,紫光照明已于2020年9月9日和12月4日经过两轮上市委的问询。1月29日晚,上交所公告称,科创板上市委定于2月5日审议紫光照明首发申请。 披露商标纠纷案件 1月29日,紫光照明在回复上市委审核意见落实函中,首次披露了与紫光集团的商标纠纷案件。紫光集团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停止使用含有“紫光”字样的企业名称,并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 紫光集团于2020年9月14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对紫光照明和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对此,上市委在审核问询中十分关注。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所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诉讼的具体情况及进展,对公司持续经营的影响。 上交所提出,如果公司被认定为商标侵权,公司所涉商标、企业名称变更的具体过程及时间、成本,是否存在实质性障碍;进一步分析前述商标、企业名称变更后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紫光照明表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含有不侵权保证的尚未履行完毕的销售合同中,涉及工程承包公司、贸易公司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208.83万元、438.86万元,占尚未履行完毕的销售合同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03%、3.97%。 紫光照明回复称,即使败诉,但从以下三点来看,不会导致其在销售合同下对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违约或赔偿。一是对于终端用户类客户,其不会被认定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形,进而不存在遭受损失而需要公司向其赔偿的风险。二是对于非终端用户类客户,虽然其存在被认定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风险,但其有权主张适用《商标法》规定的不需承担赔偿责任条款,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较低,进而公司需向该等客户补偿损失的风险亦较低。三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及子公司因本案所涉事由违反销售合同而遭受的损失出具了赔偿承诺。 专注附加值较高环节 上交所还要求公司结合LED在行业内已普及使用、公司生产环节简单且以组装为主、研发费用增长较快且主要为研发人员薪酬增长、发明专利多数来自外购、材料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固定资产较少等情况,说明公司核心技术先进性,进一步论证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紫光照明表示,公司来自存量市场的销售金额略高于增量市场。替换工业领域存在的大量非LED照明设备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司利用自身在高效配光设计、防爆产品结构设计、智能联控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通过照明设备销售、智能照明系统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参与了大量节能改造项目,为下游客户节能减排做出了一定贡献,符合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产业(新型LED照明应用产品)重点发展方向。 关于公司生产环节简单且以组装为主、固定资产较少、材料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的问题,紫光照明解释称,现阶段,公司生产环节以组装和检测为主,主要通过定制采购方式购入零部件,再进行组装和检测形成最终产品。由于未自行生产主要零部件,使得生产环节较为简单,重大固定资产设备投入较少。 公司进一步指出,目前存在这样的生产特点,主要原因是公司照明设备部件较多,如果全部自行生产,加工设备投入及原材料采购支出较大,加工时间长,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不利于公司现阶段发展。因此,公司将发展重点放在了研发、设计等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环节,提供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参数设置等技术,同时专注于组装、检测等涉及资质认证、客户交付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公司表示,公司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研发、设计环节,同时组装和检测环节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公司将部分核心技术以嵌入式软件方式与公司LED照明设备融合,其他核心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及各类专利技术也已充分体现在公司的研发、设计、零部件定制、组装、检测等业务环节,使公司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竞争优势。 并非资本市场新兵 紫光照明成立于2007年,主营工业照明设备和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工业照明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电力、冶金、煤炭、石化等行业。紫光照明于2016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并在2018年8月从新三板退市。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紫光照明营收分别为1.72亿元、2.01亿元、3.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43.36万元、1729.26万元、5034.18万元。 紫光照明本次拟募资4.56亿元用于年产80万套工业LED照明灯具及100例照明系统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紫光照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刘洪超、丁立中和刘浩三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紫光照明的其他机构股东共有11位,包括同创锦程、远致创投、高新投、新余安盈、韬略新能源、华辉锦泽、立威化工、滁州高科、年丰医疗、共青城创赢、汇鑫茂通;公司的其他自然人股东共有2位,包括邓杰军和白俊峰。 紫光照明也坦言,公司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低的风险。报告期内,紫光照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32.11万元、-1942.66万元和-68.27万元。公司表示,这主要与公司经营规模快速扩张、销售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货款回款周期较长有关。报告期内,随着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来自石化、电力等回款速度相对较快的行业的收入占比逐步提高,以及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幅改善。但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将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并对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12月14日,深交所调整了深证100指数样本股,在此次调整中,国内芯片设计领域企业紫光国微首次被纳入成份股。紫光方面表示,这意味着紫光国微的基本面、历史收益、流动性、业绩成长性等指标的综合表现,受到了证券市场的肯定。 深证100指数,又称深证100总收益指数,是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定位投资功能和代表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核心指数。该指数包含了深圳市场A股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100只成份股。深证100指数的成份股代表了深圳A股市场的核心优质资产,成长性强,业绩良好,估值水平低,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此次被纳入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紫光国微,是国内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其隶属紫光集团。财报显示,紫光国微今年前三季度已实现营收23.20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8%,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6%。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将达到7.51亿元-8.72亿元,同比增长85%-115%。 此次进入深证100指数样本股名单,紫光国微颇有受益,因基金的大部分资产都是按照基准指数的成分和权重进行配置,所以指数样本股的调整,意味着相关被动型指数基金的部分资金重新布局,机构将买入新纳入指数的个股,卖出被剔除的成份股。市场分析指出,紫光国微入围指数样本股将获长期资金介入,会增加个股的持仓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 据悉,紫光国微定位为“以智慧芯片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集团”,业务主要聚焦在数字安全、智能计算、高可靠性芯片、功率与电源管理等核心芯片领域,近年来,紫光国微着重布局“智慧互联、智慧工业、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六大领域,芯片全球出货已累计超过百亿颗。未来,紫光国微业务还将在物联网、汽车电子、智慧金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上重点发力,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给制造企业带来的良好机遇。
外卖骑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接单、导航、电话等基本都要通过操作手机来实现,给交通和骑手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致力于用科技服务人民,解放骑手的手眼,紫光展锐于9月17日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 据紫光展锐介绍,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是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实验数据显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高达50%。 另外,方案的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了开发及部署成本。据测算,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这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头盔部署,保护更多劳动者的安全。 据悉,搭载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智能头盔可实现六大功能:一是高可靠高安全。紫光展锐核心平台已与全球近200家运营商开展了场测,全球连接无阻,基于工业级的方案设计使智能头盔抗水浸、耐高低温,抗撞击,适用于恶劣环境。二是可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定位精确到车道。三是内置AI语音助手,可自动识别场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功能控制等操作,即使在复杂场景下也可实现语音指令的稳定识别、处理和交互。第四,可实现AI车道的监测。通过摄像头与AI算法的融合,实时识别车道,通过头盔上植入的摄像头,360度全方位覆盖监测周边的车辆及行人,减少盲点区域,实现即时语音提醒。第五,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包括骑手姿势行为和身体状况在内的全方位监测。第六,通过低功耗设计,性能与功耗达到平衡,可实现最长7天续航,且仅比普通头盔增加一枚鸡蛋的重量,佩戴舒适。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
9月10日,紫光国微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西藏茂业创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同创”)36.5%股权,紫光同创为公司的参股子公司。根据其业务发展需要,紫光同创拟分别向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各申请2亿元综合授信,期限均为1年。 紫光国微及紫光同创的另外两位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集团”,通过投资平台西藏紫光新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同创12.5%股权)、天津芯翔志坚科技有限公司,拟以各自对紫光同创的持股比例为限,共同为本次综合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其中,紫光国微拟为紫光同创向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各提供担保额度7300万元,合计担保额度为1.46亿元。紫光同创的另一股东深圳市岭南聚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紫光同创员工持股平台,未为本次综合授信提供担保。 截至公告披露日,紫光国微及控股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20474.32万元人民币(全部为对紫光国微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的担保),占紫光国微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4.89%。
9月9日,紫光展锐宣布,通过同步参与Android 11的开发,包括虎贲T618、虎贲T610、虎贲T310、SC9863A、SC9832E和SC7731E在内的六款智能手机芯片已完成对Android 11的部署。芯片平台实现与Android 11同步升级,这彰显了紫光展锐的技术实力。 从技术层面看,新的Android 11系统以用户、权限控制和隐私这三个关键主题为中心。Android 11重新构建了用户通讯的方式,并提供了更多控制敏感权限的功能,通过这次更新使设备更加安全。Android 11重新设计了消息通知界面、快速访问智能家居等功能,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升级到Android 11的智能手机平台,系统更加流畅、应用启动速度更快,让智能手机用户有更优异的使用体验。同时,紫光展锐还推出了六合一的快捷升级方案,一款升级包适配六个不同的智能手机平台,大大提升了软件方案的标准化,为采用紫光展锐芯片的终端厂商缩减了成本,同时加快终端设备的上市进度。 后续,紫光展锐将为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预先测试、预先认证且完全兼容的Android 11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OEM和ODM厂商向新一代操作系统升级,紫光展锐还将在深圳和上海两地举办Android 11专题培训。 对此,紫光展锐消费电子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周晨表示:“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平台与Android 11系统同步商用,让OEM/ODM生态系统能够更快、更容易地开发出高质量的终端设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丰富的智能体验。”
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近日,中国联通Cat.1芯片集中比选项目结果公布,紫光展锐作为唯一赢家,将为中国联通提供此次招标的全部500万套Cat.1芯片。这是到目前为止运营商最大规模的Cat.1芯片招标项目,也由此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如此规模的采购项目无疑会带动Cat. 1产业链以及行业应用更快发展。对于紫光展锐来说,则是对其长期投入和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意味着紫光展锐已经在Cat.1领域占据了领先优势。 Cat.1迎来爆发性增长 Cat.1是3GPP定义的一种基于4G LTE网络的中速率物联网技术,最大带宽支持上行5Mbit/s、下行10Mbit/s,非常适合穿戴设备、智能家电、POS、公网对讲、物流跟踪、共享设备、智能电表等物联网应用。 在5G商用之前,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并存,业界多利用2G、3G网络来支撑中低速率物联网应用。随着5G商用部署逐渐走向深入,2G和3G将逐步退网,于是中低速物联网应用就面临着向4G、5G迁移的需求。 今年5月,工信部明确提出要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低速场景)、4G Cat.1(中速连接和话音)、5G(高速、低时延)迁移,进一步激发了国内Cat.1产业发展的热情。 有行业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数将突破50亿,而随着2G、3G网络的退出,未来3-5年内Cat.1可能会成为蜂窝物联网的主要通讯制式,市场规模将在千万级乃至亿级。 目前市场上的Cat.1芯片厂商不少,国外有高通、Sequans、Altair等,国内有紫光展锐、ASR、移芯、芯翼信息等,各自都有一批合作伙伴在开发Cat.1模组和终端产品。中国联通在今年7月发布了Cat.1芯片二次比选公告,对技术规范、质量和价格都有明确要求,最终中标者为紫光展锐,显示出紫光展锐在Cat.1芯片领域拥有卓越的综合实力。 三大优势契合中速物联需求 按照通信行业的规划,Cat.1是专用于有一定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对成本和功耗也比较敏感,同时又需要广域覆盖能力的场景,比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公网对讲、追踪器、车载OBD等等,业界统一归类为“中速物联场景”。 紫光展锐在2019年11月推出的春藤8910DM芯片就是一款面向中速物联场景的解决方案,相对市场上同类芯片,具有生命周期长、性能先进、集成度高三大优势。 ICT技术进步很快,但物联网设备的应用特点是海量部署、长期使用,因此要求芯片必须具备比较好的向前向后支持能力,即要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紫光展锐春藤8910DM同时支持Cat.1bis和2G(GSM/GPRS)双模通信,而且最高支持到3GPP R14协议,并预留了比较充分的扩展空间,因此可以确保客户的物联网设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过时。 在性能上,春藤8910DM无需运营商做现网改造,就可以让单天线终端具有接近传统2天线LTE终端的用户体验。相比传统2接收天线LTE终端,Cat.1bis单天线终端在LTE网络中的用户体验通常会有一定折损,不过紫光展锐对春藤8910DM做过定制优化,因此能够以单天线提供逼近传统LTE终端的性能表现,帮助运营商打造高性价比的中速物联应用体系。 最后,春藤8910DM还是目前市场上集成度最高的中速物联解决方案,不仅集成了Cortex-A5处理器,还内置ROM/RAM、WIFI-Scan室内定位、蓝牙、Audio PA、transceiver等模块。其中WIFI-Scan室内定位和蓝牙是春藤8910DM的设计亮点,使得物联网用户可以综合运用蜂窝、WIFI、蓝牙等多种通信方式开展业务创新。此外,更高的集成度还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模组、终端的生产成本。 正是依托上述三大优势,春藤8910DM非常精准地契合了当下市场对中速物联的需求,因此紫光展锐中标中国联通500万大单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联手伙伴推动Cat.1生态发展 今年3月,在中国联通50万片公网数字对讲PCBA采购招标中,紫光展锐的合作伙伴美格智能(002881)基于春藤8910DM芯片打造的解决方案成功中标。中国联通在今年6月发布的业内第一款支持LTE Cat.1bis、兼容Cat.4的雁飞Cat.1模组,也是基于春藤8910DM芯片。同样是在今年6月,中国联通联合十余家合作伙伴发布了《联通物联网Cat.1白皮书V1.0》,这也是物联网行业第一个Cat.1/1bis白皮书,参与主编的单位中只有紫光展锐一家芯片厂商。2020年7月,中国联通又与紫光展锐、广和通(300638)合作,为哈啰出行的共享两轮助力车业务提供了4G Cat.1bis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Cat.1芯片领域,紫光展锐对时间节点把握得很好。2019年中期全球5G走向商用,紫光展锐在当年11月就推出了自己的Cat.1芯片春藤8910DM,而且起步很高,出手就是全球首颗Cat.1bis芯片。在随后的2019年12月,中国移动研究院组织的Cat.1/1bis现网兼容性测试中,春藤8910DM芯片率先通过了全部六家主流基站厂商的测试。2020年4月,紫光展锐的合作伙伴广和通基于春藤8910DM芯片打造的模组产品率先完成了CCC、SRRC、NAL和中国电信运营商认证,成为了国内首家具备量产出货资质的Cat.1bis模组产品。这些成果为春藤8910DM芯片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紫光展锐正与生态伙伴密切合作,积极推进Cat.1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7月,先后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和通、有方科技、美格智能、合宙、龙尚、有人物联网等十几家厂商与紫光展锐合作,基于春藤8910DM芯片开发了数十款Cat.1bis模组,全力支持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公网对讲、能源、工业控制等场景的应用创新。因此紫光展锐中标中国联通500万大单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多地转向4G LTE,占据先机的紫光展锐Cat.1芯片将迎来更为广阔的舞台。
9月3日,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紫光展锐”)宣布,已于近日成功中标备受业界期待的中国联通Cat.1芯片集中比选项目。 公布的招标信息显示,本次采购规模为500万套,是截至目前运营商Cat.1芯片招标中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此次中国联通Cat.1芯片集中比选项目的大规模采购,对Cat.1产业链乃至整个蜂窝物联网产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将推动Cat.1产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此次项目的成功中标,再一次印证了紫光展锐在Cat.1领域的全面领先优势。 从技术演进路线看,随着5G网络规模建设、2G\3G网络启动清频退网进程、以及政策层面正式明确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含Cat.1)/5G网络迁移等一系列行业趋势,Cat.1将作为中速率场景的主力军,迎来大规模增长。 目前,紫光展锐推出了全球首款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春藤8910DM,可广泛应用于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公网对讲、能源、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数十款搭载春藤8910DM芯片的Cat.1bis模组等产品上市,并已在多领域、多场景落地应用。 紫光展锐方面表示,公司与联通物联网公司在Cat.1领域将持续进行合作。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紫光展锐和中国联通将面向未来构建芯片-网络-平台立体式行业解决方案,共同推进Cat.1在行业市场的规模化应用。双方将以搭载展锐芯片的硬件(芯片、模组、PCBA等)为载体,结合联通4G/5G蜂窝网络能力以及连接管理平台(CMP)、设备管理平台(DMP)等平台能力,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更高需求匹配度的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