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金旺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2020年,当谈起物联网,我们究竟在谈什么?作为被公认的下一个时代标识符,物联网一直都是巨头厂商必争之地,各大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家电巨头每年也都会针对这一领域进行战略调整、业务部署,这也自然成为每年物联网领域一个个重要的风向标。阿里:天猫精灵“独立”,深入产业带天猫精灵是阿里旗下针对消费物联网较为明确的业务部署,今年年初(1月1日),天猫精灵进行了一次业务调整,从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独立”出来,成为独立事业部: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阿里云IoT负责人库伟负责;天猫精灵原业务负责人陈丽娟(浅雪)将带领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余业务加入阿里云智能,并负责产品解决方案和大网站事业部,推动并建立云智能to B产品体系。随后,天猫精灵陆续在4月、5月对外官宣“阿里云IoT和天猫精灵正式资源整合”、“投入亿级资源开启「精灵伙伴计划」,一年打造百款千万级智能新品”、“投入百亿进行内容和服务生态补贴”。7月8日,阿里云IoT、天猫精灵再次共同宣布联合成立AIoT创新中心,此次成立的AIoT创新中心设立了三大创新实验室、一个质量监控中心,同时启动城市和产业带的实验基地规划。针对家电产业带布局,库伟特别提到:这两年来,我们合作了浙江慈溪的家电产业带、浙江嵊州厨电产业带、福建福安按摩器材产业带,以及广东中山家电照明产业带,结合国潮趋势,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定义和打造国货精品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在消费物联网商业模式仍不明确的今天,「家电产业带」其实是天猫精灵基于阿里自身基因优势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如今也成为天猫精灵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不过,天猫精灵虽然经历了人事变动、与阿里云IoT资源整合,却并没有在组织架构上直接并入阿里云IoT,而仍是以独立事业部存在,这或将是留给2021年的未完待续。百度:小度科技融资,尝试做耳机从产业视角来看,小度在百度业务体系中的权重要高于天猫精灵在阿里业务体系中的权重。也正是权重更高的小度,在2020年官宣完成独立融资,并有了一个更适合在科创板上市的硬核名字——小度科技。9月30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业务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据官方信息显示,本轮融资由百度资本、CPE战略领投,IDG资本跟投。小度科技在此次融资后,投后估值达约200亿元。不过,官方信息也特别提到,融资完成后,百度公司对小度科技仍然拥有绝对控制权。大公司内部很多创新业务都是集团一步一步孵化出来后,最终走向了市场,这样的操作在科技行业中并不少见,京东数科是如此、蚂蚁金服也是如此。当谈及这一事件对小度的影响时,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谈到:融资估值会经过一系列考量,包括集团前期的投入、(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量、管理者的预期……,我觉得未来小度整个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倍,现在真的只是先走出第一步——先在资本结构有一个新的变化。而在引入外部股东后,外部资本给了我们很多判断和视角,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个市场做大。独立融资后的小度科技对外发布了第一个战略——「一屋一屏」。不过,相对于这一战略而言,行业更关注的是小度科技在此前后发布的199元的小度智能耳机。对于首次下场做智能耳机的小度科技而言,在今年一年里面临着重重考验。一方面,小度智能耳机意外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以至于在产品发布后遇到了产能跟不上销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新产品也因“播放卡顿”、“不够智能”等问题被不少用户吐槽,这些用户反馈的问题也成为下一代产品升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此外,雷锋网也注意到,2020年是小度科技强调AI助手“破圈”的一年,这是小度科技在AI助手商业模式上的又一次尝试,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腾讯:IoT平台继续升级,明年发布腾讯连连企业版2019年,腾讯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包括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几乎物联网领域全套基础设施的对外公开部署。腾讯仍不免要在2020年这一年里继续小步快跑,对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体系继续进行完善。在今年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官宣对物联网平台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腾讯云IoT平台通过对微信支付、微保、微众、腾讯健康、QQ音乐、腾讯云等资源能力的整合,构建了基于腾讯整体生态的IoT平台服务,开始面向消费、教育、政务等领域进行产业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连连今年也再次进行了品牌升级,并对外官宣明年发布企业版。在今年的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腾讯还对外发布了一款物联网卡,取名为云兔。据腾讯官方介绍称,云兔物联网卡和普通手机卡兼容,SDK用来控制状态和感知、判断网络质量,通过将三大运营商网络互为备份、从三大运营商网络中选择最优网络实现设备联网。据腾讯云测试数据显示,通过云兔进行网络选优连接的可靠性达到99.999%。在物联网这条赛道上,腾讯继续小步快跑,在消费物联网领域通过连接微信生态,以此构建自己独有的物联网版图。华为:鸿蒙OS 2.0面世,全屋智能提上日程2020年,华为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尤其智能手机业务市场份额下降、11月官宣出售荣耀,更是备受行业关注。也是各种因素使然,华为在物联网,尤其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领域开始加码、发力。首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到了2.0版本。虽说华为在今年12月16日正式面向开发者发布了鸿蒙OS 2.0手机Beta版本,但其实更值得关注的还是鸿蒙OS在华为物联网生态中的价值。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此前表示,鸿蒙OS是为了IoT而设计,而以鸿蒙OS为基础的IoT市场的发展空间,足以养活超过10个华为这样体量的大公司。据华为官方信息显示,今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品牌设备搭载鸿蒙OS,华为在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40+主流品牌,实现超1亿台设备搭载。在智能硬件方面,华为在今年发布了多款智慧屏产品,包括高端产品智慧屏X系列产品、更高性价比的智慧屏S系列产品(3299元起售),以及首款企业智慧屏、首款车载智慧屏。此外,华为基于自己的通信基因,在物联网标准协议方面也在持续输出,包括参与OLA联盟、重构家庭总线——PLC-IoT家庭总线。就智能家居而言,华为在前不久特别以「全屋智能及智慧屏」为主题召开了一场年底发布会,会上, 余承东透露,华为已经开始联合地产厂商、家装渠道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并表示: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在明年3月正式商用,我们的目标是将全屋智能带入每一个智能家庭。京东:智联云整合,IoT To B京东的物联网生意可能不是最大的,平台整合却是相对更彻底。2019年12月6日,京东集团正式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负责人。2020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物联、京东人工智能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并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启用。在这两次针对组织、品牌整合的背后,是京东在包括IoT在内的业务上的一次重新梳理。在这一年,京东IoT完成了To B、To C底层物联网平台的整合,京东完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业务整合,在经过2019、2020年的B端项目实践、需求输入,经过不断调整后,逐渐形成了面向项目交付、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并开始在家居、地产、工业、园区等B端领域开始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就在昨天(12月30日),据京东官方消息称,经董事会授权推进,京东集团拟将旗下云与AI业务整合到京东数科,以实现在科技板块的一体化协同。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人才、组织、架构调整的IoT业务也将随云与AI事业部一并整合到京东数科业务体系中。「消费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已经讲了很多年,「双轮驱动」也不再是什么新鲜战略,不过对于京东IoT而言,商业模式却因此前一系列调整逐渐清晰。2020年,“智联云”成为京东留给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符号,而在融入京东数科后将面临的再次架构调整、组织协同、业务梳理,甚至一同筹备上市,也成为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小米:物联网操作系统面世,智能工厂开工智能家居之于小米,有点像智能手机之于苹果的意义。所以,回看小米2020年针对物联网、尤其针对智能家居领域的部署,无论是在企业架构调整上,还是在产品、技术发布上,都多到不胜枚举。从企业架构调整上来看,小米在今年先后成立了可穿戴事业部、软件与体验部、业务中台部,整合了互联网业务部;从产品发布上来看,小米发布了透明电视、MACE Micro、小爱同学5.0升级为“智能生活助手”……不过,雷锋网认为,今年小米面向物联网领域的战略部署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两件事: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智能工厂开工。Vela是小米今年在MIDC 2020上正式对外公布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简单来说,小米Vela对标的是阿里的AliOS、华为的LiteOS(后并入鸿蒙OS)、腾讯的TencentOS tiny等物联网操作系统,也是小米在物联网时代参与大型会战的一款必备的基础产品。据小米官方介绍称,小米Vela系统已经支持小米IoT模组,目前也在开发智能音箱、运动手环/手表应用所需要的软件框架和组件,逐步在其他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上落地。至于小米的智能工厂,是新的小米模式——「互联网+制造」产物。据官方介绍称,小米智能工厂中除了贴片机之外,其它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小米自研的设备;一期工厂中除了上下料外,实现了全部智能化,一期自动化率达到63%,年底对整机组装和包装环节优化后,自动化率提升至75%。同样是在MIDC 2020上,小米智能工厂的三年规划和整体规划图也被和盘托出:2019年,进行自动化建设,通过机器人与自动化建设替代人工;2020年,进行网络化建设,通过全面网络化进行数据采集和应用;2021年,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决策。这次,小米这条鲶鱼游到了制造业中。海尔:海尔智家三地上市,发布场景品牌“三翼鸟”海尔2020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是,再上市。2019年12月26日,张瑞敏亲自主持海尔年会(海尔35周年创业纪念活动),并在大会上官宣海尔第六次战略转型,这次战略转型被浓缩为四个字——「生态品牌」。为此,海尔在2020年发布了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并开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拓展「海尔001号店」。不过,真正贯穿海尔2020年的,其实是此前分属海尔智家、海尔电器的家电业务的整合。12月23日,海尔智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D+H”三地上市公司。与此同时,海尔电器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海尔也将完成家电业务的整合,在公司治理上,将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减少内部组织冗余,降本增效。在海尔电器私有化、内部架构调整、第六次战略转型后,“二合一”的海尔智家也将能够更好地面对与美的、格力在白电三巨头在家电智能化升级之战,面对家电市场的重新洗牌。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当天的上市仪式上也特别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美的:收购菱王电梯,“打包”中央空调美的在2020年的一家大事儿是,中央空调事业部的调整。11月13日,美的官宣「中央空调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作为美的的核心业务,暖通空调业务占据了美的集团营收的43%(数据来源:2019年美的集团财报),在空调业务中,中央空调业务占比一直相对较小,不过这并不影响美的对架构调整、业务整合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寄予厚望。据官方表述,这一调整意味着该事业部两方面的改变:在组织架构上,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成为与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并列的五大业务板块之一;在业务结构上,由原来的单一暖通产品供应商转型为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产品覆盖暖通空调、电梯、楼宇自控软件和建筑弱电等综合集成解决方案。美的在暖通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9年。早在2009年,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为行业提供暖通行业解决方案,相关业务也在随后展开。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更名之前,经历了7月To C零售业务的剥离,8月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对菱王电梯的收购,最终成型的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也将整合菱王调替相关业务,对外输出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据美的官方信息显示,美的暖通楼宇相关业务此前已经参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雄安高铁站、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场馆、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馆、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阿联酋Dalma Mall 购物中心等地标性建筑。显然,在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的大势之下,家电业务之外,美的也有了更多打算。回过头看,2020年转瞬即逝,也是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物联网对各行各业、对人类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更深刻的影响,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企业也在这一年里继续匆匆急行。相关文章:天猫精灵“出走”AI Labs,IoT向云“收敛”下一只AI独角兽余承东解读:华为的“全屋智能”长什么样?小米的“铁蹄”海尔的"中年革命"
腾讯与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的纠纷再次升级。在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举报腾讯涉嫌垄断,腾讯回应前述二者涉嫌侵权后,2月10日,博泰车联网对记者再次回应称,关于腾讯在回应中提及“2020年10月29日立案”的诉博泰、上汽通用五菱涉嫌侵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因管辖权尚未确定,仍未进入实体审查阶段。腾讯单方发布官网信息,未审先裁地认定博泰和上汽通用五菱侵权,且称“恶意炒作垄断”,存在商业诋毁的嫌疑,博泰将保留依法起诉腾讯商业诋毁及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权利。 此前,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共同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反垄断举报书。腾讯公司去年8月向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汽车厂商发送《法律函》,要求停止使用由上海博泰车联网供应的相关车联网软件产品。举报书称,腾讯滥用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向汽车厂商施加压力,直接限定博泰具有微信功能的车联网产品不能与汽车厂商进行交易,且不具备合理理由,对车联网产品与服务市场产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后果,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予禁止。 随后,腾讯方面回击了该说法:“针对博泰车联网未获得腾讯公司授权和许可情况下开发‘新宝骏车联’App、‘微信通知助手’软件涉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我司已于2020年9月29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已于2020年10月29日正式立案。” 腾讯认为,博泰车联网开发的两款软件未经腾讯官方授权,在驾车场景调用、操控微信软件,严重侵害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及个人信息权益,对用户驾驶安全构成风险隐患,同时频繁使用“微信”、“WeChat”等商标,误导用户和合作伙伴,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博泰车联网最新回应称,所涉软件产品系博泰研发,就腾讯绕开博泰直接发函博泰客户并影响博泰及其客户正常经营的行为,博泰已于2020年10月9日依法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确认不侵害知识产权诉讼,该法院已于2020年10月22日受理该案,并于2021年1月13日召开第一次庭前会议。目前,该案正在审理当中。 对此,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铭律师对记者表示,确认不侵害知识产权诉讼实际上是指利益受到特定知识产权影响的行为人,以该知识产权权利人为被告提起的,请求确认其有关行为不侵犯该知识产权的诉讼。提起该诉讼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权利人已发出了侵权警告;二是被警告方或其利害关系人提出了书面催告(前置程序);三是,权利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撤回警告,也未提起诉讼。 此外,博泰车联网认为,腾讯诉博泰、上汽通用五菱涉嫌侵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已于2021年2月4日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诉中禁令的听证开庭程序,双方进行了初步的证据质证,博泰也向法官当庭演示了案件所涉APP通过手机安卓操作系统的“无障碍权限”及“获取通知栏权限”实现直接通过手机投屏和语音识别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目前,该案因管辖权尚未确定,仍未进入实体审查阶段。腾讯单方发布官网信息,未审先裁地认定博泰和上汽通用五菱侵权,且称“恶意炒作垄断”,存在商业诋毁的嫌疑,博泰将保留依法起诉腾讯商业诋毁及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权利。
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31日公布。方案提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市场发展需求,针对跨境电商、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
(原标题:科技巨头齐推智能汽车新品,车联网或成汽车板块下一爆发点,相关公司迎发展机遇) 华为车载智慧屏昨日问世,车联网不断吸引巨头入局。分析称车联网每年有百亿市场,我国车联网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昨日,华为重磅推出了华为车载智慧屏,致力于为更多的车主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随着5G的普及、AI的加持,自动驾驶无疑是这几年最火的词之一。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或将是汽车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国际顶级巨头纷纷涌入其中。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布推文称,该公司将在2021年初推出全自动驾驶(FSD)订阅服务。另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目标是在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这款汽车可能将使用该公司自主开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国内企业也开始奋起直追。但无论是从战略布局还是技术实力来看,能够在同期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仍是以百度、腾讯、阿里、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巨头纷纷抢占先机,国家政策也在推波助澜。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2方面有望快速渗透:一是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2025年达50%,2030年超过70%;二是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2025年达50%,2030年基本普及。根据华安证券的研报数据估算,未来只有安装有4G/5G+V2X车联网OBU的汽车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智能网联汽车,单就这一项在新车渗透率到达50%时,以网联车载OBU规模化部署1000元单价计算,每年就有百亿市场。此外,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葛雨明报告了我国车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态势。其表示,车联网不仅是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垂直行业典型的应用,也是汽车、交通等行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发展方向。车联网作为跨行业高度协同的产业,国内各地方积极开展车联网规划建设,推动产业应用快速落地。当下在5G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我国车联网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A股上市公司中,华阳集团公司的“煜眼”技术方案获得了百度阿波罗的青睐,开始在自动驾驶车队上应用。星网宇达在国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领域的产品渗透率达60%,导航定位产品在百度无人驾驶上开始批量应用,公司预计2020年应用数量将进一步提升。德赛西威是国内领先的领先的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横跨智能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汽车智能网联系统等产品。此外,据华西证券研报,预计在商用车的T-Box及高速公路城市交叉路口的RSU部署也将率先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锐明技术、鸿泉物联、虹软科技、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等。
近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了“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经过材料审批、专家遴选等多轮严苛程序,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合作院校、行业及企业知名专家共同开发的“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功入选。 基于此,金山云将深度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助力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模式的改革与优化,打通人工智能、物联网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智联网技术及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为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设主体,金山云将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要求,积极承担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颁证等工作职责,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积极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展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人才培养,助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关于智联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面向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建设发展所需的应用开发类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主要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学科的应用和开发,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开展培训、考核认证。 智联网(AIoT)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AIoT技术为核心,兼顾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技术融合与灵活应用,理论联系实验、实验联系工程项目,注重创新实验及综合项目实践,将物联网技术真正融入到实际应用中。 该证书面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例如: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等。主要完成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帮助学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于“1+X”证书 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其中“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以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 一项重要部署和重大创新,旨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定制,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 “平安1号”的成功发射,是平安银行布局天基物联网,进一步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迈出重要的一步,作为平安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平安1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助力平安银行提升银行、物联网、供应链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发射是长征八号首飞,长八火箭是国内首次把以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两个子级模块相组合,同等起飞规模下,火箭的运载能力更强。同时长征八号也是我国首款国家立项商业运载火箭,将逐步取代老旧的长征二号及长征四号火箭,成为我国未来主力中型火箭,承担起商业发射的重任。未来的长征八号R型(CZ-8R)将使用箭体垂直起降技术,其芯一级和助推器将分别使用2台和1台1200KN液氧煤油发动机,具备2次启动以及65%变推力能力。本次发射开展了部分功能验证测试,预计在2025年前实现发动机的10次重复利用,2035年前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一旦芯级与助推器实现重复回收再利用,必将大幅度缩减商业发射成本,提高我国整个航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作为长征八号首飞运载的卫星之一,“平安1号”是国内首颗由金融机构定制发射,用于金融服务的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的发射是平安银行为推动全行转型迈入新高度,启动“星云物联计划”,组建“平安”星座联盟的重要一环。通过打造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同时提供数字化经营基础设施,最终承载万亿级供应链及数字金融资产。对于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升级,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平安银行自2016年开始持续加大科技和创新投入,推进和践行数字化转型。今年初,将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提到了全行的战略高度。该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通过全面融入集团五大生态圈,切入各类客户场景,掌握客户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进而提供精准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开放互联的平台,通过多赢的模式,持续延展集团获客边界,真正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平安银行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物联网+金融”新道路,创新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连接数据与实物资产,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新型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财资等全面金融服务的同时,形成数字资产挖掘,数字资产确权,数字资产价值实现的“数字经济闭环”,实现开放融无界、万物互联。 星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设备感知、车辆行驶状态监控、生物体征监控、仓储情况监控等技术手段,对监控数据与经营系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实现客户画像、经营分析、风险预警,向实体经济输出智慧制造、智慧车联、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基建、智慧物流等解决方案,在实现数字化金融的同时落地产业互联,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星云平台全面融合了中台设计理念提高复用输出效率,以分布式构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延展性,并且通过API和SaaS封装等技术支持开放银行理念落地,全面实践数字银行和生态银行理念,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星云平台已接入物联网设备超过33万台,形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仓储物流、新能源、智慧养殖等五大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并对接多家核心企业和头部平台,支持数十个生态合作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均获批eSIM全国应用许可,eSIM或迎来大规模发展机遇。 10月1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文件,同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去年12月,中国联通(行情600050,诊股)已经获批开展该服务。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均获批eSIM全国应用许可,eSIM或迎来大规模发展机遇。 联通抢占先机 eSIM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就能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苹果、华为均推出支持eSIM技术的智能手表,可以独立实现拨打/接听电话。 工信部文件显示,为适应互联网行业应用加快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的需要,原则同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工信部明确,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同时,工信部要求,应严格遵守号码管理相关要求,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运营商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与转售企业合作提供相关服务须另行申请。 工信部指出,运营商须加强业务规范管理,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对eSIM平台的管理权和eSIM终端的写卡权,不得以任何形式授权其他企业开通相关权限和功能;应与eSIM设备提供商明确安全责任,确保eSIM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公开通用的技术方案,不得限制eSIM设备在其他运营商网络上使用。 eSIM推广应用方面,中国联通抢占了先发优势。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中国联通就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业务,2017年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上海试点;2018年,与华为、苹果在6省7市获批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2019年3月,工信部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开通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全国服务试验,当月月底,中国联通宣布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今年2月26日,中国联通和广和通(行情300638,诊股)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5G+eSIM模组。 中国移动大量采购eSIM晶圆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移动招标采购网站了解到,10月13日,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发布了eSIM晶圆大规模采购项目,采购总量达7000万颗。其中,消费级晶圆4000万颗,工业级晶圆3000万颗。 追溯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的采购记录,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早在2017年就对4G eSIM物联网芯片研发项目进行采购招标,2018年开始大规模采购eSIM晶圆。当时的采购规模为5000万颗。其中,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单颗最高限价为0.25元;1000万颗工业级eSIM晶圆,单颗最高限价为1.0元。此外,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发布过多个eSIM芯片封装项目采购公告。 由此可见,运营商对eSIM的布局早已有之。不过,eSIM技术的一个特点是其并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切换。对运营商而言,意味着用户流失风险。 eSIM在物联网具备优势 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近期发布报告显示,全球已经有200多家运营商支持eSIM,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的eSIM销量预计将增长一倍多。目前终端厂商、运营商和eSIM技术方案提供商都纷纷“拥抱”eSIM技术,eSIM正在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在物联网项目中,eSIM相比传统SIM卡具备优势。Strategy Analytics企业和物联网服务执行总监Andrew Brown表示:“物联网项目终端数量不断增加,但从企业角度看,为数百万个物联网设备更换SIM卡显然不切实际,这给维护和管理带来了麻烦。” 紫光国微(行情002049,诊股)是国内领先的安全芯片厂商,占据SIM卡芯片较大市场份额,公司早已捕捉到eSIM技术发展的潜力,积极开发物联网产业链的安全产品与应用方案。2019年紫光国微与联通华盛就eSI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联通物联网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就eSIM业务推进、物联网解决方案落地等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紫光国微中标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2018年的“eSIM晶圆采购项目”,向中移物联网供应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1000万颗工业级eSIM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