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CV领域名声在外的明星企业,旷视的成长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从最初的AI算法到AI硬件,再到2019年正式提出「1+3战略」,深入部署城市物联网、个人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行业级方案,旷视已经从最初的人脸识别算法供应商转身为物联网方案供应商。就在旷视IPO消息传出之前,旷视的To B业务已经悄然成形。2020年年初,旷视正式成立了企业业务事业部,这一事业部要续写的正是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物联网。旷视变阵,To B战略大图初现提到旷视,人们更多想到的是CV四小龙、AI视觉、人脸识别算法……诚然,旷视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导向企业,尤其早期主要以AI算法为主要输出产品。然而,曾经备受追捧的视觉技术最终被验证难以支撑起一家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完整的商业模式,面对盈利问题,AI视觉领域的诸神之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业务层面,尤其是To B业务。2019年1月,旷视CEO印奇在致投资人的公开信中表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二者相结合,能够让世界更加智能化。我们的愿景是构建连结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是在同年,旷视发布河图、公布「1+3战略」,甚至将“门面”从「Face++旷视」升级为「Megvii旷视」……2019年注定将成为旷视的一个转折点,转身进入物联网赛道的旷视,也从最初的人脸识别算法供应商一跃成为一家物联网方案供应商,To B业务体系初现。当时,行业中能够清晰看到的旷视To B业务体系,还是其对外公开公布的「1+3战略」:基于自研的Brain++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旷视针对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领域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时隔一年,现在再看,旷视的To B业务体系已经更加清晰——Brain++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开源,成立企业业务事业部,盘古、九霄平台发布,旷视高级副总裁、企业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顾亮告诉雷锋网,“现在旷视的核心布局是「1+3+6战略」。”其中,“6”是指旷视针对三条赛道进一步部署的6个细分领域:供应链物联网赛道。在供应链场景中,旷视有物流业务事业部(LBG)和零售业务事业部(RBG)分别关注物流和零售行业,两个团队构成供应链大脑业务版块。个人物联网赛道。在个人场景中,旷视有云服务事业部(CSG)和移动业务事业部(MBG),两个团队构成个人大脑业务板块。城市物联网赛道。在城市场景中,旷视针对公共安全、城市治理、交通相关的大规模人群/车辆治理的城市级业务,已有城市业务事业部(CBG);此外,针对城市微单元和企业级市场数字化建设,旷视今年新成立了企业业务事业部(EBG)。旷视「1+3+6战略」整合EBG后,旷视为To B业务体系构建的战略大图也在雷锋网专访中首次对外完整展现。顾亮告诉雷锋网,“EBG团队的成立不是在2020年偶然做的决定,而是旷视业务发展水到渠成的规划和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事实上,旷视布局城市物联网领域已有多年。早在2015年,旷视开始进入城市管理领域,并逐渐从单点单点布局升级为全景生态,在2019年安博会上,旷视对外发布了城市级全栈式AI解决方案。在过往几年里,旷视已经树立了诸如中国尊、凯德、来福士等诸多行业地标,甲级写字楼有50%-70%的客户都有用旷视的产品。另外,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旷视营收9.49亿元,城市物联网业务占比超七成。作为自2015年已有的业务,同时又是旷视关键营收来源,这就很好理解旷视EBG在2020年成立的“水到渠成”和“必然趋势”了。旷视给枪给炮,EBG备战城市微单元2020年1月,旷视EBG正式成立。自2015年涉足城市物联网业务后,旷视就已经打开了企业服务市场大门,顾亮此前历任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大客户业务集团总经理,对旷视的企业业务发展记忆犹新:2017年,旷视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合作,开展AI金融业务,客户覆盖近百家重点金融企业;2018年,旷视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开展运营商业务,为运营商定制专用的AI设备,每年出货量超过10万台;2019年,我们整个企业级市场有了进一步拓展,在能源、国网、南网、零售、制造领域都进行了业务部署。这样来看,此次EBG的成立,更像是一次针对To B业务的旷视内部业务单元的梳理整合。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顾亮告诉雷锋网,“现在看到的EBG是将此前的大客户业务单元、商业业务单元、集成产品开发部进行资源整合而成,整合了产品交付中心、软件研发中心、硬件研发中心、解决方案中心,以及强大的客户拓展和客户支持团队,以EBG这样一个事业群(事业部)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资源整合,充分拉通前端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以及后端产品研发、交付、运维等环节,旷视也是想要针对企业级客户碎片化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就这次资源整合、成立EBG而言,旷视给枪又给炮,给了业务单元、又给研发中心。然而,既要实现企业客户碎片化需求,又要能够快速响应,只有AI算法显然已经远远不够,好在,这时的旷视有的也早已不仅仅是AI算法,在过往几年里,旷视针对AI视觉已经从云到端部署了数十款AIoT产品。这一产品体系最终被旷视EBG一同收编到「企业服务战略大图」中。旷视EBG成立不久后,正式对外公布了「企业服务战略大图」,发布了旷视盘古、旷视九霄物联网云平台,以及「神行」系列人脸门禁产品,结合此前多年的产品布局,整个「企业服务战略大图」展现的AIoT云边端产品体系成为EBG备战城市物联网精细化布局的核心。基于这样的产品体系,旷视EBG主要提供的还是三项核心技术能力:第一,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第二,楼宇、园区智能化从算法、硬件到平台的产品体系;第三,现场化的算法训练平台和服务。而所谓城市物联网精细化布局,正是顾亮口中的城市微单元,是楼宇、园区等细分场景。旷视的园区计划电力行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如今在改革大潮之下,尤其在输电线路、配电园区,同样面临着智能化转型升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行业的“关键先生”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广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顾亮告诉雷锋网,旷视目前也正在和无人机厂商、芯片厂商等一同为国家电网提供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园区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整个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如何将无人机反馈回来的检测图像、视频信息实时进行AI处理,以及如何对整个输电线路、配电站、变电站附近的安全生产进行监测,在这些方面,国网提出了很多需求,近两年我们都在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输通过Brain++平台帮助客户通过客户自有的行业数据训练行业定制化的算法,在此基础上,配合客户搭建算法平台、行业业务平台。无人机巡线(示意图)电力行业是旷视EBG在能源领域深入布局的业务单元,目前,旷视EBG核心战略重点聚焦楼宇园区场景,主要针对行业、区域两个维度进行了业务布局:行业方面,旷视针对金融、运营商、能源三大行业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三大行业的深入部署也是旷视EBG的重头戏,EBG有专门为三大行业配客户团队,业务占比达到二分之一。经过多年深入行业,旷视在三大行业也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业务版块,例如在金融领域的身份验证、刷脸支付、园区智能化,在运营商领域结合5G的云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能源领域的安全和质检应用。区域方面,旷视在全国六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中、华西、华南、华东)设有SMB业务和渠道业务。三大行业之外,旷视EBG也将触角深入了泛园区中诸如科技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酒店等场景,在旷视看来,这些也都属于城市微单元。EBG当下业务主要是服务于城市物联网场景中的城市微单元的,这是相对于诸如公共安全、交通等城市大场景来说的。在城市智能化方面,EBG为园区、楼宇中的生活、办公场景提供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为生活和办公提供一个好的体验,为企业降本增效。布局城市物联网多年的旷视,在将业务下沉到楼宇、社区、智能建筑这些场景化的微单元过程中,其实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顾亮将在实际企业业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企业客户需要的是一个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传统客户对智能化的改造需求有多样性,经常会在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因而,从人的管理、车辆的管理,包括对于消防、安防、楼宇设备整个自动化的管理,企业客户需要一整套端到端解决方案。EBG此次经过资源整合后,在产品方面推出的一整套全栈式智能楼宇、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正是希望能够从算法、软件到硬件;在业务架构上也从了解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到最终的安装运维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团队,来解决客户对于智能化、数字化的诉求。第二,企业客户的需求较为碎片化。面对行业差异化、碎片化的需求,我们一方面在算法、软件、硬件产品和整个业务层充分考虑了开放、集成能力,以使得我们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能力能够很好地融合,同时我们也提供在线的、现场的算法训练服务,以去满足客户对于行业性、定制性的、个性化的需求。第三,成本的平衡问题。旷视EBG也必须考虑成本问题,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简单有效的,且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面向SMB则推出了旷视九霄公有云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部分产品也可以基于现有的传统软件帮助客户控制成本。而在2020年,在“疫后”新基建中,泛地产、泛园区领域面临面临着更纠结的局面。雷锋网向业内人士了解到,一方面,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让泛地产、泛园区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更为迫切,国家也因此适时提出了「新基建」;另一方面,企业又不得不为了“生存”被迫砍掉在智能化上的预算。要在今年深入城市微单元,深入布局楼宇、园区场景的旷视EBG而言,显然拥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顾亮告诉雷锋网,今年旷视EBG会在硬件重兵投入,同时对软硬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做升级,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客户服务体系会进一步调整。我们希望能够更加贴近客户,能够覆盖到更多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因此,从前端的客户服务体系来看,我们今年也需要做一个整体升级,公司从人员、资源等方面也在对EBG加大投入。此外,顾亮特别提到,“EBG今年在整个公司「1+3+6战略」版图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在楼宇、园区场景也会持续投入。”
天津市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来进展顺利 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最优解 让“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 日前,记者从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了解到,2019年12月天津市成功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来进展顺利,先导区依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在智能化、网联化两方共同发力,旨在研发测试“聪明的车”,同时部署建设“智慧的路”,早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最优解。 永泰恒基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先导区的投资建设平台,其董事长赵林在论坛上表示,车联网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力,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同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重在探索丰富车联网应用场景,构建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在实际应用中逐一解决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目前,天津车联网先导区建立了“虚拟测试—封闭测试—开放测试”的三级测试体系,其中虚拟测试场位于西青中北中汽中心,可为车企提供全场景的虚拟测试服务,省时省成本,加速企业测试研发,是世界功能最齐全的虚拟测试场之一,有效降低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提升研发效率。正在建设的封闭测试场位于王稳庄镇,占地面积1475亩,共规划7个测试分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功能最齐全的封闭测试场,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最后的开放测试道路,目前天津已达到24.5公里,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测试场景。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才是真正的车联网体系,车联网技术作为车与万物互联的纽带,将在交通安全、交通效率、自动驾驶、信息娱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山枝指出,车联网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相互补充,可以构成“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框架,突破单车智能的局限性,达到整体路网和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最终将形成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此,车联网先导区一期工程年底前将完成天津南站商务区核心及周边区域车路协同环境全覆盖,部署路侧单元、边缘计算、激光雷达等智能化设施,推进5G网络,高精地图全覆盖,形成全息感知的车联网物理环境。预计到今年年底,南站周边会有无人巴士提供最后一公里换乘问题、红绿灯可以通过感知路况实现智能调控,让公众可以切身感受到车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据介绍,下一步,先导区建设将在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标准支撑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重点发力,在2024年实现西青全域的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建设的全覆盖,将天津打造成为全国车联网重点产业集聚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区、国际标准制定引领区、落地应用示范区,辐射京津冀、渤海湾乃至全国,带动国内车联网新型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
总部位于爱尔兰的智能厨房平台「Drop」近期完成1330万美元A轮融资,由Alpha Edison和Morpheus Ventures联合领投,老股东中经合集团、Alsop Louie等跟投。据了解,领投方Alpha Edison的合伙人Steve Horowitz曾主导谷歌安卓产品的研发,此次也会加入「Drop」董事会。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平台开发、软硬件结合以及扩展新的平台内容。 「Drop」成立于爱尔兰都柏林,在美国旧金山设有办公室。公司最早研发了智能厨房秤,用于精准测量食材用量,通过配套App来智能控制。公司CEO Ben Harris介绍,「Drop」希望构建一个可以协调所有智能厨房电器的应用程序,并提供IOT全栈物联网平台。因此,公司后续由自主开发硬件转型为开发兼容不同厨房家具硬件的操作系统(OS),目前已经跟博世、凯伍德、美国通用家电、伊莱克斯在内的众多家电生产商合作,帮助其厨具产品实现IOT连接。 智能厨房示意图 具体使用上,用户先把厨具添加到其「Drop」账户上,「Drop」可基于人工输入或者识别菜谱将温度、烹饪市场等设置直接发送给连接的厨具。用户可在移动端、网页端登入「Drop」,也能用语音控制厨具的使用。「Drop」还在线为用户提供食谱,并自带翻译引擎,能将菜谱按照用户所在地区的语言习惯来描述,比如将计量单位“杯”转化为“盎司”、“克”转化为“毫升”。其IOT物联网平台除了连接厨具、菜谱制作者,接下来还会直接打通生鲜销售商,形成从采购到使用的闭环。 目前,「Drop」的物联网OS平台目前能控制包括博世、伊莱克斯、美国通用家电、Instant Brands、松下、凯伍德、LG、Thermomix等品牌的100余件不同的电器。在跟厨具厂商合作时,既会在新品上预装物联网固件,也会为已售出厨具产品提供升级服务。其IoT平台沉淀的用户厨具使用数据也会提供给企业方,并结合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企业迭代新品、开拓市场。 2019年全球智能厨房市场规模达145亿美元,未来五年预计可再翻倍。三星去年收购了一家智能食品平台「Whisk」,该公司利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建立了一套“食物基因组”系统,通过图表显示食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本身的不同特质。「Whisk」和「Drop」的切入点不同,不过其目标都是让菜谱和购物清单与现代厨房融合。 「Drop」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为厨具厂商提供物联网服务,包括一次性授权费和按产品销售数量收取的抽成。To B模式下,由于物联网操作系统测试周期长,「Drop」跟合作厂商属于强绑定关系,这也是公司的先发优势所在。未来,公司也会探索菜谱线上订阅等to C端收费模式。 目前,公司物联网系统的用户规模在百万水平,其市场仍集中在欧洲和北美。随着国内烘焙市场的增长,以及厨具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不排除开拓中国市场。 本轮投资方中经合集团表示,「Drop」的团队有做硬件的经验,更能理解厨具厂商的需求,同时,其第三方服务商的身份也能接触更多品牌商。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属于厂商驱动的领域,即由厂商来发现需求开发应用,「Drop」基于物联网平台沉淀的用户数据能帮助厂商研发新品,也能用于厨具、食材等的精准营销,发展潜力大。
日前,车联网行业又传出一则“好消息”。 6月22日,工信部公开表示——将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从上述语句的意思来看,意味着车联网这一行业又双叒叕获得工信部的力挺。 此外,工信部还提出,下一步将在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持续发力,为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特别是面向典型场景和热点区域部署计算能力,构建低时延、大带宽、高算力的车路协同环境。同时还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而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以来,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也相继发布支持车联网行业发展的指南和战略。 4月24日,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三部门印发《国家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提出针对于车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2022年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政策频频利好之下,意味着车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有望提前到来。 1、迈入万亿市场的车联网“后浪” 据华为CloudBU判断及预测,20世纪末以来,汽车时代从1991-2000年的机械阶段,相继经过电子和通信阶段,走向2009-2014年的网联阶段和2015年至今的智能阶段,2025年后,汽车将会实现认知和自动驾驶。其中,车联网是实现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的关键前提。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 在智能驾驶的架构中,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车联网(V2X)分别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内部和外部要求。 在这其中,车联网是指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主要涵盖车、路、行人及互联网)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而5G商用临近,则是V2X的最强催化。 据了解,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催化以及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刺激,全球的车联网行业发展速度极大,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华为预测,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6000万规模。此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昨晚预计,到2025年在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渗透率或提升至77%左右的水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万亿级别。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即将迈入万亿市场规模的背景之下,车联网的商用之路也越来越近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日(6月23日)广州首批20辆自动驾驶网约车今日正式投入运营,即日起,市民前往特定区域,即可通过高德地图APP一键呼叫该类车型,首月可免费尝鲜。 据介绍,本次上线的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运营范围覆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心区约144平方公里,共开放上、下车点近200个。车辆支持全自动驾驶,无需人手操作,但为了确保安全,车内仍会配备一名安全员。此外,车辆对外开放运营,乘客无需提交申请或审核资格。 上述消息的公布,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已逐渐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此外,相关研报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吉林、长春等地已相继建好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这些示范区均具备比较完善的场景设施和智能网联设备,且部分测试区还搭载了5G通讯设备,而上述示范地的建立也将进一步加快智能网联应用落地。 (图片来源:华安证券) 而除了以上总结的示范区(部分)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杭州、长沙等多座城市也相继出台了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划定了具体道路开放区域。此外,截至2019年底,测试牌照数量总计将近两百张。 显而易见,车联网这一波“后浪”要比预想中来的要更猛烈一些。 2、相关受益概念股有哪些? 据相关资料显示,车联网产业涉及整车厂、用户、5G产业链政策制定方等各个环节,其中主要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设备和终端、整车、平台运营、高精度地图、导航等模块。 而再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给出的时间表来看,2020-2021年仍然处于C-V2X的导入期,在2022年之后会进入发展期。因此,在2020-2021年可以关注芯片与模组、车路协同中的道路智能化改造,当然,将时间线再拉长一点,以高精度地图和导航为主的相关服务市场也会受益,“汽车上云”的未来趋势会带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产业发展。 其中,华安证券指出,5G和AI赋能下,叠加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身不断完善,车联网这一行业有望迈入规模化发展的爆发阶段,建议可关注在车联网产业链上有所布局和卡位关键相关技术的优质标的。比如,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赛道千方科技,模组稀缺标的移远通信,高精度地图服务商四维图新,汽车电子国内领先厂商德赛西威,智能驾舱龙头中科创达,深耕商用车车联网的鸿泉物联,计算机视觉方案提供商虹软科技。 四维图新(002405.SZ):是国内第一家获得甲级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导航地图业务、车联网业务、汽车电子芯片业务、自动驾驶业务等,随着自动驾驶场景的逐步落地,其高精度地图业务有望率先受益。同时,公司与宝马汽车公司签署了TLP框架协议,为宝马在中国销售的2019年-2024年量产上市的宝马汽车提供地理位置相关数据。2019年,其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8.25%;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降29.2%。 千方科技(002373.SZ):是一家主营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技术企业,主营产品为城域级视频监控管控平台、中小监控解决方案管控软件、V2X系列产品、电子车牌等。2019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7.22亿元,同比增长20.28%;实现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32.88%。
日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威胜信息在湖南长沙威胜科技园举办了一场机构投资者交流活动。威胜信息董事会成员及核心高管与来自28家的券商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就公司发展现状、新基建蓝海市场、智慧城市等行业热点进行沟通交流。 威胜信息总裁李鸿表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万物互联相关科技的发展,威胜信息正谋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紧抓物联网、新基建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通过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释放边云协同的计算力,做到近现场、近设备、近客户的服务提升和全时响应。 在科技园展厅,围绕威胜信息核心业务,威胜信息管理层详尽介绍了公司所拥有的通信技术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电力物联网解决方案、智慧消防解决方案等完整的物联网产业布局。 今年以来,威胜信息紧紧把握政策机遇,加强对智慧城市概念、新基建政策趋势的深入了解,加快自身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开启了发展的全新动能。公司通过推进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以及电力生态圈及集成商生态圈等,探讨新基建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领域物联网领域的巨大市场机会,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5月20日,威胜信息发布了电力物联网、智慧城市物联网总计13款新产品,从智能电网、智慧水务等延伸至智慧消防,以期打开更广泛的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发展规模。 威胜信息表示,将紧紧抓住新基建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新基建、物联网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强劲的能源物联驾驭力,让每座城市、每个社区、每家企业、每户家庭都因享用威胜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而持久受益,打开高速成长的市场发展空间。
新基建热潮将应对安全挑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安全也成为新基建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实施。有关专家表示,在网络时代,所有终端都要采用密码技术,密码法的制定夯实了我国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今年新基建整体提速。专家指出,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在构建网络空间信任、保障网络空间秩序中可提供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而新基建深度依赖网络空间,网络安全秩序是新基建安全有序展开的关键环节。因此,将密码技术融入网络协议形成安全网络,或将成为探讨新基建底层信息安全的可行方向。 据了解,密码与协议的深度融合有最新进展。一直致力于研发国产协议的视联动力,从2019年开始就着手探索在网络协议中植入密码,生成具备内生安全的网络协议。其间,密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在视联动力调研后,给当时的视联网协议+密码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这项探索是视联网协议在交互中融入基于国密SM2/3/4算法的数字签名、密钥协商、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安全机制,以密码学强度实现设备、人员的身份认证、业务调度信令防篡改抗重放和音视频数据的加密保护。 第三方检测机构永信至诚实验室曾对植入密码的视联网系统内部环境安全和边界设备进行安全测评。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在开展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工业数据调度等业务时不易受到网络攻击影响。 目前这项安全性能加强的新技术正在服务视联网所覆盖的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视联网平台的使用,满足了各级政府大规模视频会议的需求,方便了为基层乡村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的应用等。 据专家分析,视联网协议本身具备结构性安全的特征。由于是自主的技术体系,视联网内的设备均支持国产化型号部署,产品不存在漏洞后门。无论设备还是网络均不存在被植入恶意后门的安全风险,能够显著提升信息化系统的自主化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并确保整套网络全系统的供应链安全。 融合密码技术后,视联网能够兼顾网络防护和信息泄露两个维度的安全问题,安全能力可概括为“网络抗摧毁、配置防篡改、控制权可控、信息不泄露”四个方面。“网络抗摧毁”是指视联网能够防止外部攻击者的干扰、渗透和内部攻击者的蓄意破坏、非法外联,确保全网通信连接的可用性与合法性。“配置防篡改”是指视联网能够防止攻击者非法查询、篡改、删除关键的管理配置信息,确保网络各项关键配置信息的正确性。“控制权可控”是指用户在视联网内的任何业务控制操作都要经过身份认证、权限审核和审计记录,防止误用、冒用或滥用。“信息不泄露”是指视联网能够保护用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攻击者窃取、篡改、插入或删除敏感数据。 专家认为,随着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战略和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相继更新实施,密码技术的应用将更为深入,与网络安全的连接也更为紧密。密码与自主研发的网络协议结合,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促进对网络协议的探索研究。融合密码技术的视联网具备跨域跨层、灵活兼容、品质保障、实时安全等特点优势,可为新基建发展提供便捷高效、优质安全的服务保障。
6月11日消息,近日,青云QingCloud正式发布并全面上线“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此平台自去年CIC云计 算峰会首次亮相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应用打磨后正式推出。 据介绍,青云QingCloud 物联网平台,可承载实现海量设备的接入管理,并通过云边协同,快速构建、部署、管理边缘业务。同时可结合青云QingCloud各类 PaaS 服务,对设备生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操作,轻松构建物联网应用。 升级新功能 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产品经理王小虎介绍,物联网平台处于中间层,向下对接、优化设备,向上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开发。物联网平台对异构化的系统设备进行统一的管控很重要。 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基于项目实践总结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扩充新功能,让其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设备管理、边缘计算、监控运维,以及计量计费、软件下载、物联网平台本身的设置能力。 王小虎强调:“云计算厂商做物联网平台更强调技术驱动,同时更加开放。” 据王小虎介绍,升级后的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进一步强化云网边端架构的整合程度,结合场景作功能细化和丰富。目前物联网平台对物的管理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注册边缘计算节点,也可以注册智能化设备、协议类设备。 在实际的物联网项目中,异构化设备、跨系统设备的管理会涉及到业务角度的资产管理问题,因而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会扩充资产建模的能力。 而作为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核心功能之一的“边缘计算”,此次青云QingCloud也投入升级颇多。 王小虎表示,青云QingCloud旗下EdgeWize 边缘计算平台的核心设计思路:整合边缘计算、应用、智能与网络与一体的综合边缘平台。边缘计算是云服务能力的延伸,意味着它要承载两个层面,一是基础设施的延伸,二是把云端的服务能力顺利落到边缘计算上。 青云QingCloud推出可视化的软件定义边缘计算平台。另外,在EdgeWize边缘计算的套件之上,结合光格网络SD-WAN智能调度广域网的能力,解决边缘侧网络管控的问题。借助软件定义边缘计算,将软件和边缘设备解耦。 王小虎特别强调,在很多传统物联网项目中,不管是交通、楼宇、机房或是工业,传统采集数据一般会用到采集网关,由于采集网关受限于工业协议本身的总量,会串接复杂的工业网络,其采集点的频率和采集点的容量会受限制。因此,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借助边缘控制器绕过采集网关,让传感器和设备上的数据,直接通过边缘控制器,采集到物联网平台。 另外,王小虎还提到,此前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是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支撑上层应用。在跟客户交流后,客户希望青云QingCloud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做基本逻辑判定。下半年,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会推出时序流编排工具,通过一次编排分发到两个层面:一是在云端做全局的流式数据处理;二是下发到边缘计算上,使边缘业务不断丰富,即边缘侧的流式数据处理引擎。 而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的最终目标,是让行业沉淀的业务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视频领域,而是能真正参与到业务决策中,实现业务智慧化。 聚焦四大行业应用 目前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主要聚焦数据中心、工业、交通和建筑四大行业。 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究竟是如何来帮这些行业做智能化的呢? 王小虎称:“我们做物联网平台设计时对竞品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比如AWS和阿里是做电商起家,他们的物联网平台偏to C;Azure物联网平台是面向to B的。我们做物联网平台时融合了各家物联网平台的优势,我们是基于设备对象来做的。我们考虑得更多,更偏向企业级交付的能力。” 这里,我们以智慧建筑为例来详细了解一下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的解决之道。 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智慧建筑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是一个囊括多类型设备的复杂综合体,随着监控摄像等信息化系统与设备大规模引入建筑管理中,建筑内的信息化管理面临数据传输标准不统一、系统独立、硬件过度依赖、跨设备决策及联动复杂等难题。 青云QingCloud的智慧建筑方案,通过云、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建筑的智能物联网体系,利用EdgeWize边缘计算完成不同设备协议之间的对接整合,并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的统一流转,实现统一标准,数据融合。 同时,云与边之间充分协同,也使跨系统跨设备的决策与联动变得更便捷,就近计算、实时响应、自主决策,统一联动,为原本固化单一的设备应用场景注入智能,提升整体建筑的智能化管理与运维能力。 王小虎表示,截至目前,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已经在上述各大领域均用应用落地。目前反馈还是很不错的,从采集数据和频率上,以及监测点的数据量上,目前用户对我们是非常满意的。 对于青云QingCloud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王小虎总结道:“青云QingCloud做物联网平台的态度,是希望联合具备行业知识的合作伙伴、国内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形成场景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端到端的交付,让客户可以取得更多数据、更开放、效率更高,实现业务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