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日出现的变异型新冠病毒近来引起广泛关注。据路透社24日报道,新加坡正式确认发现首例相关病例。此外还有11名处于隔离的人对这种新病毒株的初步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名携带变异病毒的患者于12月6日从英国来到新加坡,抵达后立刻被隔离,12月8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她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被隔离,在隔离期结束时病毒检测为阴性。 卫生部表示他们已经对该病例做好了隔离,防止了进一步的传播。另外11人的确诊结果仍待确定。 这些病例均来自欧洲,他们在抵达新加坡后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早前也已经被隔离。 对于近日在英国出现的变异型新冠病毒,新加坡卫生部长23日表示:“没有证据显示B117病毒变体在社区中传播。” 为了防止变异病毒在当地的传播,当地时间22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过去14天曾到过英国的长期准证持有者和短期访客,将禁止入境新加坡或在新加坡转机。目前新加坡每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几乎为零。
新加坡首批新冠疫苗抵达。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当地时间21日晚,运载新加坡首批新冠疫苗的新航货运航班在樟宜机场着陆。据现场点算,抵达的共有31个箱子。不过,新加坡政府没有进一步透露首批疫苗的数量。 在疫苗运抵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称,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将适时宣布接种疫苗的具体方案。如早前宣布,医护人员和年长者等高风险群体将优先接种。 他再次呼吁:“国人可自愿接种疫苗,但我鼓励国人接种。” 新加坡交通部长王乙康当日到场视察疫苗卸货过程。至于下一批疫苗何时抵达,他表示,有待卫生部做进一步宣布。 此前,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还曾表示,新加坡不仅能将疫苗带入该国,而且在必要时,利用多年来建立的能力,还能协助把疫苗配送到区域各地。 王乙康也称,希望新加坡能为区域扮演积极、建设性的角色。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金融界网1月12日消息 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宣布,日前正式任命CFA持证人司禄斐(Lutfey Siddiqi, CFA)为国际市场及地方协会关系董事总经理 (Managing Director, Regions and Society Relations),他将负责主管CFA Institute的国际市场团队以及全球161个地方协会的工作,并向CFA Institut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孟琳(Margaret Franklin, CFA)汇报。司禄斐先生目前暂居新加坡,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移居伦敦。 “Lutfey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辅以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将为CFA Institute带来更加广泛的全球行业专长,与我们秉持的使命和承诺相得益彰。” CFA Institut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孟琳表示,“ Lutfey是我们未来金融委员会(Future of Finance Council)的成员,也是CFA Institute新加坡协会(CFA Society Singapore)前理事会成员,他对CFA Institute有着深入的了解,与服务对象始终保持着密切沟通。我期待他能通过自身专长扩展CFA Institute与行业和高校合作伙伴的关系,并加深我们与志愿者和地区协会的沟通联系。” 司禄斐先生还担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客座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他还是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财政与货币政策”理事会成员,曾在理事会中从事未来金融业和长期投资方面的工作。司禄斐先生还曾经在瑞银集团、巴克莱资本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供职。 在瑞银集团任职期间,司禄斐先生担任外汇,利率和新兴信贷市场的全球主管,还负责瑞银集团知识网络的搭建及运营。在巴克莱资本任职时,他主要领导亚太地区的外汇发行和企业风险咨询方面的工作。在瑞银和巴克莱资本工作期间,司禄斐先生居住在新加坡和英国。此前,司禄斐先生在伦敦的德意志银行负责外汇结构业务部门的领导管理。他拥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英国约克大学计量经济学荣誉理学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领导资格证书。 司禄斐先生表示:“我很荣幸能够加入CFA Institute的领导团队。我是CFA持证人,也是CFA新加坡协会理事会前成员以及未来金融倡议的积极成员,我与CFA Institute地区协会始终保持着长期的联系,见证了他们的工作在全球金融服务行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期待着在金融服务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之时,带领CFA Institute继续前行。”
获悉,近日中央结算公司与新加坡交易所在“上海—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成功签署业务合作备忘录。上海市市长龚正、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共同出席会议,与会嘉宾一同见证了备忘录签署。备忘录签署将开启中央结算公司与新加坡交易所在债券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上海自贸区债券业务、债券指数及跨境担保品应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徐良堆和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兼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部主管李民宏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备忘录。徐良堆表示,中央结算公司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持续加强与国际金融同业的交流与合作。此次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是中央结算公司携手境外交易所形成前后台合力、便利境外投资者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一次重要探索,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一步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为双方开展下一步跨境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今年恰逢中新建交三十周年,中央结算公司与新加坡交易所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中新全面合作的新亮点,为两国双边金融领域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新加坡交易所是亚洲领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其业务涵盖股票、固定收益和衍生品领域。作为亚洲最国际化的债券发行平台,超过6600只债券已在新交所挂牌上市,近80%的挂牌债券来自新加坡境外机构,覆盖66个国家或地区,发行总额超过2.2万亿美元。 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扩大与中央结算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实现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并持续提升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去年,我们很荣幸成为中国境外第一家发布中债-工行人民币债券指数系列的交易所。此次合作范围的扩大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为投资者提供连接中国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途径。我们期待与中央结算公司合作,加强中国和新加坡的跨境连接和债券生态系统,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牢固双边合作。” 中央结算公司表示,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该公司近年来坚决贯彻落实主管部门对外开放要求,响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沪设立了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中心、人民币债券跨境结算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金融估值中心和上海数据中心五大中心。 中央结算公司透露,未来将携手新加坡交易所,不断创新跨境产品与服务,持续提升国际客户服务能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常佩琦)
1 中国房地产一向重视借鉴外部经验。用过的有香港模式,研究过还没用过的有美国、新加坡和德国模式。 现在,“房住,更炒”的香港模式完成历史使命,留下了黄金时代的回忆,也留下了土地财政和高房价的痛点。在它们的陪伴下,我们将再次进入新的摸索期。 此次调控已近4年,史上最长,未见终点。“房住不炒” 原则之下,行得通的长效机制仍付之阙如。 你看见的,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短兵相接。 房价高,那就“限房价,竞地价”;投机、投资购房,那就限购又限贷;无力购房,那就租购并举,发展长租公寓。 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有限竞房,我就偷工减料,或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狗”是指车位和装修;你限价,限出了一二手倒挂,楼市打新;长租公寓更狠,玩出了爆雷跑路和租客跳楼。 旧病未除,又添新疾。已近极限时刻的中国房地产,将走向何方? 西学为用,师夷长技,看下美国、新加坡、德国模式。 美国要点是房产税和金融化。 新加坡要点是“鱼翅和白菜”论。商品房与福利房泾渭分明,前者放开价格,后者应保尽保。 德国模式的要点是“房住,不炒”。以平抑价格和全面管理,大搞“菜蓝子工程”,管你商品房、福利房还是租赁市场,一概白菜、土豆视之。 对我们来说,以靠谱度论三种模式,由低到高应该是美国、新加坡和德国。 对房产税,豪言观点一直未变:在可见的将来,不是说不可能,而是概率小到了可以忽视。 为什么隔段时间就有人提呢?最近,微信圈又频频出现十四五期间会征房产税的传闻。它表明楼市又出现了新症状(大城市),而调控手段不敷使用,不提房产税不足以平复情绪,对冲预期。 这方面写过好多文章,道理也已讲明。不赘。 相比之下,新加坡和德国模式有切实可取之处,前者的福利性住房,后者的发展租赁市场,妥善解决了安居问题,成为全球典范。 政策面的最新表态,是在两周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三个意思:坚持房住不炒,市场长期平稳发展,重视、规范和调控租赁市场。 是不是看见了德国模式的影子? 在德国,房住不炒、市场平稳是真的:1970—2017年,名义房价指数仅上涨2.3倍,年均只有2.6%。同期,英、法、美分别上涨52.8倍、16.1倍和12.5倍。 去除通胀影响,半个世纪里,德国实际房价累计下降了2.5%! 租售并举也是真的:住房自有率只有45%,55%国民租房住;租购同权,租赁条件良好,人均38平米;租约、租金变化都有规可依;规范业主,厚待租客,只要租客不愿意搬,业主不能强制。租来的房子,就跟自己家一样! 2 但凡事知易行难,人家的模式虽好,还要看自己实施的意愿和条件是否足够。 新加坡是福利房的典范,量足价廉。因为: 1、有操作基础。 城邦国家,居民分层清晰,收入透明化,福利房能做到有效和公平分配; 2、房地产非政治化。 虽然新加坡的商品房价居全球前列,真是鱼翅价!但占比仅为19%,而“白菜”比例高达81%,加之福利房能做到应保尽保,所以,商品房价再高,针对的也是有钱人和外国人,是茶杯里的风波。 德国是房住不炒的典范。因为: 1、它是全球实体经济的典范。它称第二,没有国家敢称第一。对此,开惯了德国汽车、用惯了德国电器的中国人,理解起来,无障碍。 实体经济发达,房地产就可以归位为普通行业。供给端,从来没有被当做过支柱产业;需求端,从来没有被当做投资热点,住房自有率不到我国的一半。 2、中小城市居多,分布平均,秉赋类同。产业发达与否,与城市大小无正相关效应。 宝马可以在慕尼黑,奔驰可以在斯图加特,大众就可以在一个叫狼堡的小城。大城市对资源没有虹吸效应,市场不易波动。 对我们来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大搞福利房或振兴租赁市场,需要便宜的土地和廉价的资金,谁来“埋单”? 在新加坡和德国,这当然是通过低价供地、优惠筹资、差别税收等组合措施,由政府最终“埋单”。 但在中国,这些条件或是不存在,或者呈反向呈现。比如大城市的超级优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房价过快上涨及造成的财富效应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和矛盾等。 这使得新加坡和德国模式看起来很美,但我们学起来很难。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所针对的“大城市突出的居住矛盾”,一是一二手房价倒挂导致的打新潮,二是租赁市场上,年轻人承租能力差及企业运营乱局。 解决打新,理论上有两个办法。 一是学新加坡的“鱼翅”,放开新房价格。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打新最火的深圳曾秀过“新加坡模式”表情包,但很快就没了下文。原因应该是放开鱼翅太贵,多搞白菜太累。 二是按照调控逻辑,一不做,二不休,对二手房也限价,管住C2C如星辰大海的二手房市场。一人一策?一房一策?这就不评价了吧。 如何发展租赁市场,会议提出了很多具体办法。 一是单列计划,增加租赁用地供应,并增加供地来源,如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二是完善市场监管,降低租赁税费,租购同权;三是调控租金。 细品发现:这几条不是难,而是太难。 租赁用地土地出让金怎么收? 只收底价,土地财政就受影响;如果加溢价,包袱就甩到了企业身上。头上三条红线,REITS又不开闸,房企买地做自持长租物业,有心无力。不信,去问问某头部房企。 至于集体和企事业用地,去问问村长和厂长,他们愿意以住宅用地出让,一次抱个大金娃娃?还是以租赁土地入股,几十年后才收齐租金,届时自己早已退休了呢? 况且,国企或其它讲政治的房企,运营租金可能还要低于平均水平(北京有实例),那村民们作为股东,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降低租赁税费?杯水车薪了。 实现租购同权?连官宣通稿都冠以了“逐步”二字,你懂的。 实现度较高的是“调控租金”。但,一因疫情影响,一线城市租金已然显性下跌,二则长租公寓爆雷的真正原因就是不赚钱,三因中国租金回报一向偏低,还不如定期存款利率,这三条线下,“调控租金”空间能有多大? 3 有好办法不能用,除了遗憾,还有尴尬。 经济工作会议照例强调了房住不炒,紧接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听话听音,你就会明白,对于打新,除了不好管,恐怕也不想管。因为调控目标的核心是“稳”,它由限价和保量构成,保量甚至比限价更重要。 而一二手倒挂形成的打新,是熊市中保量的最佳办法,不知道有没有之一。这或是它尚未受到严厉禁止的重要原因。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疫情也好、贸易战也罢,都不可能画上休止符,这都使得内循环和稳经济,仍是头等大事。 对于牵一发至少动大半身的房地产来说,现在最急迫的或许不是长效机制,而是“限价保量”再平稳走上几年,避免触发系统性风险。 做到这一点很有希望。尽管今年市场风声鹤唳,百年疫情叠加更严厉调控,也没有阻止全年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场目前的数据表明,今年新房3000亿,二手房6000亿,妥妥的创历史纪录。啊,不愧是帝都,项目不多,仍贵为一个万亿级市场! 这说明,发展动能仍很充沛,也说明,我们还有时间。 一夜北风紧。 前望2021年,中国房地产不会有终极性解决方案,而是会继续在混沌中前行。 闲注:每当我写“埋单”,就有人纠正我是“买单”,其实不必。 “埋单”一词由来已久,源于广东话,是结账的意思。因为广州的饮食业,以前就有先食后结账的传统做法。从前做生意者年终结算,叫“埋年”;至茶楼酒肆,食毕开单结账,便是“埋单”。 除了我们的误解外,广东话里从来没有“买单”一词。
新加坡正式确认发现首例相关病例。此外还有11名处于隔离的人对这种新病毒株的初步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名携带变异病毒的患者于12月6日从英国来到新加坡,抵达后立刻被隔离,12月8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她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被隔离,在隔离期结束时病毒检测为阴性。 卫生部表示他们已经对该病例做好了隔离,防止了进一步的传播。另外11人的确诊结果仍待确定。 这些病例均来自欧洲,他们在抵达新加坡后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早前也已经被隔离。 对于近日在英国出现的变异型新冠病毒,新加坡卫生部长23日表示:“没有证据显示B117病毒变体在社区中传播。” 为了防止变异病毒在当地的传播,当地时间22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过去14天曾到过英国的长期准证持有者和短期访客,将禁止入境新加坡或在新加坡转机。目前新加坡每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几乎为零。
据路透社报道,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运营商9日表示,新加坡“无目的航线(cruise-to-nowhere)”邮轮上的一名乘客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迫使船上旅客和船员被隔离,船只返回码头。 新加坡一直在试行仅对居民开放、在城市附近水域航行且不停靠的邮轮旅行。据媒体报道,当时船上约有2000名乘客被告知要返回自己的房间。 由于新冠疫情初期的一些爆发是发生在邮轮上的,导致全球邮轮业受到重创。 皇家加勒比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确定并隔离了与该旅客有过密切联系的所有客人和船员,随后这些人的新冠病毒检测均为阴性。” “这艘船今天将返回港口……在完成对所有旅客的追踪审查后,将让他们离船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