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将过去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也促进形成了新的消费亮点。一些贯通城市乡村、涵盖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仅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假期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长途旅游、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文化休闲、“云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的兴起,让别样的“年经济”热度不减、年味十足。 春节向来是传统消费旺季,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意愿,有序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成为今年春节各地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对此,有关部门采取政企联动、区域联动、商旅文联动等方式,围绕特色年货、年俗、年夜饭等春节消费热点,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很多地方还有针对性地发放新春大礼包、电子消费券等,在鼓励民众“就地过年”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的作用。 年夜饭一直是春节消费的热点。在“就地过年”少聚集的要求下,今年的冷冻年菜和年菜半成品带动了年夜饭销售业务的直线飙升,即便是简单便捷的“一人食”年夜饭,也受到不少“就地过年”消费者的热捧。数据显示,在“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十大热销年货中,半成品年夜饭位列榜首。 同样炙手可热的还有电影票房。今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不仅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还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个世界纪录。此外,“就地过年”还带火了各地游乐园、农家乐等“微度假”场所,进一步提升了新春消费市场的热度。 从供需两端看,“就地过年”虽然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供给端保障充足、需求端消费旺盛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民众消费信心在进一步增强,市场持续回暖态势有望延续。换言之,“就地过年”将过去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也促进形成了新的消费亮点,诸如家乡年货“反向狂奔”与“淘宝式拜年”的互为补充、“云旅游”与“宅经济”的相映成趣等,让传统的周期性假日消费变成了更为新潮的常态化消费。 消费大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春节消费的新动向与社会发展的新变迁。比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干衣机成为孝敬长辈“新三大件”,智能按摩仪、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春节期间的销售增速同比增长了1倍至3倍。此外,春节消费市场上还出现了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定制化、智能化商品,一些贯通城市乡村、涵盖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也广受欢迎,这些新型消费不仅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假期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春节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它更是创造强劲消费的重要时间节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春节消费中,品质消费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从过去“买得起”“买得到”,到如今“买得好”“买得方便”,尤其是经历了春节高频集中消费的压力测试后,我们做好消费扩容提质工作的信心更足了,也更有底气了。 强大的国内需求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新的一年,我们要在消费结构变化中找准需求,把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在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顾阳)
[摘要]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今年将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推进餐饮业恢复发展,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商务部召开2020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会上表示,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推进餐饮业恢复发展,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彭博新闻社记者】:第一个问题,中国在1月发布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请问这些办法只适用于一级制裁还是也适用于二级制裁?请问何时会解释该办法在实际中怎样应用?第二个问题,2021年商务部在促消费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储士家】: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反对借单边制裁损害他国的正当合法权益。中国出台《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主要是为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跨国经贸往来和稳定的国际经贸秩序。 《办法》出台后,商务部网站先后发布权威专家解读和相关司局负责人答记者问,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其中包括你提到的《办法》的适用范围。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查阅上述已经发布的信息。 谢谢。 【朱小良】: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就第二个问题作个回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消费市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不少,但我们综合分析,应该说消费市场发展也具备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特别是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供需适配性进一步增强,我们预计今年的消费市场总体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强对地方促消费工作的指导,组织流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促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拓展服务消费,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推进餐饮业恢复发展,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第二,培育新型消费。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提升消费体验。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健全相关规范标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扩大城市消费。紧紧围绕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进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改造,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让城市生活更有品质。 第四,发展乡村消费。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下沉渠道,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第五,畅通内外循环。加快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发挥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支持外向型生产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鼓励电商平台、步行街、连锁商超等设立专区专柜,拓宽国产优质商品国内销售渠道。 谢谢。
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就地过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大家都会考虑对长途旅游、交通运输以及住宿餐饮等行业产生一些影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一,通过“就地过年”一定会有利于疫情防控,会促进经济持续恢复。第二,会对地方商品消费有促进作用。第三,有利于保持休闲消费热度。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地过年”将对旅游、住宿、交通等消费产生影响,但并不一定会影响实物消费和其他服务消费。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加强促销力度,对“就地过年”的居民适度推出消费券,鼓励他们购买自用和送亲友的年货。特别要加强年前快递物流保障,不仅要保障城市间、城市到农村的物流畅通,还要特别保障农村地区反向进城快递畅通。 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曹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关于消费,利于当地提供各类消费项目和服务项目,例如丰富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关于生产,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对于我国的生产活动将起到积极作用。关于防疫费用,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可以避免风险的产生,从而减少为防疫而产生的费用。 赵辰昕表示,另外,《通知》还提出,鼓励各地结合春节群众的需求,积极提供非接触、少聚集的各类消费项目和社会服务。可以预见,今年春节期间,市场会激发很大活力,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假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鼓励大家“就地过年”需要统筹好假日生活和服务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通过稳定市场物价,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有效促进消费,同时稳定生产服务经营,有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鼓励群众“就地过年”确实减少人员流动和春节消费,但对整体经济增长影响有限,加快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可以采取减税、消费券和信息消费等方式促进节日消费,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就地过年”会出现哪些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叶银丹表示,“就地过年”有利于节后平稳、快速地复工复产,让生产在春节暂停后实现快速启动,将有利于缓解以往春节后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就地过年”也将继续利好“宅经济”“线上产业”“居家产业”发展。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减少将继续促进“宅经济”发展,游戏、在线视频等线上娱乐消费将继续上升。在低风险的人口流入地区,由于“就地过年”,春节期间当地人口较往年大幅增长,电影、景区等线下娱乐消费,以及商场、超市等线下实物消费都将较快增长。 赵辰昕表示,下一步,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持续做好节日期间经济运行、社会消费情况的不间断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保障大家安心、快乐过好春节的同时,同每一位群众共同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同时,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商务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落实?记者近日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记者:为确保商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请问商务部有哪些总体部署? 王文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将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纲”,把构建新发展格局贯穿到商务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作出积极贡献。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我们将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搭建消费升级平台,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补齐短板,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提高国内大循环水平。 在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我们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国内外市场更好联通、相互促进。 记者:2021年商务部在促消费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王文涛:要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强化数字赋能,提高流通效率,释放消费潜力,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方面,要促进商品消费,畅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消费链条,支持地方开展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活动。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提振餐饮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发展乡村消费,乡村消费潜力巨大,要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打造联结城乡消费的重要节点。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方面,将鼓励企业运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不少商贸企业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要积极鼓励,加大支持培育力度。 完善消费市场体系方面,推动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让流通效率高起来,流通成本降下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信用和标准体系建设,让群众消费既便利实惠,又安全放心。 优化消费升级平台方面,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稳步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打造引领城市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要顺应群众需求,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深入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推动便利店进社区,改造一批早餐店、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等活动,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 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贸外资交出了一份不错答卷。2021年商务部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文涛:2021年,我们将在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强外贸外资综合竞争力,夯实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基础。 稳外贸方面,重点实施三个计划。一是优进优出计划,包括开展出口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二是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包括认定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是贸易畅通计划,包括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扩大海外仓规模,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 稳外资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创新提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另一方面,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发挥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作用,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记者:2020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新步伐,并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对外开放平台作用? 王文涛:我们将坚定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开放高地优势,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聚焦高水平开放、推动先行先试,在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聚焦深层次改革、深化制度创新,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各地下放更多管理权限,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聚焦产业链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支持各自贸试验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水平。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顺利。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体方案,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商务部将在哪些方面推动落实? 王文涛: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方面落实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水平的机制性保障。 首先,进一步扩大范围。我们将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生效实施,加快推动中日韩、中国—海合会等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们愿与更多贸易伙伴商签自贸协定,不断扩大自贸“朋友圈”。 其次,进一步提升水平。我们将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安排交流互鉴,积极探索既符合自身改革开放方向又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的自贸规则。要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放宽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环保等新规则新议题谈判。 再次,进一步增强实效。我们要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加大对自贸协定的宣介、推广、培训,引导地方加强自贸协定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对接。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归根结底是要让自贸协定更好惠及企业,提升多双边经贸关系水平。
日前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做出上述任务部署,意味着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将继续保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定力,从而以更大力度、更稳健的运行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传递出资本市场要稳健发展的重要信号。在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之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市场稳健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 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看,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主要动力,金融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变化,提高金融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畅通经济循环。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就要求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创新能力。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持市场稳定,保障顺畅的融资功能。”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保障资金有效配置到最有效的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不管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是优化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都是以优化配置效率为目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也认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体现在一级市场上,是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让真正有活力的公司留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优胜劣汰。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事实上,资本市场要实现融资功能顺畅、市场“进退有序”,必然离不开完善的基础制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利于全面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领域协同聚集,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经济金融循环效率。 “资本市场要健康发展,基础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带动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深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将继续成为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之一。董登新认为,让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一方面,要重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与改革配套的制度规则要及时推出;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监管态度,让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等落到实处。 就如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的任务部署将为市场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良好环境,而长期资金又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近1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比重近两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出现大幅度增长,截至目前,发行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又以权益类基金发行较为火热。受访的公募基金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居民重视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功能。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王建军日前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表示,要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坚持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并重,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丰富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健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功能,切实增强市场各方的获得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这项任务中被提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丁孟向记者表示,资本市场开放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同步提速。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信心,吸引境外资本流入。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要推进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落地实施。
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日前举行。会议提出,2021年要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促进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推动外贸量稳质升,稳中向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开放力度将超出预期,开放速度也将明显加快。此外,我国有望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制定更细致的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加大外商投资保护,破除一系列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发挥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因此,扩大内需成为双循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 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目前扩大消费政策已经从以直接的刺激购买为主,转向完善消费制度层面。要减少对消费领域的行政过度干预,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赵萍表示。 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还要求,2021年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国已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介绍称,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增长,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900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本报北京12月26日讯 记者冯其予从26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国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了消费回升,实现了商务发展回稳向好、好于预期。2021年,商务系统将全面促进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今年我国商务领域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坚决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加强境外企业项目疫情防控。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狠抓商品消费。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出台支持政策,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推进自贸区港建设。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持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自贸区建设,有力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发展与各国各地区经贸关系。深入开展商务扶贫,电商扶贫、家政扶贫、对外劳务扶贫、产业扶贫、边贸扶贫等成效明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 2020年,我国“十三五”商务发展圆满收官。五年来,我国商务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消费大国地位彰显,贸易大国地位巩固,利用外资大国地位提升,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全球经济治理能力提高。 2021年,我国商务部门将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搭建消费升级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在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