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兴业物联、烨星集团、建业新生活之后,金融街物业即将成为第四只港股上市的物业公司。作为老牌物业服务商的金融街物业,能否保持今年物业股的首日红盘记录?在牛股辈出的物业板块,金融街物的长期投资价值几何?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黑天鹅”给各大行业按下暂停键,二级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同样让各板块估值承压。作为价值洼地的港股市场也不例外,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跌幅达到13.15%,自3月23日以来的反弹幅度也仅有7.35%。同时,港股Wind分类下的11个一级行业中有7个行业在今年录得下跌,仅有4个行业录得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医疗保健板块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9.22%。在各板块的整体表现中,虽然港股房地产板块累计下跌11.31%,但是作为房地产三级子行业的物业服务与管理表现突出,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7.01%,远超医疗保健行业。其中,银城生活服务、永升生活服务、鑫苑服务、中奥到家、时代邻里涨幅居前,股价累计上涨188.04%、120.24%、112.62%、110.33%和100%。(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物业股的上涨不仅仅来自于疫情期间,业主和消费者对于物业服务价值的重新审视,从过往来看,港股物业板块一直以来都备受资金追捧,这或许更应该归因于行业弱周期性以及良好的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特性。Wind数据显示,中海物业在2015年上市至今股价累计上涨690.21%,其中2019年全年上涨116.26%;永升生活服务在2018年上市以来股价也实现558.49%的涨幅;绿城服务上市3年来股价累涨348.85%。此外,佳兆业美好、雅生活服务也在2019年分别实现187.25%和161.05%的涨幅。就连2019年12月刚上市的保利物业,在半年时间里,股价累计涨幅就已经达到了74.31%。而从估值上看,目前港股物业股市盈率中位数高达33倍。在资本市场的追捧下,物业管理公司的上市潮仍在持续。今年以来,兴业物联、烨星集团、建业新生活已登陆港交所;正荣服务、星盛商业、宋都服务、弘阳服务已正式递表;金融街物业目前已通过聆讯。上述公司中,金融街物业格外引人关注。依托背后母公司强大的资源优势,金融街物业实现了跨业态跨区域发展;同时,金融街物业还在不断地通过独立第三方稳固“基本盘”,实现收入结构的动态平衡。一 深耕商务物业25年,办公楼带来丰厚收入贡献资料显示,金融街物业成立于1994年,早期于北京金融街提供物业管理服务。2005年,金融街物业获住建部授予一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2008年,金融街物业开启了全国化布局,于当年进军北京以外的华北市场;2009年金融街物业开始开拓西南市场,并于2011年首次进入东北市场;2015年,公司首次进入华南及华东市场,由此也完成了金融街物业全国化的雏形。(资料来源:公开信息)随着金融街物业的不断发展和行业深耕,公司也得到了政府部门与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2016年,金融街物业获聘为北京市政府政府机构指定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2017年,公司获中指院评为2017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第20名,并于此后以每年提升1-2名的速度,至2020年位列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第16名。随着全国化布局的逐步完善,金融街物业整体业绩增长表现亮眼。其中,收入由2017年的7.5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8.75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19年的9.97亿元;毛利由2017年的1.4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1亿元,同时整体毛利率维持稳定水平,相较2018年提升0.7个百分点。(资料来源:招股书)(资料来源:招股书)据了解,金融街物业业务类别主要包括商务物业和非商业物业,其中商业物业包括办公楼、综合体、零售商业大楼及酒店;非商业物业包括住宅物业、公共物业、医院、教育物业及其他。数据显示,目前金融街物业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务物业,其中办公楼占据超过一半的收入比重,于2019年实现收入5.09亿元,远超其他业务收入;不过从在管面积的维度,金融街物业的住宅物业和商务物业实现了动态平衡,2019年公司住宅物业在管面积887.5万平方米,办公楼在管面积637.5万平方米。(资料来源:招股书)(资料来源:招股书)(资料来源:招股书)二 高溢价构筑宽阔“护城河”,收入结构平衡,第三方项目占比逐步提升虽然金融街物业商业物业在管面积不及住宅物业,但商业物业的收入却远高于住宅物业,为后者约2.5倍,主要得益于商业物业可以获得远高于住宅物业的管理费水平。这种商务物业的独特优势也让金融股街物业在以住宅物业居多的港股物业板块,构筑起宽阔的“商业护城河”。数据显示,金融街物业的商务物业平均物业费在2019年为12.66元/每平米/月,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远高于中国服务百强企业平均3.26元/平方米/月的物业费。同期,金融街物业在管项目的年平均每平方米纯利为5.7元,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资料来源:招股书)如果说商务物业为金融街物业带来的高溢价是公司业务特性带来的“护城河”,那么,金融街物业背后所依靠的母公司金融街集团则为金融街物业带来了多方的资源优势。资料显示,金融街集团为中国企业500强,专门从事全国范围的房地产、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而依托母公司强大的国企背景,金融街物业在获取项目资源、布局多元化业态方面可谓“近水楼台”。据了解,金融街物业已经与母公司旗下教育公司合作,为其运营的9家学校及幼儿园提供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2017-2019年,金融街物业来自联属集团的物业项目收入占比分别为83.5%、83.4%和81.1%;来自联属集团物管面积占比分别为72.5%、69.1%和66.4%。(资料来源:招股书)虽然目前金融街物业的收入和在管面积主要来自于联属集团,但与其他物业公司相比,金融街物业的依赖度并不算高。以在管面积为例,碧桂园服务有超过80%的物管面积源于兄弟开发企业,新城悦的比例则是71%,佳兆业物业更是高达84%,均高于金融街物业。而从过往三年的占比情况来看,金融街物业也在积极开拓第三方业务,平衡收入结构。在6月18日召开的媒体说明会上,金融街物业的管理层也表示,公司会大力拓展市场化业务,主要关注方向是公建类物业,随着第三方业务的开拓,预计公司第三方业务占比将逐步提升。三 良好口碑和丰富经验成为金融街物业全国化拓展的底气自2008年,金融街物业首次开拓北京以外的华北市场以来,公司全国化布局渐成雏形。目前,金融街物业已经将业务延伸至华北、西南、华东、华南、东北、华中六大区域的10个省和直辖市,在管项目共计144个,在管面积约1985.7万平方米。(资料来源:招股书)尤其是金融街物业所服务的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对于办公环境的安全性、开放性、环境舒适度以及物业管理公司服务的质量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低。对于深耕商务物业25年的金融街物业来说,国企资质、良好口碑和丰富经验都将成为公司向全国范围拓展业务的“底气”。资料显示,金融街物业在今年先后被获评为“2020年中国特色物业服务领先企业”“2020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服务质量领先企业”以及“2020年中国办公物业管理领先企业”。而且,包括月坛金融街中心等多个项目被中指院评为中国物业服务行业示范基地。在谋求全国化拓展的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趋势也为金融街物业带来了机遇。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调控让不少中小房企资金链承压,打开人民法院公告网,输入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可以发现,截至5月份,今年一共超过100家房地产公司申请破产。如果再将时间轴再拉长,2019年至今,一年半时间里共计超过5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倒闭,平均每天倒下1家。(资料来源:人民法院公告网)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集中度提升,物业管理行业也在不断整合。物业管理行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给了资本改善行业格局的空间,同时也给予资本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根据克尔瑞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上市物业管理公司共发生10起并购,合计对价5.9亿元,其中7起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并购,另外3起与增值服务相关。(资料来源:克而瑞证券研究院)对于金融街物业来说,自然也不会放过优质标的的收购机会。金融街物业表示,作为未来的发展策略,公司将通过并购及创立合资企业,拓展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组合。通过并购,金融街物业的管理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
■ 行至年中,环境已变。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全球各经济体资本市场,其中A股与美股均经历了不同程度下跌与“爬坑”的过程,反映出股市对风险的反映程度以及未来的预期。当下来看,未来A股与美股所处的环境或将更为不同,我们将结合最新的市场环境、政策以及外围因素,以展望下半年股市表现与配置策略。 ■ 外围扰动持续。外围来看,未来有三点需关注:其一,作为全球经济龙头的美国经济当下存在隐忧;其二,流动性宽松环境、市场乐观情绪等因素推升美股估值至历史高位;其三,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加剧,中美博弈或将在中长期维度上持续扰动市场。 ■ 内部来看,资本市场改革将是重头戏。资本市场改革的进程在显著加快,如市场高度关注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其整体框架体系已搭建,并且将带来多方面的机会;新三板在公开发行、转板等方面也得到完善,未来新三板承上启下、有机联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 宽信用环境有利于股市表现。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从过往市场情况看,宽信用环境下股市或有阶段性积极的表现。2015年股灾后,社融同比增速与全A指数表现同向性显著,反映出宽信用环境下股市表现相对积极,而紧信用环境下(如2018年),股市表现相对弱势。 ■ A股定力更强,内部环境有望强于外围影响。外围环境对A股而言将是个长期扰动项,未来,如果美股因经济增速不达预期、失业率激增、上市公司盈利恶化、杠杆高企等风险出现较大回撤,我们认为美股的疲弱表现或将传导至A股,即A股大概率会“跟熊”,但要比美股更有韧性,即跌幅将小于美股。 ■大势研判:整体来看,预计沪指全年将于2700点至3300点运行。中长期维度而言,需关注我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盈利修复程度、外围事件(如高估值下的美股表现、中美博弈、美国大选等)发展情况。 ■ 策略配置:在全球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国内加强对“六稳”、“六保”力度的环境下,内需股(如消费、基建等相关行业)有望表现优异。中长期来看,科技、消费仍是主线,短期需注意科技股高估值的潜在风险。 正文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全球各经济体资本市场,其中A股与美股均经历了不同程度下跌与“爬坑”的过程,反映出股市对风险的反映程度以及未来的预期。当下来看,未来A股与美股所处的环境或将更为不同,我们将结合最新的市场环境、政策以及外围因素,以展望下半年股市表现与配置策略。 外围环境:将是长期扰动因素 疫情冲击之下,以美股为代表的股市表现一定程度上超乎市场预期,截止到6月下旬,美股三大股指先跌后升,今年以来标普500已修复最大跌幅的76%,道琼斯工业修复最大跌幅的69%,纳斯达克则创下历史新高,年初以来涨幅达9%。考虑到当前美国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经济隐忧仍存、内外政治与国际局势尚不明朗,若美股未来再次出现大幅回调,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A股。因此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美股未来能否还可保持强势,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图1:2020.1-2020.6 美股三大股指标准化后表现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考察美股未来表现,主要有三点需要关注:其一,作为全球经济龙头的美国经济当下存在隐忧,尤其需要警惕美国企业盈利弱化叠加高杠杆;其二,流动性宽松环境、市场乐观情绪等因素推升美股估值至历史高位;其三,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加剧,中美博弈或将在中长期维度上持续扰动市场。 (一)基本面风险:美国企业的债务暴露风险 我们此前指出,美国非金融部门杠杆水平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路攀升,当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指向美国企业杠杆高企。同时,美国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也在下滑,利息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上看,从2017年以来该指标连续3年下滑,反映出上市公司面临债务风险时的脆弱性在增加,但同期标普500仍在创新高。未来,若美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恶化,叠加债务高企的风险,企业债务暴露的风险在加大。 图2:美国非金融与居民部门杠杆水平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3:美股利息倍数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高估值:美股估值逼近历史最高水平 不同于美国上市公司盈利的平淡表现,当前美股估值已经接近近十年新高。以标普500来考察,截止2020年6月,美股估值已经修复疫情爆发期的跌幅,持续上行至历史99分位水平,创出年内新高。我们认为美股估值的积极表现受美国积极货币政策影响,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资金面的宽裕叠加对经济修复向好的预期共同推升了今年以来美股的估值水平。 图4:标普 500 估值水平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5:美国 M2 与美联储总资产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在美股估值强势环境下,未来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盈利表现能否支撑如此高的估值需要谨慎观察。此外,美国天量流动性后,实体经济是否真实受益、企业杠杆风险是否有所缓释等风险也需保持警惕。 (三)美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继续加大 美国当前内外形势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与疫情反复加大经济的不确定性。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遭到美国警察暴力执法事件已引发全美大范围反种族歧视的抗议游行,且事态愈演愈烈,抗议游行中部分激进分子对商店、住宅、工厂等进行破坏和抢夺,冲击社会秩序与经济,叠加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人群大规模的聚集与接触或带来美国疫情二次爆发风险。 其二,美国总统大选的不确定性或加大。随着下半年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帷幕,前副总统乔·拜登(Joseph R. Biden)将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展开角逐。虽然从现阶段来看,截止6月中旬,相关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有所下滑,但考虑到前次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超市场预期击败希拉里·克林顿的先例,下半年的美国总统结论尚不能定,不确定性仍存甚至将加大。 图6:美国 PMI 当前仍处荣枯线以下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7:3 月以来特朗普支持率(绿线)显著下滑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其三,美国对外的不确定性加大。当前,美国与其他经济体及组织的冲突在继续加剧,如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就疫情、贸易等方面对中国施压。展望下半年,对中国而言,考虑到中美博弈将在多方面、多领域上展开,未来在科技、外贸、教育、金融等方面摩擦或将持续,领域的广度与博弈的形式或加大不确定性。 内部因素:资本市场改革将是重头戏 虽然外部环境挑战仍存,但A股将更聚焦自身的发展,线索或就在资本市场改革、两会信息等方面之中。 (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股市将更加成熟 改革的进程在显著加快,如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深交所同步就《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8项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5月末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方向等做出重要表述,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金融委办公室5月27日发布公告,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三板转板均有涉及;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 从市场高度关注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来看,创业板注册制整体框架体系已搭建。对比过去制度与科创板,创业板有了明显变化,如在体例架构、发行条件、信息披露要求、审核流程和监管处罚等方面与科创板的规则保持一致;更加便利股权融资;强化信息披露,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加强风险管控,提升违法违规成本等。 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机会则是多方面的: 其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天航空、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或为重点行业,未来有望见到该类领域中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其二,创业板更广的行业包容性或意味着更多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包容更多的行业不仅有利于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有望拓宽相关机构的投融资业务范围; 其三,创业板涨跌幅的放宽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投资的专业性要求变得更高,这有利于市场更加成熟,机构投资者有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非专业投资者可寻求专业机构的分析建议,或将投资交由专业机构管理; 其四,随着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剧、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未来有望见到更多的红筹企业(指注册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回归港股或者回归境内上市,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相关企业。 新三板方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反映出了新三板改革也在加速推进,未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将会越来越强。 图8:新三板各层次及转板流程简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宽信用环境下,股市或有阶段性积极表现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股市方面提出要“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及“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图9:社融同比增速与全 A 表现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过往市场情况看,宽信用环境下股市或有阶段性积极的表现。2015年股灾后,社融同比增速与全A指数表现同向性显著,反映出宽信用环境下股市表现相对积极,而紧信用环境下(如2018年),股市表现相对弱势。 (三)定力更强,内部影响有望强于外围冲击 我们在上文提到,外围环境对A股而言将是个长期扰动项。未来,如果美股因经济增速不达预期、失业率激增、上市公司盈利恶化、杠杆高企等风险出现较大回撤,我们认为美股的疲弱表现或将传导至A股,即A股大概率会“跟熊”,主要由于: 其一,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角色之一,其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政治形势息息相关。美股出现剧烈下跌,历史上看,背后多反映的是经济问题(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作为当前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经济、金融、产业上的问题将通过多渠道(如贸易、金融等)传导给全球其他经济体,而当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受到波及与冲击是在所难免; 其二,随着A股市场的逐步开放,其表现与全球资本市场也将更为密切。当下,我国资本市场稳步对外开放,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也在逐渐加码,不论是QFII/RQFII限额的取消,还是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主要指数提升A股纳入占比,都是这一趋势下的具象体现。当前,美股总市值占比全球资本市场总市值44%,其出现剧烈波动将引发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这对各经济体资本市场将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虽然A股与美股脱钩可能性不大, 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完善、上市公司盈利周期与美股逐步错开,A股的韧性料更强,即跌幅将小于美股。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改革将拓宽市场广度、丰富市场层次,并购重组、再融资政策的放松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之下虽然A股与美股盈利均有所下行,但A股盈利增速跌幅好于美股。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持续,未来A股与美股盈利周期有望错开,并且考虑前文提到美国上市公司高杠杆风险,A股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上则具备相对优势。 图10:A股与美股盈利同比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后市展望:大势研判及策略建议 (一)大势研判 展望下半年,A股未来表现亮点可期,一方面,上市公司盈利韧性凸显,为指数表现奠定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经过上半年疫情等风险事件的影响,当前A股估值整体相对均衡,尚未出现过热表现,这为下半年提供了更多的配置机会。 盈利方面,整体A股上市公司业绩韧性凸显。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在疫情的冲击下将有所回落,但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推进,企业盈利有望阶段性修复。从市场预测情况来看,在经济修复的进程中,下半年PPI有望低位回升,考虑到PPI与A股净利润同比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下半年A股盈利则有望较上半年得到改善。全年来看,根据市场一致性预期,2020年A股净利润有望维持正增长,预期同比增速1.7%,反映出A股盈利在疫情的风险事件冲击下的韧性显著。 图11:A 股净利润同比与 PPI 同比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2:PPI 同比预测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估值方面,A股仍然相对便宜。与自身历史相比,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约50分位数水平,而下半年逆周期调节政策继续发力、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宽信用环境、外资持续流入等积极因素有望进一步提振估值水平;与全球主要指数相比,相较于除中国香港之外的经济体股市,当前A股估值水平仍具相对优势。 图13:A 股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4:全球主要指数估值对比(截止 6 月中旬)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以沪指为代表,下半年的表现或是一个下有底上有顶的区间震荡,预计运行区间为2700点至3300点。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冲击下指数一度下探至2646阶段性底部,疫情及衍生风险大部分已被市场定价消化,未来伴随经济的修复、企业盈利的改善,指数表现有望在2700附近得到支撑。但考虑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经济修复的过程定不会一蹴而就,指数要重回2018年年初高点压力仍存。若下半年指数突破3300,那么这更可能会是一个由估值提升的行情。中长期维度而言,后续则需关注我国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盈利修复程度、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外围事件(如高估值下的美股表现、中美博弈、美国大选等)发展情况。 (二)配置策略 我们看好下半年A股表现,考虑到相对于其他国家,当前我国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估值水平相对不高、资本市场改革密集出台落地、宽信用环境有望延续等“好牌”,建议下半年可适当增加对权益的配置。以沪指为代表,3000点以下不失为买入时机,可择机进行配置。 板块上看,创业板或延续强势,建议可适当配置。今年以来风险偏好较高的板块,以创业板为代表,表现最为强势,估值水平远超历史均值及其他板块。而风险偏好较低板块表现相对弱势,如中证红利、上证50、沪深300表现弱于年初水平及历史均值。从估值曲线的陡峭度变化中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市场热度集中于中小创板块,这既是对板块盈利增速向好的预期体现,也是对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积极反馈。 图15:A 股板块估值曲线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6: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行业上看,科技及内需方向的相关行业建议关注及配置。在全球形势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加强对“六稳”与“六保”力度的环境下,内需股(如消费、基建等相关行业)有望表现优异。中长期来看,科技、消费仍是主线。建议可精选上述行业中盈利增速较好、估值相对较低的优质标的进行配置。 图17:行业盈利与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在配置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相关风险。板块方面,虽然创业板有望延续强势,但其波动性或加大,需警惕首批注册制企业上市后,短期可能出现的高昂市场情绪下股市大幅波动风险。根据深交所公告,《交易特别规定》自按照《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发行上市的首只股票上市首日起施行,即首个注册制创业板公司上市当日,所有创业板股票涨跌幅变为20%,且相关基金涨跌幅同步放宽。 行业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短期科技股龙头估值虽有所调整,但当前仍处历史较高水平,对应历史未来1年收益率多分布在负区间,因此短期需注意科技股高估值的潜在风险。 图18:科技股龙头估值水平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9:科技股龙头估值对应未来1年收益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END- 本期作者 朱肖炜资本市场研究员 刘东亮资本市场研究所主管
编者按:2010年6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正式实施,今年是施行10周年,当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中。10年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施行情况如何,在保障人口普查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日前,就《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施行10周年相关问题,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了《中国信息报》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是《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施行10周年,请问在人口普查实施过程中,《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及公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人口普查,更需要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共同努力。同时,人口普查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普查机构的设立、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普查经费的安排、普查的宣传动员、普查数据的采集、汇总、处理和发布等,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依法行政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公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普查目的、普查原则、普查任务、普查对象、普查范围、普查的组织实施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依法保障人口普查的有序开展,维护人口普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赢得普查对象的信任、支持与合作,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是如何促进人口普查对象积极配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答:《条例》对人口普查的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实施、普查资料管理和公布、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对普查对象、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在人口普查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严格界定。 今年实施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可以由普查员使用PAD或智能手机入户登记数据直接上报,也可以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同时,此次普查还将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通过在普查指标设置中增加公民身份号码,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为了充分保护人口普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赢得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条例》在保护人口普查对象的权利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一是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依法予以保密;二是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三是人口普查中获得的原始普查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销毁;四是对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对于人口普查对象需要履行的普查义务,《条例》规定: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人口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记者:在人口普查中,人们会担心个人信息泄漏,《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如何规定人口普查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 答:刚才也提到,《条例》对保护人口普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人口普查资料也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也不得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同时,《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也明确提出,“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严禁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泄露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登记方式的改变,减少了数据收集上报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普查数据质量,也加强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记者:《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是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也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条例》规定:一是明确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二是要求人口普查对象应当在普查表上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三是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的普查资料;四是规定人口普查实行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普查机构对人口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五是规定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人口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抽查;六是明确了对普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处理规定。 在今年开展的统计督察中,将人口普查工作作为重点督察内容,必将有力推动《条例》的全面遵守执行,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记者:如果人口普查中有违法行为,《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如何处理? 答:《条例》对人口普查中三类主体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人口普查资料、编造虚假人口普查数据的,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的,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销毁人口普查资料的,违法公布人口普查资料的,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以及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人口普查违法行为失察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人口普查机构不执行普查方案的,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的,要求人口普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的人口普查资料的,未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报送人口普查资料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人口普查资料毁损、灭失的,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对有上述违法行为之一的普查人员,责令其停止执行人口普查任务,予以通报,依法给予处分;三是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人口普查对象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国家统计局和各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将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社会各界对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汉锋、李求索 4月29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今年两会召开日期(政协/人大会议将分别在5月21日/5月22日召开),受疫情影响本届全国两会推迟逾两月进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尚属首次。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特殊环境、政策背景,我们认为在两会期间主要关注以下五大看点: 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谋发展可能是核心议题之一。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截止5月5日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50万例。外防输入压力仍大,且需要防范今年秋冬季的“二次爆发”风险。我们预计“重大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谋求发展可能成为核心议题之一。不久前召开的政协主席会议提出将就该议题“建真言、谋良策”。 2) “六稳”、“六保”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目标。 4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六保”目标,今年的阶段性增长目标可能会相应淡化。在经历了极不寻常的一季度之后,我们预计今年政策重点在考虑全球经济仍在加剧下行、主要国家普遍经济负增长的客观背景在落实扶贫目标、保民生、确保就业稳定等方面。 3) 短期、长期政策组合释放内需潜力: 4月9日发改委及国务院分别发布有关进一步城镇化及要素市场改革的文件,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来助力城镇化升级。我们认为这不仅在短期对冲疫情冲击较为重要,在中长期应对外围环境的变化、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也具有战略意义。具体到今年,市场可能会关注周期性政策的力度及具体举措,包括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组合,特别是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的规模,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减税降费举措,以及支持政策作用的具体领域,包括新老基建、老旧改造、医疗卫生系统升级、扶贫目标达成、生态环保、对疫后武汉及湖北的恢复与建设的特别支持等。 4) 改革举措促创新与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外围环境变化都在紧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近年在资本市场、教育体系等领域做出改革以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鼓励长期资本的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升级,如科创板的设立及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不动产信托基金的引入、高考制度的改革,等等。结合当前特殊的外部环境,鼓励促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仍是两会值得关注的核心话题。 5) 十四五规划的方向: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酝酿之年,估计在两会期间的政策讨论也会涉及到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我们估计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如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生态环保等方向,又需要针对新的内外部环境作出调整,如,如何在新的内外形势下更加重视内需、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等。 图表:疫情以来的政策落实: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确定今年两会召开日期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银行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棕色线为国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 图表: 疫情进展及应对举措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银行网站,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棕色线为国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 图表: 2020年地方政府制定的GDP目标以及与2019年对比 资料来源:地方政府官网,中国建设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在两会期间表现相对正面, 重点关注“纯内需”及“进口替代” A/H市场在两会前后时间里多有正面表现,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差异,A股比港股对两会的反映更为敏感,且热点多集中在有政策预期的行业和主题中。今年疫情之下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两会中可能涉及的政策及改革举措颇受市场关注。考虑目前国内外疫情进展及A/H整体中等偏下的估值水平、仓位水平,我们认为不宜对市场过度悲观,结构性重点关注纯内需、进口替代主题(个股梳理请参见报告原文)。 图表: 两会前后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000年至今上证综指在两会前后涨多跌少(上)和上证综指在两会期间互有涨跌(下)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创业板在两会前表现通常较好,但两会之后多表现平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000年至今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后表现较好(上)和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期间各有涨跌(下)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2000年至今上证综指在两会前后一个月均表现较好,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后一个月表现较好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本文作者介绍:在中金和高盛等金融机构从事市场和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