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已成消费新蓝海。携程数据显示,每天有30万人在凌晨搜当日酒店。加上国庆出行中转高峰将至,热门交通枢纽城市“中转酒店”搜索量上升超300%。 随着黄金周的即将到来,携程预测,9月30日至10月1日期间、10月7日至9日期间,为国庆出行、返程高峰,也是“中转酒店”热搜时段。西安、郑州、深圳、重庆、广州、成都、上海、北京等交通中转枢纽城市,其机场、高铁站方圆5公里内酒店,预计为“午夜房”热搜酒店。 夜间经济市场体量巨大。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数据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然而,前些年的夜间酒店特价产品,大多受困于凌晨房源覆盖力度、酒店夜间配合度、用户需求引导等。 在上述背景下,携程推出“午夜房”背靠强悍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让用户一眼看懂。同时采用“午夜自动接单”等创新设计,方便酒店前台凌晨接单。 “机场、火车站、地铁枢纽站附近,凌晨房的搜索量一直很高”。携程“午夜房”产品负责人表示,凌晨落地、早班机出行、航班中转的客人,存在巨量临时过夜需求。赶在国庆节之前上线“午夜房”,也是让旅客能在出行中实现最低3折安睡。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夜间经济涉及餐饮、文化、游览、购物等多元化的商业形态,线上及线下的夜间消费需求逐渐丰富,夜间消费比例约占总体零售消费的六成,预计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 9月初,携程上线“午夜房”,在线点亮30万亿元“夜经济市场”,为夜游、国庆中转客人提供闭环体验。 携程方面表示,数天内,重庆、广州、成都、北京、大理市、深圳、丽江、西安、杭州、上海、武汉、长沙、昆明、厦门、贵阳、天津、苏州、郑州、南宁、三亚多家高星酒店开通“午夜房”,夜间订单平均提升67%。25岁至35岁的年轻人,成“午夜房”消费主力军。机场、高铁站、KTV、酒吧街、美食街、医院、CBD、大学校园、互联网公司周边,成为“午夜房”热搜商圈。
7月我省夜经济指标全面复苏 8日晚,全国消费促进月浙江分会场活动在湖州长兴太湖龙之梦乐园启动。启动仪式上,全国首个省级夜间经济活跃度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相较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月,7月浙江夜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已全面复苏。 “报告对浙江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夜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价,评价的时间跨度为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指数报告由省商务厅委托浙江大学、省电力公司、美团等第三方机构编制。 编制方通过整合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平台以及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夜间商业用电量等大数据源,建构了基于高频消费大数据的指数体系与评估方法,从夜间业态丰富性、夜间消费便利性、夜间消费活跃性、夜间消费评价和商业基础设施成熟度等五大维度进行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报告,超过半数的浙江区县7月的夜间经济活跃度指数得分已恢复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然而,从区域来看,全省11个设区市的夜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整体发展可分为3个梯队。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夜间经济活跃度远超其他设区市,宁波紧随其后。就发展速度而言,夜经济整体规模靠后的舟山、丽水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地区:2019年,舟山、丽水的夜经济活跃度的月平均增长率分别是2.96%、2.01%。 此外,从县(市、区)发展排名来看,全省前20名杭州地区占了8席,其中江干区位居全省第一;宁波的鄞州、海曙、慈溪也都进入了前20强榜单。
夜经济生如夏花,不论冬天发生过什么,夏天一来,那些蛰伏着的消费能量便一下子不可阻挡地在夏夜里释放了出来。啤酒节、体育健身消费、夜游景区、娱乐休闲等与文化、旅游等跨业态模式结合更密切的夜间经济形态蓄势待发,谋划着京城夜经济真正的2.0版本。但不可否认的是,老百姓跨界消费意愿不强、市场供给空间布局不平衡和夜间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仍然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夜经济的跨界升级,还需爬坡过坎。 跨界供给蓄势待发 “六一”节前的傍晚,一辆消防车摆放在北京荟聚中心的显要位置,作为这里的“网红”,消防车周围聚集了不少带着孩子来休闲消费的居民,孩子们希望在这辆“大红车”旁边留影自拍。 虽然天色已晚,但类似荟聚这样的大型购物中心里的人流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茶饮、餐饮等店铺门前人丁兴旺,部分品牌门前恢复了久违的取号排队现象,个别网红奶茶店也因订单较多,停止了线上接单,只接受门店点餐。 张先生和太太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恢复了晚饭后到华熙LIVE·五棵松遛弯的习惯,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眼看着这里的人流量一个月比一个月回升,露天外摆的餐饮品牌备受欢迎。据华熙LIVE·五棵松方面透露,5月的客流量已经比4月出现了大幅度回升,同时餐饮门店的流水也出现了环比回升。 除了餐饮,五大三粗的张先生还报名参加了健身房的瑜伽私教课,但健身房里的人并不太多。 足球解说员申先生终于迎来了欧洲部分足球联赛的复工复产,他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周末的解说日程。与之相关的是,酒吧里看球的人开始恢复,虽然客流还远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除了餐饮行业,体育、娱乐、休闲、旅游、健身等更多想和夜经济“跨界合作”的计划正在“密谋”。 中关村商圈正在谋划歌舞秀嗨翻新中关之夜、中关村大融城食宝街外摆活动及健身体验、彩虹跑、真人飞行棋大赛、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及关爱女性粉丝带公益等文体活动。通州东郎电影产业园正在策划夏日啤酒节。旅游景点方面,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地组织夜间游览活动项目,策划深夜食堂美食节、嘉年华、啤酒季和夏日文化广场等各类夜间活动。 另外,几大北京热门改造商圈也在酝酿新的动作。三里屯太古里除了餐饮运营恢复以外,还将举办文化活动。据了解,6月18日-24日,太古里将举办市集活动。三里屯太古里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将主推夜间活动,计划建设成国际时尚文化街区;迎来改造方案落地的公主坟商圈也将鼓励有序开展外摆。 消费意愿有多强 听说京城西部某商圈有一家新夜店即将开业,平时喜欢“泡夜店”的钟先生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反正目前对去夜店这样的娱乐场合还是有点儿担心,目前的夜生活还是保持一种比较‘佛系’的状态——在家看看电视剧、听听线上演唱会比较多。” 现在更多消费者还是对文体、旅游等跨业态的夜间消费持保留态度。正在谈恋爱的王女士表示,以前和男友最常见的夜间娱乐方式是去商场吃个饭,然后再去看个电影,但是目前电影院暂时还没有开放,因此往往没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了。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表示,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叠加“五一”假日消费效应,消费市场继续回暖。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均高于上月。但是,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4.5%,继续处于低位。 其实除了受疫情影响,北京夜间经济的跨业态供给实际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多层次、多领域的跨界商品和服务有待开发。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建议,面向不同目标人群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加强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的研究与策划,深挖文化、展演、体育、休闲等业态和产品,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剧院、体育场馆等室内设施克服天气影响,建设特色鲜明、富有黏性的吸引力锚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张佰瑞则表示,夜经济的复合业态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包括空间的融合以及产品本身的融合。在空间上,不同的业态在此集聚,例如民俗街涵盖了演艺、观光等。而像国外的环球影城,则是科技文化娱乐的多种融合。因此在发展夜经济时,面对多元的业态融合,需要将区域差异和管理主体差异考虑进去,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合理空间布局和管理 家住五棵松的张先生和同学吃饭时,经常受到朋友们的“嫉妒”,部分家住在非核心商圈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有时候不是晚上不想出门,而是家的周边没有比较近的消费场所。“开车嫌麻烦,走着又太远了。” 因此,平衡的夜间消费场所的空间布局和针对社区型的夜间经济供给,目前仍是北京的短板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此建议,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在居民生活区进行娱乐设施配套,提供就近的休闲娱乐服务,减少人们跨区消费的频率。 王强也表示,除了树立“夜京城”地标区外,还应该尽快针对活力不足、服务较少的生活、科教、产业区,制定夜间经济促进措施,允许市场主体发展体育健身、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设施业态,切实提高北京的“烟火气”和“包容度”,打造多元、普惠的夜间经济载体。 另外,一些夜间经济的经营主体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夜间经济成本仍然较高的问题,这其中有自身经营的成本问题,也有应对监管方面的成本。近日,上海城管执法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推进夜市经济发展,城管执法部门将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尊重夜间经济经营的市场规律,这一意见是上海提供的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另外,夜间经济经营,尤其是餐饮行业的经营,垃圾处理等问题是在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实施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就表示,白天对消费者的垃圾分类教育尚且有难度,夜间的引导就更不容易了。 王府中環方面就表示,消费者及商户的投放准确率尚且不能达到良好,为确保正确分类,该商场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检查和二次分类,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认知和熟悉的过程。相信经过广泛的宣传,一段时间后会分得越来越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源头减量的目标。(闫岩)
入夜,随着天津“网红”地标——“天津之眼”摩天轮的绚烂转动,津城的夜开始热闹起来。在“五一”假期的带动下,夜市霓虹中、食客相谈间,“夜经济”正在为“疫”后城市带来生机。 杨印平的陕西风味餐厅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奥城商业广场,这里集聚了餐饮、娱乐、健身等多种业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人流众多。在杨印平的精心打理下,他的这家老店一向生意兴隆。 “5月2日,我们一直营业到凌晨4点。4日客人也很多。”杨印平说。 4日晚,记者走访时看到,在杨印平门店外加装的温棚中,食客隔桌落座,服务员穿梭其间,嘈杂声里甚至都听不清杨印平的话语。 在不远处的阿依来新疆餐厅,一张特制的夜宵菜单,也吸引了不少食客。 “我们4月底开始开放夜宵,营业时间延长到深夜1点,在‘五一’假期的带动下,客人明显增加了很多。”天津阿依来新疆餐厅奥城店总经理田卫平说。 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夜间消费,阿依来新疆餐厅定制了夜宵菜单,增加了菜品量,同时通过抖音视频推介、发放代金券等多种形式进行促销。 “我们希望‘夜经济’的发展能助我们‘满血复活’。”田卫平说。 天津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处长徐凤成介绍,“五一”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天津有17个夜间经济街区复市,首批326家深夜食堂加速复工。据初步统计,一些餐饮企业销售额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70%。 “商户逐步延长经营时间,丰富夜间消费产品,助力了‘夜经济’的持续回暖。‘五一’期间的‘夜经济’繁荣度、活跃度有了大幅提升。”徐凤成说。 早在2018年,天津市就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夜经济”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客喜爱的形态。疫情之后,“夜经济”更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渠道。 “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被抑制、冻结。夜间是进行消费活动的黄金时段,随着各大夜市分级分类、科学有序加快复工复市,将全面推进城市夜间经济的复苏,带动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等进一步迸发活力,全面点亮‘夜津城’。”徐凤成表示。 据天津市商务局介绍,下一步,天津将逐渐形成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将“夜经济”与旅游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等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等多元业态,让“夜经济”成为代表城市活力的“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