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2021年资本市场如何走,很多投资者非常关心。影响资本市场的因素很多,纷繁复杂,我们删繁就简,抓住主要矛盾展开分析,以飨读者。新冠疫情左右了2020年的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2021年它仍将扮演“关键先生”角色。新冠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将影响各国的复工复产和相应的货币及财政政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最终从盈利和估值两个方面影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走势。因此,本文从疫情控制入手展开分析。第一个问题:疫情控制2021年新冠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关键在于疫苗的研发、生产、分配和施打。根据Duke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 Center的数据,截至12月4日,全球已确认认购的疫苗总剂量达到73亿支,但在不同收入国家间分布不均,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以及CONVAX(该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订购量分别为39亿支、10亿支、17亿支和7亿支,高收入国家的疫苗覆盖率远超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此外,从疫苗施打进度来看,高收入国家将早于中低收入国家开启和完成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预计高收入经济体将在2021年上半年累计对10.9亿人进行接种,基本完成大规模接种目标。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医药协会预测,2021年Q1美国将开始一阶段疫苗注射,计划覆盖人口比例超过20%;2021年Q2是美国疫苗接种的高峰期,预计覆盖的人口比例将超过80%。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体的中等收入国家2021年上半年将对3.7亿人进行接种,大规模的接种需视疫苗产能状况才能明朗。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基本的结论:(1)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效果有待观察且疫苗产能面临较大的产出缺口,因此疫情的控制很难一蹴而就,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各国托底经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很难退出;(2)疫苗的分配并不均衡,高收入国家覆盖率较高,复工复产的进度可能快于中低收入国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需求端较快恢复,但供给端仍偏紧的状况。第二个问题:货币和财政政策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骤发,资本市场承压急挫,各国央行紧急打开货币的水龙头,大水漫灌下,资本市场纷纷上涨(如图1所示)。6月初,中国央行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收紧流动性,A股随即进入盘整。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极大,货币如水,股票如舟,水涨则船高。2021年,货币和财政政策何去何从将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先来看美国。货币政策的诉求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声明显示其寻求在长期内实现最大就业和2%的通货膨胀率。在失业率方面,美联储预计美国2020年、2021年底失业率预期中值分别为6.7%、5%;在通胀率方面,美联储预计2020年、2021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分别为1.2%、1.8%。从美联储对2021年失业率和通胀水平的预测来看,两个指标均未达到美联储的理想政策目标区间,2021年美联储维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很大。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美国的财政政策,之前因为美国大选和两党政争,美国的财政政策迟迟无法在参议院通过。拜登当选后拟任原美联储主席耶伦为财政部长。耶伦在货币政策方面偏鸽派,对财政刺激持积极态度,疫情爆发后曾多次呼吁通过财政政策托底经济。同时,耶伦的过往历练一方面或可助其在参议院赢得部分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使得她在协调财政部和美联储政策步调方面更顺畅。再来看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今年6月初,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央行逐步收紧货币,刚刚出炉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21年货币政策将重回中性,实现M2、社融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和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两大定量目标。因此,在2021年,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是个大概率事件。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综合业内专家的意见,2021年财政赤字率将由今年的3.6%回归到3%左右,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也会低于今年的3.75万亿,且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第三个问题:通胀先来看CPI(如图2所示)。猪价和油价是影响CPI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受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以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一季度达到高点后逐步下降。2020年石油价格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暴跌,后因复工复产的推进略有回升。展望2021年,CPI中食品部分因猪肉价格2020年的高基数可能会向下调整,CPI中非食品部分因石油价格2020年的低基数可能向上调整。综合起来,2021年通胀水平从结构上看可能有分化,从时间上看应是前低后高,但整体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再来看PPI(如图3)。2020年3季度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展开,PPI当月同比虽然仍然为负但开始触底回升。展望2021年,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动PPI上行:一是新冠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生产生活的影响基本是同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疫情爆发期间大幅下跌,随着疫苗接种的大规模开展,复工复产也将可能是同步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修复可能会非常迅速;二是经历了疫后的主动去库存和被动去库存,中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库存均处于低位,2021年随着经济活动步入常态,制造业补库存将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第四个问题:经济增长先回顾2020年整体经济的表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季度GDP单季同比增速降至-6.8%,环比增速降至-10%,疫情将中国经济砸出一个深坑。在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叠加力度较大的刺激政策,经济快速回升,二季度GDP同比及环比增速均大幅回升。由于我国在疫情控制方面全球一枝独秀,出口超预期,这使得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就完成V型修复,GDP累计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展望2021年,从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稳定乃至压降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诉求下可能会下降,出口因中国出口替代效应的减退可能也会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消费则寄希望限额以下消费的复苏和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因此,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经济增长将回归常态,但从时间上看,因2020年同期的低基数和我国在复工复产上的阶段性优势仍存,预计2021年1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将会很高,然后逐季降低,回归常态。第五个问题:大类资产怎么走最后回到大类资产走势的分析。先来看债券。央行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21年的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我们的预计是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偏松。此外,因要稳住乃至压降宏观杠杆率,财政赤字率和国债规模都将下降。因此,我们对债市的看法是中性偏悲观,上半年弱于下半年。再来看股票。我们从盈利和估值两个方面展开。从估值来看,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市盈率均已处于其历史分位较高的区间,但从股票盈利和利率的比较来看,股票的估值还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这一点在美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美元的基准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稳定在0-0.25%区间。此外,美联储每月购债的规模在1200亿美元,预计美国2021年将有累计1.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全年合计3万亿美元左右,按照20倍的乘数估计,总计有60万亿美元被注入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因为美国经济K型复苏的特征非常明显,上述巨量的流动性必将带来金融资产的“通胀”,股市和房地产受益最大。从盈利来看,如果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能够控制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就能实现,无论是A股、美股还是新兴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将逐步恢复。综合估值和盈利两个方面看,我们认为2021年股票的配置价值大于债券,从配置时机上看上半年优于下半年。最后是大宗商品和黄金。黄金的配置主要看三点,一是美元的实际利率;二是黄金的避险价值;三是黄金的供求,尤其是投机性需求。目前美元的实际利率很低、黄金的避险价值仍存、投机性需求虽有所下降,但综合起来看,黄金仍有一定的配置价值。基于之前通胀部分的分析,我们比较看好大宗商品的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1年第11次审议会议于2021年2月1日上午召开,会议同意了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简称“百克生物”)首发上市申请。会议要求发行人补充披露发行人经营过程中销售和推广费用较高的合理性,还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国内外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差别、监管要求、技术发展趋势、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进一步说明发行人的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是否存在迭代风险等。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公司在回复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时指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痘疫苗的生产和销售,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内”),公司水痘疫苗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2.25%、84.96%、97.06%及99.89%,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水痘疫苗市场较为成熟,目前部分沿海省份水痘疫苗接种率较高,如果未来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两针法推广进度未达预期或者免疫规划政策出现不利的调整,水痘疫苗市场增长的空间可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水痘疫苗市场内部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且竞争较为激烈,产品各年销售费用率约为40%,推广费用相对较高;如市场出现波动或者竞争对手生产出质量更高的水痘疫苗,则可能导致公司现有市场份额缩减,持续盈利能力受损。由于公司的冻干鼻喷流感疫苗获批不久,新产品市场培育需要一定时间;而狂犬疫苗能否按照预期计划完成技术升级以及后续商业化进展存在不确定性。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方面,由于疫苗产品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疫苗的研发、生产、销售、储运、接种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疫苗产品因其生产工艺复杂、储藏运输条件要求高、接种使用专业性强,其中任一环节把关不严均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风险或者出现接种事故。疫苗安全接种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还取决于正确的接种方法等诸多因素。此外,接种者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在注射疫苗后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级别的异常反应,并可能会出现偶合反应。根据法规要求及公司内部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公司可能就接种者的异常反应进行相应的补偿,如个别接种者出现严重的偶合反应,则公司需要进行高额赔偿,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募资巩固主业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约为16.81亿元,主要用于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200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项目,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600万人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联合疫苗项目,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1000万人份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液体制剂)项目,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300万人份狂犬疫苗、300万人份Hib疫苗项目,在研产品研发项目。具体来看,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200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项目总投资205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003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年产600万人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联合疫苗项目总投资308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38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公司是一家主要专注于传染病防治的生物制药企业。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展开,四个建设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保证公司未来销售货品的充足。在研产品研发项目将有助于公司丰富自身管线,加快研发进度,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及持续良好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研发投入占比高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061.74万元、101891.57万元、97566.78万元和60008.6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348.02万元、12805.62万元、22102.21万元和17982.39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27%、7.95%、13.29%及19.73%。研发投入占比较高。2017年-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包含费用化及资本化的金额)分别为7784.22万元、8097.96万元和12968.38万元,累计研发投入28850.56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过6000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74%,超过5%。因此,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第一条第一款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主要从事人用疫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通过多年发展,逐步围绕核心产品建立起完整的运营体系。公司对产品实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项目研发、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各环节均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及内控制度。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90%以上来源于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表示,将以本次新股发行上市为契机,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主要专注于传染病防治。公司将结合已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依此持续投入研发,在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方面进行布局。未来公司将会成为一家研发驱动的疾病防治生物医药公司。
“疫情终将过去,人类也将逐渐被治愈,但是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将陷入长期的“病态”之中。” 在2021年年初疫情强势反弹之下,全球企业债务、政府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均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在上升。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欧美蔓延,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动荡,美股发生多次熔断。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此次冲击的性质是经济危机,而非金融危机。 较多提到的原因是,当时家庭、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都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只是受到信心和疫情的暂时性冲击,这和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且,各国政府都从过去的危机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在疫情冲击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包括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政府,其刺激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因此,疫情冲击不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事实证明这种判断是正确的。虽然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金融恐慌情绪很快消散,随后资产价格出现反弹,甚至很多大类资产价格都超越了疫情之前的顶点。 此后,尽管疫情出现反弹,也没有改变金融市场的乐观情绪。在充裕的流动性支撑下,资本市场的盛宴似乎也是兴致正浓。 时间转眼到了2021年年初,如果再使用2020年年初的论据来否定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显然已经不太适宜。 与2020年3到4月相比,疫情不但在全世界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在蔓延,而且家庭、企业、金融机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程度,也都大不如一年之前,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病情”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修复。全球金融风险至少不会像2020年3月那时看起来那样遥远。 01 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50多个经济体已出现英国报告的变异新冠病毒,20个经济体出现了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日本在2021年1月上旬还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来自巴西的新型变异病毒。病毒变异后的传播速度加快,从全球范围来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在屡创新高。 2021年1月上旬,全球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一度达到近86万人、日死亡病例数最高时接近1.7万人,分别是2020年4月局部峰值的10.6倍和2.4倍。 2021年1月13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此前一周全球新增病例近500万例;考虑到病毒传播的动态趋势,疫情形势可能会比2020年更加严峻。目前,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紧急状态和封锁措施,并且持续时间还可能有所延长。 另一方面,世界多国已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但是疫苗的普及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发达国家民众对疫苗存在信任问题,贫穷国家疫苗资源有限,疫苗在生产、运输、成本等环节面临问题。 2020年12月17日至12月20日,易普索(Ipsos)与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合作对15个经济体的1.35万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民调。 结果发现,中国、韩国等7国的接种意愿比例高于70%,符合群体免疫的要求,其中中国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0%。美国的比例为69%,勉强达到群体免疫70%的接种率要求;而其他国家的接种意愿普遍较低:德国65%、意大利62%、西班牙62%、日本60%、南非53%、俄罗斯43%、法国40%。 不愿意接种疫苗的原因很多,部分人是因为担心副作用,也有相当多的人和拒绝戴口罩的人群重叠。总体而言,欧洲国家、尤其是南欧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并且民调显示,其接种意愿也较低。 在此背景下,2021年年初,欧洲经济较大概率会出现双底衰退;后续情况则取决于疫苗的普及、推广进度。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进入民调的视线范围,实际上其疫苗资源更为有限,经济承受力也更为脆弱,例如拉美、非洲以及南亚国家,等等。 02 全球企业、银行和政府“负重”前行 受到疫情这个最大不确定性的影响,近期世界银行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4%。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合组织(OECD)也都下调了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其中,OECD甚至较大幅度调降了全球增速预期0.8个百分点。 如果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成为现实,则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这对于家庭、企业、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使这些部门的债务问题更加突出。 特别是在2021年年初疫情强势反弹之下,全球企业债务、政府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标普评级在2020年11月中旬的《全球银行业2021年展望》中指出,2020年以来企业杠杆率处于持续飙升之中,而2021年,企业违约率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这将给银行带来重大风险。 该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升至103%,比2019年提高14个百分点。标普的另一份报告则预计,美国企业债违约率将从2020年9月的6.3%升至2021年6月的12.5%,欧洲将从4.3%升至8.5%。 2020年以来,在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银行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喘息的机会,比如停止计息、对贷款提供宽限期,等等。 如果是短期冲击,这种支持政策的后遗症比较容易消化,但是本轮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范围也遍布全球,有的国家疫情将持续一年、有的国家疫情持续时间很可能将超过两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不良贷款只是被延后、被低估了,最终还是会充分暴露。而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或者国家财政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一些脆弱国家而言,这方面的压力更是十分巨大。 另外,标普评级还预计,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升至97%,比2019年上升15个百分点。根据Trading Economics在2020年12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主权信用评级的降级数量在2020年创下了1980年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最严重的一个月,就有约14%的国家,主权信用遭到降级。 疫情终将过去,人类也将逐渐被治愈,但是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将陷入长期的“病态”之中。 03 疫苗资源分配失衡带来局部金融风险 一般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在2021年年中大范围普及疫苗,其经济也将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正常。IMF近期的报告也支持这种判断。这虽然在总体上给全球经济增加了确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局部范围的不确定性。 可以设想,2021年年中之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及了疫苗,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疫苗资源相对受限,全球经济复苏将在有疫苗国家、无疫苗国家之间呈现双轨复苏,直到更晚的2022年年末,才有可能实现疫苗的全面普及。 在此期间的一年多时间,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的恢复将滞后,企业经营情况、政府债务等,将继续保持不容乐观的态势。 从美国方面来看,2021年1月6日大选最终结果显示,拜登执政的民主党政府同时掌控了参众两院,预计其推出强力的财政刺激计划将较为顺利。 受此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出现了显著上升。同时,美国是疫苗的主要生产国,美国经济在2021年的恢复可望表现出相对强势。 2021年1月以来,高盛也已经两次调升美国全年的增长预期。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疫苗率先普及、美国经济恢复相对领先,这些因素都将支撑美元指数走强,并且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汇率、资本流动方向产生压力。 总体上,在失衡的、不同步的疫苗推广过程中,如果发达国家率先走出疫情出现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经济恢复较为顺利,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仍然处于疫情的困扰之中的话,则这些发展中国家将面临进一步的资本外逃、货币贬值的风险。 而美元指数的相对强势,对于以美元负债为主的疫情严重的国家而言,将可能是沉重的一击。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国际旅游业、侨汇收入,或是重债低收入的国家,其金融风险更值得重点关注。 另外,即使在发达经济体范围内,南欧国家的疫苗接种意愿也明显偏低,且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欧元区和欧盟的救助机制效率也受限于其多边治理机制。因此,南欧国家的局部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 2021年1月中旬,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在世界报业辛迪加撰文警告,金融危机并不总是伴随着雷曼兄弟倒掉这样的巨大冲击,也可能是现在这样一个悄无声息的过程,并且会进一步损害到未来的全球增长潜力。 事实上,如果回顾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可以发现,虽然其全面爆发是在2008年9月的雷曼时刻,但是2007年年初已经有贝尔斯登、新世纪基金公司的倒闭作为开端。而这一过程中,包括从对基础资产的腐蚀开始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次贷危机悄无声息地酝酿了一年半时间。 而从现在回顾过去的一年,全球疫情同样也在侵蚀、消耗着经济基础。如果2021年疫苗的接种情况不及预期,而疫情的破坏和持续时间超出预期,则部分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资产有可能继续恶化,并引发局部危机,进而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只不过,疫情将导致的金融危机,是莱因哈特所描述的那种“悄无声息”,还是表现为惊心动魄,则取决于疫情持续的范围和时间。 2021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是疫情本身。 本文源于《中国外汇》2021年第3-4期合刊
导 读 市场分析:短期市场或延续震荡走势 大众30:聚焦行业龙头――智飞生物 看点 01 A股缩量反弹 次新股活跃 短期市场或延续震荡走势 2月首个交易日,A股震荡攀升,次新股持续受追捧,业绩预增股受资金青睐,而业绩预亏股则遭冷落。业内人士认为,春节临近,部分投资者出于避险考虑可能会兑现收益,市场短期面临一定震荡整固的压力,投资者选股可从业绩和估值两方面出发,预防一些业绩爆雷股。 次新股持续活跃 在经历了上周市场快速回调走势后,周一A股市场出现了短暂企稳的走势。沪指重新收复3500点整数关口,收涨0.64%报3505.28点,深证成指涨1.36%报15024.24点,创业板指涨0.99%报3159.99点。但美中不足的是,两市成交额仅8568亿元,创一个月新低。北向资金昨日全天净买入34.5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8.47亿元。 盘面上看,注册制次新股持续活跃,板块整体涨幅超8%,领涨两市。C秋田微(300939)大涨100.99%,C信测(300938)涨57%,中辰股份(300933)、日月明(300906)、研奥股份(300923)、华文食品(003000)、长鸿高科(605008)、华盛昌(002980)等多股涨停,合兴股份(605005)现地天板走势。除次新股外,可降解塑料、煤炭板块也有不错的赚钱效应,医美、猪肉、黄金、生物疫苗等概念股表现活跃,而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等概念股继续走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年报披露窗口,业绩成股价“试金石”。昨日,业绩预增股掀涨停潮,祥源文化(600576)、浪潮信息(000977)、和胜股份(002824)、移远通信(603236)、蓝帆医疗(002382)、苏博特(603916)、香飘飘(603711)等逾30家业绩预增股涨停。而业绩预亏股低迷,搜于特(002503)2020年预亏7.8亿元-9.8亿元,巨轮智能(002031)2020年预亏1.25亿元-1.87亿元,柏堡龙(002776)预计2020年亏损7.3亿元-9.4亿元,浙江富润(600070)预计2020年亏损3.7亿元,上述个股昨日均“一字”跌停。 从业绩角度选股 目前离春节仅剩下7个交易日,天信投顾认为,市场继续以偏暖的走势为主,大概的运行趋势为,本周市场的上半周以盘升为主,周中会形成一定的调整,下半周以及下周的三个交易日,股指再度以震荡攀升的走势为主。一是因为临近春节,货币的净投放或出现加速,主要是维持春节对货币需求的流动性;二是春节之前的红包机会,按照每年春节之前的5个交易日的节奏,一般均以小幅上涨的红包行情为主。短期来看,指数大概率以震荡为主,不过个股处于业绩公布的周期内,主要预防一些个股在业绩上爆雷。 展望2月,中原证券(601375)分析师周建华认为经济数据较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呼声将较高,多空交织或成为2月的主流状态,需要把握好政策和市场节奏。市场总体可能延续1月末的下跌态势,上证综指可能在3400-3500点之间呈现区间震荡。其建议仓位降至六成左右,整体策略转向防御,建议关注五大防御板块:银行、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电子。 尽管指数短期或将以震荡整固为主,但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预计下方空间较为有限。配置方向上,其建议从业绩和估值两方面出发,优先关注估值具备比较优势,且业绩预期向好的品种,主题催化方面,可适度关注“就地过年”受益板块。对于前期机构抱团的高位股,可适度逢高减仓,不宜轻易追高。 看点 02 智飞生物(300122) 成立初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之后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形成了“代理+研发”的商业模式。在代理产品高增速的驱动下,公司2017-2019年营业收入CAGR高达99.04%,净利润CAGR达到76.24%。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依然分别增长44.14%和40.59%。 公司代理默沙东的4/9价HPV疫苗和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均为全球疫苗重磅品种。HPV疫苗在国内渗透率仍然很低,默沙东的4/9价HPV疫苗先发优势明显,未来5年仍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默沙东的五价轮状病毒疫苗有望逐步替代单价疫苗。预计代理产品未来有望持续放量,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强。 公司一直以来重视研发,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研发线储备丰富。由EC诊断试剂和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组成结核病产品线明年有望迎来放量。我国结核病负担较重,而结核病筛查已被纳入新生入学的必查项目之一,EC诊断试剂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有望成为结核病筛查“金标准”。
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21日下午,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由辉瑞和BioNTech公司开发的新冠疫苗。同月27日,希腊将开启疫苗接种工作,总理米佐塔基斯将首批接种。据悉,希腊对新冠疫苗进行严密安保。 据报道,12月20日,第一批用以储存新冠疫苗的冰箱已经运抵希腊,以确保新冠疫苗保存在-72摄氏度的温度下。希腊警方、海岸警卫队等安全部门将负责运送,及进行24小时严密安保。出于安全原因,当局没有公开这些储存仓库的具体位置。 当地时间12月26日,首批新冠疫苗将运抵希腊,并由警方24小时看守,直升机和无人机也将在空中进行巡逻监视。 12月27日,疫苗接种工作将在雅典和塞萨洛尼基的5家新冠指定接待医院进行。 报道称,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21日表示,他计划在27日希腊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的首天就进行疫苗注射,以此让公众相信疫苗是安全的。 另外,希腊首批30万剂新冠疫苗,将提供给自愿接种的医护人员。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2020年,中国因出色的疫情防控,经济率先恢复,2020年四季度GDP同比6.5%,全年增长2.3%,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2020年经济恢复最超预期的是出口,12月出口同比18.1%,全年同比3.6%。然而去年二季度,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中国的出口能扛起增长的大旗,当时大家都觉得经济增长得靠基建。 但实际上,出口比想象得好,基建比想象得弱,基建市场预期的是当月增速怎么都得两位数以上,但最高的当月同比是6月的8.3%,到了年底降到了只有4.2%。 正是因为出口的强势,才降低了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因为出口好了,带动和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好了,所以制造业投资也恢复得比较快,经济就有顺周期动能了。 这就提高了政策的回旋余地,在融资需求端,可以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可以控制房地产有息债务增速;在融资供给端,可以持续压降影子银行的规模,比如加强对融资类信托的治理、比如资管新规截止日可以定在2021年等。 出口之所以好转,有两方面的原因:1)需求端有防疫物资、线上办公、改善住房的刚性需求,但更重要的是海外直升机撒钱,财政货币化极大的提高了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2)供给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产能是停摆的,所以只能依靠中国产能输出。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国内的新出口订单已经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去年11月新出口订单是51.5,是去年的最高点,随后就开始下降,到了今年1月就只有50.2了。现在PMI的需求端主要靠在手订单做支撑,可能是去年排得过满的出口订单还没来得及消化。显然,没有新订单,需求端的好转是没有持续性的。 为什么会出现出口新订单的下降呢?现在来看,美国还在加码财政刺激,房地产复苏的势头也在延续,所以,当前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似乎是供给端发生变化,海外产能似乎在加快恢复。 从美国的PMI数据来看,PMI产出分项在加速复苏,但进口分项在12月却出现下降了。从越南的出口同比数据来看,越南出口在加速上升,今年1月越南的出口已经高达46%。 这表明:不仅发达国家的自有产能在恢复,新兴市场产出端的竞争者产能也开始恢复了。 海外产能恢复,一方面是疫情对经济的边际影响在下降,更重要的是,海外现在疫苗接种的速度在加快。分国别来看,以色列接种比例已高达55%,英国接种比例也接近了14%,而且接种人数近期有加速的趋势,拥有3.32亿人口的美国接种比例也接近10%。 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迅速普及,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其微妙的变化:虽然疫苗保证的是不入院或轻症,而不是不被感染。但一旦海外通过快速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这就会导致海外生产端会复苏得比较快,而如果我国不能迅速尽可能地同步完成普及疫苗接种,为了防范疫情不在国内继续零星反复,继续采取封闭隔离式防控控制疫情,那么,很可能将在全球疫情防控拐点来临时,我国在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中就会变得比较被动了。 去年全年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是生产强而消费弱的格局。生产强是因为出口强,消费弱无非两个原因导致的:1)经济好转向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表现在数据上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远比不上工业增加值的修复的速度;2)关键是消费“缺场景”,学生在学校被封闭管理,零星的疫情反复也压制了人们外出的意愿,网购要比线下消费好得多。 好就好在去年出口好,所以生产比消费多的那部分是可以通过外需消化的。外需消化了过剩的生产后,还积累了贸易盈余和国内储蓄,再叠加信用宽松环节和不可证伪的复苏预期,股票市场在2020年全年表现也相当给力。 目前“就地过年”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线下消费、交运、文娱这些行业,但生产可能因为不返工短期还有加强,生产和消费缺口会继续放大。 去年靠的是出口消化生产,但现在生产和消费产生的裂口扩大后,出口消化不了的只能转变为库存,所以从2021年1月PMI数据里还看到了产成品库存和原料库存都在快速积累的现象,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的裂口也在快速收窄。 如果需求不起来,库存持续积累,生产是无法持续的,到后面只能是去库存,到了这一步,生产好向就业、居民收入进而向消费和储蓄传导的链条就变得不那么顺畅了。 短期来看,因为房地产调控加码,同时由于新房限价与二手房有倒挂,一手房销售不会断崖式下滑,预售条件越来越严格以后,房企还不如加快开工,让房子符合预售条件,回笼现金流,短期房地产开工和施工对经济总需求都有支撑。 但问题是这个支撑的时间不会太长,由于房企有息负债被控制住,土地市场已经开始冷却,这意味着中长期的新开工是有下行压力的。为了防止中长期经济结构扭曲,当前毫无疑问是要避免继续刺激房地产的。 所以,消费的问题是要靠消费去解决的。 之前提到消费之所以低于预期,是因为生产环节没有完全传导到居民收入,为什么不能完全传导到居民收入呢?是因为线下消费弱。我们提到过,消费弱不完全是因为消费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缺消费场景。疫情没完全控制,导致出行意愿受到了抑制。线下消费起不来,导致消费-中小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继续消费的闭环无法建立。 实际上,线下消费环境是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的。而且这类企业的规模往往都比较小,比如随处可见的小卖部、小餐饮店,这些都是需要政策支持的小微企业。 从数据上看,2019年在城镇单位(不包含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4.8%、1.5%、4.7%,总人数也就1910万人,占比并不高。 但是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中,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员占比分别达到了38.0%、8.1%和2.6%,就业人数合计达到了1.97亿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无疑会更大一些。 我们提到过,去年之所以在压基建和地产的时候还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是基于外需强-主动补库存-制造业资本开支扩大的顺周期动能基础之上的,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经常账户/GDP与实体杠杆率也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如果顺周期动能开始减弱,消费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回到杠杆驱动的路径上。 并且,如果发达国家率先完成普及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很可能会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将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压力,甚至不排除其要求我国尽快开放人员来往,将对我国的疫情防控造成困扰。 而据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估算,中国需要接近10亿人完成接种,才能实现群体免疫的门槛。2021年1月31日,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数量已经超过2400万剂次。相对于10亿人这个目标来说,疫苗的接种进程才只是刚刚开始。 理论上来说,疫苗接种速度越快,就越能有效控制疫情。如果疫苗能大规模普及,就能抢在病毒发生更多变异前,解决疫情忧虑。那么,人们出行意愿和能力就会大幅提升,消费有望加速释放。2020年的居民收入增长,没有太多地用于消费,而是拿去做了储蓄或者投资,财富效应也能把受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带起来。 最后,也只有消费需求回归才能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政策端一直在强调小微企业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价格上涨的挤出效应,更重要的是因为消费需求没有恢复,尤其是线下消费,大量的小微企业群体受冲击,对就业也产生影响。 不过从小微企业的流动性支持措施目前来看,应该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部分小微企业经营没有回归正常化,流动性淤积会导致资金外溢到金融市场。市场也知道宽松的原因是因为广谱的复苏还没看到,这就导致在宽松预期下把流动性堆积在头部,形成了所谓的“抱团效应”。 如果疫苗大面积普及,群体获得了免疫效应,消费信心能获得显著恢复,无论是经济还是政策,就能都能逐步回归正常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流动性向金融市场外溢和与之对应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 简而言之,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考虑,在确保疫苗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产能,扩大接种面积,让经济加速回归正常化,已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