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备受关注,特别是没提“房住不炒”四个字,仅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句话,又有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产生幻想。实际上,此次未提“房住不炒”,不代表政策导向有变,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不可低估。 今年上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货币政策环境整体宽松,在这种背景下,部分资金不可避免地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导致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率先复苏,甚至出现房价过热、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新情况。不过,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中央始终没有放松房地产调控,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个别地方刺激需求的政策也被叫停,显示了中央稳定房地产的决心和定力。 7月以来,中央多次开会强调“房住不炒”,释放出调控收紧的信号。其中,有两次会议共召集了14个城市“谈话”,重申“房住不炒”定位,首次强调“时刻绷紧调控这根弦”,要求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与此同时,7月开始,已经有杭州、东莞、宁波、深圳、南京、长春、海口、无锡、沈阳等多个楼市热度高、房价明显上涨、出现炒作氛围的城市相继收紧了楼市调控政策,其中,深圳、杭州、东莞等地更是“堵漏”升级,对前期政策“打补丁”。 尽管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全国房价整体降温,但近期仍有成都、深圳、西安等地新房市场火热,“万人摇号”、“众筹打新”甚至“代持炒房”,宁波也出现个别楼盘投资客较多、部分特殊群体以落户和离婚为手段投资炒房、利用赠与规避限购限售政策等问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成都和西安相继加码调控;深圳也表示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宁波对此前新政“打补丁”,堵住炒房漏洞。这都体现了各地对中央“房住不炒”定位的坚决落实。 实际上,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定位以来,这一调控主基调至今已经深入人心,并不是每次会议都要提及。如去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只字未提房地产,当时也有人猜测调控政策或宽松,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房住不炒”定位。而今年“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这已经为未来5年的房地产调控定调。 正如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称,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这意味着房地产金融监管将持续从严。虽然限价政策造成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创造出了“天上掉馅饼”的财富效应,但那些“代持炒房”的投资客们,一旦被彻查资金来源将面临银行贷款被拒的风险。因此,不应该把房地产作为炒作品种有过高期望,炒房人不要低估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中央已经明确要“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未来随着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非常规政策退出,房地产市场将趋于理性平稳,炒房者将得不偿失。
2020年7月3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精神。 这是继7月24日中央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定调全国房地产市场以来,上海首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对下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做出指导和安排。 涉及房地产的部分的描述,重点包括: 1、要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决落实好“一城一策”常态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要进一步发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联席会议作用。 3、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扩大住房保障受益面,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很显然,从中央到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一直没有变,即“三稳”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首先肯定了2020年上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具体表述为“房地产市场形势总体是好的。” 2020年上半年,上海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平稳,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调控的效果,在长期坚守“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我们认为,上海目前的整体房地产发展情况较为健康,并已做到相对平稳健康发展。 01 优质地块带动溢价率走高 房企切忌扎堆拿地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行业指标的全线下滑。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陆续复工,3月开始,部分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小幅回升,截止至2020年6月,整体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但是上半年总体表现仍不及去年同期。 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市场复苏速度最快,呈全线飘红格局,上海豪宅与刚需盘分化,北京在多块优质地块入市后土地市场明显回升,广州恢复相对较慢。 7月,华侨城以50亿总价、232轮竞得上海浦东新区唐镇宅地引发市场热议。同样是一线城市,北京,近期也成交了多宗高溢价地块,由于不限价,房企竞争也十分积极,如,房山区就成交了一宗超高高溢价地块,在吸引了10家以上房企,经过108轮竞拍,最终被中海以40亿元的总价斩获,溢价率超过40%。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多个城市土地出让一度中止,土地市场成交热度也跌至低谷。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为了尽快让市场恢复正轨,保障土地供应,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热点城市率先供应了多宗优质土地,最终推动了市场热度的上升。 在此之前,上海土地市场溢价率已经连续11个季度低于1%,受疫情影响,春节后上海市重大项目的开复工碰到一些困难,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减少7.2%,具体到行业来看,建筑业前两月投资比上年减少了83%,房地产业投资减少8.3%。 为了应对疫情对上海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尤其要发挥好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等措施,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受上海多年“0溢价率”、拍地门槛较高、及今年上半年推出多幅优质地块等共同影响,上海核心区域地块热度明显上涨。 我们认为,对于房企而言,一方面是受长期没有在上海拍得足够的土储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土地供应开闸后,许多房企纷纷大量补土储从而推动了市场发展。另外一方面,从历年来看,每年的上半年本来就是各大企业拍地纳储的集中时期,受2-3月疫情影响,大多数土拍都被推迟,从而造成了集中上市拍地的局面。 随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未来的土地供应也会相对平稳,并能预见有一定的供应量增长,各大房企无需集中在同一时间抢地,过度的竞争并不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02 整体供求平衡 全年房价波动有限 据CRIC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单月面积及金额走势相对接近,都在2月跌至全年低谷,随后逐步攀升到5月最高位回落。 这一走势也较为符合今年上半年疫情的节奏,随着整体疫情恢复,4月,商品住宅供应量大幅回升至70万平方米,同比微降5%;成交量进一步提升,直至5月进入成交双高峰,在2-4月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后,6-7月开始逐步恢复到常态。 房价方面,上海中高端改善需求一直较为坚挺,因此中高端售价也基本保持平稳;与此同时,刚需市场这两年相对压力更大,远郊区域仍有部分项目去化困难,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打折促销也很常见。 总体来看,近一年来上海房地产市场成交均价相对较为稳定,虽然受部分中高端项目集中推盘影响,个别月份均价稍有走高,但总体情况相对平稳。 我们认为,从房价这块来看,由于上海市场整体供求较为平衡,使得价格也相对较为平稳,并没有出现类似大涨大跌的情况,较为符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 综合来看,目前上海整体房地产市场较为平稳,基本没有出现其他城市中的炒房投机行为,这主要归功于多年来上海一直坚持“一城一策”的常态长效机制,坚守“房住不炒” 定位,在一直以来的调控政策中,已形成一套健康有效的发展模式。 对于今年出现的个别过热的项目及地块,由于是少数情况并不需要过于担心。但仍需警惕最近地价溢价率有所抬头的苗头,各大开发商无需急于一时,形成过度竞争。如果地价房价控制不住出现快速上涨,未来也不排除可能会因此而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毕竟“问题导向”是国务院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最主要精神,上海房地产市场还需要各方来共同维护!(
2020年是经济关键之年。 这一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意外事件的冲击,让2020年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形势。 越是重要关头,权威定调就越重要。 经济目标有多高?内需、外贸如何稳定?大水漫灌是否重新上演?楼市调控会否松绑?房地产税何时落地…… 这些问题,关乎每一个人。 01 六保优先,未提GDP增速目标 2020年,罕见地没有设定经济增速目标。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正如报告所说: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六稳说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可见,相比经济增速,稳就业和保民生是第一位的,这是底线思维的体现。 无论“六稳”还是“六保”,都关乎经济基本盘,这是关键中的关键,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是简单刺激经济就能轻易达成的。 02 抗疫特别国债、降准降息 财政、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 根据报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可见,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降准降息均被提上日程。财政要扩张,货币要宽松,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要“更加灵活适度”,这有别于往年的“松紧适度”。 M2增速要明显高于去年,去年为8.7%,而2020年4月已经攀升到11.1%。 这说明,货币政策仍有扩张空间,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03 再提房住不炒,未提房地产税 这一次,报告再提“房住不炒”。 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里的重点有三: 其一,今年以来,“房住不炒”频频出场,先后现身于权威会议、央行报告和两会报告,足以说明楼市调控的底线仍在。 其二,因城施策的说法,和去年一致。这意味着,对于楼市调控,地方政府有了一定自主权,全国不再一盘棋、一刀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可以随意松绑调控,毕竟“房住不炒”是大原则,“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是基本要求。 在此之前,全国已有10多个城市楼市松绑政策遭遇“N日游”的尴尬,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三,未提房地产税。 前不久,《中央文件再提房地产税》,指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说明房地产税一定会来,但“稳妥”之说,则意味着短期不会那么快落地。 04 棚改退潮,旧改接力 旧改,正在接力棚改。 报告指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根据政策精神,老旧小区改造,主要以2000年底建成的老旧住宅区为主,这正是人们俗称的“老破小”,一般集中于各大城市的老城区。 旧改加速,明显有利于老破小估值的提升。 然而,正如《中央再提老旧小区改造,影响有多大》所分析的,棚改是大拆大建,旧改是小修小补。棚改有央行定向放水作为支撑,而旧改只有部分财政补贴。 旧改没有央妈的底部背书,就会失去杠杠放大效应,不会产生如同棚改一般的巨大能量。 05 政策市:该关注什么? 中国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没有一层不变的楼市调控,也没有只涨不跌的楼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楼市调控时松时紧,政策定调时宽时严,这正是经济环境和楼市环境变化的结果。 所以,要理解中国楼市政策,必须明白当下所处的经济环境,明白政策到底在哪些目标之下进行抉择和权衡。 回顾历史,2017年关键词是" 去库存 "、"因城施策 " 和 " 棚改货币化",2018年关键词变成了 " 房住不炒 "、"房地产税 "、" 租售并举 ",楼市完成从松到紧的转变。 到了2019年,关键词变成了 "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 房地产税 "。从这一年开始,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变成了“稳”,既要遏制大涨,又要防范大跌。 2020年,这一年的经济环境完全不同于以往,GDP出现了40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即便如此,楼市仍旧强调“房住不炒”,足以说明,在宽松背景下,严防炒房的重要性和决心。 毕竟,财政在扩张,货币在宽松,降准降息在继续,楼市面临的环境早已不像年初那么紧张,部分核心城市有望企稳向上。 所以,房住不炒,是定调,也是未雨绸缪,更是大原则。 毕竟,稳就业和保民生是第一位的,内需、基建、实体经济优先,房地产的重要性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