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蒙牛乳业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375.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12亿元。如不包括2019年处置君乐宝及收购贝拉米的业务收入,其可比业务收入增势迅猛,同比增长9.4%至368.88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蒙牛在今年初积极向社会捐赠现金及乳制品,并为保证员工安全、复工复产投入了额外的疫情防护费用,由此影响一季度业绩。但在二季度,其业绩大幅反弹,可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至197.6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2%至12.85亿元。 “受益于疫情期间的积极执行和调整,蒙牛业务在二季度以来有非常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也坚定了我们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相信利润率持续提升下的业绩增长会带动蒙牛估值的进一步提升。”蒙牛总裁卢敏放称。 六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稳中有升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为此,蒙牛管理层立即启动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贯彻中央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积极响应国家复工复产号召的同时,极力保障员工安全防护。 尽管疫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蒙牛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例如加大促销力度,通过电商、O2O到家等业务以及与生鲜新零售平台开展密切合作等。此外,其近年来在高端化、多元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亦增强了面对挑战的能力。 自4月以来,蒙牛整体业务恢复良好,并逐步改善。值得注意是,其各事业部的表现均可圈可点。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消费者对于健康、营养意识的提高,蒙牛常温业务中基础纯牛奶的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特仑苏梦幻盖系列等新品上市后,销量实现突破式增长,有效抢占市场份额。 在低温业务方面,疫情后消费者对酸奶及益生菌饮品有提升免疫力功能的认知增加,蒙牛借此机会不断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低温新品、聚焦价值营销及消费者教育,上半年低温产品销售表现引领行业。 鲜奶产品需求旺盛,消费者渗透率迅速提升,则令蒙牛旗下每日鲜语、现代牧场等品牌引领鲜奶品类增长,总体市场份额于6月跃升至鲜奶品类第二名。 至于奶粉业务,蒙牛持股约51%的雅士利,继续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健康营养品两大类产品。而蒙牛于2019年收购的贝拉米,则持续打造高质量有机产品矩阵,拓展澳洲境内和在线渠道。 通过聚焦随变、蒂兰圣雪、绿色心情等明星品牌,以及与Arla Foods强强连手打造专业奶酪品牌爱氏晨曦,蒙牛的冰淇淋业务及奶酪业务亦有不俗表现。 在各业务板块的共同努力下,蒙牛在今年二季度的可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至197.65亿元。今年上半年,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则同比提升2.1%至29.97亿元。截至6月末,其持有的现金及银行结存较2019年末跃升77.76%至115.12亿元。 对于蒙牛的中期业绩,国内外投资机构均表示看好。摩根大通称,蒙牛上半年收入375亿多过市场预期。中信证券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行业景气维持,其收入望同增双位数,同时费投趋缓、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因此维持对蒙牛的“买入”评级。 勇担社会责任 向超4万援鄂医护人员捐赠全年特仑苏 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蒙牛还致力于将自身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 虽然今年初蒙牛自身业务受到了疫情极大的冲击,但其肩负起行业领军企业责任,第一时间为全国一万余家医疗机构及抗疫一线工作单位捐赠款项及产品,为他们提供营养支持。 今年2月,蒙牛又在武汉捐建“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为打通捐助物资通往抗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蒙牛强大的物流能力还体现在,其与中华慈善总会及蓝天救援队在全国联合开展救援物资转运工作,仅在武汉一地就完成了四千多万件物资转运。 在武汉市解封第一天,蒙牛更是宣布向全国超过4万名支持湖北的医护人员免费全年提供特仑苏牛奶,为抗疫前线送上敬意和关爱。 与此同时,蒙牛协同产业链上下游,采取“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保资金、保运营”五大策略,通过继续向牧场购入原奶、预付奶款、金融授信、调换临近保质期产品等方式,帮助上下游合作伙伴共渡难关,确保全国乳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其实,对于牧场等产业链上游伙伴,蒙牛不只做到了疫情中坚决不拒收一滴合格生鲜乳等非常态操作,其还通过“奶牛金钥匙”和“牧场主大学”等常规化项目,继续促进了牧场主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培训。 今年上半年,蒙牛通过“爱养牛”平台针对1800人次的运营技术帮扶,使牧场实现盈利提升,并通过组织网络技术工匠学习,对牧场3万人次实现了技术提升,助力牧场降本增效。 此外,蒙牛在今年上半年继续推行“营养普惠计划”,于4月推出“鲜活营养让爱发酵”在线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孩子累计捐出6.5万杯酸奶,并于6月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约500多所学校捐赠480万盒学生奶,覆盖超过70万名学生。 蒙牛在抗疫中的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扬。在《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抗疫企业最具影响力指数报告》中,蒙牛排名全国第三,是前十强中唯一的食品企业。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3 • 15”品牌战疫指数报告》,蒙牛亦以90.7分的战疫指数成为乳品行业第一。 蒙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同样助力其品牌影响力及消费者美誉度持续上升,获得权威机构认证。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排名中,蒙牛连续十年蝉联中国酸奶行业品牌力榜首。此外,蒙牛于冰淇淋/雪糕品牌排行榜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并在奶酪棒/条品牌排行榜位列第一名。
8月26日晚,蒙牛乳业发布2020年半年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出现亏损。二季度以来,公司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逐步扭转亏损态势,业务恢复良好。 上半年,蒙牛实现收入约为375.34亿元人民币(如无标明,单位下同),同比减少5.8%;归母净利润约12.12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41.7%。其中二季度,蒙牛可比业务(不包括2019年处置君乐宝及收购贝拉米)的收入为197.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2%;归母净利润为12.8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6.2%。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乳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包括饲料和原料生产、养殖、加工和消费终端,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物流运输均面对疫情冲击。蒙牛表示,疫情期间,公司坚决不拒收一滴合格生鲜乳,帮助牧场等产业链上游伙伴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二季度的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蒙牛及时投入促销费用降低渠道库存,积极开展电商、到家业务以及社群营销,促进多渠道销售全面恢复,各项业务在第二季度实现强劲复苏。 蒙牛在半年报中称,尽管乳制品行业在疫情期间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消费者对于免疫力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推动了乳制品等健康品类消费的快速提升。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蒙牛特仑苏、纯甄及真果粒的新品上市后,常温液态奶业务销售实现突破式增长;低温业务推出高附加值低温新品,销售情况领先行业;鲜奶业务聚焦每日鲜语、现代牧场等品牌,推出新产品及新包装,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100%。 展望下半年,蒙牛在半年报中称,将抓紧疫情后国民消费习惯及渠道变化趋势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继续加强乳制品营养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加速电商、O2O到家、社区营销、微信销售等新零售的发展和布局,以及推动品牌、产品、管理等各领域的精进和创新。
8月24日丨妙可蓝多(600882.SH)略微低开后快速跳水,现封死跌停,报39.69元,总市值162.5亿港元。 8月23日,“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发布多份公告,宣布终止此前与蒙牛集团签订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同时计划向实控人柴琇100%持股的广讯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5.75亿元,用于乳制品和奶酪加工项目等。 今年3月,妙可蓝多曾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控股股东柴琇实控的东秀实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不超过5870.71万股,柴琇与蒙牛集团的计划认购金额分别为5.75亿元、3.15亿元。
妙可蓝多8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5.75亿元,用于年加工2.7万吨乳制品和吉林中新食品区奶酪加工建设项目。发行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柴琇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将由17.88%升至22.96%。同时,终止2020年3月披露的,拟向东秀实业和内蒙蒙牛非公开发行股票并募资不超8.9亿元的相关方案。 根据妙可蓝多此前披露的预案,东秀实业拟以5.75亿元认购3793万股股票,内蒙蒙牛拟以3.15亿元认购2078万股,其中东秀实业为柴琇控制的公司。按照原定方案,募集资金拟用于妙可蓝多上海第二工厂改扩建、吉林中新食品区奶酪加工建设等项目。发行完成后,内蒙蒙牛将持有上市公司不超过8.81%股权。 彼时的定增预案显示,内蒙蒙牛拟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暂未考虑未来的退出计划。而根据公司今日披露的最新方案,认购方无蒙牛身影,公司实控人旗下的广讯投资成为唯一认购方。妙可蓝多称,终止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是在综合考虑最新监管要求、资本市场环境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的。 妙可蓝多一路暴涨的股价或是双方“分手”的理由。据公告,妙可蓝多此前向蒙牛和东秀实业的发行价格为每股15.16元,但此后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截至8月21日收盘,公司股价已经达到每股44.10元的历史高位。 需指出的是,妙可蓝多与蒙牛在2020年1月份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仍然有效。根据该协议,内蒙蒙牛拟以现金4.58亿元对吉林乳品进行增资扩股,认购吉林乳品42.88%的股权。根据天眼查信息,上述交易已经完成。此外,该协议还约定双方开展各类奶酪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并进行销售渠道共建、营销资源共享、产能布局提升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业务合作。 另据妙可蓝多8月21日晚间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同比上涨51.74%;净利润3222.21万元,同比大涨727.87%。
7月29日,中国圣牧以79%的股价涨幅,位居当日港股上市公司涨幅榜第一。在此之前,中国圣牧的股价已经在底部横盘逾一年半。 股价暴涨来自巨头出手。中国圣牧此前公告称,蒙牛将以每股0.33港元的价格认购中国圣牧约11.97亿股,公司已收到约3.95亿港元认购款项。相关交易完成后,中国圣牧原大股东、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持股比例将被摊薄至15.8%,退居二股东。蒙牛乳业持有中国圣牧比例则将由原先的3.83%增至17.8%,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 蒙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次增持是通过行使2018年底所获得的认股权证而实现的,公司长期看好有机奶市场,重视优质有机奶源布局,增持符合公司战略。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圣牧的主营业务为奶牛养殖业务。截至2019年末,公司借助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的战略地理优势,在沙漠中建成22座牧场,生产高质量的牛奶。其中拥有同时通过国家和欧盟有机认证的牧场11座,日产有机鲜奶731吨,是中国最大的有机原奶基地。另外11座牧场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有机认证规定,在6个月内转换成有机牧场。 在此次增持之前,蒙牛已与中国圣牧有紧密合作。蒙牛提到的认股权证就源于2018年末对中国圣牧下游子公司的一笔收购。 彼时,蒙牛以3.03亿元人民币,收购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51%股权,后者主要业务为生产及分销有机乳制品。也是在当时,蒙牛与中国圣牧订立了认股权证认购协议,蒙牛可在认购期内以0.33港元的认购价,认购最多11.97亿股认股权证股份。今年1月,蒙牛又以800万元人民币收购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余下49%股权。 收购中国圣牧下游业务的同时,蒙牛还加强了与其在奶源方面的合作。2019年末,中国圣牧与蒙牛签订生鲜乳供应框架协议,2020年1月至2022年底该公司生产的生鲜乳至少80%出售给蒙牛。此外,中国圣牧还将获得蒙牛的财务资助。 与蒙牛的合作,对中国圣牧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在2019年之前,受奶价下降、生物资产减值、自有液奶品牌销量下降等影响,中国圣牧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上述协议既利好中国圣牧的生鲜乳稳定销售,又改善了中国圣牧的流动性。 蒙牛的一系列举措被市场解读为深化奶源方面布局。中国圣牧曾在公告中称,其牧场与蒙牛两座日处理生鲜乳1800吨的乳制品生产基地位于同一地区,运输距离短保证了供应的生鲜乳的新鲜度,亦保证蒙牛生产的乳制品的高质量。 蒙牛总裁卢敏放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得奶源者得天下”。在此次增持中国圣牧之前,蒙牛通过战略投资现代牧业等原奶企业,将中国高端奶源收归麾下。此外,蒙牛还在新西兰设立了特仑苏专属牧场,在阿尔卑斯山建立了蒙牛瑞哺恩奶粉的奶源地等等。 乳业分析师宋亮对记者表示,因近年来国内奶牛存栏头数不断下滑,未来牧场的价值将越来越大,奶源一定是乳企供应链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项。蒙牛增持中国圣牧将达到完整其供应链体系的目的。并且奶源供应稳定后,一方面对产品品质有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6月18日早间,蒙牛发布公告,公司昨日与经办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本金总额为1亿美元的债券,该债券可交换为现代牧业股份。 如果按照1.2625港元的初步名义交换价全数交换为现代牧业股份,则该债券可交换为6.139亿股现代牧业股份,约占现代牧业已发行股本的9.58%。 蒙牛表示,公司拟将发行该债券所得款项淨额用于为部分现有债务再融资以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截至发稿,现代牧业股价为0.950港元/股,跌5.94%。 作为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在连亏三年后扭亏为盈。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5.14亿元,同比增长11.2%,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8.3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蒙牛增持现代牧业股票至约61%,成为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去年7月,新希望乳业认购现代牧业9.28%股权,成为现代牧业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仅次于蒙牛。 截至目前,蒙牛拥有现代牧业58.15%的股份,其次为新希望乳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