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财政厅近日下达了2020年度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资金4.07亿元,激励1287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财政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接近1:21。 据了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企业先行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活动,以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申请自治区本级财政研发投入奖补。 奖补方式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特别奖补和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增量奖补是以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量为基数,根据企业投入强度规模进行分段,按10%至20%多个档次比例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特别奖补是对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特别大的企业,且该企业持续保持了其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给予特别奖补,每年的特别奖补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同一企业可同时申请增量奖补和特别奖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是按照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0%进行奖补,单个企业设置最高补助金额,且不得与增量奖补叠加申报。 此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广西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统计,2019年广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67.1亿元,较2018年增加22.2亿元,增幅达15.3%。
企业投入成为主体,基础研究投入加速,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我国研发投入连续创新高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6日 第 01 版) 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2019年我国科技事业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科技经费投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企业投入主体地位稳固。 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经费投入增速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全社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达成了高度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说。 从国际上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邓永旭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R&D经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已接近欧盟15国平均水平。 企业的投入主体地位稳固。2019年,企业R&D经费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4%,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68.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1.09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越是困难,越要加大研发投入,越要坚定转型升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说。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速比上年大幅加快10.7个百分点;占R&D经费比重为6.03%,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突破6%。 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7.7%和14.8%,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从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4.0%和12.9%;长江经济带R&D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10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财政科技支出突破万亿元,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报》显示,2019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0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双双保持较快增长,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邓永旭说。 政策环境继续改善。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惠及面分别达到66.0%和56.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企业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分别达到87.1%和88.9%,分别比上年提高2.8个和2.2个百分点。 进步很大,差距犹存。邓永旭介绍,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美日等科技强国相比尚显不足,R&D产出多而欠优的现象亟须改善。“下阶段,应努力实现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精准支持,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主动性和自主权,不断提高R&D产出质量和效率。”(陆娅楠)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教育厅近期联合印发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规定,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团队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并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负责。 山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赋予项目负责人经费支配权是此次改革的亮点,此举旨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据介绍,山东未来将实行项目经费定额包干资助,即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实行定额包干资助。同时,山东规定,项目负责人须承诺项目经费全部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支出,不得截留、挪用、侵占和虚假套取,不得用于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支出。另外,山东强化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将科研项目绩效目标纳入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期满后,主管部门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约定开展综合绩效评价,不再分别单独开展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 此次试点范围包括三部分:一是山东省级财政资助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经费;二是山东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山东省农科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科院)用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等资金中适合试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原则上选取一定比例经费纳入试点范围;三是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可依托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结合自身实际适时组织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