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公布了理财平台温都金服非吸案新进展。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南京金交中心总裁、温都金服董事长郭某某20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温都金服系系温州报业传媒旗下理财平台,自6月28日被立案,警方已发布了三次通报。而自去年6月起,就有不少投资人反应该平台项目逾期拖延兑付。 南京金交中心总裁、 温州温都金服董事长等20人被抓 12月16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平安鹿城”发布警情通报。 通报称,2020年6月28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依法对温州温都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并将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全面开展案件侦办和追赃挽损工作。 2020年12月14日,专案组对“温都金服”董事长郭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20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分局还在通报中表示,因此案中涉案资产项目数量众多且情况复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多个资产处置小组,依法对相关资产项目进行处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截至12月16日,已追回资金4848.42万元,均已经汇入指定监管账户。 涉嫌非法吸存 温都金服今年6月被立案侦查 事实上,这已是温州警方发布的有关该案的第次通报。 今年7月,“平安鹿城”发布针对温都金服案的首份警情通报称,2020年6月28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依法对温州温都金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目前已对曾某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当时的通报还称,“为了尽快查清本案,保全“温都金服”运营平台的数据,现已将平台关闭,便于公安机关开展数据勘验。” 7月15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发布第二份关于该案的警情通报。 通报表示,目前专案组正加快案件侦办进度,同时加强追赃挽损工作。因本案投资人众多,公安机关为方便投资人报案、登记投资情况、反映诉求、提供有效线索等,即日起正式推出“温都金服”报案登记平台。 8月9日,鹿城区分局再次发布警情通报。 8月13日,“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经依法审查查明,温都金服在未取得金融机关准入许可的情况下,于2016年5月20日开始,先后通过“温都金服”理财APP和P2P网贷平台发布挂牌项目、定投项目、P2P网贷项目等产品标的供投资人投资,承诺还本付息及第三方担保,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数额巨大,情节严重。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温都金服”案曾某某、周某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经依法审查查明,温都金服公司在未取得金融机关准入许可的情况下,于2016年5月20日开始,先后通过“温都金服”理财APP和P2P网贷平台发布挂牌项目、定投项目、P2P网贷项目等产品标的供投资人投资,承诺还本付息及第三方担保,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数额巨大,情节严重。 系温州报业传媒旗下理财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温都金服一直对外宣称为温州报业传媒旗下理财平台。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温都金服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温都金服于2015年12月29日成立,法人为周向勇。他曾担任过温州都市报副总编。 据天眼查,公司股东信息显示,深圳市华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8%,温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7%,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 而温都金服董事长为郭天乐。公开资料显示,郭乐天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进入新闻圈,从记者开始到编委到杂志总编到新闻管理官员,其曾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温州新闻网总编。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起,就有不少投资人反应该平台项目逾期拖延兑付。 温报集团旗下另一家P2P已被立案侦查 值得一提的是,温报集团旗下除了温都金服,还有另一家P2P平台青蓝金服。而青蓝金服也已因涉嫌非吸被立案侦查。 天眼查显示,温报集团间接持有温都金服47%的股权。股权结构显示,温报集团是青蓝金服运营公司实控人。 2018年12月27日,青蓝金服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7月份以来,平台已做了大量的垫付,导致平台备付金刚性兑付能力急剧减弱,青蓝金服平台团队苦苦支撑,不堪重负,听取各个出借人代表的意见后,经平台管理层以及股东慎重考虑,无奈做岀良性退出清盘决定。 当时青蓝金服发布的兑付方案显示,青蓝金服计划所有待还金额分16个月进行兑付,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兑付, 每月25号执行。截至2018年年底,青蓝金服累计成交今个为15.07亿元,借贷余额为1.90亿元,出借人数为841人。 时隔半年后,7月30日,警方正式对杭州友米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下设“青蓝金服”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立案侦查。 2019年末,杭州市公安局高新区(滨江)分局发布青蓝金服涉嫌非吸案通报显示,新增抓获涉案人员周某某、陈某某,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人员潘某某、周某某、陈某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经滨江区人民检察院批准,由该分局执行逮捕。目前已冻结银行账户48个、查封房产8套。 今年5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高新区(滨江)分局对外发布杭州友米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下设“青蓝金服”P2P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最新情况通报,新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累计查冻资金499万余元。 根据通报内容显示,新增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陈某,目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经检察院批准,依法执行逮捕。涉案犯罪嫌疑人潘某某、周某某、陈某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向滨江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当时的通报显示,“目前,该案新增查冻银行账户216个,冻结房产1套、股权1家。累计查冻银行账户264个、资金499万余元,冻结房产9套、股权1家。”
被立案侦查4个多月后,“温都金服”涉嫌非法吸存案又有新进展。 12月16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公众号“平安鹿城”发布警情通报称,14日,专案组对温州温都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都金服”)董事长郭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6月28日,温都金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20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天眼查显示,温都金服是温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理财平台,董事长为郭乐天。公开资料显示,郭乐天曾担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此前披露,对温都金服涉案人员曾某某予以逮捕。温都金服的股东之一是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该公司总裁为曾克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曾某某”系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总裁曾克庆,已经失联。 立案逾4个月,温都金服董事长等20人被抓 据“平安鹿城”16日发布的通报显示,今年6月28日,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依法对温都金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并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全面开展案件侦办和追赃挽损工作。2020年12月14日,专案组对温都金服董事长郭某某采取刑事措施。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20名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情通报称,因该案中涉案资产项目数量众多且情况复杂,温州公安局还专门成立多个资产处置小组,依法对相关资产项目进行处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截至12月16日,已追回资金4848.42万元,均已经汇入指定监管账户。 通报还提到,报案登记平台将继续开放,投资人可以在报案登记平台上反映情况,或添加专案组专案微信,反映诉求和提供有效线索。 今年7月2日,“平安鹿城”公布的温都金服第一期通报显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经对曾某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为查清此案,已将该平台关闭,便于公安机关开展数据勘验。 8月9日,在第三期通报中,鹿城分局针对该案发布催收公告,要求相关融资方和责任人主动还款。称“温都金服”催收工作将纳入政府整体处置,催收工作受政府统一管理、监督及指导。并且告知,若平台融资方和相关责任人经依法催收仍逾期还款,将被纳入失信名单;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恶意逃废债,涉嫌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惩。 温都金服董事长、法人均曾为资深媒体人 8月13日,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温都金服”案曾某某、周某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经鹿城检察院法依法审查查明:温都金服在未取得金融机关准入许可的情况下,于2016年5月20日开始,先后通过“温都金服”理财APP和P2P网贷平台发布挂牌项目、定投项目、P2P网贷项目等产品标的供投资人投资,承诺还本付息及第三方担保,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券商中国记者从天眼查获悉,温都金服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深圳市华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温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分别持有温都金服48%、47%和5%的股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民间融资信息服务、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理财产品开发等。 温都金服的主要人员显示,该公司董事长为郭乐天,周向勇为法定代表人并担任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郭乐天与周向勇均为资深媒体人,郭乐天曾担任过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辑,周向勇曾担任温州都市报副总编辑。 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总裁涉案被查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此前披露,对“温都金服”涉案人员曾某某予以逮捕。温都金服的股东之一是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简称“南京金交中心”),该公司总裁为曾克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曾某某”系南京金交中心总裁曾克庆,已经失联。 南京金交中心官网显示,该中心于2014年12月成立,是经江苏省金融办批准设立的江苏省首家、南京唯一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事实上,不同于江苏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财政资金全资背景,南京金交中心的股东大多为民营机构。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股东为江苏弘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三江源创业投资基金、南京万坤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40%、20%和20%。 据南京金交中心官网公示的信息,该中心最后一笔产品设立于2019年3月,此后再无新产品发行,动态更新也停留在了2019年9月的行业新闻动态上。
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4日,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蚁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程立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胡喜接任。 杭州蚁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为3000万,法定代表人为胡喜,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计算机系统集成等。 天眼查股权结构显示,该公司为蚂蚁金服的运营主体——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蚂蚁金服的另两家全资子公司蚂蚁金服(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金服(成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更,同样由胡喜来接任程立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9年1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分别发出全员信。公布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重要人事调整。张建锋(行癫)将卸任阿里集团CTO,程立(鲁肃)担任阿里集团CTO,向张勇汇报工作。张建锋继续担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领导阿里巴巴未来的技术总战略,达摩院的建设。 (编辑:文静)
10年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经常和胡祖六在一起聊天。媒体们追着刚刚离开高盛的胡祖六问:你是不是要去央行做副行长? 保尔森在高盛做CEO时,胡祖六是他的爱将。他在《与中国打交道》书里高度评价了这位前经济学家,说他熟悉中国宏观经济、了解中国领导人。没有湖南人胡祖六,高盛很难在中国杀出一条血路。 汇丰入股交行、高盛入股工行,都是这个湖南人的作品。他留给高盛最后的礼包,是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作为平安的顾问,胡祖六多次把拍案离席的深发展外资股东拉回马明哲办公室。 胡祖六和保尔森在海南谈笑风生时,深发展银行的员工们正在做平安标志性的广播体操。喊口号跳热舞有个洋名字叫皮革马利翁效应。平安员工叫得直接一些: 洗脑操。 很快,大家就知道胡祖六正筹备一支基金。传说中的基金规模超百亿美元,冲着胡祖六的光环,高盛、建设银行、淡马锡、泰康甚至社保基金和中投都有可能参与其中。 虽然这些机构今天基本都成了他的LP,但在当年到了真掏钱的时候,只剩下马明哲了。包叔总问我,LP是“老婆”的意思吗?仔细想想,这位小学肄业的天才说得也对。 平安出动了旗下7大平台,用小雨伞状信托给刚成立的春华基金募集了20.55亿。刚下操的深发展员工也卖得很起劲儿。 对平安来说,这是为了还上深发展的人情。从此,央行少了个副行长,平安多了个好朋友。 但这个人情,一直被平安信托的客户们质疑。 在蚂蚁金服确定即将上市后,质疑终于变成了海啸。投资者们指责胡祖六贱卖蚂蚁金服股权给自己家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你良心疼不疼? 胡祖六是见过大场面的。高盛在国人眼里一直是幕后黑手般的存在,大家骂胡祖六是买办,他辩白说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偶像是左宗棠。 左宗棠跟胡祖六是老乡,也是福南人。不过大清早就没了,左宗棠的评价一会儿是汉奸一会儿又是爱国志士。是佛是魔,也就一线之间。 1 2011年,来自上海的投资人王小平听说偶像胡祖六要下海搞投资,立马找到平安客服。偶像那么牛逼,他想去看看。 9月8日,王小平买下一份平安财富信托,投资期限6+1+1,胡偶像亲自操盘,目标收益率20%。 不过胡偶像的号召力偏窄众。当时春华基金的募资并不顺,一直到当年10月份只募集到了16亿,平安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在春华基金封账的11月,也只募到20亿出头。 使劲儿到什么程度呢?短信都发到监管部门领导手机上了,这种私募变公募的事,领导是需要一个解释的。 春华当年说这是平安的寿险业务员搞错了。这种说法逼得平安处理了相关临时工,平安创新还跟监管不老实了一次,说要用自己出钱当春华的LP: 平安信托的钱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投给谁。 平安信托确实自己做了决定,他们决定把钱全部投资给平安创新资本。后者成为了该基金的单一LP。这是现在春华基金和王小平们最大的分歧点: 王小平到底是不是春华的投资人? 这个点,一些法律人士解释说,虽然钱是从投资人手里最终去了春华基金旗下的公司实体春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但这些投资人,确实只是平安信托的客户。 但王小平们并不这么想,双方第一次冲突来得很快。 熟悉当年交易内情的朋友给浩南梳理了春华几个投资的时间线。2011年12月,春华基金以17.04亿元拿下华夏基金10%股权;平安之后向投资人们做了信披,大家马上质疑春华基金用超过80%的资金投资华夏基金的行为违背了平安信托给大家的承诺: 单一投资额度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30%。 平安其实知道这笔投资的瑕疵,春华基金也有责任。给浩南梳理时间线的人也承认:此事有点瑕疵。 不过,这里面平安的责任更大一些。作为信托销售方他们没有对有违合同的行为征询投资人意见,作为LP,他们为什么会同意GP搞这种高集中的投资,也有明显的问题。 王小平们说这种投资谁都会做,为啥还要租那么好的办公室,养那么多人,还付管理费。 话糙理不糙。投资不就是一把梭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吗? 春华入股华夏的事,敲定早于募集完成,胡祖六本来期望平安、社保等大资金助力自己后续基金募集,再将华夏基金的股权拆分到新基金,以降低投资占比——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后续基金募集极不顺利。 这些年的好日子,不少人总误把平台当能力,总贪天功为己功。等到离开平台才知道,才认清现实。 就算牛人如胡祖六,也不能免俗。 2 2012年5月7日,金融街通泰大厦12层,记者们被请来参加华夏基金的发布会。12层的每个办公室门口都站着一个汉子,防止记者们在规定范围外采访其他员工。 传奇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发布会上宣布自己要走了。第二天,华夏基金CEO范勇宏也宣布卸任。春华入股华夏基金才半年,就飞来两只XXXL号的黑天鹅。 春华基金成立初期的两项投资里,明德医院投入1.99亿,收回3.13亿,账目比较清晰;在华夏基金的投资,2013年被春华基金另一支基金以溢价10%-15%的价格接走一部分。 那个熟悉当年交易内情的朋友说,2012年至2018年,华夏基金累计向春华基金分红1.52亿元。但华夏基金最终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还要从2015年入股蚂蚁金服说起。 在卖掉明德医院后两个月,春华基金用2个亿入股了蚂蚁金服。这2个亿到底买了蚂蚁金服多少比例的股份,争议很大。 投资者们按照自己的算法,套用春华基金入股的时间点,2亿买了0.1%,按照蚂蚁金服C轮9600亿的估值,价值10亿。 但一位也投了蚂蚁金服的金融人士,讲的是另外一种算法。 2015到2018年,蚂蚁金服ABC三轮融资,春华三只基金一共持股1.56亿股。2018年,蚂蚁金服向海外股东增发,春华景信持股比例从0.2971%稀释至至0.2613%。王小平们所投资的平安创新持股春华景信22.22%,算下来,间接持有蚂蚁金服股权0.0581%。 按照C轮9600亿的估值,这部分股权价值约5.66亿。小数点上一点微小的贡献,大家收益能差了4个小目标。 春华基金的存续期是6年。2017年8月,基金即将到期时,平安信托向投资人们发问询函,询问是否延长。1个月后,平安信托宣布投资人延长意愿不强,基金清算,剩余的非现金资产华夏基金股权和蚂蚁金服股权由平安信托代管。 有意思的是,平安信托在发给投资者的清算报告中提到: 华夏股权1年内卖掉,蚂蚁金服股权等他们A股上市了再卖。 王小平说,投资人延长意愿不强这个到底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他一直在问平安要,对方不给。 2019年2月,王小平突然收到平安信托的消息: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打包卖掉了。 两项资产卖出价格约14.4亿元,华夏基金的股权卖了约9.9亿,蚂蚁金服的股权卖了约4.5亿。浩南算了一下,8年时间,春华投在华夏基金的17.04亿,总共收益是: 200万。 是的,你没看错。 熟悉交易内情的人士说,华夏基金的股权根本卖不出去,是打包了蚂蚁金服的股权才卖出去的。因为一级市场转让都有折价,当时谁也不知道蚂蚁什么时候能上市,8折价格能卖出去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问题是,你卖给谁了? 春华持有蚂蚁金服的方式层层嵌套、云山雾罩,平安信托面对监管层质询,左右就是一句处理给独立第三方了。 海丰集团仍是华夏基金股东。结合蚂蚁金服招股书,能确定的是,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还在春华基金手里,至于最终受益人是谁,大家只能脑补了。 他们可真行,我光看怎么操作就看了半天。 做金融的人有多复杂,吴承恩就曾给过答案。孙悟空上到34层天见到一个老头,问一句您贵姓,得到的还是一个匿名ID: 太上老君。 3 王小平100万的投资,8年时间,他的偶像最终帮他挣回来了8000块钱,还不如存活期。 据说有个社交定律,十倍速亲近你的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也会十倍速离开你。八年之后,目睹自己的投资一地鸡毛后,王小平也以十倍速离开了他的偶像。 由粉转黑的力量非常强大。从2019年开始,王小平就一直在问平安信托索要相关资料,包括基金的财务报告、转让协议、资产评估过程。 专属客服都换了好几个,每个都夸他是有史以来: 最为淡定、礼貌、文明的投诉客户。 淡定、礼貌、文明没有给王小平想要的答案。他雇了律师,想看看是谁用这么低的价格接走了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 同时,他在平安信托维权群里贴出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引发了对胡祖六和春华基金是否尽到信义义务的巨大质疑。 2019年初,平安创新从春华(天津)退伙,根据一进一出原则,新LP春华明德进入,穿透后是胡祖六的兄弟和妹妹。 投资父子兵是国内PE的惯例。不过王小平还是不信: 明明说好的上市再卖,真等到快上市了却低价贱卖给了自己家里人? 这说法其实也有漏洞。 第一,从法律上来讲,平安创新作为单一LP,基金存续期结束后,价格和卖出时间确实是他们说了算。至于监管义务和告知义务有没有做到,王小平们得好好和他们算算账。 第二,虽然胡祖六是蚂蚁金服的独立董事,和马云以及蚂蚁高管都是哥们儿,但蚂蚁金服确定上市的消息是今年7月20日才宣布的。平安和春华提前一年半知道消息做局的可能性不大。 整件事还有很多问号。相比于一言不发的平安,胡祖六目前的说法是: 有苦难言。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人生要吃的苦本来就很多,那些不必要的苦,要是能少一点,是一点。这一点,胡偶像其实应该早点明白的。 晚清重臣左宗棠煲过很多鸡汤,让不少商界大佬非常受用。李嘉诚就把左宗棠一副对联挂在办公室,日日对着它反省。 不知道同样以左宗棠为偶像的胡祖六,有没有也挂一幅。 (王小平为化名)
如果你是蚂蚁大股东,如果你不缺资本和资金,上市也不能带来品牌提升和市场增加,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把股票卖给普通股民呢?唯一能解释蚂蚁上市的,就是高点卖出的时机到了。 蚂蚁要上市了,它能打破“上市即巅峰”的魔咒吗? 上周最引人瞩目的新闻,无疑是蚂蚁集团。7月20日,蚂蚁集团官宣,准备在A股的科创板和港股同时上市。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从2018年开始,时常有蚂蚁金服的上市传言,作为全球最有价值的未上市独角兽,蚂蚁金服就已经估值1500亿美元。据报道,这次上市估值为2000亿美元,约合1万4千亿人民币。如果以这个估值上市,那将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新兴巨无霸金融科技公司第一次选择在中国而非海外上市, 这让中国股民彻底沸腾了。股民们欢呼雀跃着,期待届时能买到一些股票,共享其发展果实。 一、巨头上市的魔咒 然而,后浪财经蔡老师要给股民泼一盆冷水:蚂蚁金服上市,并不一定会让普通股民获利,反而有可能被高位套牢成为接盘侠。 历史上,不论中外,高估值独角兽企业(指上市前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经常逃不出“上市即巅峰”的魔咒。也就是说,知名巨头公司上市后股价就达到高点,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股价无法突破新高。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94美元。随后整整一年股价徘徊在60至80美元之间,直到2016年,股价才爬回上市首日价格。 2018年7月13日,小米在港股挂牌交易,首日股价21港元。至今已逾两年,股价从未超越首日收盘价。 2019年5月10日,Uber(全球共享经济的领头羊)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42美元。短暂上涨后,至今无法突破上市首日高点。 甚至是全球社交软件霸主Facebook,在2012年5月18日上市当天以38美元收盘后,也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股价才重回上市首日价格。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金融学术界(Khurshed et al., 1993, Rudd, 1993, Ritter, 2007, Hartog 2016) 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上市首日价格偏高、随后股价长期低迷的规律。 研究报告指出越是“巨型独角兽”、“高科技和创新类”、”在中国上市的公司”,其上市即巅峰的现象越为明显。不幸的是,蚂蚁金服同时符合了这三个特征:拟在中国上市的高科技创新类巨型独角兽。 虽说规律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但不排除出现特殊案例。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认定蚂蚁金服将来上市即巅峰。我们需要结合蚂蚁金服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 上市即巅峰的最主要原因是大众对公司的期望值过高。 阿里巴巴、小米、Uber和Facebook这类巨型高科技独角兽,上市之前就已经名扬全球,大众的期望值很高、情绪过于乐观。因此上市当天,狂热且天真的散户们蜂拥而至,直接推高当日股价。 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加上信息不断披露,抬高的股价逐步回落到合理区间。公司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发展到众人的高期望值。于是股价会在长时间内低于首日高点。 那我们对蚂蚁金服期望值高吗?答案不言而喻。随手翻阅上周新闻与评论,到处都是异口同声地赞誉蚂蚁金服、吹捧未来上市估值,罕有客观分析利弊的文章和观点。这也许要归功于蚂蚁强大的公关宣传能力,但不管什么原因,众人对蚂蚁上市的期望值已达到顶点。 二、上市的动机 上市即巅峰的另一个根本的原因,源于外部散户和内部股东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涉及到核心问题:公司为什么上市以及如何选择上市时机。 由于未上市公司,信息不必对外披露,我们作为外部投资人,只能看到公司愿意展现出的一面。因此回答这个核心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官宣来判断;只能通过深入且细致的分析,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真正的答案。 一般公司选择上市,无非就是为了融更多的资本,用融来的资本扩展更大的市场,提升自身品牌,特殊行业还为了获取牌照市场准入等。 但付出的代价是:公司最直接的损失是要出让部分股权,并接受更加严苛的信息披露要求与合规监管,以及股价和市值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去承担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公司在权衡上市的利弊得失后,决定是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 蚂蚁金服已是众人皆知的大品牌,不至于单独为了品牌去上市。蚂蚁金服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的金融牌照,并且为了减轻金融监管的压力,蚂蚁金服近期改名为蚂蚁科技,所以蚂蚁金服也不可能为了牌照而去上市。 为了扩大市场吗?蚂蚁金服的用户已达13亿,大部分在国内,可见国内用户增长空间很小;当下国际环境对中国企业日益严峻,蚂蚁海外用户的拓展也是困难重重。 从产品结构上看,蚂蚁金服ToC类业务中,推出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阿里小贷、网商银行等产品后,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新的现象级产品;ToB类的蚂蚁金融云和全球数据库等产品,都属于利润率低、较难规模化,投资大增速慢的业务。这些难以支撑过去蚂蚁金服的高速增长。 逐一排除下,最终归结到核心问题,蚂蚁金服需要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吗?答案是蚂蚁并不缺现金流。2019年第四季度,蚂蚁金服盈利超过20亿美元、约合140亿人民币,盈利能力极强,经营上不缺资金。 那么资本上呢?2018年6月,蚂蚁金服对外宣布完成Pre-IPO轮融资,估值1500亿美元,融资金额140亿美元;此后两年,蚂蚁再没融资。以蚂蚁金服的影响力和背后股东的能量,只要估值相对合理,继续私募融资也不是难事,所以整体上蚂蚁并不缺资本。 上市融资还有另一个功能:实现原始股东们、高管和员工部分变现,这也是公司上市动力之一。 三、上市的时机 为什么选择这时候上市?因为这是蚂蚁能够得到高估值的绝佳上市机会。 以蚂蚁金服万亿级体量,最合适的上市地应是资本容量最大的美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对巨型中概股关闭大门,因此A股和港股是蚂蚁的唯一选择。 问题又来了,中国资本市场容量相对有限,蚂蚁这么大的体量,必须要考虑上市后对中国股市整体资金和流动性的影响,毕竟中芯国际的前车之鉴还记忆犹新。7月16日中芯国际上市首日,募集500亿,产生的虹吸效用,让A股下跌5% ,是今年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 千年等一回,终于让蚂蚁等到了绝佳的好机会。近期中国股市活跃,巨量资金入市,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科创板风风火火。蚂蚁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况且后面陆续传出字节跳动、滴滴、京东科技纷纷申请到科创板上市。这几家企业无一不是中国排名前十的万亿级独角兽!僧多粥少,中国的资本市场容量再大,也架不住这么多估值惊人的独角兽群一哄而上。蚂蚁需要抢先上市,否则夜长梦多。 总得说来,蚂蚁上市更多是因为时机驱动而不是需求驱动。 如果你是蚂蚁大股东,如果你不缺资本和资金,上市也不能带来品牌提升和市场增加,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把股票卖给普通股民呢?唯一能解释蚂蚁上市的,就是高点卖出的时机到了。金融学家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 俗话称之为“买家不如卖家精”。如果卖家认为这是最佳卖出时机,那么买家大概率是要承担高价接盘的风险,做好长期套牢的准备。 不是所有公司上市都选择时机驱动,我们来说说需求驱动的案例。 最近风光无限的特斯拉,曾在2008-2010年间几乎破产倒闭。2008年末,特斯拉开始致力于新一代豪华电动车Model S的研发和生产,急需大笔资金。因为此前第一辆车Roadster没有盈利,投资人担忧特斯拉能否活下来,都不敢再投资。这时财务状况岌岌可危的特斯拉又碰上美国金融风暴,处于破产边缘。后来通过政府优惠性贷款,加上戴姆勒和丰田两笔各5000万美元的融资,才勉强撑得住。 等到2010年6月29日,当时美国股市刚刚经历过金融风暴的洗礼,对特斯拉而言绝非最佳上市时机。但是特斯拉等不起了,只有选择上市融到急需的资金才能活下来。那时资本市场无一例外看空特斯拉,华尔街质疑特斯拉的声音此起彼伏,做空者云集,还有网站专门开辟“特斯拉死亡倒计时”的专页。特斯拉上市首日收盘24美元,不到4个月就突破了首日收盘价冲上35美元。此后,特斯拉的股价再也没有回过头,一路披荆斩棘到如今的1500美元左右,翻了60倍。 特斯拉上市可谓需求驱动、上市即起点的经典案例。 四、给股民建议 据报道,蚂蚁金服宣布寻求上市当天,员工们都因为接近实现财富自由而欢呼雀跃、无心工作。老实说,蚂蚁金服团队打造出引以为傲的蚂蚁集团,是值得肯定的,应该得到财务上的回报。但是一般股民,千万别以为冲入股市购买蚂蚁金服的股票就能分一份羹。很有可能,在杭州新晋富豪们购买的豪宅里,就有你添加的一砖一瓦。 看来上市前声名显赫对普通股民不一定是件好事,反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高估值风险。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能参与蚂蚁上市这场盛宴呢? 最安全的策略当然是去打新股, 但是可以预见,市场需求如井喷, 打新股成功的概率必定如中彩票一样低。 没打到新股的普通投资者也不要着急入场。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是烧得通红发光发热的金子,着急伸手是会被烫伤的。 股民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 客观看待蚂蚁上市背后的深层逻辑, 需要耐心等候,相信市场总是会有机会的。等到市场的非理性逐渐散去,价格回归价值,才是最佳长期持有的时机。 冷静、客观、有耐心、不追热点更不追高,这是区别普通股民和价值投资者的重要标志。
巨擘崛起-《解构蚂蚁金服》系列报告之一 引言 近期,蚂蚁金服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股上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从诞生到成为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只用了15年的时间。在这15年的时间里,蚂蚁金服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布局了哪些相关业务,又实现了哪些技术沉淀?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梳理了从2004年支付宝诞生至今,蚂蚁金服的发展轨迹,从业务布局背景、机遇以及遇到的挑战,解构蚂蚁金服的业务版图,从中探寻这个金融科技巨擘的发展脉络。 以上梳理,形成了《解构蚂蚁金服》系列报告,本篇为这一系列的第一篇--《巨擘崛起》,回顾了从2004年到2013年,支付宝的诞生、发力移动支付端,以及通过涉足基金代销、保险和小贷领域初探金融生态。 2004-2013:诞生于淘宝,致力于颠覆支付模式 1、诞生: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开局者 2003年淘宝网上线,提供C2C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由于当时国内对线上支付的安全性信任度不足,PayPal等国际上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难以匹配国内电子商务平台,最初买卖双方需要通过线下同城或远程汇款的形式完成交易。因为地理距离和信任的障碍,早期淘宝网的交易屈指可数。 为了解决线上支付的信任问题,淘宝推出担保交易机制。2013年10月,当时在日本横滨留学的崔卫平将一台九成新的数码相机以750元的价格挂在淘宝网上,而这一款相机当时在国内的价格约2000元。 西安工业学院的焦振中在这台相机挂出后不久将其拍下,在淘宝新推出的担保机制下,崔卫平将支付链接发给焦振中,但由于对线上支付的信任度不足,焦振中在付款后不久便想退款,最终还是在淘宝客服的劝说下才放弃了退款,淘宝网的第一笔担保交易就在这一波三折中诞生了。 基于这种担保机制,淘宝网上线支付宝工具,作为交易的第三方平台。买家支付的货款会先流转至支付宝,待买家确认收货后,由支付宝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以此解决了买卖双方对线上支付的不信任问题。 2004年初,淘宝网支持担保交易的商品占比达到70%,作为刚上线一年的工具,支付宝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在马云的规划中,支付宝不仅仅要做好淘宝的交易助手,更要成为全行业的支付工具,以及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手段。而要实现马云对支付宝的后两个战略定位,支付宝必定不能再寄生于淘宝。 2004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网分拆出来,建立了自己的账户体系,成为独立的运营平台。为了提高在线支付的使用率、提高支付宝的交易额,2005年2月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机制,向消费者提出“你敢付,我敢赔”的口号,鼓励消费者进行线上支付。紧随其后,财付通、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等一批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相继出现,eBay也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三方市场由此开始快速扩张。 支付宝诞生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部署,作为国内第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如何做大和如何做强便成为支付宝的两大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以这两大战略为发展方向,支付宝以三大措施来配套执行。 一是优化底层技术,增强支付性能;二是拓宽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蛋糕做大;三是提高在第三方存量市场的市占率。 2、拓荒(2007-2009):“出淘”计划,外部场景延伸 脱胎于淘宝,支付宝在其发展初期始终带着淘宝的标签,大众的支付宝的认知始于也止于淘宝网的交易支付工具。但其实马云将支付宝从淘宝网中分拆出来就是想把支付宝做成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不仅仅是淘宝的一个附属品。为摆脱根深蒂固的“淘宝支付工具”标签,支付宝开启“出淘”计划,对淘宝以外的市场进行拓荒。 支付宝“出淘”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拓荒国内淘宝网之外的支付场景。2007年,支付宝与当时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之一—第九城市达成合作,在B2B和B2C领域开展支付合作。 在B2C领域,支付宝为第九城市旗下的《魔兽世界》、《奇迹MU》等多款网络游戏提供在线充值服务,玩家可以使用支付宝直接完成对游戏账户的充值。第九城市的充值方式得到有效补充,玩家的充值操作更加便捷。 在B2B领域,第九城市与经销商之间的资金结算可以在支付宝内通过转账完成。除了网络游戏领域,支付宝也与旅游、航空交通、保险等电子化程度较高行业展开深度的支付合作,并进军公用事业缴费市场,拓宽了支付场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海外商品的消费需求升级,跨境商品购买逐渐增多。当时海外电子支付市场以Paypal、万事达和Visa为三大巨头,我国居民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到2011年仅为0.21张,如何支付成为限制跨境商品购买的瓶颈。 支付宝以背靠中国内地市场的香港为开拓国际市场的起点,2007年率先进军香港市场,联合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和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开展海外业务,与莎莎等零售品牌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初探国际化之路。消费者可以在支付宝合作的境外商户的网站上购买商品,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结算,境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购买境内的商品。 回望支付宝的“出淘”之路,其大局观略见一斑。淘宝的背后是第三方支付这一巨大蓝海市场,淘宝的交易额只是第三方支付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出淘”,支付宝只能啃下这1000多亿的蛋糕,而“出淘”计划做大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这块蛋糕,电子支付市场规模的随支付宝的出淘不断被开拓。 国际化之路上,以香港作为试验田,支付宝在经历多年用户习惯培养后推出支付宝香港版。如果支付宝的香港模式可以被复制到全球市场,全球第三方支付和电子钱包支付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思变(2010-2013):回归技术,变革支付场景 3.1、支付效率低下催生快捷支付 2007-2009年,经过3年的跑马圈地,支付宝在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已经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跑马圈地后的支付宝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由于传统的支付流程基于网上银行操作,消费者需要在电脑端登录网银,经过7次页面跳转后才能完成支付,用户体验并不友好。 繁琐的操作过程和银行核对过程导致了低下的支付成功率,随着电子支付市场的扩张,如何提高支付成功率、如何优化支付操作已经成为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重点发展方向。 面对消费者的怨声载道,2010年支付宝召开“骆驼大会”,宣布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增强支付性能。经过与多家银行的沟通,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功能。消费者可以在支付宝平台通过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号绑定已开通快捷支付功能的银行卡,之后只需要在支付宝平台上输入密码便可完成支付,无需跳转银行界面。 与支付宝传统的网银支付流程相比,快捷支付首先简化了支付流程,只需输入密码便可完成支付操作。其次,支付成功率提升,快捷支付将电子支付的成功率由60%提升到90%以上。 此外,快捷支付适用的平台更加丰富多元化,传统的网银支付只适用于Windows系统且限定于IE浏览器,而快捷支付兼容安卓、IOS等操作系统以及谷歌、火狐等浏览器,可以实现多设备的便捷操作。 自此以往,快捷支付便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通用工具,财付通等第三方平台也上线快捷支付功能。 3.2、“双十一”倒逼支付宝上云 2009年下半年,为了提高淘宝的品牌知名度,时任淘宝总裁的张勇计划开展一场网购促销活动。张勇提议将“光棍节”11月11日作为淘宝打折大促的节日,联合27家商户后,淘宝开始五折大促,这就是淘宝“双十一”狂欢节产生背景。淘宝首届双十一便创造了5000万的销售额,是当时日常交易量的十倍左右。 由于2009年双十一的业绩斐然,2010年参与到淘宝双十一大促活动的商家激增至711家。针对激增的合作商户和市场关注度,支付宝以2009年交易量的2倍提前部署了系统资源。 但事实远超预期,2010年支付宝交易额猛增至9.36亿,支付峰值攀升约3倍。早期的支付宝架构下,所有交易都需要经过核心虚拟账户。面对双十一庞大的支付请求,支付宝技术人员只能通过关闭非关键应用腾挪资源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传统的系统架构下,支付需求的增加需要靠增加服务器来满足,但这种满足方式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服务器成本比较高,为双十一支付峰值而增置的服务器在平时只能闲置;二是不灵活,如果对支付需求的预判不足,在支付峰值下仍然只能依靠关闭非关键应用来满足。因此在双十一交易量的倒逼下,支付宝的唯一选择只能上云。 2010年支付宝放弃使用当时开源的数据库,而选择自主研发云数据库,走上了一条荆棘之路。经过3年的时间,支付宝成功上线Ocean base云数据库,在普通硬件上实现了金融数据库要求的高可用性。在性能上,这个金融云数据库创造了4200万次/秒处理峰值的记录,联合阿里云提供的其他云服务,双十一淘宝和天猫系统的平稳运行得到了保障。 2015年,另一家云服务商亚马逊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云数据库产品Aurora。但很明显根据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支付宝的金融云数据库在性能上跑赢了国际互联网巨头。 从云时代开始,业务激增和技术受制于人倒逼阿里进行自主研发,阿里绝处逢生,在数据库等关键云技术上走在了前列。也正是因为在技术上的坚持,今天的蚂蚁金服才可以平稳催生更多的金融场景,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使用粘性,可以实现技术输出。 3.3、破釜沉舟,发力移动支付领域 支付宝是移动支付的先行者,2010年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支付宝先行试水线下支付场景,推出国内首个二维码支付解决方案,试图打开线下移动支付这一蓝海市场。但当时由于智能终端出货量不高,3G时代并未开始,移动支付并未引起波澜,二维码支付和声波支付也就暂时被支付宝搁浅了。 2012年6月,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我国开始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当时移动端的支付宝仅仅是支付和收单的工具,2011年成立的微信以其社交生态牢牢掌握移动端入口,存量用户和日活用户远超支付宝。移动端对PC端的背后,是高频对低频的吊打,支付宝乃至整个阿里巴巴都感受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机感。 要生存就必须抢占移动端市场高地,如果不发力移动端,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将被微信支付蚕食。支付宝2012年底就开始思考如何发力移动端,马云在2013年初也指出阿里巴巴需要将“all in无线”作为发展战略,从战略到人事到产品的布局,都要以无线端为发展目标。 “all in无线”战略下,支付宝重新组建无线事业部,彻底重写几万行的无线产品代码,重拾二维码支付和声波支付。300多人组成庞大的无线团队,在经历3个月的头脑风暴和加班加点后,正式推出支付宝钱包7.0版本,移动端支付宝获得了新生。 在安装推广上,支付宝成立线下团队,全员出动并联合银泰百货,以人流量和支付场景密集的商超百货、便利店为切入点,线下推广支付宝钱包,以此撬动支付宝的线下移动支付市场。 重构后的支付宝定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支付平台,而是移动生活助手和移动金融平台,从生活场景切入,提高用户使用频率,从支付到通信、银行、缴费、医疗等场景,支付宝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支付宝在移动端上线余额宝产品,用户可在支付宝上实现闲钱理财,由此支付宝开启了金融之路的第一步。 2013-2014:初探金融生态,成立蚂蚁金服 1、从余额宝开始颠覆传统金融行业 移动支付领域的背水一战后,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站稳了脚跟。随着线上支付规模的攀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会留存大量的支付备付金,面对用户对备付金收益的诉求,如何管理沉淀资金成为支付宝新的挑战。 在当时的背景下,将备付金交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做资产管理,但支付宝的资金具有金额小、流动性高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的高门槛和长周期的资产管理计划难以匹配。 另外一方面,快捷支付给用户在支付上带来便捷的同时,使得支付宝账户的充值率显著降低,这就导致支付宝账户的变成了一个账号,如何提高支付宝账户的价值成为当时支付宝高层另一个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支付宝和当时规模较小寻求发展的天弘基金达成合作,二者就开发定制化互联网理财产品达成协议。 支付宝和天弘基金选择货币基金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较高,符合支付宝资金流的特征,单笔可以小额投入,并支持随时取出。另一方面,将以货币基金形式管理备付金有先例可以做支撑,1998年全球另一家支付巨头公司就曾成立全球第一支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实现电子支付和基金的嫁接,Paypal会员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可以自动投资于资金。 基于货币基金形式,支付宝成立余额宝,与天弘基金达成合作。通过余额宝,支付宝覆盖了理财市场的长尾用户,余额宝不仅仅是支付宝备付金的管理工具,更是支付宝用户的理财工具。余额宝的出现使支付宝的定位从支付工具到建立支付+理财生态,打通购物、支付和理财环节,实现支付宝对金融生态的初探。 余额宝在推出后便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恰逢2013年6月两度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不断突破新高,余额宝借钱荒东风,收益率一飞冲天,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飙升到6%左右。在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利率与余额宝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巨大差异下,余额宝募集速度创造了多个奇迹,颠覆了传统基金的募集节奏 。余额宝成立半年募集规模已超1000亿元,成立9个月募集规模超5000亿元,天弘基金也一跃成为公募货币基金榜单中的新贵。 借钱荒东风,余额宝的高额收益率增强吸金能力。但除了钱荒东风这个天时以外,余额宝的成功也离不开对长尾用户的价值挖掘,长尾用户具有巨大挖掘潜力,传统金融行业的服务对象是20%的高净值客户,长尾用户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综合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始自阿里巴巴的一脉相承,余额宝对长尾用户价值的充分挖掘颠覆了基金销售模式。传统货币基金以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80%长尾用户的覆盖成本过高。而互联网货币基金基于技术优势,可以低成本接触到长尾用户,“无限额”的购买方式可以实现用户全覆盖,互联网直销取代银行渠道也就成为了基金销售的必然趋势。 技术优势也是余额宝规模稳定增长的原因,与传统货币基金相比,余额宝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数据风控技术支撑余额宝的提现需求,余额宝以随时可用于支付、随时可提现作为重要特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支付和提现行为进行分析,余额宝可以实现资金的动态留存,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集中兑付风险。 另一方面,双十一期间余额宝在极短时间内满足多笔交易需求,在阿里云的技术支撑下,余额宝的清算时间大幅缩减,交易速度大幅提高。 在余额宝规模激增的背景下,众多“宝宝类”产品相继出现,2014年初余额宝的收益开始趋于稳定,余额宝规模在达到5000亿后也进入了增长的瓶颈期。 作为一家始终将居安思危牢记心头的企业,如何突破舒适圈,如何更多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支付宝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4月支付宝推出招财宝产品,以匹配用户高收益率的需求。 招财宝被称为余额宝2.0版本,从余额宝到招财宝,支付宝实现了从活期财富管理到定期理财平台的蜕变。但招财宝的定期理财与银行的固定期限存款不同,期限灵活,用户可随时提现,但已投资期限内的投资利息不会因体现而受到损失。招财宝本质上是一个保本的P2P的信息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设定理财期限和收益率要求,平台自动匹配投资项目。 余额宝和招财宝的组合拳出击彻底打断了传统理财产品的销售思路,覆盖80%长尾用户的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出现搅乱了传统金融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那么我们就去改变银行”。在余额宝等产品的推出后,传统商业银行也开始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传统理财市场被重构。 2、成立众安保险,“搅局”保险行业 随着淘宝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性化的机制被融入其中。淘宝平台支持对不影响二次销售的货物进行退货处理,但如果买卖双方就退货所发生的运费承担方案没有事先清晰界定,就会很容易产生纠纷。 2010年前后淘宝平台的退款纠纷中,42%是由于双方对退货邮费问题未达成一致产生的。为了解决退货运费的纠纷问题,淘宝在参考同样具有高频次、碎片化的航旅险后,希望推出低成本的退货保险产品。 2010年4月淘宝向一些保险公司发初邀约,但由于规模小、不确定性高等因素,很多传统保险公司不愿意参与到退货保险产品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愿意合作的保险公司中,淘宝选择与当时报价最低的华泰财产保险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退货保险产品,即我们今天熟知的“退货运费险”。 在保险产品设计上,华泰保险遵从传统保险产品设计的“大数法则”思维,退货运费险一律定价为0.5元,也因此被称为“五毛运费险”。但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在运费险成本较低的背景下,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倾向于购买多件同款不同型号的商品,等收到货物的时候再将不合适的商品退还回去。如此一来,退货运费险的赔付率必定居高不下,一度曾维持在93%左右,依靠概率事件赚钱的保险公司自然要面临大幅亏损。 在退货险大额亏损的背景下,如何改变现状成为华泰保险以及淘宝平台的重点关注问题。2013年10月,阿里联合腾讯、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等公司设立众安保险,在华泰财险退货险业务亏损严重的背景下,传统保险产品设计方式难以匹配退货运费险,新参与到退货险产品设计的众安保险势必要另辟蹊径,众安保险以互联网保险为突破口重新设计退货运费险。 在互联网公司股东的背景加持下,众安保险从出生就携带科技的基因。众安保险借助自身在大数据和计算上的技术优势,用技术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在运费险的产品设计上,众安保险与淘宝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改善。 一是扩大样本量,从用户主动购买转变到鼓励卖家为每一笔订单赠送运费险;二是在大数据技术下,分析用户的退换货记录,并且针对商品的价格和性能等属性,针对不同商品、不同买家设置不同的运费险定价。 在这两个措施下,消费者、卖家和保险公司实现了三赢的局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提供免费或者不同价位运费险的卖家。对于卖家来说,免费提供运费险大幅增加了销量。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定制化的定价方案下,运费险定购量增加,成本也可得到控制。 与支付宝、余额宝的发展历程一样,众安保险的发展也是源于淘宝的交易需求,但又不止于淘宝。退货运费险之后,众安保险在消费保险领域继续发力,开发30多种五花八门的保险品种。 在2016年双十一期间,除了运费险,针对彩妆和护肤品,众安保险推出化妆品过敏险;针对服装鞋帽,众安保险推出褪色险、脱胶险;针对瓜果蔬菜,众安保险推出生鲜腐烂险等等。在消费保险领域,蚂蚁金服联合中国人保(行情601319,诊股)、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等9家保险公司推出了质量保障类、物流保障类、售后保障类和信用保障类等五大类品种。 这些新奇的保险品种使众安保险创造多个销售奇迹,在2014年和2016年的双十一活动期间,众安保险的保单销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亿笔和2亿笔。而后,众安保险继续布局消费金融、汽车、航旅和健康4大生态,逐步完善在保险行业的布局。 互联网保险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蓝海市场。从总保费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保费规模第二大市场,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根本,中国保险的低密度和低深度与传统保险行业在价值链上的诸多痛点密不可分,这些痛点催生了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从3个层面上解决了传统保险行业的痛点,重构了传统保险的各个环节。 一是销售渠道上,传统保险行业的销售依赖于人工,营销成本高,而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销售传统保险产品,可以低成本接触长尾用户,保险覆盖率得到提高。 二是传统保险难以实现针对性,而互联网保险可利用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上的优势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让现有产品更具针对性、定制性和动态化,实现“千人千面”。 三是传统保险行业以三大险种为主,产品种类较少,互联网保险以数据分析技术满足更多的保险需求,覆盖先前未曾处理过的风险。 众安保险这类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并不是为了与传统金融机构争抢存量市场,而是开辟新的蓝海领域,做大保险行业市场规模。从保险品种来看,众安保险的品种与传统保险覆盖存在明显差异。从客户覆盖上来看,与传统保险业务不同,衍生自阿里巴巴的众安保险希望覆盖的也是长尾用户,以“薄利多销”为主要特征。 众安保险以不到30元的人均保费服务4亿用户,创造人均15单左右的记录,成为国内互联网保险公司的龙头,并且掀起了国内保险行业的金融科技化浪潮,传统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型。 回顾众安保险的发展历史,众安保险以“退货运费险”这个三大保险以外的细分险种为切入点,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后逐步布局五大核心业务生态。以底层技术为核心优势,众安保险“搅局”传统保险行业,引领传统保险行业走上保险科技之路。 3、私有化之争落幕,蚂蚁金服成立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在一年一度的支付宝“小微分享日”上,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正式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高管彭蕾指出,阿里巴巴之所以用“蚂蚁”作为金融板块的名称是因为支付宝乃至整个阿里巴巴希望覆盖的是80%的长尾小微用户,蚂蚁抱团后可焕发无穷力量。 马云在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指出,未来阿里巴巴要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重塑一个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在这个规划,作为当时阿里巴巴一个重要业务平台和金融业务的发力点,支付宝无疑是整个阿里巴巴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 2013年莫干山会议山,彭蕾等支付宝高管敲定了未来支付宝要重点发力的8个项目,初步勾画了蚂蚁金服集团的雏形。在这个规划雏形下,阿里巴巴集团在2013年3月开始筹备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负责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业一级消费者个人服务的金融创新业务。在支付宝取得的惊人成功下,支付宝的其他项目也按部就班开始陆续推进,小微集团的基本框架和雏形逐渐勾勒出来。 但蚂蚁金服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背后是一波三折的去外资化和私有化之路。众所周知,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软银集团的投资资金,而阿里巴巴对支付宝的控股导致支付宝也被贴上了外资的标签。 但在我国的资本管制和金融监管政策下,要布局金融生态的支付宝如果要拿到国内的支付牌照,去外资化是必然趋势,完成私有化之路。支付宝的去外资化走了3年,并以巨额赔偿作为内资化的代价。支付宝的独立出走也是蚂蚁金服成立的前期准备,为后期蚂蚁金服在国内的金融版图扩张奠定了基础。 定位于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蚂蚁金服在独立之后的第一站便是上线蚂蚁聚宝平台,蚂蚁金服在构思之初便带有金融+互联网的属性,如果将所有的理财功能都置于支付宝之上,那么支付宝本身便会变得臃肿不堪,通过设立蚂蚁聚宝平台,支付宝的线上理财平台得到整合。蚂蚁聚宝是一个一站式的理财服务平台,囊括了前期余额宝、招财宝等理财服务,实现从余额宝到平台化的招财宝以及到一站式理财平台的三级跳。 从淘宝的支付工具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独立再到从阿里独立的第三方金融集团,蚂蚁金服的成立标志着金融板块从业务到品牌的完全独立。从支付宝钱包到开发余额宝、招财宝等业务,蚂蚁金服独立之初金融业务版图一隅已构建完成,随着从阿里集团独立,蚂蚁金服又将展开金融版图的快速布局。
靴子落地,这两天金融圈最大的新闻,马云最重要的资产,阿里最值钱核心资产,也是全球最大的独角兽――蚂蚁集团,终于要来A股,喜大普奔啊!一旦登陆科创板,万亿市值起步,超越茅台登顶A股也并非不可能。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据报道,蚂蚁集团寻求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合1.4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呢?就是比现在最值钱的贵州茅台(600519)、工行市值差一点点)。其中,计划在香港寻求100亿美元的IPO。中金、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负责其香港IPO事宜。 消息出来后,一张截图传遍全网,蚂蚁集团整层楼欢呼,是财务自由的声音 简单认识一下蚂蚁集团是干什么的 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 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正式成立。 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小微金服”),小微金融(筹)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 2005年下半年,淘宝网已有70%的商品将支付宝设置为可选的支付方式。而在2011年支付宝就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在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余额宝出现直接让支付宝的用户不断的增加,当时很多人在存钱的时候直接把钱放入了余额宝拿到了货币基金的第一名。 2014年,阿里对旗下的相关金融产品进行整合,并正式成立了蚂蚁金服。期初,蚂蚁金服包括余额宝、定期理财、存金宝和基金等各类理财产品。发展至今,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资料显示,蚂蚁金服每天的支付笔数超过8000万笔,其中移动支付的占比已经超过50%,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超过4500万笔,移动端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为1.9亿个。 蚂蚁集团有多挣钱? 去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公司已收到蚂蚁集团33%的股份。这一入股交易基于双方2014年签署的战略协议。为保障股东利益,2014年双方协议承诺,蚂蚁集团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集团税前利润的37.5%。 7月8日路透社报道,蚂蚁集团今年内将在香港完成IPO,目标估值2000亿美元,约合1.4万亿人民币。 上述报道称,蚂蚁集团计划在此次IPO中出售5%-10%的股份,这意味着募资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200亿美元,这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的IPO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还披露了蚂蚁集团去年的业绩,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 2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的2019年度自然年财报称,对于2019年9月取得蚂蚁集团33%股份后的一次性收益,阿里巴巴在四季度确认该收益上调人民币23亿元。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在六年间,从蚂蚁集团33%的股份中获得的收益共为715亿元。 按照自然年计算,蚂蚁集团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 复盘蚂蚁集团2017年以来各季度的利润情况,除2018Q1与2018Q3三季度出现大幅亏损外,其余季度均是盈利。 从2019年业绩来看,蚂蚁集团在经过2018年的短暂亏损19亿和业务调整之后,已然走出亏损泥潭,盈利能力强劲。 经历了2018年的亏损后,蚂蚁在2019年迅速调整策略,从而扭亏为盈。据了解,支付、消费金融和财富业务是蚂蚁集团当前的主要盈利点。随着其与微信支付之间的竞争“降温”带来补贴下降,消费金融助贷模式走向成熟,以及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深度布局,这三块业务将成为利润来源的基石。 目前,国内支付面向B端商户收费率约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提现费率约为1‰。海外收取的费率则为国内数倍,尤其是B端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花呗、借呗、网商贷合作的外部银行已经超过100家。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蚂蚁的支付业务收入重点受益于行业增长,其中多项业务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个别业务可能超过50%;数字金融业务同时受益于行业扩张与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具备平台效应的资管代销等业务;科技输出收入伴随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的上升期,亦有望再实现30%以上的增速水平。 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超级明星企业,不想成为“大象”的蚂蚁,仍然成了巨无霸。业务涉及支付、银行、消费信贷、保险、基金、征信、评级、金融云、数据库等。 在官宣上市之前,蚂蚁集团已经完成多轮融资: 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一轮120多亿元人民币A轮增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2015年9月5日,获中邮资本(中国邮政)战略投资; 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总额超过45亿美元B轮融资由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人寿(601628)、中邮集团等机构参投; 2018年2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 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又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 最后一轮融资后,市场对其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其最重要的板块――支付宝用户数超过12亿。 据最新报道称,蚂蚁集团据悉寻求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若按2000亿估值计算,募资额达100亿-200亿美元。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27029亿元,若按20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蚂蚁集团上市成功后,将占据科创板总市值的比例超过51%。 若科创板上市后股价涨幅超50%,总市值有望超越贵州茅台的20563亿元。 马云持股8.8% 员工最受益?国家队也持股 7月13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财年报告显示,马云在蚂蚁持股约8.8%,并拥有50%表决权。目前,阿里巴巴持股蚂蚁集团33%的股权,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集团50%股权,而君瀚属于马云及阿里系、蚂蚁系员工,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 因此,阿里巴巴及阿里系成员,大约持股蚂蚁集团约83%的股权。按蚂蚁最后一轮融资估值1556亿美元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集团估值为137亿美元。 员工仍然是蚂蚁集团最大的股份所有人。2013年,蚂蚁集团首次公布股份架构时明确宣布,员工持股将达到40%,充分和员工分享发展成果,这也与马云一直坚持的财散人聚理念一脉相承。 2015年、2016年、2018年,蚂蚁集团分别完成A轮(约18.5亿美元)、B轮(约45亿美元)、C轮(约140亿美元)融资。根据蚂蚁集团工商变更资料,A轮融资规模占总体股份逾8%,8家出资机构中,全国社保基金以5%的持股比例名列榜首。 随后,在B轮融资时,其整体估值已达到600亿美元。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此外,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601658)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等A轮战略投资者也都继续进行了投资。其中,还包括了A轮投资者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新增战略投资者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建行下属子公司)。 蚂蚁集团A股上市,会带来冲击吗? 由于蚂蚁集团体量较大,有部分投资者担忧其IPO对市场造成冲击。 对专家表示,“从中芯国际上市当日大盘表现来看,大型公司上市对市场确实压力很大,虹吸效应非常明显。蚂蚁集团估值很高,募资额巨大,上市时预计会对市场资金形成较大的压力,尤其是A股市场未明显走牛、市场增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将更大。因此,蚂蚁集团上市的时机,不仅对企业自身很重要,对A股市场也非常重要,应尽可能选择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启动发行。”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认为,近期A股日均成交额超1万亿,1000亿的募资规模(预测)影响有限,A股不缺乏资金而是缺少优质公司,“蚂蚁集团上市后市值就相当于工行,市场十几年前就能承住工行、中石油上市,现在也能承住蚂蚁上市。” A股概念股要狂欢了? 估值超过10000亿的蚂蚁集团,背后的A股小伙伴也非常多,具体概念股名单如下: 润和软件(300339):2018年1月,与蚂蚁金融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6月,蚂蚁金服受让公司5.05%股份,同年11月,合作研发新一代分布式互联网核心产品; 新开普(300248):2019年1月,新开普与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达成战略合作,上海云鑫成为新开普第二大股东; 科蓝软件(300663):2019年1月,与蚂蚁金服战略合作,联合发布移动金融逸平台;3月,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于3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买入公司3.4%股份,与同一控制下主体恒生电子(600570)合计持股8.41%。 中国人寿:参股蚂蚁金服;持有蚂蚁金服1.66%的股份。 新华保险(601336):参股蚂蚁金服;持有蚂蚁金服0.66%的股份。 中国太保(601601):参股蚂蚁金服;持有蚂蚁金服0.85%的股份。 京能置业(600791):参股蚂蚁金服; 雄帝科技(300546):蚂蚁金服合作;18年6月,与支付宝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乘车码产业链。 宇信科技(300674):19年3月11日,互动平台称阿里云、蚂蚁金服为公司战略合作伙伴,旨在共同推进云计算、数字金融微服务。 海泰发展(600082):蚂蚁金服合作;实控人天津海泰控股的天津信托与蚂蚁金服全面战略合作。 华数传媒(000156):蚂蚁金服参股;实控人为马云和史玉柱的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以65.36亿入股公司获得20%股份。 张江高科(600895):参股蚂蚁金服;持有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壹)8.33%股份,该基金为蚂蚁金服股东。 另外,消息出来之后,阿里巴巴在美股大涨超3%,而先后投资蚂蚁金服35亿的中国人寿则涨超8%。 网友点评:豪宅要涨价了! 井贤栋内部信:上市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对蚂蚁人提出三点要求 7月20日晚间消息,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今日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发布内部信。“上市在外人看来,固然令人兴奋,但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因此,我想向所有蚂蚁人提三点要求。” 井贤栋在内部信中指出,三点要求分别是:第一、坚持使命与担当;第二、保持谦卑和敬畏;第三、保持冷静和定力。 他表示,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让我们更好地践行使命的新起点。因为我们相信,做一家好公司比做一家大公司更重要,而这一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改变。 以下为井贤栋内部信全文: 各位同学: 我向大家正式报告一下,蚂蚁集团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回想我们最开始成立支付宝,是为了解决交易的信任问题,让陌生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做成买卖。从这里开始,我们用科技助力数字时代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建设,让每一个普通人、每一家小企业都可以享受跟银行行长一样的权利。然后,从金融服务业开始,我们希望助力更多的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建设,因为数字经济时代势不可挡,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升级不仅仅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也能够让更多的小商家小企业不掉队,生意更好做,活得更加有尊严。 这些年来,蚂蚁前进的动力,始终是和阿里集团一起,围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发现一个个需求,解决一个个问题,给全世界的小企业和普通人提供更多平等机会。因为我们始终相信,Small is beautiful,small is powerful,这也是蚂蚁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希望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我们需要更透明,更开放,更分享,也更可持续。而上市,可以让我们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我们的成果和未来。 上市在外人看来,固然令人兴奋,但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因此,我想向所有蚂蚁人提三点要求: 第一、坚持使命与担当。蚂蚁走到今天,让我们与众不同的,从来不是商业能力,而是我们勇于担当,与每个普通人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成为上市公司,意味着社会对我们有了更大的期待,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继续全力以赴,为客户去创新,为社会去创造,为未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围绕着短期目标走,忘了初心。只有这样,蚂蚁才不会变成一家平庸的、只会赚钱的公司。 第二、保持谦卑和敬畏。蚂蚁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有多么的出色或者特别,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继续用谦卑的态度去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去跟这个世界相处,尤其是在面对更多复杂的环境的时候,我们必须敬畏未知,求同尊异。 第三、保持冷静和定力。过去这些年,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这相对于未来更远的路而言,只是刚刚开始。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仍然有无数的难题在等着我们。在携手伙伴服务全球更多市场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坚持走正确的路。 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让我们更好地践行使命的新起点。因为我们相信,做一家好公司比做一家大公司更重要,而这一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改变。 井贤栋 蚂蚁集团董事长 2020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