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的安徽一元菜生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内,工人忙着采收、搬运蔬菜。阮雪枫摄 2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华星源农机有限公司,农户正在选购农机。胡江涛摄 湖南: 抢抓农时集中育秧 经济日报讯春早人勤争朝夕。近日,在湖南广阔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春耕备耕的身影。 在传统产粮大县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洞木亭村,正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双喜正组织他的“机械部队”翻耕和平整土地,为播种做准备。“这块地刚刚施了肥,把土壤充分拌匀,育苗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苗长不均衡的情况。”刘双喜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天气晴好,县内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抢抓晴好天气春耕备耕的农户,春耕准备工作更加充分。 在离隆回300公里外的“中国硒乡”桃源,田野里一片安宁,种粮大户罗煌的院子内却轰隆作响。几个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汗流浃背。“我们要抢在春耕前,帮大户们调试完设备。”浔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国栋说,今年回温提前,为抢抓农时,全中心都绷紧了“备耕弦”,“月底要翻土、下月中旬集中育秧,4月中旬秧苗下田。一环扣一环,一步都松不得。” 刘国栋说,今年全县计划免费发放种谷40万斤,用于鼓励双季稻办点示范和早稻扩面。不仅免费发种谷、育秧盘、农机检测,种得好还有奖。 为确保春耕任务落实到每一块土地上,湖南省成立14个粮食生产工作督导组,为小散户提供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力争2021年全省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000万亩,稳定扩大早稻生产面积。 河南沈丘县: 微信群里农技培训忙 经济日报讯初春时节,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基地经营主肖云峰介绍,该基地一共流转土地1965亩,其中160亩建了蔬菜大棚。“种瓜果蔬菜离不开农技员帮助,现在各村都建起了微信群,可随时在线接受农技知识培训。” “目前气温回升,墒情好,瓜苗播种后两三天要及时查看苗情,当种子有一半左右出土时,及时揭去地膜,使小苗见光绿化……”在卞路口乡“新三农”微信群里,农技员在为大家讲解苗床管理的注意事项。 据了解,自2020年疫情以来,沈丘县引导各乡镇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让农技人员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对接,普及春耕春播技术。目前,沈丘县578个村(社区)都开通了微信群。 在该县杜庄村一处草莓大棚里,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红灯笼”,种植户杜北北正忙着给草莓疏果。“每株草莓蔓上营养成分有限,疏剪掉几个后,营养成分更集中了,结成果实后长得又红又大。”杜北北说,这些知识都是从微信群里听农技师讲的。杜庄村微信群从去年开通以来,已有360多个农户加入。 “农技员人手有限,以前春耕期间,他们整天下乡,也没法顾及所有地区。现在他们通过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解决一线的问题。”卞路口乡党委书记牛晓靖介绍,进入2月以来,该乡农技员通过微信平台解答的问题已达上百条,是农闲时节的两倍。 山东诸城市: 一条龙托管助增收 经济日报讯“春播不犯愁,春管不动手,有了‘一条龙’托管模式,我都成‘甩手掌柜’啦!”在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管家朱村春耕作业现场,村民宋立华说,他把土地流转给了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每亩地每年有600多元流转费,而且在合作社里打工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工资。 在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里,负责人王志海指着150台套农机介绍,这些智慧农机从耕、种、收,到打捆、烘干等农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台大型智能拖拉机自带测亩仪,每千米误差在2厘米以内,一天就可以耕地400多亩。”眼下,当地已有1300多个农户成为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受益者,该合作社“一条龙”托管服务土地面积已突破万亩,去年社员户均从合作社领取收益4万多元。 “‘机器换人’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下一步将逐步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等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农业设施,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路子。”王志海说。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农业数据资源获取难、整合难、应用难等突出问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汇聚全省涉农数据,通过数据共享获取气象、水文、土壤和病虫害、动物疫情等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投入提供数据依据;深化区域农业数据的智能化分析,逐步实现全省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应用,为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数据服务。
12月25日,“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大学举办,江苏省副省长赵世勇出席并讲话。 赵世勇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全省农机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3%,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机械化总体水平在全国领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推动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基础。希望联盟有效整合利用成员单位资源,着力科研攻关,集中突破一批智能农机“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优势产业,提升高端先进农机装备技术供给能力;着力培养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成熟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 “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由江苏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机工业协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
自2020年8月底披露《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后,吉峰科技的实控人变更事项便备受市场及投资者关注。然而近5个月时间过去,该事项“官宣”后却杳无声息,针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进展和近期披露的吉峰农机合伙人计划,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不久前向吉峰科技发出了关注函,要求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2020年两度筹划实控人变更事项 资料显示,吉峰科技于2020年8月31日披露公告称,四川特驱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驱教育)不可撤销地接受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新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上市公司23.86%股份的表决权委托,拟受让王新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6.02%的股份,并由特驱教育全资子公司四川五月花拓展服务有限公司现金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吉峰科技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自然人汪辉武。如今时隔近5个月,吉峰科技未披露任何进展公告。 对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吉峰科技补充披露此次权益变动事项的具体进展,是否已按协议安排推进各项工作,23.86%股份的表决权委托是否已生效,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已发生变化。同时,要求吉峰科技补充披露上述6.02%股份协议转让事项及非公开发行事项的原因,是否已构成违约,并函询特驱教育及其子公司并要求其说明目前是否具备资金实力推进本次权益收购事项,补充披露相关协议是否已终止。 记者注意到,此次实控人拟变更的消息披露以后,吉峰科技股价曾一度飙升。从公告披露日(2020年8月31日)的开盘价5.36元/股起步,公司于2020年9月7日盘中以8.34元/股创下了阶段新高,短短数个交易日内,区间累计最大涨幅达到55.6%。然而,在经历股价勇创新高的“高光”时刻后,吉峰科技股价进入下行通道,截至2021年2月1日盘中,其股价已调整至4元/股以下。此事显然也引起了交易所的注意,关注函中要求吉峰科技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炒作公司股价情形,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吉峰科技在2020年不止一次筹划实控人变更事项。2020年5月8日,公司就曾公告宣布,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经建发”)拟受让吉峰科技实际控制人王新明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总股本6.02%的股份,不可撤销地接受王新明剩余所持上市公司9.2%股份的表决权委托并现金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然而,公告披露后不到一个月,此次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事项便于2020年6月2日宣告终止。 主业不振 营收持续三年下滑 一年内两次筹划实控人拟变更事项,首次计划披露后不到一个月即“流产”,第二次的计划在公告后5个月内没有披露进展情况,尽管吉峰科技更换“东家”的心情迫切,进展却似乎较为波折。而在两次筹划实控人变更事项的背后,是上市公司乏力的业务和黯淡的经营业绩。 资料显示,吉峰科技全名为“吉峰三农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聚焦三大板块:1、农机流通与服务业务板块;2、高端特色农机具及核心零部件业务板块;3、乡村产业振兴创新业务板块。近年,吉峰科技主营业务表现疲软,公司2017年至2019年期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2019年,其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高达1.43亿元。从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吉峰科技2020年有望以500万元至700万元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不过,公司2020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预计亏损额度为220万元至420万元。 从行业来看,农机企业对于补贴的依赖、产品使用周期性带来的制约等因素,被认为影响着包括吉峰科技在内的行业公司。 “国内农机行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有别于其他的工程机械企业,农机企业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并且具有行业使用周期的特性——建筑工程机械几乎全年都在使用,而部分农机却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内才需要使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机消费者主要是农民或农业生产机构,当政府对于农机购买销售推出新的补贴政策时,板块会相对活跃,而一旦补贴或支持力度减弱,可能就会出现发展相对较慢的周期。同时,国内农机企业总体的研发实力相对较弱——机械较为粗糙、科技附加值不高,还有个别企业“蹭概念”,用农业政策、新科技热点来炒作,所谓的“科技加成”脱离了实际需求,这些都是目前农机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资料显示,我国农机行业经历了2004年—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十年黄金期,从2015年开始,行业持续下滑。信达证券曾发表研报指出,2020年农机销售开局良好,且在政策支撑下农机需求边际有望持续改善,农机销量短期内较往年有望小幅回升;中期来看,农机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仍未扭转,在农机购置补贴推动农业机械化率提高的同时,产能彻底去化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长期来看,随着持续去产能以及国内土地流转加快带动规模化种植比例的提升,国内农机行业有望逐渐回暖。“农业机械和种养殖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单品种种植,规模化种植,立体养殖等等将会给农业机械带来大量的发展机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孙文华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多名投资者向吉峰科技提问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和发行股票事项的进展事宜。吉峰科技的实控人拟变更事项进展如何、公司如何在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记者将持续关注报道。
5月22日上午,湖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业务推动会暨“惠农担-农机贴息贷”产品发布会在双峰县锁石镇举行。 湖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行、省农信联社、省农机事务中心、湖南农担、双峰县委县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由省农行、省农信社、省农机事务中心、湖南农担主办,双峰县政府承办。 发布会由湖南农担董事长唐政主持。总经理吕辉红发布产品。唐政与双峰县人民政府县长彭石清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农行、省农信联社相关分支机构向全省首批6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了“惠农担-农机贴息贷”310万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次活动举办地双峰县,先后获评“中国碾米机械之乡”“中国农业机械之乡”“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永丰农机特色小镇纳入全省12个重点扶持的产业小镇。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产值87.8亿元,占全省农机工业产值的1/3。 湖南农担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机事务中心的支持下,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与省农行、省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适时推出了更具针对性、更贴合行业性质、更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信贷担保产品“惠农担-农机贴息贷”。 据介绍,“惠农担-农机贴息贷”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成本低。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不超过LPR+50基点,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机给予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贷款贴息补贴,湖南农担按照2%/年收取担保费,省财政对300万元(含)以下的业务给予不超过1%(贫困县1.5%)的保费率补助,2020年担保费仅收取0.5%。财政贴息贴保费后,最终实际年化融资成本约为3%。二是门槛低。政银担合作,免保证金、300万以下免实物抵押,极大降低融资门槛。三是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匹配,最长可达3年。四是方便快捷,湖南农担与合作银行开启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自收齐贷款申请资料后限时10个工作日内办结。 来源:双峰县政府金融办
2020年6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三农部总经理陈炎一行来到“中国农业机械之乡”双峰县调研农机贷,研究落实全程全面全心全意为双峰农机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陈炎总经理率娄底市、双峰农行负责人深入双峰经开区内“湖南省农机产业园”,实地考察农友、劲松、五丰等农机龙头企业,走访湘中农机大市场,询问双峰农机补贴窗口,然后进行座谈、研讨。 陈炎表示,湖南农业银行将助力双峰农机做大做强,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一要全程服务,从农机推广、农机销售到农机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提供资金链支持。二要全面服务,不但服务农机企业,还要服务企业员工;不但提供信贷支持,还提供财富管理指导。三要全心服务,不但要快捷方便,而且要利率优惠,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 双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燕和政府金融办、农机事务中心、农机协会负责人等陪同调研座谈。 来源:双峰县政府金融办
近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升级农机装备,将加大农机补贴推广力度,落实农机推广服务“331”机制,即省市县财政列支3亿元用于农机作业补贴、购置累加补贴和农机贷款贴息,撬动农机购置资金30亿元,推动各级实施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 记者走访了解,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农机龙头企业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在农忙时节发挥重要作用,为湖南今年粮食稳产丰收做出贡献。有专家表示,湖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工业机械大省,在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必然迎来农机产业千亿产值的未来。 政策助力农机推广 今年3月份,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湘农联〔2020〕34号),提出实施累加补贴、加快实施进度、开展贴息贷款等,加大农机推广的补贴力度。而农机推广服务“331”机制则是上述措施中的最新进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331’机制推动下,我们新增铺膜机、残膜回收机、撒肥机、花生收获机、揉丝机、果蔬烘干机等6个补贴品目并公示补贴额度,有132个产品经评审进入补贴系统。我们还增加自主选择品目补贴试点县,满足‘一县一特’农业生产对水肥一体化、冷藏保鲜等设备的需求。至9月底,湖南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5.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5.38亿元、省级财政累加补贴0.28亿元,补贴农机农具共计12.4万台,10.7万个农户受益。”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魏教授向记者表示:“9月中下旬以来,湖南地区面临持续寒露风灾害,寒露风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湖南省一季晚稻进入收获期,双季晚稻在10月中下旬收获。政府的补贴政策及时到位,农户就有动力积极购置先进农机,不仅能节约劳动力,提升作业效率,更能为生产一线提供战斗力,巩固湖南地区粮食稳产丰收。”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华岳向记者表示:“农业强不强,机械化是标志。当前,湖南在机械制造、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内已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领军企业。另外,湖南在稻谷、竹木、油菜、油茶、辣椒、水果、茶叶、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农业细分行业拥有一定规模优势。湖南省市县等各级地方政府以财政手段加快农机推广,促进多种技术方案融入农业生产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效果。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湖南省农机产业将迈向千亿产值,最终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做大做强。” 农机龙头受益 随着补贴政策加速落实,湖南本土农机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推出新品,为农民提供大量先进农机。 在“331”机制中,“一村一台碾米机”工程是重要工程之一。湖南省委省政府给每个行政村配送一台碾米机,引导农民从“卖谷买米”转向“储谷卖米”,实现种粮增收。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称,目前,湖南省已安排专项资金3818.56万元,配送的碾米机全部由地方政府出资采购。其中,湖南本土农机企业劲松农机、农友农机抓住良机扩大产能,先后为湖南双峰等地配送1.12万台高效碾米机。 除了碾米机外,烘干机、收割机等配套大件农机也获得财政补贴,共同提升农户购置积极性。中联重科在上述领域中深耕多年,对应新产品还获得“第12届全国农机用户满意品牌”。中联重科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情况:“湖南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补贴政策,对农户购置大件农机给予支持,激发了农户购置热情。以湖南长沙县种粮大户购置烘干机为例,两台烘干机加上库房建设总价35万元,政府每台补贴3.6万元,购置费用降至28万元。一台烘干机12小时可烘干16吨稻谷,一吨稻谷烘干成本只有60元。若采取人工晾晒方式,60吨稻谷需要人工费1.35万元,还需承担天气风险,烘干机只需3600元并可全天候作业。种粮大户算明白这笔账,都乐意购买烘干机代替人工作业。近期湖南雨水偏多,空气潮湿不利于谷物烘干。烘干机可防止谷物受潮霉变,帮助实现颗粒归仓。客户认为我们的烘干机具有精度高、节能耗、自动化等优点,购置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 湖南的“331”机制不仅推动本省农机龙头发展,也吸引其他省份农机龙头前来。江苏沃得农机拥有南方农田耕种作业经验,旗下产品多次实施跨区作业,为湖南地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沃得农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近期是湖南地区秋粮收获时间窗口,后台统计发现,履带式收割机日工作小时数有明显上升。湖南加快推动补贴政策以后,收到来自农民朋友的询价电话增加了不少。”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农业的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专家表示,今后要瞄准设施农业、丘陵山区和畜牧业三大领域短板,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设施农业延伸,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 如火如荼的秋收正在全国展开,各类农机在广袤田间纵横驰骋。不过,依然有不少地方和环节要靠人力畜力。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农业的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果菜茶等作物的机械化率不到40%,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率只有30%至35%,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差距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锡文表示,在劳动力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保持稳定发展,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政府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今后要瞄准设施农业、丘陵山区和畜牧业三大领域短板,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设施农业延伸,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 设施大棚迈向“指尖农业” 我国是设施农业第一大国,设施农业打破了靠天吃饭、露天种养的生产格局,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说,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只有30%,不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一半,生产仍以人工为主,请工难、用工贵突出。由于用地难、用地贵,许多现有生产设施室内空间不足,不便于机械化作业。 从全球看,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设施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和单位产出率较高,正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比如,我国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水平约为22公斤/平方米,仅相当于荷兰温室番茄平均产量的43%。受作业环境和生产规模等影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非常突出:在设施园艺领域,育苗嫁接、移栽、采收等设备缺乏,人均劳动生产率低;在设施养殖领域,精准饲喂、环境调控、分层捕捞等方面机械化发展缓慢。 近年来,各地把设施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相结合,做了不少探索。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核心基地之一。在这里,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从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天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在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祥地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里,一栋单体占地120亩的智能温室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领衔设计的。 “信息已成为智慧农业生产的最重要要素。”赵春江认为,我国设施农业呈现信息化推动显著增强、融合化发展明显加速的特征,要在设施大棚更新迭代的同时,推进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服务社会化。 丘陵山区破解“下田难” “耕牛进得去、铁牛进不去”,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调研组调研发现,农机“下田难”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丘陵山区耕地条件差,地形复杂、田块细碎,许多地块坡多埂多、形状不规则,大中型农机多数难以通行作业。另一方面,种植品种较多,采用传统的套作、间作等种植模式较普遍,规模小且分散,所需要的农机装备多样,机具研发难题多且复杂,令不少研发机构和农机企业望而却步。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我国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19个省份1400多个县市。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许多地方机耕道路缺乏,加之农艺栽培模式复杂、适用机具不多,严重制约了机械化发展。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只有4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面对这一短板,丘陵地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让原来的“巴掌田”“鸡窝地”变成了农机纵横的舞台。 寒露时节,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天九镇兴隆村,晚稻长势喜人,当地种粮大户龙新华正在检查维修农机,为秋收作准备。当地开展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改造,为大中型农机运用创造条件。该县农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了中央农机补贴资金申报约204.5万元,比去年增长283.7%,补贴农机具327台(套)。 近年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支持开展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示范等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大专项中,设立“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等3个项目,一批适用丘陵山区的机具相继研发生产。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丘陵山区集中的19个省区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0亿元,支持农户购置机具2000万台(套),农业农村部在丘陵山区组织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98个,各地建设了一批示范乡,推动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畜牧业追求“人管设备” “目前,畜禽养殖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体,其养殖量占比超过80%,但机械化程度低于30%,其中生猪养殖机械化水平在30%左右,蛋鸡和肉鸡养殖的机械化水平在40%左右,肉牛、水禽等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于30%。废弃物收集处理、工程防疫、种养循环等方面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说,推进畜禽养殖加快发展,意味着畜牧业要从“人工喂养”传统模式向“人管设备”现代模式转变。 以生猪为例,我国大部分猪场设施简陋,自动化环境控制装备缺乏,饲料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10%以上。去年以来,国家多措并举推动生猪产能恢复,一些生猪养殖企业启动了“楼房养猪”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先进设施装备的作用,实现了智能饲喂、空气过滤、粪污处理等装备的高效协同,用地仅为普通猪场的十分之一,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达28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头。 记者了解到,伴随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也不断得到应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系统,对畜禽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跟踪监控,猪戴上了电子耳环,个体状况尽在掌握;牛戴上了电子项圈,可以定位放牧牛群位置,监测分析生长周期。大型企业把物联网技术与畜牧机械相融合,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生产数据,畜禽生产全过程管理更精细化,成为畜牧业智能化的标签。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尤其是中小养殖户机械化,最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要把培育饲草料制备供应、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专业化工程防疫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推进规模养殖机械化的主要依靠力量,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