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易纲最新定调!2021年央行关键词 作为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走向一直是市场十分关注的热点。 2021年人民银行工作将如何开展?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写下了他眼中2021年央行工作的关键词。 总台央视记者 孙艳: 2021年人民银行的工作里面,您认为您的重要工作是什么?如果选择一个词作为关键词,您会选择哪一个?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 关键词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稳字。 总台央视记者 孙艳:为什么选择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它“稳”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要稳字当头,我们常说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字就是,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然后才是要精准、要灵活、要适度,那么它的大前提,它的主要形容词是稳健,这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二个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意思就是说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先稳,比如说要改革,那么要在稳中求进,所以是从稳字开头的。 同时金融有一个金融稳定,金融要稳定的化解风险,化解风险也是要体现一个稳,它不仅仅是要稳字开头,而且化解风险的结果也要稳。所以我觉得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就体现好这一个字:稳字,就能够把货币政策最主要的要义抓住。(央视财经) 相关报道:2021年将如何实施好货币政策?关键在一个“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今年,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又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 2021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实施好货币政策?易纲表示,今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关键词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稳”字。在总量上,我们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的工具,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它们的增长速度同名义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匹配。在结构上主要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金融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在改革开放上,要深化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巩固我们现在贷款利率下降的这样一个趋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二者将如何平衡?易纲说,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同时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首先在宏观上,我们要稳住宏观的杠杆率。去年的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的增速已经放慢了,今年我们完全有把握,使得宏观的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上。在微观上我们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的风险。要健全金融风险的预防、预警和处置问责制度的这样一套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的责任,补齐我们监管的短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好金融风险,特别是不要让风险积累。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易纲说,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要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向绿色发展的领域倾斜,要加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通过推动建设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形成碳排放权的合理的价格。(央视新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今年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2021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将推出哪些举措? 易纲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易纲认为,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 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未被疫情打乱,惠誉成为第二家进入中国的国际评级公司、中国债券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了明确时间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如何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纲表示,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金融业在服务绿色发展、促进相关目标实现方面有哪些安排? 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易纲表示,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易纲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宏观杠杆率、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新年伊始,央行行长易纲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发表最新重要讲话。 1月8日,据新华社消息,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易纲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宏观杠杆率、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先看易纲的重要表述: 1、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2、疫情期间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3、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4、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5、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7、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8、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9、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10、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 中国货币政策退出问题较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对于2021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针对市场担忧的疫情阶段性政策退出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易纲强调,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随着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经历了去年宏观杠杆率显著上升后,今年宏观杠杆率有望企稳。易纲称,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除稳定宏观杠杆率外,易纲还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上提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易纲也就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发表看法。他透露,2021年央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升值,易纲回应称,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 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央行工作会议也就金融落实碳中和提出部署。易纲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 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 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 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 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此外,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易纲透露,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新年伊始,央行行长易纲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发表最新重要讲话。 1月8日,据新华社消息,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易纲就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宏观杠杆率、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先看易纲的重要表述: 1、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2、疫情期间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3、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4、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5、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7、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8、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9、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10、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 中国货币政策退出问题较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对于2021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针对市场担忧的疫情阶段性政策退出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易纲强调,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随着今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经历了去年宏观杠杆率显著上升后,今年宏观杠杆率有望企稳。易纲称,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除稳定宏观杠杆率外,易纲还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上提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易纲也就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发表看法。他透露,2021年央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升值,易纲回应称,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 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央行工作会议也就金融落实碳中和提出部署。易纲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为此,易纲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 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 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 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 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此外,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易纲透露,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图片来源:微摄 汗青 摄影 题: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吴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今年回到基本稳定轨道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2021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将推出哪些举措?易纲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易纲认为,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未被疫情打乱,惠誉成为第二家进入中国的国际评级公司、中国债券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了明确时间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如何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纲表示,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金融业在服务绿色发展、促进相关目标实现方面有哪些安排?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易纲表示,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图片来源:微摄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看望和慰问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人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和陆磊陪同。 易纲对全体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充分肯定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取得的成绩。易纲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演变,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历史性大幅震荡,外汇储备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外汇业务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工作,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在稳定市场信心、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易纲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始终牢记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进一步提升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完)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央行行长易纲12月9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视频演讲表示,未来绿色金融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建立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 易纲说,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我们愿与各方加强交流合作,整合有利资源,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近期,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彰显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决决心。这也意味着,中国需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低碳转型,在气候目标约束下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四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截至6月,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已逾1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将碳中和作为长期愿景,未来绿色金融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几项工作,更好支持疫后经济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一是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今后,在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要保证绿色金融支持目录中的项目在支持其他环境目标的同时,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二是研究建立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人民银行将投入更多资源,跟踪分析环境气候风险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四是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将通过修订国内标准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趋同。 易纲说,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中国部分绿色金融试验区已对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场景融合进行探索。在湖州,当地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减少环境气候相关信息不对称,帮助绿色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快速对接。人民银行还可通过该平台监测银行绿色贷款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