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易纲称,要守住风险底线,全力以赴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的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并且转入常态化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 另外,人民银行将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已经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此外,继续做好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等。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易纲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中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方面,各产业恢复较快;另一方面,需求也逐步恢复,投资明显回升,消费继续修复,出口明显向好。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稳定。 “我们也非常关注影响当前经济恢复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稳企业保就业的压力比较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等。”易纲表示,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会不会受到影响?对此,易纲指出,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首先,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比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 其次,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中国一贯主张要在抗疫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G20缓债倡议,为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低收入国家减债提供一定支持。”易纲指出。 易纲还介绍说,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八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人民银行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透露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信息。他表示,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易纲提醒说。 据易纲介绍,上半年,央行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出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从目前来看,上述综合举措已取得良好效果。截至5月末,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1.1%与12.5%,均明显高于去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二季度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回升迹象。 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问题。易纲介绍说,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他预计,今年全年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背后,政策还需要着力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易纲称,在疫情冲击下,银行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是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金融部门承担实体经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近年来,关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缩表”的问题备受市场关注。易纲称,2018年以来,央行10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万多亿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目前的9%左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后,商业银行可以自主使用的钱相应增加,货币乘数上升。降准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缩表”;另一方面体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更多贷款形成的货币扩张效应。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又会相应“扩表”。 他总结说,我国央行降准和增加再贷款是双扩张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则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这几年“扩表”和“缩表”在金额上大体相当,所以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6万亿元左右,这与目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的机理是不同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持续合理扩张,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机制运行良好。 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易纲表示,上海正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开放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的示范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 何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易纲解释说:“全球一流的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就会想到上海。全球机构投资者都能够方便地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他特别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仍在正常区间,人民币利率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低的,但相对主要可兑换货币仍保持较高的正利差,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本配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6月18日开幕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正在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全球一流的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会想到上海。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空间,人民币对主要可兑换货币保持较高利差,对国际投资者保持较高的吸引力。易纲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等方面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定,正常的贸易和投资需要资金都可以自由的进行。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月26日,央行发布消息,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重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针对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易纲表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易纲指出,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易纲介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易纲表示,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易纲谈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2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易纲介绍,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易纲称。 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对此,易纲表示,下一步,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易纲强调,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