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上海开幕。在开幕仪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未来10天里,这些优质产区的官方旗舰店将陆续登陆拼多多,其间还会举办“开湖捕捞”“县市长直播”“万人团”等活动。 活动当天,拼多多还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为了规范大闸蟹电商市场、统一产业标准,拼多多还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 “大闸蟹作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率先开展一体化探索有着特殊意义。未来,拼多多还将继续发挥新电商‘农地云拼’的特质,借鉴大闸蟹一体化样本,助力更多长三角特色农产品搬到新电商之上。”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除阳澄湖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等优质产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 但长期以来,除洪泽湖、固城湖等个别产区外,绝大部分产区大闸蟹都很难卖出好价钱。这些产区大闸蟹只能在线下渠道低价销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苏州冒充阳澄湖大闸蟹,沦为洗澡蟹、听涛蟹和过水蟹。有专家指出,真正来自阳澄湖湖区的大闸蟹市场每年仅为3亿元左右,但2019年全渠道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招牌卖出去的螃蟹则高达300亿元。 如何让长三角大闸蟹走出困境?9月16日上午,来自长三角各个大闸蟹主产区的领导和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认为,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发展,亟须解决区域标准不统一、大闸蟹品牌建设乏力、大闸蟹产销对接等问题。他寄望拼多多和各产区合作,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帮助以大闸蟹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同样指出,“一市三省联动,在大闸蟹的主产区率先完成联动,符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也有助于大闸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拼多多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葛家春表示,“电商已经在很多领域改造了我们的生活,线上化趋势不可避免。目前,大闸蟹线上化开始加速,探索线上化产业标准十分必要。” 从把大闸蟹搬到线上、给予流量支持,到联动十大湖区成立优品联盟,再到培养新蟹农,并联合制定线上化流通产业标准,拼多多正在形成一整套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闸蟹项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的开始,通过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未来拼多多还将探索更多品类,深度助力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上行。”陈秋表示。
“两会时间”正式开启,14亿人热切的目光聚焦于此。今年两会释出了哪些新讯号?当我们锁定白酒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评酒委员、洋河股份技术中心副主任李薇带去关于“强化中国白酒产区建设,打造飘香世界的中国名片”的建议。 把声音带进两会殿堂,产区建设被提到一个新高度 读懂两会,就可以更好地去读懂中国。那么读懂一位白酒行业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也就能更好地去读懂中国白酒。李薇在两会上释放出“产区建设”的声音,到底传达了一个什么信号? 一方面,“产区建设”是当前中国白酒的时之所需。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全国酒类产品的国际化、多元化竞争甚嚣尘上,进口酒和其他酒对白酒产品的市场空间挤压十分明显。在挤压式的酒业竞争格局下,白酒产业需要重归本源,对原料种植环境、水资源环境、酿造环境、传统技艺、产品品质空前重视。中国白酒正趋于规模化和产区化,打造一个好的产区概念,对一个白酒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群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洋河致力于“产区建设”,传递出很重要的范本价值。 我们从李薇的采访中看到,洋河依托洪泽湖湿地,把白酒产业与酒都宿迁的发展融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酒旅融合、酒城融合的道路,打造了世界湿地名酒产区。她表示,未来在产区打造上,洋河还要继续促进酒文融合,依托优势产业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共荣共生。 一纸提案,让洋河的“产区答卷”力透纸背 洋河的产区建设独树一帜,跟宿迁“中国白酒之都”的影响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洪泽湖湿地名酒产区叠加酒都宿迁的品牌效应,都通过洋河这扇窗口传递出去。 洪泽湖湿地名酒产区是一座天然“聚宝盆”。坐落在这片产区上的洋河,拥有7万口名优酒窖池,其中明清老窖2020口,最古老的明代窖池窖龄有600多年;同时,洋河年产白酒16万多吨、储酒能力达100多万吨,产能规模冠领全国。集聚了这些底蕴和资产,让这片产区成为酿造好酒的天然之地、必然之地和超然之地。 再联系目前宿迁正在加大发力酒都建设,洋河成为公认的“酒文化核心区”。对于酒都宿迁来说,凸显产区概念,既需要推广龙头企业,更要突出产业化发展。没有洋河作为龙头企业带动,产区的特征不会突出,更无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有了龙头企业的协同效应,一个产区的形成,还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在此方面,洋河下了很多功夫,打造出洋河、双沟两个4A级酒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数不尽的消费者前来,并通过一种体验式旅游的方式,把生态、历史、文化等产区特色等打包呈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以找到一种人文情怀的归宿。 产区不是一家独奏,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和弦” 纵观全球酒类产业,“产区”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对于优秀的酒类饮品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世界烈酒最好的品质表达方式。正如提到“白兰地”就想到法国干邑,说起“威士忌”就会想到苏格兰,提到“朗姆酒”则会想到波多黎各。 在两会这样庄重肃穆的场合,听到李薇这样的白酒声音,对中国白酒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鞭策。产区建设承载着“飘香全球”的梦想、寄托着“广销世界”的决心,加速着中国白酒在世界美酒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白酒通过不同的品质表达方式,为各自贴上独特的产区标签,不同产区在中国土地上彼此交织:茅台背靠着仁怀产区、五粮液背靠着宜宾产区、洋河背靠着宿迁洪泽湖湿地名酒产区……对所有包括洋河在内的白酒企业来说,产区是一种品牌和信任的背书,也是一种产业生态保护的手段,还是一种个性化的绵柔品质表达,更是一种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深情诉求。 把产区建设好,既是洋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行业齐心共举的愿景。就像洋河曾多次改变白酒行业的格局一样,“产区建设”不仅对洋河有意义,也对包括茅台、五粮液等酒类龙头企业共同谱写宏阔豪壮的中国白酒的“行业和弦”充满了价值。(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