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1月29日消息 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一、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围绕“推进品牌建设、引领品质消费”,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做大做强做优“双品网购节”,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各地要组织当地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商企业和商家参加活动,推出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并同期举办配套促销活动,保持主题、时间、标识全国统一,在内容、形式上办出地方特色、体现各地风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引导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构建良好消费生态。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着力提升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园区载体功能,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保障,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新消费促进新发展。 二、开展“数商兴农”行动 提升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坚持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分拣加工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供应链,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乡村地区应用。各地要对当地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摸底、梳理和研究,加强工作统筹和规划设计,细化重点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更好发挥市场资源补短板、促融合等方面作用,坚持公平、普惠、合规原则,积极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发展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平台与地方政府、农产品企业在产销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持续资助可电商化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求,组织做好产品推荐、企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活动,建设地方优质品牌,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 三、开展“丝路电商”行动 推动地方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创新合作模式,与伙伴国合作在电商促销节打造国别爆款,推动电商企业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促进产业对接,培育先行示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各地制订实施“丝路电商”地区合作规划,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省部合作范畴;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支持开展“丝路电商”合作示范创建,以多种形式加大“丝路电商”合作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建设性推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多双边规则磋商和谈判,以推进“丝路电商”为切入点,以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公开透明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体系。鼓励各地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制订,指导相关企业应用和对接规则标准,不断梳理总结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在规则制定和产业实践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四、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 扶持数字商务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效果。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和部省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推进部省之间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序共享,合力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定期共享和双向反馈工作机制。各地要统筹数据共享需求,加强与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纵向联动,确保系统连得上、数据跑得通,挖掘商务数据重要价值,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能力,配合做好电商大数据比对和反馈工作,共同推动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做深走实。 五、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做优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鼓励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元服务—广泛参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持续完善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各地要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开放相关政府信息资源,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行业组织等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信用共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信氛围,享受惠企服务,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做强数字商务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面向市场的数字商务精品云课堂,培育数字商务专业师资,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数字商务培训,提升数字商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数字商务人才。各地要积极完善本地数字商务人才培养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一批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带头人”。 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可评价、可量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引导,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多渠道推广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全社会数字商务素养,积极推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请于2021年2月7日前将本部门具体联系人报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于每年6月30日前及时上报。
1月29日下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商务最前沿、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引领作用,商务部提出五点具体的要求。分别是: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开展“数商兴农”行动、开展“丝路电商”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和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其中,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中,商务部表示,要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商务最前沿、最活跃、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商务领域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商务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数字商务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围绕“推进品牌建设、引领品质消费”,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做大做强做优“双品网购节”,实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各地要组织当地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商企业和商家参加活动,推出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并同期举办配套促销活动,保持主题、时间、标识全国统一,在内容、形式上办出地方特色、体现各地风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 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引导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构建良好消费生态。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着力提升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园区载体功能,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保障,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新消费促进新发展。 二、开展“数商兴农”行动 提升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坚持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供应链,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乡村地区应用。各地要对当地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摸底、梳理和研究,加强工作统筹和规划设计,细化重点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更好发挥市场资源补短板、促融合等方面作用,坚持公平、普惠、合规原则,积极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发展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平台与地方政府、农产品企业在产销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持续资助可电商化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求,组织做好产品推荐、企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活动,建设地方优质品牌,持续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 三、开展“丝路电商”行动 推动地方参与国际合作。加快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创新合作模式,与伙伴国合作在电商促销节打造国别爆款,推动电商企业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电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促进产业对接,培育先行示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各地制订实施“丝路电商”地区合作规划,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省部合作范畴;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支持开展“丝路电商”合作示范创建,以多种形式加大“丝路电商”合作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国际规则体系构建。建设性推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多双边规则磋商和谈判,以推进“丝路电商”为切入点,以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公开透明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体系。鼓励各地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制订,指导相关企业应用和对接规则标准,不断梳理总结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在规则制定和产业实践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四、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 扶持数字商务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和动态管理,指导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着力推进商业科技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创新,拓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应用范围,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本地区具有典型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数字商务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通过探索创新扶持政策、遴选商业科技创新项目、编发商业科技应用案例等方式,有效增强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强化数据资源赋能效果。深入推进商务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和部省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推进部省之间商务领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序共享,合力完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定期共享和双向反馈工作机制。各地要统筹数据共享需求,加强与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纵向联动,确保系统连得上、数据跑得通,挖掘商务数据重要价值,加强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能力,配合做好电商大数据比对和反馈工作,共同推动电商大数据共建共享做深走实。 五、开展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 做优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鼓励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推出面向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元服务—广泛参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持续完善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电商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建立诚信档案,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各地要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开放相关政府信息资源,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行业组织等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信用共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信氛围,享受惠企服务,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做强数字商务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面向市场的数字商务精品云课堂,培育数字商务专业师资,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数字商务培训,提升数字商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数字商务人才。各地要积极完善本地数字商务人才培养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一批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带头人”。 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可评价、可量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引导,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多渠道推广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全社会数字商务素养,积极推动本地区数字商务发展。请于2021年2月7日前将本部门具体联系人报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于每年6月30日前及时上报。
“来了来了,他迟到了,但他来了~”在雪球平台上,有投资者在“吊牌之王”南极电商(行情002127,诊股)一则公告下这样留言。在7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滑超三成后,南极电商终于就造假传闻作出了澄清。这距离其被大面积报道涉嫌体外循环造假已经过去一周多。 在澄清公告中,南极电商针对包括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等多个疑点进行了回应。在澄清公告的结尾处,南极电商还称,其是一家数据透明、信息公开的互联网公司,所有数据都截取自电商平台的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溯源。 不过,记者注意到,市场对这份澄清仍存在疑问,比如在解释净利率时,其回应的均是毛利率数据。另外,在应收账款方面,其给出数据的时间段和此前被质疑的并不一致。 1月1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南极电商方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上周一直在准备这一澄清公告,但相应的的审核需要时间,另外涉及的财务数据也需要反复确认。 股价闪崩引出造假疑云 此事要从1月初说起。2021年开年的2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闪崩。其中,1月4日,其以跌停板收尾,1月5日,再度下滑9.91%,市值也跌破300亿元。去年,这家公司的市值曾从年初的200余亿元飙升到7月最高的近600亿元。 消息面来看,这次看似突然的股价闪崩,或与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一位分析师发布于2019年的研报有关。 据称,这份报告名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报告区分了“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在“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这一项里,截图显示,XX电商存在造假的六个疑点,分别是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其中关于“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段落,被市场普遍解读为针对的就是南极电商。 报告还指出,实际控制人无其他体外业务,却频繁进行股权质押,实控人第一笔股权质押(2016-03-22)发生于借壳上市之后不到半个月(2016年3月7日借壳上市)。和南极电商对照比较,时间点基本吻合。《国际金融报》记者翻阅公告注意到,南极电商为借壳上市,2016年3月7日,“新民科技”变更为“南极电商”。2016年3月21日,南极电商曾发布实际控制人部分股票质押的公告。 不过,这份研报在发布之初并未大规模发酵。日前,知名媒体人曹山石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称兴业证券该研究员在路演时谈到这一体外循环造假识别,举南极电商为案例分析。此后有重仓的公募找上门,这名颇有灵气的研究员被调离研究所去了后台。 因此,尽管有不少投资者对南极电商1月4日、5日连续2个交易日股价大跌“一头雾水”,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由于此前的造假质疑再次发酵。 多个质疑澄而不清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造假疑云笼罩下,1月4日-1月12日,南极电商累计跌幅达32.53%,其中1月12日再度跌停。 就在1月12日晚间,对于市场关注的造假质疑,南极电商予以澄清。 记者注意到,在净利率这一点上,南极电商表示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是公司按发放商标辅料的批次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在各产品约定的服务期内分摊确认收入。业务主要成本构成为采购的辅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较高,2019年本部业务毛利率达92.7%。 南极电商还表示,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为IP品牌授权,对标海内外IP授权业务,均呈现高毛净利率的特点。此外,IP授权业务本身壁垒较低,但拥有持续成功的IP壁垒很高。公司以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开展授权业务,2020年总GMV销售额已突破400亿元,因此公司的IP品牌授权具备明显的竞争壁垒。 对于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这一点,南极电商称2018年及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51亿元、12.55亿元,净资产回报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分别为23.71%、24.82%,业务现金流状况良好,净资产回报率处于已上市公司中高段位水平。 不过,此次的澄清也引发了进一步的质疑,甚至被指有些“澄而不清”。比如,此前机构的“PPT”质疑的是公司的净利率超高,而南极电商回应的是毛利率数据。在回应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部分,南极电商引用的是2018年及2019年的数据,而此前机构研报质疑的是2017年以前的数据。 南极电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其也注意到市场的质疑,在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一点上,公司费用是相对固定的,主要是员工的管理费用和一些销售费用。“不管从毛利率还是净利率看,其实都是一个口径,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的模式,就是所有的品牌授权都是高毛利和高净利的”。对于应收账款,其称给到的是最近几期的。“再往前面应收账款的情况我们当然也有,但我们想强调的是近几年的应收账款一直处在比较稳定的占比,即占(营业收入)20%左右的水平。” 这一澄清公告发布后,南极电商近日股价反弹,1月13日-1月14日,其股价累计上升10.62%。 卖吊牌的授权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电商前身是南极人,总部位于上海,是A股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品牌综合服务、经销商品牌授权服务、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及其他业务。 在2020年半年报中,南极电商称自己以电商渠道为主,用品牌授权和产业链服务力争打造世界级消费品巨头。去年上半年,其品牌在各电商渠道合计约有10万个产品链接,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达143.78亿元,同比增长30.94%。2020年三季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收11.46亿元,同比增长13.14%;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增长34.9%。 记者注意到,因为所走的授权模式,南极人的“负面”也不少。2020年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了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服装进行的抽检情况。其中,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存在绳带不合格的问题,商标授权人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商为丹阳市昊琪服饰有限公司。 多家媒体曾报道称,2018年一年内,南极人的蚕丝被、内衣、童装、卷发器、按摩棒等产品,总共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消费者协会黑名单14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澄清公告中,南极电商称上市五年以来,已累计实现超过1100亿元销售额,2020年阿里平台销售近3.37亿件商品、覆盖2.93亿消费人次。公司本部近三年净利率保持在70%以上,净资产回报率保持在20%以上,无外部有息负债,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抱着对公司股东及长期利益负责的态度,公司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保持谨慎的态度”。
在因财务造假质疑导致股价大跌后,南极电商终于正面回应了一份早在2019年就已流传的报告。 1月12日晚间,南极电商公告称,关注到近期网上流传的质疑其体外循环造假的PPT。未避免对投资者构成误导,其对该PPT中的8项疑点予以澄清说明。 同日,南极电商还披露了回购股份进展的公告。截至1月12日,其累计回购了占目前总股本1.45%的股份,成交金额为3.4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受上述两项消息刺激,南极电商1月13日涨2.28%,收9.44元/股,总市值为231.74亿元。 受财务造假消息影响,今年以来,南极电商股价累计下跌30.99%,市值蒸发104.09亿元。与2020年7月10日的历史股价最高点24.41元/股相比,其股价累计跌幅更是达到61.33%,市值共蒸发367.49亿元。 去年前三季净利率26%,超过银行、白酒和券商 南极电商所称的PPT,为兴业证券某分析师2019年发布一份报告。 该报告以南极电商举例称,其存在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提升且波动较大;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等多项疑点。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的整体净利率达到26.01%,超过江阴银行的25.85%、水井坊的25.79%、西部证券的25.69%。 对此,南极电商称,其盈利主要来自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是南极电商按发放商标辅料的批次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在各产品约定的服务期内分摊确认收入。 这一为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发放商标辅料的业务模式,被外界戏称为“卖吊牌”,因此南极电商也到了“吊牌之王”的称号。 南极电商还表示,由于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主要成本构成为采购的辅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较高。2020年前三季度,其本部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占比 85%以上)毛利率达93.45%,净利率为76.94%。 另据2020年半年报,南极电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当期的毛利率达到了94.04%。这一数据,甚至超越了贵州茅台当期91.46%的综合毛利率和91.53%的主营业务毛利率。 来源:南极电商的澄清公告 对于无明显的竞争对手这一疑点,南极电商称,从国内品牌授权及服务模式来看,其与恒源祥、北极绒等品牌授权公司存在竞争关系。 针对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的疑点,南极电商表示,IP授权业务均为轻资产模式,核心资产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占比较少。截至2020年9月末,其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5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0.13%。 前述兴业证券的报告认为,南极电商2014年转型当前业务。2014年以来,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提升且波动较大。并且,南极电商“经常通过将应收账款挪到其他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差额的手法,让应收账款数据变得符合二级市场的预期”。 对此,南极电商回应称,其应收账款主要来自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及时间互联业务的授信。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采取分期付款的模式,向生产商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时间互联业务为广告代理业务,先投放后付款的模式,因此应收账款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南极电商还披露了其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2016年,该指标为58.75%,至2019年已降至20.21%。因此,南极电商称该指标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 称质疑其财务造假的报告“计算逻辑有误” 在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这项疑点上,前述报告显示,南极电商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89.25%,GMV同比增长41.9%,但员工数量却同比下降20人。2017年,其前台的销售员工数量同比减半,中后台的技术、财务和行政人员数量却增加。 对此,南极电商表示,其本部员工总数在2019年较2018年净下降8人,2020年较2019年净增加175人。这主要体现为业务拓展需要,包括成立食品宠物用品事业群、直播电商事业部,以及存量类目的人数增加等。 在供应商和客户重叠这项疑点上,前述报告显示,在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南极电商的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高度重叠。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重叠数量分别为4家、4家、2家、2家。 对此,南极电商回应称,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是指经其审核并授权生产南极电商旗下品牌产品的生产商,供应商是指为其品牌授权业务生产商标辅料的工厂。因此,其不存在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客户和供应商重叠的情况。 南极电商同时表示,在产业链合作模式上,生产商与经销商存在重叠,多为前店后厂模式,且生产商与经销商均为其的客户。这意味着,电商平台上销售南极电商品牌商品的网店,与南极电商授权生产的工厂,往往为同一家公司。 此外,前述报告的作者认为,其通过税务角度计算的南极电商当年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远远低于通过财报角度缴纳的增值税金额。 对此,南极电商表示,其绝大部分营业收入的销项税率为6%(归属服务业),并非该报告中税务角度计算的17%的销项税率,该报告计算逻辑有误。目前,其除货品销售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的增值税税率均为6%,而2019年货品销售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仅为0.07%。 前述报告还质疑,南极电商实控人张玉祥无其他上市公司体外业务,却频繁进行股权质押。公告显示,张玉祥第一笔股权质押,发生于南极电商2016年3月借壳上市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对此,南极电商表示,截至2021年1月,张玉祥累计质押股权净融资14亿元。其中,2.44亿元用于借壳上市、原壳公司新民科技出售相关资产,3.2亿元用于并购子公司时间互联100%股权,5.3亿元用于归还或认购发行股份时或定增时的借款,1.62亿元用于个人日常开支。
在抛出上市以来最大力度的股份回购方案后,南极电商的股价暴跌仍未终止。 1月6日,南极电商高开1.98%,但随后即快速下跌,在10时30分一度接近跌停。截至收盘,南极电商报10.37元/股,跌6.49%,市值蒸发17.68亿元。 算上1月4日的跌停及1月5日的大跌,南极电商开年后股价累计下跌24.2%,市值累计蒸发81.26亿元。 在1月5日晚间的公告中,南极电商称,其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信息。但据媒体援引当日电话会议记录称,其董事长张玉祥在会上表示,推出历次回购金额最高的一次回购计划,是对外界对公司“所谓造假质疑”的回应。 财务数据、供应商与客户关系屡遭质疑 最近两年,外界对南极电商“造假质疑”主要有三次高潮。 2019年5月,一份名为《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的PPT报告在网上流传。该报告印有兴业证券logo,据媒体报道,该报告出自兴业证券一位原零售行业王姓分析师之手,这名分析师后来被调离去了后台。 该报告以南极电商举例称,其存在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提升且波动较大;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等6项疑点。 当月,南极电商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间接回应上述质疑。 例如,通过税务角度计算的2017年应缴纳增值税金额,远低于通过财报角度计算的增值税金额,主要源于其品牌服务费及商标使用费调整后税率改变;供应商和客户重叠,主要源于其前期从事的、目前占比很小的货品销售业务等。 2020年5月,自媒体“格隆汇”发布了名为《公开质疑南极电商涉嫌财务舞弊》的文章,从期间费用(员工数量)、货币资金和子公司三个角度,进一步展开质疑。 该文章称,其统计的南极电商及子公司2018年社保缴纳人数,远高于披露的2018年末员工数量,南极电商可能通过虚减期间费用虚增利润;2019年末,南极电商现金及理财高达27.7亿,但分红金额过低,且存在短期借款;子公司新疆居畅实缴资本为零,2018年却实现净利润1.2亿元。 对此,南极电商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表示,以上信息有不属实的地方。 一个月后,《第一财经》又刊发名为《解密南极电商GMV暴增异象》的报道。 该报道称,调查发现,南极电商经销商销售数据和GMV业绩数据"打架";多家南极人重量级店铺不停更换经营者,或者店铺经营者注册地址和名称不断变更;南极电商上下游供货商、经销商之间,存在难以解释的资金往来,以及明显的人事关联。 对于这篇报道,搜狐财经未检索到南极电商针对文中信息的直接回应。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南极电商仅就此表示,欢迎媒体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核实、核对、核查,并提出改善意见。 去年前三季净利增20%,股价半年跌57% 在屡遭质疑的同时,南极电商的业绩“高歌猛进”。 2019年,南极电商授权品牌产品的可统计GMV实现305.59亿元,同比增长 48.9%;实现营收39.0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归母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36.1%。 值得注意的是,南极电商2019年的净利率高达30.87%。 在主营业务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当年实现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37.9%;毛利率高达93.36%,远高于第一大业务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7.5%)。因此,该业务也成为了南极电商当年营收、利润增长的主要引擎。 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是指南极电商按发放商标辅料的批次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 2019年,南极电商授权店铺在阿里渠道实现的GMV为203.17亿元,同比增长39.1%,占比66.5%。尽管其社交电商渠道GMV、唯品会渠道GMV占比均低于15%,但它们的增速分别高达124.9%、200.4%。 进入2020年,南极电商的业绩同样不俗。前三季度,其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达到228.5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营收27.72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19.9%。 2020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的净利率降至26.04%,但仍处于高位。 在主营业务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当期实现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30.4%;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毛利率依旧高达94.04%。 迅猛发展的社交电商,成为了拉动南极电商授权店铺GMV的主力军。2020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在主要社交电商渠道实现的GMV为45.82亿元,同比增长112.8%,占比也提升到20.1%。 然而,南极电商2020年下半年的股价走势,却与其业绩基本背离。 2020年7月13日,南极电商的股价盘中达到一年内的高点24.41元/股,但随后呈现震荡下跌之势。以1月6日的最新收盘价计算,不到半年时间,南极电商的股价较一年内的高点下跌57.5%,市值较一年内的高点蒸发344.66亿元。
快递量正飞速上升,效率、绿色以及规范化尤为重要。1月4日,在2021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表示,未来5年,将构建日处理超10亿件寄递网络。面对日渐庞大的物流体量,行业有必要向更规范和更绿色的方向发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的目标大旗已经插上,相应的改良措施势必要再度进行升级。 快递量将达955亿件 马军胜在会上表示,未来5年,要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构建日处理超10亿件、服务超10亿人的寄递网络。据国家邮政局数据,预计2021年快递业务量完成955亿件,同比增长15%左右;业务收入完成98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高速发展的快递行业正有力推动产业要素的流动、消费的循环。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倍和2.1倍,包裹快递市场规模连年稳居世界第一。5年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年支撑制造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进城销售超过1.5万亿元。 可见,农村市场呈现出蓬勃的消费力。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0年12月份,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为126.8点,比上月上升0.4个点,为全年最高水平。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有所回落外,其他区域农村电商物流量均有所上升,中部地区上升幅度最大,12月份环比上升3.8个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村电商业务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经历了从负到正再到重回高位区间运行的转变。进入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快递业务增速明显加快,重回3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当前,邮政快递业日均2亿多件已成常态,日均服务用户近4亿人次。 治理过度包装 拉动供需对接的同时,物流将在2021年变得更加绿色。据介绍,国家邮政局将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与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力争年底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500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70.1%,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了91.5%,在营业场所设置了7.6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早在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官网更新三条有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明确指出,要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而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一次性快递包装和餐具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快递绿色化已经势在必行,而企业们在提升包装循环率上给出了各自的答案。2020年的“双11”期间,京东物流的青流计划共减少一次性包装垃圾10万吨、循环中转袋平均使用率超90%。在物流绿色末端服务方面,苏宁物流在全国苏宁门店开通了“服务专区”“回收专区”,并将绿色回收站纳入社区服务。 为了持续推进绿色邮政发展,国家邮政局还将出台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和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实施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加大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车辆在行业的推广应用力度,继续做好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建设试点。据了解,当前全国配备全自动分拣系统的分拨枢纽已超过370个。 不仅如此,末端快递市场将迎来规范化管理。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邮政管理局获悉,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根据场所环境、管理制度、绿色发展等相关指标,于近日已认定第一批110个标准化网点,以示范效应带动行业发展,切实提高快递末端网点服务能力和水平。 集中补齐跨境物流 北京商报记者还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在深入产业链、跨境出海方面,物流企业将获政策扶持。国家邮政局表示,将搭建寄递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快运物流网络建设,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在全国遴选一批方向领先、成效显著的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在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 除此之外,在跨境领域,国家邮政局表示,将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干线自主航空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邮件快件,利用海运快船补充运力短板;鼓励企业继续深耕东南亚和东北亚业务,有效服务重点国家市场;支持加强海外分拨中心、海外仓以及地面配送网络建设,努力拓展全球服务网络。 2020年,国家邮政局在多地开展“两进一出”综合试点,实施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实际上,跨境物流的高收益空间吸引快递业集体“出海”,中国品牌商借助电商出海正在成为常态,电商在海外市场的仓储物流体系、平台影响力以及背后的大数据云计算,成为中国企业选择电商拓展海外业务时首要的衡量标准,相应的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自然也要适应快速的出海节奏。
临近年末,直播带货的冰与火之歌正在奏响。 但显然,直播间呼朋引伴的火热掩盖不了频频暴雷的心寒。 辛巴,这位“带货一哥”最近水逆得不行,上了好几次头条,当然对于这一天然流量,想必他是拒绝的。 假燕窝风波未平,谴责之声再起,网曝80余人在其直播间购物后消息遭泄露,被骗600万元,一举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 卖假货,还涉及诈骗?WHAT?现在直播带货都玩得这么大吗? 如今已是个“万物皆可带,全民皆可播”的时代,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全行业中的“人气ACE”。 但行进至今,细看行业发展,从最初的圈地自萌,到草莽的狂热,再到频频翻车的心悸,你认为的风口或许被称为“步步惊心”的地雷圈也不为过。 万亿市场红利诱惑了谁? 众所周知,直播电商的本质其实是线下导购的移动互联网化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人们一脚踏进了商品信息爆炸的时代,时而迷茫,偶尔混乱。 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毕竟社会在发展,生产在进步,消费者也不可能原地踏步,新的消费观得到重塑,尽管消费决策趋向多元化,但人们仍想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寻求便利性购物,亟待KOL的“适当点拨与引导”。 从2015年12月试运行的淘宝直播首次提出“ 主播直播卖货 ”的形式,到2019年直播电商“C位出道”,迎来爆发期,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线下消费受限,直播电商应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古言,喜迎人气爆棚的春天。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8.1万家直播相关企业。其中,年内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超6.5万家,是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的近10倍。 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及占零售电商的比例(十亿元)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谁也不会想到“OMG!买它”成为人气流行语,就像谁也不会意识到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已升至万亿,相较于2019年暴增240%,渗透率有望达到8.6%。 图片来源:百度 当00后的理想职业有网络主播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就该明白,直播电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你会看到李佳琦、薇娅等成为现象级别的头部网红,化身人们的“购物守门人”;你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从明星、企业家再到草根在平台上频现的叫卖身影... 图片来源:百度 直播带货概念仿佛自带运气与红利,也使得资本开始蠢蠢欲动,对着这块大蛋糕发起攻势。 近一年来,资本市场上,但凡有A股上市公司与网红直播“攀上关系”,其股价便在一时间坐上火箭,直冲云霄。 梦洁股份牵手薇娅后曾连续拉出8个涨停板,两周内股价累计上涨超过124%。 新文化宣布为李佳琦提供整合营销方案后,公司股价曾连续收获5个涨停板。 尚纬股份曾打算以28倍溢价收购罗永浩所在的星空野望40.27%股权,上演了三天涨停。 中广天择、三五互联、立昂技术和省广集团等标的都曾因蹭上网红概念而收获股价红利。 然而,市场提前消化利好的动作有些急切,毕竟在他们尽情颅内模拟蓝图之时,殊不知大股东们正在暗戳戳地减持。 一边与网红上演“高溢价的情深戏码”,一边接连减持股份,随后在一纸监管函下又无辜澄清,让人直呼“小样儿怎么还有两幅面孔”。 可别笑,这大概是目前资本市场炒作网红概念的套路剧本了。 而就像剧目总有演完的一天,炒作支撑的股价也总有下跌的时候。 如今来看,这些前期高涨的股票都已受到价值投资的鞭策,股价纷纷腰斩,现出原形,网红经济概念指数也从高位坠落。 数据来源:同花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买卖里,大股东是赚得盆满钵满,上头的投资者尽是心碎,流下被割的眼泪。 而如同那昙花一现的股价高位表现一般,如今火爆的直播带货也暗藏着一把把锋利的收割镰刀。 今天的你被割了吗? 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难免焦虑。 在直播电商这一战场上,主播在为内容头疼,商家在为流量烦恼,而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开始对直播带货“审美疲劳”,换一句说就是不敢轻易种草了。 的确,很多人都对直播带货上瘾,毕竟“全网最低价”这五个字太有冲击力,天上掉下馅饼这种事,想必人人都有无心奢求过。 更何况“买买买”对于打工人来说也很解压,这也就是为何如今的网红产品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不断游走,有时候,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享受那种拥有优惠时的酸爽感觉。 数据来源:谷雨数据 但这些直接的利好性刺激并不能掩盖行业已陷入混沌的现状。 要知道,今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消费者负面投诉的主要重灾区便是大名鼎鼎的直播带货。 《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图片来源:中消费协 在官方高调点名批评的名单上,可以发现,别管你是平台孵化的头部主播,还是空降平台的明星名人,都已“翻过车”。 例如,调侃吴亦凡走红的李雪琴直播人气刷量(表面上有311万观众,真实数据不到11万);汪涵直播销量刷量,退货率超76%;李佳琦“买完不让换”引发吐槽,虚假宣传洗发水遭到行政处罚。 图片来源:微博 试问为什么会翻车?其实这是基于行业泡沫下带货所显现的浮躁所致。 在“人人皆可播”的时代里,进入“看似没有门槛”的风口,想要逐利的心态大于练就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比起研究产品,满心想着追红利风口跑“赚快钱”,盲目地狂热着。 但直播的本质并不是品牌流量入口,而是销售渠道。主播人设和营销剧本运用得当是可以为带货锦上添花,但前提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主播背书的真实性。 无论是已站稳脚跟的头部主播,还是跨界而来的明星名人,以及试图搭上快车的商家,都应做到专业的“保真”,毕竟人们交付的消费信任可不是随意被割的韭菜。 所谓的明星安利,所谓的网红产品实际上更为脆弱,当物不对版、言不符实发生时,翻车自然找上门。 例如,小沈阳直播卖白酒,当晚下单超过20单,第二天退货16单;吴晓波手拿60万坑位费只卖出了15罐奶粉,最后又被退回两罐;罗永浩从“假羊毛衫”再到“山寨潮鞋”,再次被戏称“业界冥灯”。 而近期最大的“踩雷”莫过于是辛巴与假燕窝的二三事。 在“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团队的揭露下,辛巴团队推荐的燕窝实则“资质平平”,4.8%的蔗糖含量、5%的碳水化合物、零蛋白质以及万分之一点四唾液酸含量,这意味着:100克含有的该“功效”物质燕窝酸价值仅有0.07元。 图片来源:微博 现在想来,辛巴那句“任何产品拿到我面前,三天我不研究明白了,我辛字倒着写”豪言壮语着实打脸。 你以为买到了“物美价廉”,你以为获得的是滋补养颜,殊不知可能为智商税又买了一次单。 人人都在直播带货,却不是人人都可以玩转直播电商,即便你是头部,也得遵循一条法则——小心驶得万年船。 “我们要把证据做得扎扎实实的,不仅要揭露主播们卖的假商品,还要拆穿他们的人设。只是拆穿假商品就太简单了。”——王海 事实上,今年以来,官方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管已在不断收紧,但这类事情还是屡见不鲜。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目前直播带货的套路(虚假宣传、虚假销售、虚假冲突,刷单、虚假福利等)已然污染了直播电商的生态,即市场越来越火爆,但其间的泡沫也受行业乱象影响越吹越大。 当真金白银砸下去换来的是赤裸裸的虚假,任凭谁也无法轻易消解这一背信感。 尤其是现今,由于商家、主播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踢皮球”式的解决问题只会令其自食恶果,到那时明星网红不仅仅损失的是名誉,商家不仅仅损失的是品牌力,还有难以寻回的消费信任。 图片来源:微博 倘若入局者无法在产品选品和营销方式中找寻一个平衡点,那么吃过亏的消费者总会摸清“那些年的套路”,恶性循环的市场乱象也总会耗尽人们最后的信任。 届时,也许买不买东西已是其次,直播电商?当个真人秀看看就好。 结语 直播带货如同一阵疾风,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一万亿市场的潜力界限在哪,但人人都能感受到这高速运转下的红利热度。 于是,明星、MCN机构、商家等各路人马集结,争先恐后乘风而上,抱着FOMO心态,心中默念内容、流量、变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逐利的机会。 直播电商行业的规范虽已在逐步跟进,但在摸索途中,总会出现违规冒进的人,其留下的泡沫幻影会令整个行业处于一定的虚假繁荣之中,直播究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流量入口,还是造假产业链的滋生土壤,对于品牌和销售的真实价值引人深思。 而一门好的生意无法活在华丽却虚弱的泡沫里,只有流量和噱头,没有质量和专业性,只会使得更多人无法脚踏实地,纷纷逃离,毕竟大家都生怕这风吹完它就走,空留一场乱哄哄的“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