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改革开放都是必然要提到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革开放进行再部署,体现了中央对于改革开放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态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主要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上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为了用好这一根本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如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此,刘向东认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着力点是建设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不仅要深化国企改革,更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全国高标准的统一市场。为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特别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达到发挥资本市场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目的。 “无论是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终都要落实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上。只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杨长湧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提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彰显了我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意味着我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考虑加入高标准的自贸区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形成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刘向东说。 杨长湧表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亚太地区未来经济走向更加紧密贸易投资关系的重要平台,体现了未来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广覆盖的发展趋势,积极考虑加入这一协定,是我国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必要选择。 “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上已迈出了一大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具备现实基础。同时,通过较长时间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我国已在高标准经贸投资规则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和进展,进一步对标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我们是有底气、有能力的。”杨长湧说。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江之畔,昨日再度传递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强音”。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昨日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向论坛发来书面致辞。他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央政府将坚持“一国两制”,支持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切实保护各国在港企业和投资人权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改革开放,近年来金融业改革开放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加快步伐。从金融委发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措施到银行业保险业12条开放新举措,再到资本市场“深改12条”,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等,无一不在彰显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态度和决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未来金融对外开放将会继续有序推进,外资参与境内市场和内资参与境外市场的规模、程度会随之不断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后,外汇管理改革也将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将不断得到健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也将不断完善,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外商投资便利性都会有所提升,外商在华合法权益也将得到进一步保护。 “金融机构开放力度也将加大,在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落实降低准入门槛和持股比例、放松业务限制等已宣布的政策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将会及时跟进。”温彬预计。 “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走得很快,接下来会走得更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健并加快开放。关于开放的方向,他建议:首先,开放要有清楚的标杆和目标,以便实现上下认知的统一;其次,金融市场交易规则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最后,协调处理好资本市场开放、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货币政策,刘鹤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鲁政委认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关键核心,是落实好保就业的要求,而保就业的重点又在中小微企业。他预计,今年贷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货币市场利率仍然有机会下降;至于市场期待的降准,预计今年还有数次;同时,相较上一年,今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会向中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倾斜。 刘鹤指出,要适应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各种堵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的比重。 对于如何打通货币传导堵点,鲁政委建议,改善流动性监管指标,完善同业负债口径;完善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尤其是完善有效补充核心资本的规则;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
金融改革开放历来是两会上的热门议题,特别是在今年的复杂环境中,任务艰巨、目标繁多的宏观经济发展更需要金融鼎力支持,这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金融改革开放的重点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明了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等改革方向。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等金融改革内容,也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两会上,金融界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诸多有价值的金融改革见解,与上述改革开放大方向相呼应。 在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方面,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多聚焦于“优环境”和“创工具”两方面。可以说,对于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兼顾了顶层设计和微观操作两方面,有望提升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有效性。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有助于央行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和化解金融风险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建议,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急需对《中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修订完善。法制的完善有助于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在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我们看到了“蹄疾步稳,法治先行”的明确思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以更好服务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为导向,人民银行将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人民币充分发挥全球公共物品的功能。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临港(行情600848,诊股)等先行先试区域的金融开放水平,对于全局金融开放大有裨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建议,可在上海临港等地探索建立金融法治试验区,建立既契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法治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应尽快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谋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长期发展必须法治先行,而法治先行又要求法律制度的协同发展。 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深化其体制改革不可放松。在这方面,我们既看到了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议,也看到了改革中小银行的针对性对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建议,推动银行业现代化应全面系统修订《商业银行法》,此外,应呵护民营银行发展,构建和维护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从而填补大型金融机构无力顾及的市场。 资本市场改革关乎现代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这方面,不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提出了加快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创新发展、在将注册制改革推广至存量市场中加大刑法制度供给等多项建议。这些都有助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金融改革开放不仅是“国是”,也关系着金融投资者、消费者和万千企业的切身利益与发展。我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们这些直击金融改革开放的热点、“痛点”和难点的建议,能够汇聚成智慧力量,促进金融改革开放走向更宽广的明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