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闻名,是5A级景区。 但近期,河北省涞水县人民法院发布的“冀0623破申1号”民事裁定书显示,野三坡运营方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野三坡旅游投资”)被申请破产重整。记者发现,远东宏信、招银金融租赁、交通银行保定分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陷入其中。 6月20日,野三坡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曲宝军谈及破产重组原因时表示,“受旅游淡季和新冠疫情的影响,野三坡旅游投资没有营业收入,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对于这种说法,一些租赁公司高管并不认可。 “景区在今年上半年的现金流不是很好,是行业共性问题。但以前野三坡旅游投资是赚钱。若景区向债权人申请延期,一般来讲,租赁公司和银行也是愿意延期的,但野三坡旅游投资突然宣布破产重组,有点难以理解。”一位租赁业分析人士称。 野三坡旅游投资有两个股东,大股东为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开发服务中心,持股比例51.02%,二股东为涞水荣盛康旅投资有限公司。记者多次致电上述两位股东,截至发稿,两家公司均未回应。 一位金融租赁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这么多家机构一股脑进入野三坡旅游投资,众多债权人短期难以达成共识,即便进入法律程序,资产处置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5A景区运营方申请破产 日前,河北涞水县人民法院公布野三坡旅游投资的重整信息显示,野三坡旅游投资现有固定资产3.84亿元,无形资产价值9.2亿元,总资产13.06亿元;公司目前金融负债7亿多元,到期应支付的金融租赁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工程款等累计2亿余元,负债共计9亿多元,负债率69%。 在法院的民事裁定书中,野三坡旅游投资自述其亏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过大,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及金融租赁公司贷款,金融负债7亿多元,财务费用支出在所有费用支出中比重大。在资产中,大部分是基础服务设施类资产,在费用中折旧费和维护费占比较大。所有投资建设项目的回报,都靠门票收入支撑,而旅投公司的门票收入增长缓慢,不足以支撑所有的费用支出;公司收益性项目少,收入增长仅靠景区门票,短期内公司收入很难快速增长。 对此,曲宝军日前也回应称,由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收购投入过大,投入资金主要靠银行和金融租赁融资,虽然景区门票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财务费用、折旧费用、维护费用占比较大,近8个月来,受旅游淡季和新冠疫情的影响,野三坡旅游投资没有营业收入,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提出了重整要求,涞水县人民法院也已正式受理。 不过,针对上述说法,一位租赁公司高管表示不能完全认可。他表示,景区的负债率普遍都比较高,但野三坡景区靠近北京市场,过去营收是不错的。另外,景区的投入收益比较缓慢是行业常见的。在疫情之下,景区的收入都遇到一些问题,通常向租赁公司申请延期,疫情并不是破产重组的唯一原因。 针对上述疑问,记者多次致电野三坡景区管委会及涞水荣盛康旅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均未回应。 10多家机构陷其中 记者根据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统计,有10多家租赁公司给野三坡旅游投资提供了8亿多元的租赁融资,野三坡旅游投资还向多家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进行了应收账款融资。 上市租赁公司远东宏信(03360.HK)也在其中,在野三坡项目中,远东宏信租赁标的物为商品展示柜、变压器、灯光设备、门禁设备等,但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上并未进一步披露远东宏信给野三坡旅游投资的借款金额。 野三坡旅游投资租赁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统计) 野三坡旅游投资应收账款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 近年来,远东宏信的承租人也多有逾期。2019年3月,青岛林业投资多笔融资出现欠息、垫款,也涉及远东宏信等1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远东宏信为青岛林业投资做了两笔业务,起始日期分别为2017年1月和2016年12月,期限均为5年,租赁标的物为苗木。 远东宏信财务数据显示,其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双升”:2017年末远东宏信不良资产17.6亿元,2018年末不良资产升至21.5亿元,2019年末不良资产22.5亿元;2017年末不良率为0.91%,2018年末不良率微升至0.96%,2019年末不良率已升至1.11%。 “2019年末,城市公用行业不良资产占总不良资产的比重为36.64%,受个别单体金额较高的项目影响,指标偏高。城市公用行业不良项目主要的问题呈现为管理层不稳定,短期融资和还款节奏错配造成短期流动性困难;文化旅游行业不良资产占总不良资产的比重为24.91%,主要集中在旅游板块,因个别项目单体规模较大致使旅游板块整体不良资产偏大。”远东宏信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 今年4月,惠誉将远东宏信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BB-,下调至BB+,展望为负面。“主要由于市场对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转趋恶化的预期,将导致经营环境显著减弱,从而令杠杆率增加。”惠誉表示。 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在2020年走到了艰难时刻。“在当前疫情下,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端上不少承租人还款困难,租赁公司难以处置;负债端上,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方是银行,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被视为影子银行,监管也要求银行严控对融资租赁公司此类授信。”有业内人士称。
九华山(图片来源:摄图网) 日前,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官网上发布的《2020年1-3月份九华山风景区经济运行情况》显示: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风景区旅游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大幅度下滑。一季度,共接待游客30.53万人次,同比下降88.43%,增幅落后年度目标任务91.93个百分点;完成旅游收入3.18亿元,同比下降89.85%。 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网站截图。 一季度表现不佳在意料之中,随后的4月份情况有所好转吗? 管委会预计,4月份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94.75万人次,同比下降8.91%,旅游收入11.21亿元,同比下降10.32%。预计1-4月份累计接待游客125.28万人次,同比下降65.95%,旅游收入14.38亿元,同比下降67.18%。 闭门1个月后开门 查询管委会官网公告可知,1月24日18时起,九华山风景区暂停开放游览,自2月23日起有序开放。 也就是说,九华山风景区闭门近一个月。 重新开门迎客,是有限制条件的。 管委会2月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 1、每日开放时间为8∶00至16∶00; 2、每日接待游客不超过10000人; 3、开放景点及线路:①天台景区。旅游开放线路:天台索道上山—拜经台—天台正顶,原路返回,天台索道下山;其他线路暂不开放。②九华街区。旅游开放线路:线路1,祇园寺—缆车上山—百岁宫,原路返回,缆车下山;线路2,祇园寺—化城寺—旃檀林—神光岭广场—肉身宝殿—肉身宝殿西大门;其他景点暂不开放。③ 大愿文化园—花台景区。旅游开放线路:大愿文化园—花台索道上山—花台栈道—花台正顶—花台索道下山;其他线路暂不开放。2.开放游客服务中心。3.开放花台索道、天台索道、百岁宫缆车。 4、暂不接受现场预约及购票,实行网上实名预约购票,填写《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 5、来山游客一律从游客服务中心换乘进入景区;进入游客服务中心前,须出示网上支付凭证、《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并测量体温。 6、所有进入景区的游客必须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参观游览;未佩戴口罩人员,景区将劝阻进入。 7、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实行免门票政策,免票时间2020年2月23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票方式: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医师证、护士证、其他与医务有关证件)免票进入景区。 恢复开放的第6天起,即2月28日起,九华山风景区启用"安康码",游客进入景区需出示"安康码",经景区工作人员核验信息后进入景区,实现一人一码游景区。手持绿码的游客通过扫码非接触式验票直接进入景区,黄码游客由工作人员检查体温正常后可进入景区,红码游客不能进入景区。 4月14日,管委会发布《重要提示》,宣布以下重要消息: 1、九华山风景区开放时间调整为每日7∶00至17∶00; 2、每日接待游客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30%,实行分时预约; 3、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所有游客必须填报本人身份信息进行预约购票。 4、疫情防控期间,景区内寺庙和室内场所暂未对外开放; 5、游客到达景区后,注册"安康码",扫景区核验码无异常,提交工作人员验证通过,进行体温检测后进入游客服务大厅。 九华旅游一季度亏损2708万 提到九华山风景区,就不得不提里面的一家上市公司——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华旅游")。 公开资料显示,九华旅游成立于2000年12月,于2015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池州市主板上市企业。公司经营九华山风景区内的核心经营性资产,下辖九华山天台索道、百岁宫缆车、花台索道、东崖宾馆、聚龙大酒店、西峰山庄、大九华宾馆、平天半岛酒店、五溪山色大酒店、九华山中国旅行社、九华山国际旅行社、九华山旅游客运公司及游客服务中心、九华山旅游在线电子商务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平天旅游、预订中心。 疫情致九华山风景区一季度旅游收入同比下滑近9成,那么九华旅游的损失又有多大呢? 其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以下简称"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2145.067万元,同比下降83.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8.718万元,同比下降169.89%。 九华旅游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截图。 九华旅游在一季报中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政府出台居民居家隔离、限制出行和景区限流管控等措施,游客旅游出行意愿较低,从短期来看,公司旅游市场需求端难以完全恢复,公司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但长远来看,本次疫情预期不会对公司长期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旅游行业可能出现恢复性消费,迎来终端需求释放的拐点。公司将利用旅游业复苏和振兴的有利时机,采取强化市场推广、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等手段,尽量减少本次疫情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乒乓一言
因旗下4A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被造谣关闭,5月29日上午,陕西旅游集团下属的陕西白鹿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鹿原旅游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宣布正式起诉合肥新畅游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新畅游”)。 《证券日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5月8日,合肥新畅游通过该公司名下自媒体账号“旅遍天下”“行走天涯”,在今日头条、腾讯网、百家号、网易号等网络媒体发布《西安又一座景区关门,曾经耗费上亿打造,游客却屡屡被坑》《西安又一后天景点关门,曾斥资上亿打造,却只开门营业3年多!》等有关白鹿原影视城的不实文章。后经陕西蓝田县网信办书面公告证实,十天内两篇谣言文章阅读量已达3600万人次,极大地误导了广大游客群众,严重影响了白鹿原影视城景区的正常经营秩序,误导了广大公众,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给白鹿原影视城125家商户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损失。 对此,白鹿原影视城景区运营方白鹿原旅游公司第一时间就此次制造并传播谣言事件向合肥新畅游进行了交涉,并于5月27日正式向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博文介绍,陕西白鹿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稳定白鹿原影视城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为白鹿原影视城内商户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特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25万元,同时要求被告方删除不实文章的转载信息,并在媒体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声明。 白鹿原影视城是由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集影视拍摄、精彩演艺、文化创意、美食民俗、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乐园。据运营方介绍,尽管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重新开园之后,白鹿原影视城景区游客数量也在有序、稳步提升之中。今年“五一”长假期间,白鹿原影视城景区每天的游客数量都在1.3万人到1.5万人之间;假期后周一到周五期间,每天游客数量有3000-5000人,周末每天有7000-10000人左右。(编辑 张伟)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5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旅游日”,而今年的“5·19”也恰逢我国第十个“中国旅游日”。因此,全国多地频出招刺激旅游消费需求,新一轮客源争夺战一触即发。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18日,全国已有超100家景区宣布在中国旅游日或近一周内推出门票半价、甚至免票等优惠促销措施,多地还专门推出了大量特色旅游线路,并配合旅游年票特殊折扣等,争先恐后地在旅游市场“刷存在感”。 以安徽省为例,该省文旅厅发布消息称,省内16个市累计将在旅游日期间举办130多场主推活动,推出景区降价、派发旅游消费券等250余条优惠措施。与此类似,山东省济南市文旅局也提出,当地23家旅游景区(点)在5月19日,以及5月18日-22日/24日实行门票半价和免票惠民旅游活动,而且部分景区还出台了汉服免费游园、温泉特价票、凭门票免费领取圣女果等促销措施。 准备在“中国旅游日”为当地旅游业造势的不止安徽、山东济南,陕西省宝鸡市文旅局也表示,将组织全市21家收费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其中7家免票、14家半价,同时,宝鸡市还将整合当地收费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涉旅单位,将门票、优惠券、打折券组合成近1000份价值300元的惠民大礼包,在5月17日-21日采取线上互动抽奖、线下派送的形式向宝鸡市民免费发放。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之前,全国已有七成左右的景区恢复开放。而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市场更是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小高潮。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该平台酒店预订同比增长了175%。 同程旅行统计数据显示,在旅游需求快速反弹的拉动下,“五一”期间全国交通出行客流量超预期,日均客流量创下了自春节黄金周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水路客运复苏尤为明显,4月30日-5月3日累计旅客发送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75.3%。 “五一”旅游供需关系的变化,也直接推动了停摆多月的住宿业“一夜回暖”。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各类住宿设施的平均房价约为405元/间夜,比去年同期上涨约42%。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一”亮眼的旅游成绩单出炉后,业内就有观点认为,此前并不被普遍看好的本地游、周边游,成为了当前全国旅游消费新引擎,衍生出了大量新业态、新方向,无人付费导览服务、小众景点景区线路、户外主题野餐游等成为热门旅游服务项目,本地游2.0模式正加速成形。 “从当前的形势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旅游市场中的主要供给、需求仍会重点围绕省内游、周边游展开,其中,户外活动、自驾游营地等以休闲为主导的郊区、乡村休闲游业态,将成为下一阶段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些人流宽松的、不扎堆的景区、公园将逐渐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分析称,由于本地游客对于当地的主流景区、旅游线路都比较熟悉了,因此相对常规的旅游产品可能很难打动这些消费者,消费券、门票打折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旅游需求加速释放,但长期来看,新型的特色打包产品、小众且耐玩的旅游线路等可能才能持续吸引本地游客,增加重游率。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五一”小长假期间交通、消费、旅游和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会上用五句话概括了“五一”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是防控有力,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把疫情防控与景区自身承载能力结合起来,按照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每家景区实施具体指导,要求各景区严控三关:最大承载量30%、网上分时预约、关键节点及时疏导。为此,各景区普遍增加人员设施配备,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从严抓好测体温、验绿码、保间距等防疫措施,对重要区域节点加强现场管控,总体做到了假日旅游的“限量开放、预约开放、错峰开放”。 二是落实有方,一方面,各地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了主体责任作用,很多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做好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将远端引导和现场疏导相结合,形成了景区开放管理的合力。 三是复苏有劲,在做好防控疫情和防止人员聚集前提下,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出游的需求,扶持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旅游市场得到了有力的恢复。据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同期的50%,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四是安全有序,立足“早部署”“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理”,对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安全问题和拥挤情况,能够迅速行动、及时调度、妥善解决。五一期间旅游市场未发生疫情,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 五是文明有礼,我们推动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实施分餐、分批、分时就餐,引导游客使用公筷公勺、拒吃野味,树立文明用餐和绿色饮食新观念;广大游客自觉遵守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疫情防控制度,体现了文明旅游新风。(编辑 张明富)
5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消息显示,5月5日当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此外,根据文旅部统计,“五一”首日,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各地景区严格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左右的要求,未发现大规模人员聚集情况,基本做到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疫后首个小长假,今年“五一”的旅游表现总体上是不错的。“尤其将假期延长至5天后,消费者在节庆期间活动安排更加丰富,旅游消费涉及的半径也会更大。” 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近3年的数据后发现,2019年,“五一”假期接待国内游客规模为1.95亿人次;2018年为1.47亿人次;2017年为1.34亿人次。这意味着,今年“五一”长假接待国内游客规模为去年同期的58.97%,接近六成。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水路客运复苏最为强劲,4月30日至5月3日的累计客流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75%。而5月1日至5月3日的铁路、民航日均旅客发送量创下了自春节以来的最高纪录。 刘思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五一前夕,国内许多城市纷纷降低疫情防控等级,北京等一线城市取消外来人员强制隔离的规定,对中短途游以及探亲的这部分人群形成了政策利好。 尽管今年“五一”长假比去年多出了1天,但从旅游收入来看,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数据显示,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2017~2019年,全国五一假期旅游总收入分别为791亿元、871.6亿元和1176.7亿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占2017年旅游收入的60.1%,约占2018年的54.6%。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占去年同期40.4%。 智慧旅游被广泛运用 文旅部官网公布信息显示,“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东湖绿道、楚河汉街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和度趋势。 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实现科学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提前预警分析客流趋势,在客流达到预警线时,景区调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点路段启动分流劝返,在达到满员后,关闭前往景区通道。 广西通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景区流量和出行提示,并为游客办理网上预约购票。通过景区信息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全区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游客动态,当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量20%时实行第一次预警,达到26%时第二次预警,达到30%时,停止售票和游客入园(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曾表示,今年“五一”期间,防控疫情,安全、文明、绿色、有序是主基调;出游半径同比会收缩,主要是省内游、周边游和本地休闲为主。受室内场馆暂不开放的影响,拥有开阔空间的山水林草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将是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因此,预约旅游、智慧旅游成为这个假期的热词。
“五一”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735.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3亿元,人均花费约333.4元。 据统计,1日至5日,湖北省22个已开放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83.47万人次,占核定承载游客304.2万人次的27.4%。 记者了解到,全省大部分景区人流较少,武汉东湖、黄鹤楼景区、荆州古城、襄阳古隆中、十堰武当山等5A级景区人流量均同比下降80%以上。全省假日旅游监测的22个重点景区中,仅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荆州古城、钟祥明显陵达到单日核定承载量的近一半,有的景区入园游客不足核定承载量的两成。 今年“五一”小长假,是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的第一个小长假。湖北省旅游景区坚持“控流量、防聚集、重防护”,向社会公告恢复开放的114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面推行网上预约、分时段预约。全省旅游景区“五一”期间流量管控良好,没有达到核定接待量峰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人员聚集现象。 假日期间,湖北天气整体晴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群众出游意愿提升,大量客流由封闭型景区流向开放的乡村和山岳湖泊,踏青游、自驾游、乡村游等中短途线路受到游客欢迎。在武汉、荆州、十堰、襄阳、咸宁、鄂州、孝感、仙桃等地,景区周边农家乐、餐饮店生意红火,热点景区的民宿客栈入住率较高。 湖北省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五一”期间,湖北省文旅市场总体上仍然比较低迷,市场回暖尚需时日。